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好开头有技巧

2022-05-30何发祥

初中生学习指导·中考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白杨树点题技巧

何发祥

古往今来,优秀作家的名篇大作,开头总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或简洁明了,或小巧亮丽,或引人入胜,或意象唯美……这些精妙的文章开头,吸引读者走进文本。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课文领略文章开头的风采,学习写好文章开头的方法吧。

运用技巧一:直接法

运用直接法,下笔即点题。我们熟悉的开门见山便是此法的经典运用。文章用直接法开头,直奔主题,一下子把读者引入文章中。

【课文笔法】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白杨礼赞》

文章下笔点题,热情赞颂白杨树的“不平凡”,明确文章题旨,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可谓开门见山,同时也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背影》

开篇点题,为下文写寄寓深挚父爱的“背影”设下伏笔。

【仿写片段】

经过一夜的寂寞等待,终于迎来了这美好神圣的时刻——晨。

——学生习作《晨》

我的家乡在武乡王家峪,这里不仅风景秀美,而且更让我引以为豪的是这里还是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曾经战斗过的红色根据地。

——学生习作《请到我的家乡来》

运用技巧二:情境法

所谓情境,即为人和事的出现提供的背景说明。在文章的开头,通过环境、景物的描写,或展现画面,渲染烘托气氛;或描写景物,交代叙述要素。运用情境法,重在创造艺术情境以引入文章主题。

【课文笔法】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藤野先生》

文章开篇一句“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双重否定,失望之情溢于言表。用“也”“这样”起笔,看似突兀,实则是作者的开篇妙笔——先声夺人,吸引读者的注意。接着是对清国留学生生活场景的描写,流露的是作者失望、不满、厌恶的情绪,表达的是作者忧国之思、爱国之心,突出了文章的主题思想。在结构上,也巧妙地为下文写“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伏笔,引出主人公藤野先生的出场。

【仿写片段】

周末,午后的阳光懒洋洋地洒在宿舍的玻璃窗上,室友们也懒洋洋地倚在被子上闲聊着。我坐在床上靠着墙,鼻梁上架着眼镜,膝上静静地放着一本展开的书。一阵风袭来,轻轻地翻动着书页,我的发丝也跟着舞动,温馨而美好。

——学生习作《手心里的书签》

运用技巧三:设疑法

设疑法,即先摆出一个问题,引起读者的好奇心;或者截取一个故事的精彩片段,先声夺人,引人入胜。设疑法的巧妙运用,既能扣人心弦,又能和下文的叙述描写相互照应,展现文章的结构曲折之美。

【课文笔法】

那是在费城,一个酷热的七月天——直到56年后的今天,我仍能感受到当年那股灼人的热浪。和我在一起的五个男孩子已经厌倦了玩弹珠,以及用透镜在干树叶上烧洞的游戏,正在寻觅其他好玩的事。

——《走一步,再走一步》

酷热的天气、厌倦的游戏,它们与“走一步,再走一步”有何关系?“正在寻觅其他好玩的事”又指什么?作者在文章开头设置种种疑惑,让读者一时无法弄清。然而疑惑之事正是耐人寻味之处:56年后还能记住当时天气的酷热,可见印象之深;好玩的事——比起前面的游戏,也许更好玩、更刺激。一连串的疑惑激起了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期待。

【仿写片段】

“来喽——补鞋哟——”一声接一声的吆喝,由远及近,直冲耳鼓。唉,烦死了!难得的星期天,老爸老妈不在家,好不容易盼来了一次睡个自然醒的机会,却被这长长的吆喝声给吵没了。我在床上使劲地捶着被褥抱怨着,就是这难听的吆喝声打断了我的美梦啊!今天,我一定要想个办法捉弄一下那吆喝之人。很快,心头便有了“妙计”。

——学生习作《我好悔》

运用技巧四:引用法

开篇引用名人名言、诗文名句等,一方面可以说明问题、阐明观点,另一方面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课文笔法】

“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怀疑与学问》

文章开头别开生面,引用了我国古代两位著名学者的话,既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仿写片段】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是母亲的真挚;“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亲朋的真挚;“如果你正承受不幸,请你告诉我”,这是朋友的真挚。

——学生习作《真挚》

猜你喜欢

白杨树点题技巧
听故事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白杨树染绿了夏天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会唱歌的树
指正要有技巧
校园里的白杨树
提问的技巧
咬定青山不放松——谈高中议论文点题策略
浙江文成:“点题公开”打造“阳光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