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小学科学教育的“四个转变”

2022-05-30李余仙

广东教育·综合 2022年9期
关键词:四个转变新课标学科

李余仙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育人导向、优化课程内容结构、研制学业质量标准、加强学段衔接,为变革小学科学教育提供了重要指导。要改变传统小学科学教育观念滞后、教学方式落后等问题,就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实现小学科学教育的“四个转变”。

育人目标:从知识传授到素养导向

《新课标》下,小学科学课程应是培养学生“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然而,在“应试教育”“分数至上”等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小学科学教育只是聚焦于学习成绩,未能关注到学生深层的发展需求,因而将知识传授作为小学科学课程的育人目标。

从知识传授教学转变到科学素养导向的教学,并不是要摒弃知识学习,而是要将知识学习作为科学课程培育的手段而非最终目的,以知识学习支撑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要关注教学内容设计是否指向素养目标的实现;课堂过程中,需注重学生科学思维的培育、科学习惯的养成;在教学评价上,要关注学生在知识和情感价值两个层面的收获。

教学形式:从教师讲授到探究实践

目前,小学科学教育依旧侧重知识取向,主要通过科学知识逻辑来组织课堂,以机械的知识传授为主。另一方面,课堂以教师为导向,主要通过教师讲授、演示等方式进行,学生学习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探究实践活动少,课堂参与度不高。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以静态、封闭、固化的知识观看待科学知识,以“讲授”“灌输”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导致科学知识难以活动化、生活化、趣味化,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差,学生参与度、获得感低,未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学科核心素养,发挥科学课程的育人作用。

《新课标》要求,以探究实践为主要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整合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体验式和项目式等各种教与学方式的基本要求,设计并实施能够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思维型探究和实践。因此,小学学科教学要将知识取向、探究取向、参与取向三者结合,以科学知识作为课程基础,遵循探究实践的方法,引导学生全程参与。知识的讲授必不可少,但这并不意味着以讲授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而是要通过设计、开展科学主题探究实践活动,将知识转化为学生认知世界的方式,转化为面对问题时的解决方法,以应对复杂变化的现实世界。

课程内容:从单一学科到学科整合

当前,小学科学教育将科学作为独立的一个学科,以“学科说”的课程视角看待小学科学课程,将小学科学课程视为独立于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科课程,未能很好地准确把握科学课程的综合性、跨学科等特征,因而在教学中过分强调“科学”的单一学科属性。小学科学课程内容覆盖生物、化学、物理、地理、工程、技术、数学等各学科,探究实践式的小学科学教育也必然要求以学科整合、跨学科的形式,设置探究实践主题及内容,如STEAM。同时,许多教师虽然注意到小学科学课程的学科整合要求,但由于對学科整合认识和理解不足,没有将学科整合贯穿到学情、课程设计、课堂开展以及最终评价完整的教学过程中,导致了各教学环节之间、各学科内容之间的逻辑断裂。

因此,小学科学教育要实现学科整合,要实现学生的思维整合、认知整合,形成跨学科教学的强大动力,引导学生解决综合性问题。在认识上,要明确学科整合并非各类学科内容和知识的简单叠加,这样的“叠加”仅是将各学科内容“堆放”在同一节课里进行教学;而是要以科学知识为中心,融合数学、技术、工程等学科,让其他学科作为辅助,为科学教育服务。在实践上,要综合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学习资源,寻找适合课程内容的载体,通过在生活中挖掘多元学科素材,选择学生易于接受和开展的科学探究项目,让学生在观察、讨论、探究、实验、交流等活动中,增强动手能力,培养科学素养,实现深层次的学科整合。

教育评价:从“死记硬背”到学业质量

有怎么的教育教学评价,就有怎样的教育教学。目前,小学科学教育评价多以纸笔测试为主,过分注重结果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以分数为评价的主要准则,评价标准单一且具固化,只能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大致评估,未能对学生情感价值体验进行有效评价。这就导致了“死记硬背”这一应付教育评价的方式。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更新教育评价观念,强化素质导向,注重对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考查,开展综合素质评价。为此,“新课标”下,要从“死记硬背”、纸笔测试的教育教学评价向关注学科素养、强调学业质量的评价转变,立足课程和学生需求,明确评价的多元主体,开展多样化多视角评价,如对学生的课前准备、课堂表现、课后反应等,进行全过程的认知程度和价值获得的双层评价,以全过程、多维度的评价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传统小学科学教育的转变,需要以科学素养的培育为总体目标,立足新课标的新内容,通过对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育评价等方面进行精准的把握,做到从知识传授向科学素养、教师讲授到探究实践、单一学科到学科整合、死记硬背到学业质量这四个方面的转变,从而让小学科学教育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更好地推动科学教育的变革。

注:本文系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2021年立项课题“STEM课程开发及其对小学生元认知和问题解决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课题编号:GDSP-2021-P004)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四个转变新课标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超学科”来啦
吉林市现代农业实现“四个转变”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教导主任服务教学教研的“四个转变”
农业部促进植物疫情防控“四个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