APP下载

在感受中生发?把星空擦亮

2022-05-30施洁红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写作兴趣观察立德树人

施洁红

【摘 要】写作的提升,是养护的结果。关于第二学段的习作教学,语文课程标准和统编版教材都十分重视学生感受能力的培养。人接受外界万事万物的刺激,主要靠外部感官。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让学生打开五官、观察自然、留心生活、物我契合,有感受、能感受、会感受、爱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自由自在地记录并描写所见、所闻、所感,说真话、吐真情,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关键词】珍视感受 观察 写作兴趣 立德树人

写作是一种综合性能力,也是“感受”在文字中安居、生发的过程,是一个从“感知”到“内部语言(加工制作)”再到“外部语言”的心理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习作”中要求“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珍视习作中的感受,如“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等;统编版教材同样重视习作感受能力的培养, 如三、四年级语文教材中就安排了“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等语文要素,以此激发学生对习作发自内心的热爱。

一、万物于我,有感受

感受是指作者对客观事物的刺激产生相应的感觉、知觉所呈现的富有情感和个性的心理活动。感受过程要经历感觉、知觉、表象三个阶段。从来源上分, 感受分为来自生活的直接感受和来自书本的间接感受;从感觉器官分,可分为视觉、听觉、触觉等个体感受和将各种综合器官感受交叉、融合运用的综合感受。于小学生而言,感受能激发习作的热情,捕捉习作的“契机”,积累写作材料。

生活中,我们也能体会到感受的客观性。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在诗文还是生活中,我们对事物的表达和感受,始终离不开事物特点的规定与制约。

二、打开五官,能感受

人接受外界事物的刺激,主要靠外部感官,即眼、耳、鼻、舌、身。事物有可见、可闻、可触、可摸的直观特性,我们通过感官便可感知事物的外在特征,获得直观感受。在课堂中,我们应努力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极力调动感官,产生多种感觉的心理效应,让感受更多元具体、更清晰立体,从而为写作提供更丰富、更真实的素材。

把握外界事物的特征,不仅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可以用手摸、用鼻子闻,有时还可以尝一尝。例如,在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中,作者看到了杨梅的外形——“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打大小,遍身生着小刺”和杨梅的颜色——“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还尝到了杨梅的味道——“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作者就是这样打开感官,感受到杨梅的形、色、味的。

潘新和教授认为,写作的提升,是养护的结果,作为基础的教学,更应该给予丰厚的养分,而不是强化训练。打开五官,感受万物滋养,不断加强学习和修养,才能养气生发,生言立言。

三、推己及物,会感受

我们知道,写作的基本能力包括观察与感受能力、思维与想象能力、阅读与积累能力。观察是写作的起点,是基础;感受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观察的进一步深化。

据调查,现在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之一是觉得没有内容可写,他们经常抱怨没有写作素材,其实五彩缤纷的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的丰富源泉。因此,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就成为中年级写作的起点和基础。

在研究中笔者发现,学生观察后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印象不深,仍感到没什么可写;有的则感到各种情景纷至沓来,提笔时,纷繁杂乱,不知从何写起。这是什么原因呢?笔者认为,原因是学生观察时缺乏感受。那么, 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察中生发感受呢?

(一)留心观察,唤醒感受

开展有目的的观察,珍视个人感受,引导学生多观察自己喜欢的事物,多从身边的人、事、物、景中观察,抓住印象深刻的事物或场景,产生新的发现。如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我眼中的缤纷世界》,有学生写含羞草时只写了含羞草的叶子很细,一碰,叶子就会卷起来。然后就无话可说。怎么办?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把“观与感”结合起来,不仅要指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含羞草,感知它的特点,还要指导学生在观察中用“第三只眼睛”去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它的可爱之处,如“看见含羞草细小翠绿的嫩叶,你有什么感受?”“当你感受到叶片开合的变化时,你内心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含羞草的名字怎么来的?”……通过指导,激发学生的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学生的感受就能在习作中静静流淌。

(二)比较观察,丰富感受

在教学中有意识、有方法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性观察,逐步引导学生对不同事物进行对比与辨别,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比较性的观察里,充分打开观察的视角,抓住事物的联系点,获得更丰富的感受体验。如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小小“动物园”》:爸爸胖胖的, 通过外形比较,和小熊很像;妈妈勤劳,通过性格比较,和蜜蜂很像……这次的习作不再是停留在观察单一事物,而是通过“观察家庭成员与哪些动物比较像、什么地方像”展开综合性的比较观察,发现家人与动物之间的共性特征,写出家人的特点。

(三)反复观察,加强感受

观察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持续、反复观察,专心致志于捕捉观察的收获,并运用文字、图片或照片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加强学生的感受, 培养丰富的情感和趣味。如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是需要连续观察后记录自己的收获。写“绿豆发芽”,可以引导学生从种下种子、冒出嫩芽、长出豆芽的外形变化进行观察,记录下绿豆芽从无到有时“我”的感受;写“小草”,引导学生從颜色的变化进行观察,记录下小草由绿色变成淡绿、深黄、枯黄时“我” 的感受;写“家里养的小狗”,引导学生观察小狗在不同情绪下吃饭、走路、睡觉等习性的变化,记录下观察感受。

四、物我契合,爱感受

写作文与学做人密切相关,习作教学过程就是育人的过程。在习作训练中, 应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原则,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自由自在地记录并描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说真话、吐真情。在观察中想写,在思考中愿写,在感受乐写,就能推动个体生命的拔节成长和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生命共同体的和谐发展。

第一,感受物真。通过习作,让学生感受事物的外形、属性、动静、显隐、轻重等变化,培养学生探索事物本质及规律的新鲜感和乐趣,感受真实世界与内心世界之间的关联。第二,感受意善。把握外物的“是什么”,并不是要把握外物的本质和规律,求得逻辑的“真”,而是通过体验感受外物的适用、审美价值, 以求得人“怎样存在”的“善”。第三,感受情美。一切景语皆情语,文章本是因情而生,是有情之物,所以无论是读文章还是写文章都离不开“情”字。习作是美的情感的发展和表达,要把对美的主观感受与人生理想结合起来,使心灵得以净化升华,情操得以培养陶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得以潜然滋养。

蔡明在《我们的写作宣言》中写道:“写作的本质是生命个体情感活动的表达,永远是一种精神体验,一种生命活动”。学生应在习作中培养感受,养“浩然正气”。正如韩愈所说:“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在习作中,与事物同甘苦、共悲欢,借事物表达自己的感受,体会“人看花,花看人。人看花,人到花里去;花看人,花到人里来”的美好境界。

注: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构建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年级   习作教学新样态的策略研究”的阶段研究成果(编号:20PTZD001)。

猜你喜欢

写作兴趣观察立德树人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如何提高高中语文作文能力
谈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与写作兴趣的培养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体会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