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倍速!原料成为化妆品市场新增长点

2022-05-30孙笑笑

中国化妆品 2022年9期
关键词:护肤备案化妆品

孙笑笑

此前,原料“卡脖子”困境一直是中国化妆品市场面临的重要议题。但随着《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化妆品新原料注册备案资料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的落地,新原料成为各大企业争相布局的重点。新规利好,也让化妆品原料创新有了巨大成长空间。

政策利好,原料备案提速

《化妆品注册备案管理办法》明确安全监测中的新原料经新原料注册人、备案人同意后,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方可用于化妆品生产,保护新原料研发企业的积极性。

截至目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原料备案信息平台上共计获批28款新原料。其中,2021年6月起至当年年底共获批6款新原料,2022年1月起至目前获批22款新原料,是去年的3倍,备案速度直线上升的同时国产原料占比超过半数。

一方面,新原料备案提速及研发创新,其背后的最大助推力是市场需求的增加。化妆品行业已然进入“功效护肤”时代,产品力的提升有利于企业突出重围。另一方面,新规鼓励化妆品产业创新发展,同时新原料备案的“开闸”也让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革新,所以在市场需求和政策利好的双重影响下,新原料注册备案的数量定会呈持续上升趋势。

另外,《化妆品新原料注册备案资料管理规定》中提到基于风險管理的原则,详细设置了新原料的不同情形分类,并科学严谨地提出能够满足控制安全风险需求的安全性相关资料要求,鼓励和支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化妆品新原料。

功效性原料占比居高

据了解,2022年获批的22款新原料更加注重产品功效及特色植物资源的开发。其中功效性原料有14款,从技术要求中的使用目的可以看出,“抗皱”“保湿”“抗氧化”成为最大诉求。

7月12日,由备案人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批的国妆原备字20220016号新原料“水解透明质酸钙”,在技术要求中显示用于皮肤保护剂和保湿剂,这是华熙生物今年完成备案的第二款新原料。早在今年4月,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曾成功获批“水解透明质酸锌”(备案号:国妆原备字20220008)。作为热门护肤成分代表的“玻尿酸”(又名透明质酸、HA)已经深深植入消费者心中,其对应的不同细分功效和多重应用场景也促使企业加快创新步伐。

7月6日,四川鹿鸣丘高原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备案的国妆原备字20220015号“藏猪脂”,是首款动物性新原料。据悉,该原料可用作皮肤保护剂、赋脂剂、润肤剂、保湿剂、溶剂和封闭剂。适用于化妆品油相基质原料,可广泛用于膏霜、乳液、清洁、防晒、彩妆等各类化妆品,安全使用量为≤95%。显而易见,该原料所具备的滋养、润滑功效,也是消费者最常见的功效护肤需求,可帮助肌肤建立屏障机制。

此外,植物原料在功效护肤市场也有着不可取代的位置,成为众多企业的研发新方向。温和自然、不刺激且不失效果,迎合了部分消费者的护肤需求。例如百岳特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成功备案的国妆原备字20220006号“红藜(Chenopodiumformosanum)提取物”、大连普瑞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成功备案的国妆原备字20220010号“铁皮石斛原球茎”,其技术要求都集中在“皮肤保护”“抗氧化”等功效性上。

市场空间充足,原料企业持续爆发

此前,由于国产原料企业整体上规模较小、发展起步较晚,没有形成系统性的技术体系,所以长期以来本土企业依赖于进口日化原料。而近年来国产化妆品原料备案通过率直线上升,为企业研发创新开辟新选项。

随着《化妆品注册备案资料管理规定》《化妆品新原料注册备案资料管理规定》《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2021年版)》等相关法规的出台与施行,化妆品原料从注册备案、安全使用、监测体系等方面管控更加细化和严格,在布局创新的同时也促使原料端的企业更加注重专业研发。

由此国内也涌现出一批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原料研发企业,例如深圳市维琪医药研发有限公司,目前已备案通过国妆原备字20210003号新原料β-丙氨酰羟脯氨酰二氨基丁酸苄胺、国妆原备字20220009号新原料β-烟酰胺单核苷酸、国妆原备字20220012号新原料寡肽-215。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原料是化妆品产业优质发展的基石。不仅是原料研发企业需要提升技术水平,越来越多的品牌也在构建原料壁垒,积极投入到科技践行赋能产品品质的可持续方向中。

新规政策利好、消费市场蓬勃、企业自主驱动,都为国产化妆品原料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变革,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会有更多原料以“新面貌”在化妆品市场中“大展拳脚”。

猜你喜欢

护肤备案化妆品
关于备案建材事中事后监管的实践与思考
夏秋重护肤 远离皮肤病
秋冬护肤赛雪白
我省高校新增备案和审批本科专业名单
味觉护肤——可以品尝的美
圣诞化妆品包装很雷同?那是因为你没看见这些!
2018年,化妆品要“减负”!——便携式化妆品成新热点
护肤
如何让你的化妆品发挥更大的功效
解读保健食品注册备案“双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