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振兴航天工艺的型号总指挥——谈凤奎

2022-05-30刘文张丙菲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二院工艺试验

刘文 张丙菲

谈凤奎(1944—2008),江苏省江都县(今扬州市江都区)人,1966年毕业于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工程力学系。曾任航空航天工业部二院副院长、党委书记、红旗七号总指挥,航天科工集团总工艺师、总质量师、科技委常委、工艺专家组组长、可靠性专家组组长。长期从事航天工艺工作、质量工作,在推动航天工艺进步、质量提升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少年担当 敏而好学

1944年,谈凤奎出生在云南昆明。1945年,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但战乱并没有就此止息,许多人依然居无定所、颠沛流离。战乱中,谈凤奎一家从昆明辗转重庆、上海等地,最终在上海定居,并在这里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定居上海的前幾年,可能是谈凤奎童年生活中最为幸福的一段时光,虽然家庭不富裕,但全家人在一起,十分安定、温馨。1955年,谈凤奎成为继光中学的一名初中生。这一年,谈凤奎的父亲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西南建设,从繁华的上海调往偏远的贵州,加入了乌江航运的建设大军,一去就是7年。谈凤奎兄弟姐妹7人,母亲起初没有工作,全家靠父亲一个人微薄的工资生活,要买粮食、给孩子们交学费、付房租、付水电费,经济上本来就不富裕,父亲调往贵州以后,因为偏远地区的工资水平远不及上海,父亲的收入又降低了一截,这让一家人本就拮据的生活雪上加霜。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父亲离家前往贵州后,12岁的谈凤奎逐渐成为家中的顶梁柱。也许是天生如此,也许是生活的历练使然,谈凤奎小小年纪就有超出同龄人的责任感、机敏和果断。那时受限于经济条件,谈家没有正儿八经的住宅,一家人住在一个炼钢厂的仓库里,仓库在炼钢厂后面,条件十分简陋。有一天晚上,谈凤奎的母亲上夜班不在家,炼钢厂发生了一氧化碳泄漏事故,漏出的一氧化碳透过窗户缝渗到谈凤奎家里。夜色深沉,所有的人都沉浸在睡梦中。或许是朦朦胧胧中感觉到了身体的不适,谈凤奎醒了过来,他赶紧去查看弟妹们的情况,敏锐地意识到可能是一氧化碳中毒!谈凤奎飞快地打开门窗,然后一口气跑去找电话叫救护车。救护车及时赶到,把一家人送到了医院。经过及时抢救,一家人最终都没有大碍,谈凤奎终于松了口气。

时隔多年,谈凤奎的妹妹提起这件事依然感慨不已,她说哥哥当时才14岁,处事那样的从容果断,表现出来的那种超强的责任感,让人印象太深刻了,所以这件事弟弟妹妹们一直铭记在心。

谈凤奎初中、高中就读于上海继光中学,那是一所具有100多年历史的沪上名校,原名麦伦中学。北大校长、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1933年曾为学校题“忠、信、勤、勇”四字校训,激励该校学子形成对祖国忠诚热爱、讲求诚信、勤劳节俭、勇者不惧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后来麦伦中学更名为继光中学,“继光”具有双重寓意,一是纪念抗美援朝英雄黄继光,二是“继承”和“光大”学校的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百年后的今天,学校已成为著名的红色教育基地。

谈凤奎上学时学业优秀,工作后兢兢业业为国家作贡献,是继光中学当之无愧的优秀学子。

提起谈凤奎,他初中时的同学陈开章打开了话匣子:“谈凤奎学习好,性格也很好,积极上进,同学们提起他评价都很高。”他记得与谈凤奎一起上下学的场景:“那时我们上学放学经常一起走,有时边走边讨论数学问题,争执不下时索性停下来蹲到路边,拿小树枝、小石头在地上演算。”

陈开章还说起他和谈凤奎一起经历的一件趣事。那时是中苏友好时期,有一次苏联派人来访,他和谈凤奎在外滩看到苏联的军舰,两名苏联海军士兵在海边散步。两个小伙伴一商量,就走上前给那两个苏联士兵献上了红领巾,苏联士兵非常高兴,两个孩子也特别兴奋。由此可见,小时候的谈凤奎就非常活泼大胆、敢想敢做。

