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文本解读指导的有效策略

2022-05-30何家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白求恩安徒生群文

何家源

文本解读在教学中的作用多多,对教师来说,一篇课文的教学中,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与路径,都是从文本解读开始的;对学生来说,学习目标的达成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解读文本实现的。不难看出,教师的文本解读是学生成功解读文本的基础和前提,学生的文本解读需要教师多措并举对学生进行引导。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取哪些策略才能有效促进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呢?

一、在创设情境中解读文本

初中学生虽然经过小学六年的阅读学习,初步具备了阅读能力,但进入中学语文教材的课文难度明显增大,学生的阅读经验和能力还是明显不足。课文中出现的内容与情感,都远离学生的生活,如革命战争年代那些经历血与火考验的人与事等,学生无法体验也想象不了,由此必然影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知与感悟,进而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面对现实中的教学困境,教师需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借助情境与文本深入对话,帮助学生进入文本并获得对文本的理解与体验。

如教学《纪念白求恩》,课文在预习中指出“这是一篇在中国产生过极大影响的文章,很长一段时间内曾家喻户晓”。其实这篇文章创作背景、所产生的“极大影响”、作品涉及的主人公等都远离学生的生活,而且互相之间缺乏直接联系;更重要的是,课文中写到的白求恩事迹都是概括性的,是用来支持作者的主张和观点的,并不是真正回忆白求恩在中国的那些动人故事。这些都给今天学习课文的初中生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如果让学生在课文以外获取学习资源其实是难度不小的挑战,因而需要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顺利进入文本学习。对此,教师在自己认真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分工:学生自主搜集白求恩的生平、事迹、图片,借此初步认识白求恩,同时搜集毛泽东创作这篇文章的背景,初步了解毛泽东为什么要高度赞扬白求恩精神;教师搜集适合课堂播放的关于白求恩的影视资料,并进行剪辑,形成小视频。这样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进入课文题目学习时,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对白求恩的认识,适时指出课文预习中提出的“极大影响”是“文化大革命”十年中出现的现象,与文章本身和白求恩关系不大;然后提出:在今天,我们怎样认识八十多年前来支援中国抗日战争的加拿大医生白求恩?通过播放以《时代楷模》第一集《白求恩》为主剪辑而成的视频资料,在珍贵影像类史料和解说中,学生认识到我们党对白求恩的认识和定位,再与课文中毛泽东对白求恩的认识与评价相结合,使学生自己能够解读出文本中白求恩所具有的时代精神和崇高品质。

二、在问题引导下解读文本

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是语文教师经常运用的教学策略,自然也适合用来组织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问题不是那种满堂碎问的浅层次问题,而是具有统整全文或引发深入探究的主要问题或重点问题。教师精心设计能够引导学生探究知其所以然的问题,并在问题驱动下,进入深度解读文本的路径。

如《老王》算得上是一篇经典课文,作者杨绛在课文中刻画了一位穷苦卑微然而心地善良、忠厚老实的普通车夫“老王”的形象,也表达了对车夫“老王”的怜惜和对他的愧怍之情。对这样的散文作品,通常会以写什么、怎么写和为什么写作为抓手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文本,但这种常规套路对这一内涵独特的文本有时会产生使不上力的情形,实际上就是教师所设计的主问题不具备真正统整全文教学的力量。笔者在反复研读、探究文本内蕴之后,设计的教学主问题是:“我”为什么会对老王产生愧怍之情?在这一主问题驱动下,学生梳理“我们”对老王的态度,对老王和“我”的形象进行品析与对比,探寻老王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等,通过这一系列学习活动的开展,主问题有了结果,结果也充分显示学生在学习中不仅经历了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且在独特体验中获得了情感教育和熏陶,文本解读能力也得到了发展与提升。

三、在群文阅读中解读文本

统编教材虽然采用双线组元进行编排,但单元内的课文无论是对人文主题还是语文要素都只能是一种体现,不可能是专门为该单元的人文主题或语文要素进行创作的。换言之,这几篇课文尽管组成了一个单元,在文本解读的时候,个性化的因素还是有很多。对文本中这种个性化因素的解读,教师可以采用群文阅读策略,也就是组织一些与文本中个性化因素(内容感情、表达形式)高度匹配的文章来参照阅读,从中获得对个性化因素的理解与把握。

如教学《皇帝的新装》,这是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名篇,同一单元的课文有《天上的街市》《女娲造人》《寓言四则》,从文体上看诗歌、神话、寓言都有,显然难以有共同的学习内容。这样在《皇帝的新装》教学中,让学生理解童话名篇的内容、形象、思想等,就需要采用不同的群文阅读策略。如果说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大致知道课文故事,那么童话故事背后的深层意蕴就是值得探究的内容,以皇帝自欺欺人的特点看,可以引入霍桑的《点金术》和中国古代的《狂人之细布》组成群文阅读,学生在群文阅读中通过自欺欺人的群像能够更清楚地把握这一类人的性格特点,认识其可悲与可恶的源头,这也是安徒生童话在揭示人性上的深刻之处。如果说之前阅读过一些安徒生的童话,从中认识了安徒生童话在想象、情节等方面的基本特点,进入初中学习安徒生童话,需要认识的是安徒生童话在艺术上的独特贡献,可以引入其他童话名作进行群文阅读,如格林兄弟的《白雪公主》、普希金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王尔德的《快乐王子》等。通过比较阅读,能够看出安徒生在童话创作上与众不同的艺术创造:在人道主义中体现温和的幽默特色,故事中充满浓郁的诗意,语言上追求口语化。

四、在思辨讨论中解读文本

接受美学认为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而不同的读者对同一个文本就存在着多元解读的现象。对于进入教材的课文来说,不同的教师、学生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进行的解读肯定有出入,但这些出入并非都在合理的范围内,需要利用编者意图加以辨析,从中确定有助于课文学习的理解。不难看出,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时,需要突破原有阅读路径,对不同的解读需要采用辨析与讨论加以甄别,使文本解读能够为达成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服务。

如教学《散步》,课文写的是生活中一家人一起散步的小事,一家人中有母亲、妻子、儿子再加上“我”,在轻描淡写中既有自然之美,又有人情之美。但学生初读课文,容易把课文定位在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上,这也是课文中显而易见的内容。对此,笔者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语言进行品味、赏析,从而对课文主旨是否聚焦在尊老爱幼上开展讨论,由于学生深入文本語言进行理解,很快有了不同的解读结果:有的认为课文主题表现亲人间的真诚理解,有的认为文章强调人到中年的责任重大,有的认为文章中含有对生命的感悟等。最后,笔者引导学生总结:课文是在亲情主题下,通过散步传达出家庭的生活情趣与和谐之美。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可以采取创设情境、问题引导、群文阅读、思辨讨论等策略,帮助学生自主、深入地理解课文。

猜你喜欢

白求恩安徒生群文
纪念白求恩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安徒生的世界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王俊秀:村民们心中的“白求恩”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白求恩给聂荣臻的最后一封信
跳高者
群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