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小班幼儿自主整理玩具材料的策略

2022-05-30黄素萍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引导策略小班幼儿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健康领域提出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目标是“能将玩具和图书放回原处”。众所周知,小班阶段是幼儿养成良好整理习惯的关键时期。帮助幼儿逐步形成整理意识,建立整理常规,巩固整理经验,进一步内化整理习惯,对幼儿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文章首先提出了引导小班幼儿养成整理玩具材料习惯的重要性,同时探讨了目前小班幼儿在整理玩具材料时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究了培养小班幼儿整理玩具材料能力的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班幼儿;整理习惯;引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2)25-0082-03

引  言

小班幼儿由于入园时间短,对周围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喜欢探索周围环境和材料。但是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差,整理意识薄弱,游戏场地常常是一片狼藉。本文就如何引导小班幼儿自主整理玩具材料的策略进行了深入探究。

一、引导幼儿养成整理玩具材料习惯的重要性

古语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小班幼儿年龄小,可塑性大。小班阶段是幼儿身体和心理快速发育和成长的重要时期。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教师应重视在这一阶段对小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1]。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表现为好奇、好动,任何物体都可能成为幼儿探索的对象,但是他们不善于整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鼓励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是幼儿日常行为中良好习惯的重要部分。从幼儿自身方面来讲,让幼儿学会整理物品,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动作的发展,同时使幼儿养成爱整理的好习惯;从集体生活方面来讲,培养幼儿整理能力,有助于创设整洁、有秩序的游戏环境,同时也能减轻教师的负担。

二、小班幼儿玩具材料自主整理行为习惯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策略不到位

现阶段,幼儿教师及家长在培养小班幼儿自主整理玩具材料行为习惯方面的意识缺失,同时引导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部分教师和家长给小班幼儿准备的玩具材料数量过多,同时对其自主整理能力的训练不够,导致幼儿难以依靠自我认知完成玩具材料的整理工作。目前,首要的问题是教师及家长未能认识到引导幼儿自主整理玩具材料的重要性,对此,教师及家长首先应加强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意识,并逐步完善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2]。另外,由于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剧,许多家长和幼儿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在传统的幼儿教育过程中,大多数幼儿教师和家长能够深刻认知幼儿教育的真谛,意识到幼儿教育不单单是引导幼儿进行知识的学习,更是需要培养幼儿的能力和素养,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但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导致许多家长更看重幼儿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质量。幼儿教师要引导幼儿进行智力的开发,注重玩具材料整理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

(二)引导方法亟待完善

首先,在小班幼儿进行玩具材料整理活动中,部分幼儿对参与该项活动的积极性不足,在活动中处于被动状态。部分幼儿园开展玩具材料整理活动的活动区域较大,玩具材料的种类和数量较多,且形状和大小各异,导致大部分幼儿对玩具材料的分类不够准确,整理效果不够理想。其次,小班幼儿面临的玩具材料整理的工作量較大,在活动中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来完成。归根结底,教师引导幼儿自主整理玩具材料行为习惯的方法有待完善[3]。例如,在幼儿园游戏活动结束后,部分教师未能有效引导幼儿投入后续玩具材料整理活动中,且对幼儿整理玩具材料方法的指导不足。小班幼儿都更倾向于通过能够获得乐趣的活动方式来进行个人行为的支配。譬如幼儿能够在游戏中获得乐趣,因此愿意进行游戏活动。幼儿能够在看电影、唱歌、画画等活动中获得乐趣,因此愿意进行这类的活动。幼儿能够在使用玩具材料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因而愿意进行玩具材料的使用。但幼儿难以在玩具材料收集归纳和整理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因此不愿意自发地归纳与整理玩具材料。大多数教师虽然已经意识到了引导小班幼儿自主进行玩具材料归纳和整理的重要性,但并未意识到小班幼儿之所以不愿意进行玩具材料的归纳和整理,是因为幼儿无法在这一活动中获得乐趣。