谈凤奎的优秀,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分不开。在谈家兄弟姐妹的印象里,父母从没有表示过他们对于教育有多重视,或者训诫他们兄弟姐妹要努力学习。但在生活那么艰难的情况下,父母从来没有想过让孩子们中断学业,孩子们自然能体会到父母的苦心。因此,谈家的兄弟姐妹个顶个地懂事、勤奋好学,上学的时候成绩都名列前茅。

凭借优异的学习成绩和良好的品行,高中毕业时,谈凤奎获得了保送上大学的机会,成为浙江大学的一名大学生。他的一个弟弟考上了北京大学。谈家兄妹几人参加工作后也都表现得非常优秀,大部分走上了重要的工作岗位,可以说都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

艰苦奋斗 慧眼识珠

1961年,谈凤奎被保送到浙江大学工程力学系力学专业,这个专业可以说是直接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培养人才的。招收的学生绝大部分是保送生,能被保送到这里,除了学习成绩优异,还需要品德良好、政治上可靠。

大学时的谈凤奎依旧品学兼优。他性格温和宽厚,又认真负责有担当,是那种让人一看就可以信赖的人,大家都很喜欢他。因为家庭条件不富裕,谈凤奎经常勤工俭学。像很多优秀的热血青年一样,谈凤奎胸怀报国之梦,一次听说空军招收飞行员,谈凤奎毫不犹豫地报名了,可惜因为患有鼻炎,体检没有通过,导致他与参军报国的梦想失之交臂。

1968年9月,谈凤奎毕业一年后被分配到北京,像无数知识青年一样,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上山下乡,到南京军区空军夏家湖农场接受知识分子再教育,一年半后才回到七机部二院,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工艺工作。

当时生产线上的工作人员都有一股拼劲儿,凭着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的精神,克服了很多困难,然而技术力量的缺口,却不是死扛硬拼就能轻易弥补的。在一线的工艺技术人员中只有几位是本科毕业的技术骨干,谈凤奎是其中之一。

有一年夏天,他和同事冒着超过40摄氏度的高温到湖南长沙学习制造经验。谈凤奎经常白天带着工艺人员和工人师傅讨论制造方案,赶绘图纸,编写工艺,研究开发工具工装,试验新工装的加工情况,晚上熬夜完成加工任务。有一次忙于总装任务,他和车间的几位同事三天三夜没有回家,困极了就趴在办公桌上睡一小会儿。

在难以想象的艰苦条件下,全体干部职工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凭着顽强拼搏的精神,终于圆满完成了型号设计攻关阶段的艰巨任务。1982年9月,型号01批9发导弹试验圆满成功,当时院里震动很大,很多人没想到他们能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任务。

时任生产线政治部主任伍子昭,注意到谈凤奎是个扛得起责任、值得信赖的好同志。

1982年,上级选派干部到中央党校干部培训学院学习,伍子昭又想到了谈凤奎。他说,谈凤奎德才兼备,未来一定能有所成就,为单位作很多贡献。带着组织的信任和期待,谈凤奎开始了党校干部培训学院的学习。

1983年,谈凤奎结束了中央党校干部培训班一年的学习,被任命为二院政治部干部处的组长,负责干部选拔工作。

那时谈凤奎带领组员深入基层考察,经过对大量一线人员细致地了解、审慎地筛选,先后向院党委推荐了一批特别优秀的年轻人。这些人以当时的资历、级别,如果按照常规流程可能需要很多年才能提拔上来,通过这次破格推荐,他们得以快速走上干部岗位,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振兴工艺 培养人才

在谈凤奎的眼里,工艺是一门艺術,每一件产品都是一件艺术品。所以,工艺工作对人的要求极高,要想做好工艺工作,必须有追求极致的精神。在与工艺打交道的40多年里,谈凤奎对工艺工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观察国外的生产制造工艺,他认识到我国的工艺水平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2001年,航天科工集团作出加强工艺管理的决定,并采取了若干后来证明对提升集团工艺工作有明显成效的措施。2002年,谈凤奎由二院党委书记调任航天科工集团总工艺师。谈凤奎全身心地投入深爱的航天工艺工作,把振兴航天工艺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工艺要上新台阶,需要建立一个好的工艺队伍,这并非易事。工艺技术涉及的专业面很宽,实际工作内容也很广泛,工艺人员要与科研人员、技术工人等多领域人群交往,协调关系,融合不同层面的文化,要求工艺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谈凤奎认为,航天工业工艺队伍与设计队伍的比例严重不协调,工艺队伍人力资源缺乏,数量和质量都存在较大差距。他认为,要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工艺队伍中来,提升工艺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从建立机制入手。他提出建立三个机制,即教育培训机制、奖惩激励机制、示范引导机制。要求各级领导采取措施加强本单位的工艺队伍建设,制定补充、稳定、吸引、加强工艺人员的配套政策。

