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学业质量评价改革的“香洲样本”

2022-05-30韦英哲

广东教育·综合 2022年9期
关键词:香洲学业监测

韦英哲

近年来,珠海市香洲区不断改进办学规范与教育质量诊断标准,摒弃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切实改革评价机制,将立德树人作为评价教育工作根本标准,开展以“以評促建,减负增质”为主题的区域中小学学业质量评价研究和实践,为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香洲样本”。

航向锚定:深化区域教育评价改革

教育评价意义重大,通过评价手段得出的实证性发现和诊断性意见,能够为区域教育质量提升提供科学参考和有效监督。

香洲是珠海的中心城区,在全市基础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肩负着创新、突破、示范、引领的重要责任。

早在2013年,香洲开启了义务教育学业质量评价综合改革试验,2016年进入全面实践阶段。

为减轻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将试卷和试题进行了差异化设置;为探索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业评价,实践了从内容标准中提炼测量标准;为引导学校更好地提供适合的教育,在中学开展了学业质量增值性评价,自主开发了增值评价系统;通过“测试+同步问卷”探寻影响学业质量的各种可能因素,探索学生学业成就获取的途径和付出的代价。

目前,香洲以“以评促建,减负增质——香洲区中小学学业质量评价的应用研究”为突破口,组织开展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项目建设工作。

香洲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朱琦介绍,香洲区中小学学业质量评价的目标是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客观反映中小学生学业质量、身心健康及其变化情况,深入分析影响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为优化教育决策、教育管理提供参考,并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引导学校规范办学行为,转变育人方式,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进而优化香洲教育生态,助推香洲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航线绘制:打造学业质量监测体系

“探寻学业质量背后的来源与途径,确保在提质增效的同时不给学校、学生增加太大学业负担,是我们需要探索的课题。”朱琦说。香洲通过探索基于课程标准的命题研究、研究学科测量标准和工具、开展监测结果的应用研究等举措,打造具有香洲特色的学业质量监测体系。

以命题改革撬动考试内容改革

命题的科学性是评价结果有效应用的先决条件。香洲加强试题质量研究,提高命题质量,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素质。

以音乐学科为例,“纸笔+听力”测试卷的开发围绕音响而进行,目的是通过监测,考察学生是否学习与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与欣赏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音乐微测评”小程序的开发则以范唱、学唱为主,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歌唱的信心和动力。

为了对学校教学效益进行长期跟踪和预测,实现中学教学价值增值的过程,积极探索科学的中学教学质量评价观,香洲开展七年级学科核心能力前测,考试内容涵盖小学各学科内容。

试题以能力立意为主,重点考查阅读、写作、理解、逻辑推理、运算、分析综合等,打破了学科知识体系的界限,以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四科四份试卷来呈现。试题设置灵活、开放,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气息,有些没有设置标准答案,甚至连参考答案也没有,充分引导学生想象与思考,不限定学生的思维按命题者既定的思路来答题。题型设计上侧重让学生回答“为什么”的程序性知识,少让学生回答“是什么”的陈述性知识。

构建中小学学业质量评价模式

2018年,香洲发布《香洲区办学规范与办学质量督导评估》方案,其中三级指标第二十七项共100分为学业质量评价得分。之后又陆续出台了相关结果应用的文件与措施,将学业质量放在学校评价中的关键位置。

学业评价标准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一方面对课程标准的表现标准进行细化和精确化,另一方面提供了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方法建议。

通过制定评价标准,开发建立数据监测平台,逐步构建适用于香洲区中小学、易于一线教师理解和接受的学业质量评价模式。

香洲将七年级前测成绩作为中学评价的起点和小学评价的终结性参考,纳入学校办学效益评估的一项参考指标。同时,还采取增值评价,将学校“加工能力”通过量化评价体现出来。

“为了体现自身的成绩进步,学校必须从研究学生出发,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努力寻找成绩优秀的学生,生源较差的学校也少了一些抱怨。”朱琦说。

香洲通过“命题+同步问卷”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自信心等非认知因素以及课业负担、家庭教育等影响学生发展的背景因素,生成基于学科课程标准和核心能力的诊断分析报告。