三、培养小班幼儿玩具材料自主整理能力的策略

(一)创设有序的环境,形成整理意识

1.榜样示范

成人的言谈举止是幼儿学习与模仿的对象。小班幼儿爱模仿,教师微小的动作都会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以身作则,“什么东西拿哪里,放哪里”自身要具备良好的整理习惯和能力[4]。

只有这样才能给幼儿带来稳定的秩序感,使其在整洁、有序的环境中形成整理意识。幼儿教师可以分析该阶段幼儿年龄特征,使用贴合该年龄阶段特征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幼儿归纳整理意识的提升与完善。由于这一阶段的幼儿具有极为旺盛的模仿欲,因此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在幼儿面前重复进行玩具材料整理的举动。这样幼儿会不自觉地受到教师的影响,也开始模仿教师整理玩具材料。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教师应当以更为积极主动的方式激励幼儿,鼓励幼儿,让幼儿得到明显的正向反馈。这样幼儿便能够意识到进行玩具材料的整理是能够获得表扬的。这种正向心理机制一旦形成,幼儿便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玩具材料的整理过程中,最终通过不断重复该行为,养成良好的玩具材料整理习惯,这就是榜样示范的作用。

2.图标运用

案例:角色游戏的时间到了,刚上小班的幼儿非常喜欢玩“娃娃家”,尤其是家里的锅碗瓢盆等玩具。每次游戏前幼儿都争先恐后抢着玩。然而,游戏结束后,他们总是不能将“娃娃家”的东西放回原来的地方。

《指南》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考虑到小班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制作图标(即照片型标识),用手机将玩具材料拍摄下来,调整到合适的大小,分别贴在收纳筐上。直观的图片易于幼儿理解,幼儿可以根据图片一一归类收纳,进行有序整理和摆放。由此可见,教师可以巧妙运用环境的暗示作用来培养幼儿良好的整理习惯。

(二)利用故事、童谣,丰富整理经验

案例:今天可可选择在生活区玩。她一会儿给小猫喂食物,一会儿又整理娃娃衣裤。笔者看见她把娃娃的衣服放在桌上,可是衣服的袖子还在里面,她试了几次没有成功,最后她把衣服团在一起,又放回了衣柜里。

小班幼儿年龄小,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弱。笔者发现幼儿缺乏折叠衣裤的经验,因此利用儿歌来引导幼儿边说边折叠衣服。如叠衣服儿歌“大门关关好,两手抱一抱,点个头弯个腰”。幼儿通过朗朗上口的儿歌学习折叠方法,发展小肌肉动作,提高了自理能力,也体验了劳动的快乐。

小班幼儿热衷于听童谣与故事,因此教师可以投放有关行为习惯的绘本[5]。例如,绘本《玩具要回家》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幼儿明白不整理玩具,玩具就会被藏起来。幼儿会慢慢对故事中的人物、情节有所感触,并明白需要整理物品的道理,同时也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去做,激发自身参与整理玩具的欲望。大部分幼儿的思维方式是具象的,因此教师如果单纯地通过抽象的规章制度来强制幼儿进行玩具材料整理活动,就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还很容易让幼儿产生厌恶情绪。对此,教师应当将与玩具材料整理相关联的价值理念通过更具象的方式进行呈现。这样一来,幼儿就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有关价值观念的学习与感悟,在教师有意识创设的逼真故事情境下,不自觉地进行玩具材料的收拾与整理。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并不会呈现出被强制的痛苦情绪,相反会乐在其中,这是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玩具材料整理过程中,务必重视的问题。

(三)创设游戏情境,调动幼儿整理的积极性

小班幼儿正处于由直觉思维向形象思维转化的时期,他们对外界的认识主要依赖于行动。对此,教师要努力创设丰富的游戏情节,为幼儿提供可以反复整理、练习的机会。比如,在开展区域活动时,教师可在图书区设置“小小管理员”,让幼儿通过图书上的标识摆放整理;在生活区,通过提供衣服、袜子,引导幼儿掌握折叠衣裤、晒衣服等经验。