二院起初没有独立的工艺管理机构,二院技术处除了负责管理工艺技术,还管理技术安全、技术成果等多项工作。从2000年开始,谈凤奎作为二院党委书记,正式将技术处更名为工艺技术处,剔除其他职能作为工艺管理部门独立出来,并要求二院下属单位也必须设立独立的工艺管理机构。

为了创造有利于年轻工艺人员成长的环境,他给大家吃安心丸,让大家放手去干,出了问题由他担着,而取得了成绩和荣誉,他都给一线工艺人员。在这样的良好氛围中,他带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工艺技术人才,其中不乏总工程师、部级专家、国防科工委级专家以及研究员。

建设体系 狠抓基础

关于产品质量有句名言:“不是100分就是0分。”对于有些行业来说,这个标准可能有些夸张,面包用料差一点,依然可以吃,衣服做工差一点,也不影响穿着。但对于航天产品来讲,质量容不得半分差池。

谈凤奎平时脾气特别好,不管遇到多么生气的事,也总是心平气和地跟人讲道理,但有一次他在会上发了火。那是在二院的质量工作会上,他严肃地说:“咱们开院级的质量工作会,可咱们的公文质量过关吗?你们都看看,看看这些错别字,公文质量都达不到,谈何产品质量?!”那时电脑还没有普及,公文是用打字机打的,如果检查得不够认真仔细,就会出现错别字。谈凤奎认为,错别字事情虽小,却反映了工作态度。他就从公文质量抓起,通过公文比赛、公文展览等形式提升公文质量,进而提升全院各单位办公室的工作作风。细节可以体现态度,而态度可以决定工作结果,谈凤奎从公文质量推及产品质量,使大家受到很大的触动。

产品质量的形成不是孤立的,而是系统的,凡涉及产品质量形成过程的要素都对最终产品质量产生影响,因而在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建立行之有效的标准,使人人都按标准去做,是非常必要的。

在谈凤奎的主抓下,二院在质量管理方面做了相当多的细致工作。这些工作都不是马上能见到效果的,但谈凤奎坚定不移、认认真真地推行了下去。

自1997年起,在谈凤奎的主持下,二院机关开展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试运行,并于1998年底,一次性通过航天总公司的验收。

型号工作是二院发展的命脉,也是上下同心、拼搏奋斗的重心所在。谈凤奎深知这一点,不管是抓工艺工作,还是抓质量工作,最终落脚点都是型号。

1990年,红旗七号设计定型,填补了我军第二代地空防空导弹空白。

1993年,航天总公司任命谈凤奎为红旗七号型号总指挥。谈凤奎懂工艺,懂质量,又懂管理,型号工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总指挥就相当于一个大管家,宏观上要把握整体计划调度,细节上要保证人力、物力、财力。因此,一个“全面、细致”的总指挥对于型号工作来说,非常难得。

在型号团队的共同努力下,1995年,二院完成了红旗七号全武器系统工艺定型工作,增强了二院的型号小批量生产能力。

1995年7月,型号即将迎来批抽检,谈凤奎自从1993年开始担任这个型号的总指挥,筹备这个批次的批生产工作,已经两年,现在是要看着“孩子”上考场,他的重视程度可想而知。

