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重逻辑

2022-05-30李东东

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逻辑思想政治教育

李东东

摘  要: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众多革命精神的源头,其内涵和外延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三重逻辑,即充分认识伟大建党精神科学内涵的内在逻辑,深入明晰伟大建党精神对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担当精神、锤炼奋斗品格、陶冶奉献情操的价值逻辑,以及将伟大建党精神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网络平台、社会实践的实践逻辑。

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逻辑

伟大建党精神是众多革命精神之源。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依靠这一伟大精神,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大学生正处于拔节育穗的关键期,需要优秀的文化和伟大的精神去栽培和浇灌。因此,理清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重逻辑,能够更好地用伟大精神培育青年大学生。

一、内在逻辑: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即“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1]短短32字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高度凝练和概括,其内涵丰富,主要包含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灵魂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2]“坚持真理”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近代以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旧中国可谓是一片凋敝的景象。无数志士仁人奔走呐喊,探寻救国救民之道,但都以失败告终。然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徘徊中的旧中国提供了一剂奇效良方。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转变旧思想,开始接受、钻研、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在旧势力压迫的夹缝中将其与中国的工人运动相结合,以真理的力量唤醒了广大民众的觉醒。正是在这一科学真理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才得以诞生。所谓“坚守理想”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谈到共产主义社会,“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为了这一目标,一代代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力求实现共产主义。可以说,“坚持真理、堅守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密码。

(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根蒂

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史。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4]中国共产党深知历史的创造者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也是社会主体的事实,同样也明白共产党的根基和血脉都在人民之中的道理。基于此,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谋复兴,都是为了人民群众能过上好日子,都是为了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从无一点私利可言。而中国共产党同人民所付出的一切努力,也都是为了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秉承前人未实现的梦想,自觉担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改革开放,实现全面小康等一个个载入史册的人间奇迹,迎来了实现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这一切都诠释了党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铭记在心,始终把“中国梦”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基石

鲁迅先生曾说过:“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中国共产党人就是“苦干”“硬干”“为民”“舍身”的无产阶级战士。“不怕牺牲、敢于牺牲”向来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崇高品格。在奋力推进伟大事业和实现伟大梦想的历史进程中,牺牲是在所难免的,而共产党人就是冲锋在这项事业最前沿的人。在每一个历史阶段所取得的成就都是因为一代代共产党人充分发扬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投身到崇高而艰巨的事业中去。在“不怕牺牲”的精神斗志下,“斗争是共产党人的宿命,也是共产党人的使命。”[5]在百年非凡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充分彰显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英勇气概,涌现出了许许多多英勇斗争、顽强奋斗的革命先烈和英雄模范。我们党成立百年,之所以风华正茂、历久弥新,凭借的就是“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基石。

(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也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忠诚于党是中国共产党人最重要的政治品质。在党的历史上,对党忠诚这一政治品质体现在不同版本的入党誓词中。在建党初期是“永远跟党走,永不叛党”;1926年是“严守秘密,誓不叛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是“百折不挠,永不叛党”;新中国成立以来有“永不叛党”“对党忠诚,积极工作”等。尽管表述不一,但内核都是要忠于中国共产党。可见,中国共产党历经无数艰险和磨难,靠的是无数中国共产党人的同心同德,靠的就是对党忠诚。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品质也早已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和言行之中。从内在逻辑来看,对党忠诚与不负人民是高度统一和一致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6]对党、对人民做到一种“无我”的状态是中国共产党人极高的价值理念和深厚情怀,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无论付出多大代价都矢志不渝的切实行动。

二、价值逻辑: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

青年大学生群体是推进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也是实现伟大梦想的中坚力量。然而,不少高校青年大学生却深受各种外来思想的冲击,造成了思想困惑,形成安于现状、自私自利等诸多不良风气。因此,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对于消除不正之风是十分必要的。

(一)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有助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曾形象地把理想信念喻为精神之“钙”,缺了、少了就会得“软骨病”。从当前来看,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主流态势整体向好,但还存在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现象。同时,一些高校在对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面还存在抓得不紧、针对不强等问题,导致学生成为娱乐的附庸。这些状况的出现归根到底是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弱化或缺失。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中之重。因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崇高品质是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需要。在党的百年辉煌历程中,无数革命先烈、模范人物都有着坚定的信仰信念,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付出一切乃至生命的魄力。这些鲜活事例都是大学生学习的榜样,都是补好大学生精神之“钙”重要内容。

(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有助于大学生增强担当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7]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艰辛漫长的过程,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义不容辞肩负的使命,因此,每一代人都要努力为下一代人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需要勇于担当、敢于担当的基本素质。当前,“90后”和“00后”是大学生群体中的绝大部分,由于心理上不够成熟、社会认知有所偏差、家庭教育有所缺失等原因,不少当代大学生群体中依然存在只重视个人理想,忽视社会理想;遇事不担当、不作为;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知行不合一等现象。这些现状与“培养什么人”的初衷是不相适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培育时代新人的现实需要,需用中国共产党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的精神培育勇担大任的新时代青年。

(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有助于大学生锤炼奋斗品格

艰苦奋斗向来是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在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遇到了重重历史考验和种种艰难险阻,但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的环境中,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8]这就意味着要想实现美好的理想,取得伟大成就,离不开胼手胝足地艰苦奋斗,一个政党是这样,一个人亦是如此。然而在当下,高校中的不少大学生在思想认知上对艰苦奋斗精神还不能深刻领悟,行动上还不能将艰苦奋斗落到实处。因此,“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的精神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发展,一个民族的生存。”[9]越是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途,伟大建党精神越有助于教育引导大学生主动接过先辈们艰苦奋斗的接力棒,发扬和锤炼艰苦奋斗的品格,以正確的人生态度迎接新的挑战。