报告分为学校、教师、学生、专题分析报告和社会版报告五大类——学校分析报告挖掘学校的亮点与不足,提供改进建议;教师分析报告反映学科教学中课程标准的达成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学生数据报告反映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掌握程度;专题分析报告为区域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决策依据、改进依据;社会版报告是以简明易懂的方式向社会发布监测结果,引导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帮助家长科学合理规划孩子的成长路径,助力家校共育良好氛围。

开展监测结果的应用研究

学业质量监测的结果覆盖学业表现、身心健康、课程开设、学业负担、学校管理、教师发展等方面,反映了区域教育生态全貌。而监测价值的实现需要数据所描述的主体结合自身的实践进行自我研读、自我改进,在推进监测结果应用的过程中,需要一个能够自我迭代、自我完善的改进系统。

香洲通过开展基地学校监测结果应用优秀案例评选活动,推动区域、学校开展基于监测结果的跟进式实践研究,深化监测结果的应用,逐步形成了“监测结果—研读数据—精准诊断—合理归因—科学寻策—靶向改进—后测检验”的结果应用闭环,充分发挥监测结果对教学的指导作用。

航行收获: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被誉为全国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的“体温计”和“体检仪”。2019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抽测结果显示,香洲区语文、艺术整体表现优异,学生学业成绩较2016年明显提高,多数指标被评为10星最高等级,排名全国前列。2020年,香洲区科学教育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过程中表现优异、数据亮眼,四年级科学教育在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开展的典型区县及推荐主题工作中,被列为典型地区征集成功案例经验,香洲也成为广东仅有的两个入选区县之一。

学业质量评价不仅推动了区域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各学科、各学校在实践过程中也有不少突出成效。

监测数据显示,生物教师的探究意识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存在不足。为此,香洲打造典型案例,以点带面,引导生物教师意识转变和能力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珠海市梅华中学利用楼顶空间打造“百草园”和“百蔬园”中草药劳动教育基地,珠海市湾仔中学开展了“豆”你玩、黄粉虫研学之旅等项目式学习活动等,这些案例经验正在全区推广。梅华中学生物科组长彭晓瑜举例说:“以前讲牵插,只能照着课本或网上找相关资源来教学,但是有了实践项目后,教师的探究意识加强了,学生能更加直觀理解,动手能力有很大提升,还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参与。”

香洲区教师发展中心小学教研部主任吴希华介绍了语文学科通过评价促进阅读的做法。第一,把整本书阅读正式列入试卷,最后5分附加题围绕“快乐读书吧”的书目设置。其次,以活动的形式进行评价,包括动手,即做海报、做书签、表演道具等;动口,让学生演课本剧、讲故事;动笔,比如给作者写一封信、写读后感等。第三,学期初开展全区阅读素养调研,了解学生阅读的素养相关因素,同时评价学生假期阅读的效果。

从2016年初开始,香洲实施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监测和评价的实验,测试中采用“五统一”,即统一命题、统一组考、统一监控、统一阅卷、统一分析。香洲区教师发展中心小学教研部副主任李映晖介绍:“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套良好的出题系统、考试系统、评分系统、数据分析系统,可以从育人、测评、评分、分析等全方位、多维度为学业水平及教学质量水平监控提供服务。”

小学科学教研组从2019年开始进行以评促教的测评改革,全面评价学生多方面的素养,既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包括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既关注学习的结果,也关注学习科学的动机、过程、方法。香洲区潮联学校科学教师张文岑说:“课堂教学中,我会给学生更多分组实验的机会。前3—5分钟导入,中间进行15—20分钟分组探究实验,然后10分钟进行数据收集分析以及与学生的互动,还有几分钟用来拓展知识。”香洲区第十八小学科学教师罗燕拥有11年科学学科专职教师经历,她说:“以前更多是教教材,评价改革之后,我们不仅研究课标,还会研究不同版本的教材,调整教学内容,真正用教材来教。”

以评促建、以评促教、以评促改,通过学业质量评价改革,实现对每个学生的精准施教,以质量监测改进教学实践,促进育人方式变革。香洲逐步形成一个覆盖全区、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多样、评价手段具体、操作性强,具有香洲特色的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评价体系,为教育评价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学业质量评价范式。

猜你喜欢

香洲学业监测
艰苦的学业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香洲开埠:清季创设“无税口岸”的尝试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完美抽象画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不穿戴也能监测睡眠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