几个月后,临近深冬,谈凤奎作为试验队队长兼政委带队到试验基地执行型号批抽检任务。茫茫戈壁的冬天,天寒地冻。科研人员每天上阵地执行任务,谈凤奎不管现场是否需要他,仍坚持每天去。在外场的严寒及风沙中站立,在现场的调度电话旁值守,代替调度接传电话及现场指挥,以至于当时试验场中流传着一句话:“让谈副院长给你接电话。”在毫无遮挡的户外,人顷刻间就被冻透,谈凤奎两颊被冻出了“高原红”,他也不去车里休息。很少有人知道,他那段时间身体已经出了问题,连续多日低烧,医生查不出原因,就当普通感冒和支气管炎治(他有哮喘病史),给他吃消炎药,但体温一直降不下来。即使发着烧,谈凤奎也一直坚持在试验基地工作,连续60多天,中间没有休息一天。夜里也很少能睡好觉,每天工作到深夜,分析问题、安排任务和检查工作。最后,试验队成功完成了试验目标,顺利通过导弹批抽检,谈凤奎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1996年初,在赴某试验队担任政委前的体检中,谈凤奎确诊罹患肾癌。肿瘤已如鸡蛋大小,稍有耽搁,势必回天乏术!医生和家人怕他承受不了打击,善意地隐瞒了病情。但一次医生无意间落下病历,让谈凤奎知道了真相。面对突如其来的恶疾,谈凤奎失眠了。

那个时候,谈凤奎刚50岁出头,身担重任,二院副院长、重点型号总指挥、总工艺师一肩挑,工艺工作、质量工作等都在他的带领下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一病,仿佛如日中天的运动员,正在等待发令枪响,却没想到等来的是退出赛场的判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谈凤奎第一次意识到人生的短暂: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然而还有那么多重要的工作没有做。谈凤奎思考良久,暗暗对自己说,一定要好起来,绝对不能倒下。

他积极配合治疗,做手术摘除了一个肾。那段时间,型号研制生产任务十分紧张,这让术后在家休养的谈凤奎如坐针毡。手术后半年,他不顾家人的劝阻和化疗带来的痛苦,又返回了工作岗位。

1998年谈凤奎任二院党委书记后,不再担任红旗七号的总指挥,但他一直关心着红旗七号的批生产工作。

1999年,红旗七号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阅兵,谈凤奎负责组织阅兵训练任务,在团队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任务,受到国务院、中央军委和国防科工委的表彰。

1999年10月,二院组织红旗七号零五批装备批抽检试验队,当时谈凤奎病情并不稳定,身体情况不适合参加外场试验工作,但他依然挂帅试验队队长。这次试验,出现了一个重大意外。进场后,对随机抽检的三发导弹进行测试时,测试结果出现异常,基地领导和相关技术人员认定这一批次的导弹不合格,决定停止抽检试验。这个消息对试验队全体工作人员犹如当头一棒,一时都难以接受,这意味着进场的导弹要运回北京返厂,全部装备面临返工,这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时任283厂导弹分队队长的张久全回忆说,事情发生后谈凤奎作为试验队队长立即召集全体会议,进行事件分析,听取试验队员的意见。队员们进行了反复对比试验和技术分析,确认导弹是合格的,产生异常是由于测试设备差异。得出这个结论后,谈凤奎一方面带领试验队同基地领导沟通协商,另一方面从北京调来设计、生产方面的专家,从设备的原理到生产过程对基地领导和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交底,验证所采取的措施有效,保证导弹质量可靠。基地领导态度坚决,谈凤奎锲而不舍,一次沟通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在经历了多次讨论、分析及现场试验验证后,试验队终于得到基地领导的认可,试验得以重新启动。在随后的试验中,一个小时内两发导弹均击中目标,圆满完成抽检试验,导弹如期交付,避免了一次巨大损失,全体队员欢欣鼓舞。

无论在试验队的工作还是生活上,谈凤奎都操碎了心。当时试验队的综合调度回忆起和谈总一起工作的日子,感慨良多,谈总的事无巨细、身体力行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试验场的住宿条件不好,谈总每天起得很早四处查看,协调宾馆停水或停电等问题,以保证队员们起来能够迅速投入工作状态。暖气不热了,该给试验队上洗澡水了,该给同志们加餐了……所有的细枝末节,谈总都会亲自挂念提醒。型号工作压力很大,但谈凤奎面对大家的时候,永远都是淡定从容的姿态,让大家安心,为大家加油鼓劲儿。

业广惟勤

谈凤奎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航天事业。老同事们都知道,谈凤奎工作特别“拼”。老同学陈开章说,他性格特别倔,只要他想学的东西,没有学不好的,想做的事,一定会全力完成。那时他就看好谈凤奎,觉得他将来一定会成就一番大事业。20世纪90年代开始普及电脑办公,谈凤奎对电脑是零基础,但工作要用到,怎么办?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从打字开始学起,“饭也不吃,觉也不睡”,一门心思把它学会。