为进一步培养小班幼儿自主整理玩具材料行为习惯,教师可结合幼儿爱玩的天性,组织整理竞赛游戏(如“玩具找家”),并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竞赛活动。如教师可将游戏竞赛活动中的各类积木、毛绒娃娃等玩具材料打乱后放一起,要求幼儿将各类玩具分别放到对应区域,看谁能又快又准地放好。游戏能够提高幼儿对各类玩具材料整理方法的认识,进而增强其收纳玩具材料的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创设的游戏情境要符合幼儿的审美期待和兴趣点,否则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际上,教师与幼儿在思维理念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性,在缺乏与幼儿必要交流和沟通的情况下,大部分幼儿教师都难以进行游戏情境的进一步创设。因此,想要通过游戏情境的创设来提升幼儿整理玩具材料的积极性,教师就需要不断与幼儿进行课后的联系与交流,密切关注幼儿的审美意趣和兴趣点,只有如此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家园合作,内化整理习惯

在日常交谈中,有些家长反馈幼儿在家不会整理玩具,基本上由家长包办收拾,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幼儿整理习惯的养成[6]。《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庭要与幼儿园的教育保持一致,密切配合,为幼儿提供整理机会,鼓励幼儿多尝试整理。只有这样,幼儿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断实践,将整理内化为一种良好的习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家庭与幼儿园都应创造条件和环境,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习惯基础。为了使家校合作能够更为顺畅,教师可以在日常的家校共育过程中进行信息技术的运用,通过与幼儿家长进行线上交流沟通的方式,让幼儿家长及时了解幼儿个人能力素养提升现状,帮助幼儿提升整理歸纳能力,使幼儿的个人素养和能力培养达到理想状态。

(五)评价促进整理经验的完整性

为了帮助幼儿养成自主整理玩具的好习惯,教师应重视对幼儿整理行为的评价。教师可以将幼儿在整理过程中的表现拍摄下来,播放给幼儿看,并对幼儿的做法进行点评,指出每个幼儿合理的做法与有待完善的地方。在完成集体讲评后,教师可总结玩具材料整理归纳的经验,并鼓励幼儿借鉴合理的做法与成功的经验。大部分幼儿在某项行为或某一教学任务完成的过程中,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评价,教师的评价是幼儿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动力。因此,在提升幼儿整理玩具材料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评价的作用,以更积极的方式来进行鼓励,让幼儿意识到归纳和整理玩具材料是正确的行为。只有如此,幼儿才会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日常的玩具材料归纳和整理,进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结  语

引导幼儿养成整理玩具材料的习惯属于后天教育。换句话说,任何幼儿先天都不具备整理和归纳玩具材料的习惯和能力。但是,任何幼儿都应当后天培养整理玩具材料的习惯和能力。因此,幼儿教师需要将培养幼儿整理玩具材料的能力和习惯当作日常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如此,学生才能以正确的态度进行玩具使用后的归纳和整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屠玥.玩具我整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初探[J].祖国,2017,4(21):197.

李莹珏,何之瑾.生活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推动策略研究:基于幼儿整理玩具过程中教师指导行为的案例分析[J].现代教学,2020,4(Z4):61-63.

钟文丽.小班幼儿家庭玩具选择和使用现状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9.

彭洪娅.童谣教育:让玩具归原处[J].新课程(综合版),2016,4(11):69-70.

周辉.自主游戏中材料的归纳与整理[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8,4(02):72.

张佳蓓.小班幼儿整理能力的培养策略[J].科普童话,2016,4(40):122.

作者简介:黄素萍(1985.4-),女,江苏泰州人,任教于苏州科技城锦峰实验幼儿园,二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引导策略小班幼儿
试论网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策略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策略
小班幼儿“自我中心”的表现与分析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小班幼儿数学区域活动要体现“生活化”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策略
捕捉灵动话题,催生日记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