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化融合赋能学校“三品”发展

2022-05-30付涛张红月胡鑫凤

广东教育·综合 2022年9期
关键词:三品智慧融合

付涛 张红月 胡鑫凤

位于深圳市与惠州市交汇处,占地4万平方米的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惠阳学校,是一所区直属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学校践行“阳光育人、和谐发展”办学理念,以“成长教育、精彩人生”为办学特色,以打造“理念先进、内涵发展、学生成长、家长认可、教师幸福、社会满意、上级推广”的品质、品牌、品位“三品”惠阳名校为目标,有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智能化校园建设,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搭硬件、夯地基,舍得投入是基础

建校初期,学校组建了局域网并连通教育网、万维网,实现有线和无线信号全校覆盖,满足学校信息化工作开展对网络的需求;为每位教师配备办公电脑,支持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办公、备课;每间功能室、实验室配备相应的设备,满足实验教学、特色学科教学的信息化教学需求。

2019年,学校建设了创客教育活动中心,分别成立了创意智造、3D打印、机器人等社团,开展学生社团活动,举办学校科技节,组织学生参加市、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机器人大赛,屡获奖项。2020年底,学校与广东云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智慧校园建设协议,分期分批进行智慧校园建设,现已完成电子班牌、刷脸门禁系统等项目的建设并投入使用。

以硬件建设投入为根基的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初具规模,“三通两平台”建设持续推进,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和智慧校园建设明显改善,为智能化融合的高质量学校建设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兴教研、勤探索,学科融合是路径

学校重视以课题为引领,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促进教育高品质发展。

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勇于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智能化融合,全校形成了良好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科研氛围。学校于2019年申报的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数学精致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成功立项,于2020年5月顺利结题。这个课题旨在探究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合作性学习、创新性学习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探讨、梳理并提炼出适合我校实际的、数学精致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有效教学模式与策略。

2019年8月,学校课题“初中语文‘三自精致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立项,探讨了“三自”(自学、自展、自评)基本概念及“三步六环节”主要模式,善于拓展、探究“精致课堂”的目标和要求,敢于创新、探索构建实施“三自”模式与精致课堂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在“三自”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教师充分融合信息技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参与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升,学生学习成效显著提高。学校课题主持人和课题组成员撰写的16篇论文发表于《中小学校长》及《教师教育论坛》等刊物,《惠州教育》也宣传报道“三自”课题研究成果。

2020年12月,我校教师承担了四个惠州市惠阳区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研究领域覆盖了英语、数学、物理、信息技术等学科,以“智能化融合创新”理念为指导,通过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促进学校课堂教学的信息化。

三、求创新、培师资,人才队伍是关键

教师是教育活动中的关键因素。我校采取一系列措施,全面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打造智慧型、数字化师资团队,为促进高品质学校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组建联盟。以课题研究指引实践探索,建立智慧型教师联盟,由专家指导,开展集智备课、跨年级教研、新教师共同体、联盟学校督学同课异构等一系列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交流学习、拓展视野。

培训交流。制定教师智慧课堂平台操作使用培训计划,准备培训资料,有步骤推进阶段性培训活动。根据培训计划,在企业的协助下,组织校内教师进行信息化技能培训及教研指导,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或开展线上交流活动。为提高课堂效率,保障课堂效果,引入教师专用终端,为教师提供优质教学资源、互动教学工具等。

深化应用。深入研究信息技术支撑下各学段各学科数字化课堂教学模式,加强项目过程性评估与改进。

经验总结。整理、提炼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应用成果,将优质经验辐射到区域周边学校。邀请上级教研部门和专家对各学科教学应用成果进行评估,定期召开研讨交流活动,分享优秀应用经验,推动信息化课堂教学应用常态化。开展由校内到区域内的智慧课堂赛课、说课比赛等活动,进行跨学校的横向交流,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考核激励。将信息化课堂教学相关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定期开展培训和考核;将信息化课堂应用纳入绩效考核范畴。

四、智应用、强育人,智慧课堂是核心

课堂是新课改的主要阵地,打造高品质的智能化融合学校,必须立足智慧课堂的建设。学校要明确工作目标,充分依托教育信息化大数据人工智能,重点探索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智慧课堂模式,培养一批数字化教师,通过教育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实现学校高品质建设、高质量发展。

加強组织领导,明确“一把手”抓责任制。成立领导小组和信息化管理团队,制定实施方案和具体落实措施,申报研究课题,确保项目顺利开展。

强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加强政、校、企三方合作,加快完善智慧教室的建设。基于优学派智慧教育平台,切实推进实名制、组织化的学校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实现网络学习空间在网络教学、资源共享、教育管理、教学综合分析、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的应用,让全体师生在空间中“手拉手”,让“双差异”变成“双优势”。

着力构建数字化智慧教学模式。引进优学派智慧课堂项目,创新教学模式,突破课堂时空界限,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翻转课堂、慕课、“三自”教学等新模式。依托智能学习工具,促进课堂互动高效,探索并实施数字化学习环境下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合作交流为基本特征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示范引领,带动多学科教育信息化发展。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试点班或试点学科的示范辐射作用,使名师资源、教学资源、校本资源在更大范围实现共享。

大力支持,保障经费。采取政府补贴、企业赞助、学校筹措和学生自愿购买等途径,确保智慧课堂建设项目经费切实得到保障。

本栏责任编辑 罗 峰

猜你喜欢

三品智慧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临西轴承:“三品”战略加快动能转换
布局供给侧 提升“三品”端
着力打造“三品”福涌 努力提升办学效益
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行动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