谈凤奎担任二院副院长的时候,负责的业务特别多,涉及技术干部管理、质量、工艺、标准化、计量、技术安全、技术改造、基本建设、情报档案等,还主管计算机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辅助管理和集成系统研制,担任型号总指挥,领导型号研制、生产、试验工作,这么多不同专业的内容交织在一起,他顾得过来吗?事实证明,他每一项细分的工作都兼顾得很好。后来他担任总工艺师、总质量師、党委书记,尽管角色跨度很大,他却都能很好地胜任。功崇惟志,业广惟勤。除了基础好、悟性高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负责任,肯下功夫,勤奋好学,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谈凤奎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时间和恒久不懈的努力。

除了努力,谈凤奎还极为认真细致。谈凤奎把“严慎细实”贯穿于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在航天领域,各类标准特别多,担任二院总工艺师期间,有一次签发一个工艺方面的标准,他带着大家开会讨论,会议从中午开到后半夜。他的认真和“较真”也深深影响了周围的人,谈凤奎交办的工作,大家都不敢马虎,一定认认真真做到最好。

谈凤奎是一个把工作看得比命还重的人。为了工作,他几乎放弃了所有节假日,每天忙到深夜。有同事记得,担任二院副院长时,谈凤奎的办公室在31号楼三楼,那个房间的灯常常不到夜里12点不会熄灭。儿女称他为“工作狂”,每每劝他不要那么辛苦,他却说:“献身航天事业,就不能像普通人那样轻松。在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的过程中,有时冥思苦想,一连几天睡不好觉,有时半夜灵机一动,问题迎刃而解,这种乐趣和享受是难以形容的,是常人所体会不到的。”

谈凤奎说的不假,航天事业关系我们国家的国防安全,关系人民的幸福安康。因为心怀家国,始终把航天梦、中国梦放在第一位,他的整颗心都被工作填满,早已将个人的健康置之度外。

1996年癌症手术后,谈凤奎回到工作岗位。他对待工作一如既往地精神百倍,对待职工一如既往地如和煦春风。“不知道的人根本看不出他是一个癌症病人。”同事回忆说,“他非常乐观。他曾经送给我一本书《笑话三千》,跟我说不管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我到现在还保存着这本书。”

病魔没有因为谈凤奎的乐观而远离。2004年,由于过度劳累等原因,癌细胞转移到他的左肺,谈凤奎第二次做了手术,切除了他的左胸膜和左下肺叶的一部分,却没有带走他对工作的热情。去不了单位,他就把办公室“搬到”病房里。为了让他安心治疗,他的夫人不得已没收了他的手机,但耐不住他的左磨右泡,又还给了他。医生看谈凤奎为了工作心急火燎、愁眉紧锁的样子,担心影响治疗,就在病床上给他安了一个简易的桌子,方便他办公。这样一来,谈凤奎又恢复了昔日的神采。

这次手术让谈凤奎获得了短短一年的健康,2005年癌细胞再次转移,经手术摘除两段肋骨,刚刚能坐起来,谈凤奎又打开工作桌,拿出笔记本电脑,投入工作中。癌症会引发剧烈的疼痛,但只要工作起来,谈凤奎马上就精神焕发。他曾经对记者说:“工作是我最大的嗜好,工作能战胜病痛,我最不喜欢别人打断我的工作。”

谈凤奎始终以乐观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与病魔做斗争,为了继续工作,谈凤奎与医生协商,在医院保留他的床位,工作忙时就回单位工作,集中治疗时再回医院住院。主治医生拿他没办法,就破例批准,让他成为这个医院唯一一个“走读”病人。

2005年手术后,经过细胞化验发现仍是肾癌细胞。谈凤奎的家人经多方查询,得知香港有从美国进口的可治疗肾癌的靶向特效药,但每人每次限购一瓶,于是女儿和家人多次前往香港为谈凤奎买药。这个药确实很有效。但令人遗憾的是,2008年2月27日谈凤奎还是因病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谈凤奎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航天事业,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真谛。

猜你喜欢

二院工艺试验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〇一所
转炉高效复合吹炼工艺的开发与应用
5-氯-1-茚酮合成工艺改进
航天科工二院203所为完成国家重大型号任务做好安全保障
CS95
C-NCAP 2016年第八号试验发布
关于二院一次方程(组)的几点认识
试验
多穗柯扦插繁殖试验
一段锌氧压浸出与焙烧浸出工艺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