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修生正己担使命,立德树人育桃李

2022-05-30朱思祁

广东教育·综合 2022年9期
关键词:暨南大学光子工科

用心教学,精准施教,为学生“量身定制”专属课程。

潜心科研,满腔热忱,带领学生寻梦追光。

热心育人,言传身教,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

我是暨南大学理工学院光电工程系教师朱思祁,2021年获“南粤优秀教师”称号、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广东分赛暨广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2020年获广东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曾获暨南大学新任老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和暨南大学校长奖、暨南大学重点重大贡献奖、暨南大学理工学院“四有好老师”等荣誉称号。

三尺杏坛育桃李,苦心耕耘为人梯

“教学是一门科学,需要技巧与方法。教学是一门哲学,需要思想和思辨,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热情与想象力。教学是无数级台阶,踏上一个台阶只为向更高的台阶前进。”这是我获得“南粤优秀教师”称号后的感言。我用心思考自己所上的每一节课,尽力为学生们呈现“有感悟”的课堂。

《激光原理与技术》是电子信息类工科专业的必修课程,是“新工科”核心课程之一。激光技术和应用的发展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相契合,作为任课老师,我深感责任重大。

课程开始前,我都会进行学情分析,关注每一届学生的新变化,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倾向,从而设计和调整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我将自己代入学生的角色,思考他们的接受能力,斟酌如何才能让学生有兴趣、听得懂、学得会。授课前,我还会通过自我演练,反复推敲课堂重难点的推进与步骤,力求课堂教学有逻辑、有效率。

课堂上,我善于运用振奋人心的科研案例、有趣的科研故事和巧妙的技术应用,穿插着进行授课,一来让学生在听完晦涩难懂的知识后能更形象地了解知识的应用,二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还在学生感兴趣的“光刻机制造中激光的作用”等课题中,鼓励他们自由发表看法,以讨论为主的形式推进课堂教学。当遇到难以描述的知识点时,我精心设计动态PPT,适时分享科研实验的视频记录,将难点可视化,让学生更易理解。

我精心打造的课堂,教学效果甚好,广受好评,特别受到工科基础较薄弱的港澳台侨学生的喜爱。台湾学生王立豪说:“朱老师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着想,课堂上,我深入了解了祖国的飞速发展,这进一步坚定了我为祖国作贡献的决心。”

在教学方面,我取得了一些成绩,曾获广东省第五届(本科)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工科组全省第二名)等多项荣誉。另外,我参与的教学改革项目获得了暨南大学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参编教材《光电子技术》。

挥蹄勇做千里马,俯首甘为孺子牛

“科研爱好者就像登山爱好者,越是陡峭的高峰,越是大汗淋漓,就越喜欢。”作为一名科研教育工作者,实验室和办公室更像是我的家,和学生讨论项目、指导学生调试激光系统、指导学生修改论文,这是我的日常工作。

激光能在众多光源中一枝独秀,是因为它很纯粹。只有更纯粹,才能更强大。我认为,做科研就应该像激光一般,自始至终都向着目标努力前进,日积月累、精益求精,方能有所成就。如何才能把学生们培养成越来越纯粹的工科人?在激光原理中,有一种“受激辐射”现象,描述的是一个诱发光子能够诱发与它完全一样的光子。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诱发光子就会有什么样的被诱发光子。这给了我启发,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才能促使学生改变。自己首先是一个纯粹的人,才能引导学生成为纯粹的人。

一个成绩很好的学生,自信地认为能轻易胜任科研任务,然而在加入我的项目之后,他连续两个月毫无进展。在了解情况后,我陪着他做实验,有时候我们在实验室里一站就是一个上午。我告诉他,学习知识不能肤浅地停留在成绩上,要放平心态,潜心钻研。慢慢地,这个学生学会了沉淀。在做出实验结果的那个晚上,他兴奋地打电话给我汇报,那时已是凌晨两点,在封闭的光学实验室里,专注的他完全忘记了时间。他一直跟着我做研究到本科毕业,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了4篇文章,还拿到了省攀登计划重点项目。另一名研究生在我的培养和鼓励下,毕业后到德国的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特奥多尔·亨施,如今在美国MIT进行博士后工作。

因为对科研纯粹的爱,量变终成质变。部分学生的成功,带动了更多学生的学习热情,参与科研的学生越来越多。在我的精心指导下,学生获得了“挑战杯”等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共计8项奖项,校市级奖项15项。我本人获得了第十五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等奖项。同时,我带领学生开发的手持激光光谱仪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广东省新闻频道做相关报道,我们还受邀参加了浙江卫视《智造将来》节目。

这像极了受激辐射,1变2,2变4,4变8,由最初的1颗光子诱导出越来越多的光子。我与学生共攀科研高峰,至今已在SCI收录的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5篇,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主持及参与省部级项目5项。

立德修身树师表,不忘初心薪火傳

我本科就读于暨南大学理工学院信息工程专业(光电子方向)。2006年,第一次学习激光原理与技术课程时,我便对激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的老师陈教授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生动的教学,更使我获益良多。那时,我便暗中立志,要成为一名和陈教授一样的人民教师。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在暨大攻读了光学领域的硕士、博士学位,并在博士期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到新加坡国立大学进行交流学习。毕业后,我在暨大理工学院光电工程系留任,实现了自己的教师梦。

不忘初心,淬炼师能,立德树人,薪火相传。感谢恩师,我立志将这份育人责任传承下去,努力做好学生成长道路上和学术道路上的引路人。

担任班主任期间,我关心班上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鼓励同学们尽早确立目标,并给予每个同学具体的方向指引。根据学生擅长的领域和兴趣,我总是不遗余力地推荐他们进入合适的实验室,或者鼓励他们参加相关的科研比赛,以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

我非常看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要让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其中最重要的是思,也就是对于学生三观的塑造。不仅希望自己能教授知识,更希望传递高尚的品德和价值。

一位学生毕业后也到高校当老师,时至今日她仍感恩我对她的影响:“一名教师的工作真是繁琐复杂,有时候真希望能躲就躲。但每当想到自己当学生时,朱老师从来不嫌我们麻烦,就觉得我也得这样对我的学生,然后咬着牙继续干活了。”从她的话中,我更加认识到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回想起我也是从陈教授那里学到了如何教书育人,如何坚持初心,做一名纯粹的人民教师。而现在,我将这种精神传承给了学生。

猜你喜欢

暨南大学光子工科
《光子学报》征稿简则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派系撕裂校园”:暨南大学驱长风潮研究(1933—1934)
2016年中国新闻史学会学术年会在暨南大学成功举办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
在光子带隙中原子的自发衰减
光子晶体在兼容隐身中的应用概述
多光子Jaynes-Cummings模型中与Glauber-Lachs态相互作用原子的熵压缩
暨南大学 实施外招生教学模式 大胆探索实践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