(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有助于大学生陶冶奉献情操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从兴业门到复兴门,无数青年为了伟大事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在中国共产党的众多精神谱系中,都表现出不同时期和阶段青年人身上的奉献精神,正是他们以事不避难的决心和无私奉献的行动才让这些精神显得熠熠生辉。当前,我们迎来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这就需要青年大学生为之奉献牺牲。这无疑需要在育人过程中,弘扬和继承革命先辈们的奉献牺牲精神,用先进模范事迹陶冶青年大学生的奉献情操,用事不惧难的勇气投身到为人民服务当中。

三、实践逻辑: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0]伟大建党精神有着极高的育人价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借助课堂教学、校园环境、网络平台、社会实践等途径来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继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生力量。

(一)课堂育人: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增强理论旨趣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育人工作的关键课程,是青年大学生群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就要按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领的总要求,深入把握学生规律,从学生现实情况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环节,增强青年大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旨趣。首先,在课前,教师鼓励学生建立学习小组,查找伟大建党精神的相关论文和相关人物事迹、观看相关视频(如:《觉醒年代》)等方式作为课前的一项任务,利用课前10分钟的时间让同学们进行交流分享。其次,在课上,将伟大建党精神有机地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比如,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可以融入中国共产党人“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用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来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同社会之间的关系。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可以穿插讲述中国共产党人如何选择和认定马克思主义这一真理的,以此来阐明“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深刻内涵。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存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逻辑,近代以来的中华儿女面对强敌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这一品质在中国共产党人身上体现得更是淋漓尽致。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将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担当精神贯穿课程始终,以此来启发大学生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自觉承担起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最后,在课后,开展第二课堂,通过研讨会、读书会、相关讲座、相关视频以及撰写报告等方式来进一步加深大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认识,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环境育人:以校园文化为着力点,营造环境氛围

校园文化为高校大学生群体提供了接受教育和个人成长的土壤和环境,也为弘扬优秀文化、主流精神提供了载体。因此,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校园文化不仅是增强校园文化生命力的现实需要,也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必要内容。首先,要注重环境育人。高校不仅是大学生群体学习知识、提高技能的地方,也是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场所。把伟大建党精神渗透到校园中的各个场所,就要充分利用校报、校园广播、校园展板、公告栏对伟大建党精神进行宣传,让大学生群体时刻感受优秀精神的熏陶。其次,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校园活动。高校各社团、宣讲团等学生组织应利用各自优势积极地将伟大建党精神的元素植入各项特色活动中,积极开展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主题的各项活动,承担好伟大建党精神的宣传工作。比如,可以开展红色话剧表演、红歌传唱、红色电影周、红色研学等活动,以多种方式让大学生参与其中,重温中国共产党光辉历史。最后,邀请当地老红军或家属讲述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大学生群体通过聆听老红军们的革命事迹,重温他们的丰功伟绩,以此增强大学生群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网络育人:以新兴媒体为载体,增强多维透视

当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平台早已成為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互联网接入设备早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娱乐的重要平台。作为众多革命精神之源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优秀品质的集中展现,是网络育人的重要模块。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借势而进、顺势而为,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充分整合利用校园网络资源、新兴媒体,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网络教育平台。一方面,高校应创建精神谱系专题网站。网站要富有地域特色,集知识性、趣味性、现实性、实效性于一体,以此来帮助大学生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真正含义。另一方面,高校要延伸伟大建党精神的培育空间。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哔哩哔哩、抖音、快手等官方平台,以文字、图片、短视频等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从不同层次和维度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在意蕴,让大学生群体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伟大精神的熏陶。

(四)实践育人:以社会实践为抓手,强化现实感悟

实践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构成部分。长期以来,学校教育普遍存在认识与实践脱节、学生实践教育薄弱的问题。而伟大建党精神不仅体现在理论层面,也体现在实践层面。因此,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能够有效推动大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中加深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解。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从校外和校内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基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实践教学。高校应积极与红色博物馆、纪念馆、革命老区等单位建立实践教育基地合作项目,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场域,组织青年大学生前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烈士陵园、名人故居等地参观学习,切实感受革命先烈们不惧艰险、不畏牺牲的英勇事迹,感悟中国共产党人从一而终的初心使命。另一方面,高校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三下乡”“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志愿服务活动,让青年大学生群体在社会实践中锻造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更强的担当奉献意识。与此同时,也要鼓励大学生开展调研活动,在研学中进一步深化对伟大建党精神内涵的理解和感悟。

四、结语

概而言之,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崇高品质和价值追求是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要不断挖掘、延伸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价值,通过课堂、环境、网络、实践等育人方式,与时俱进地用革命精神来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具有艰苦奋斗品格、具有担当奉献精神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02).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5.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22.

[4][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144.

[5]刘建军.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解读[J].思想理论教育,2021(08):12-17.

[7]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N].人民日报,2021-04-20(01).

[8]习近平.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9-30(02).

[9]陈松友,吕路军.东北抗联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及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0):140-143.

[10]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责任编辑  姜淑娟

猜你喜欢

伟大建党精神逻辑思想政治教育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意涵与特质
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深刻认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宣言
创新的逻辑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