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部现当代少见的“提要类著作”

2022-05-30魏俊杰

博览群书 2022年10期
关键词:目录学札记源流

魏俊杰

任何一位从事古文献研究的学者,都需要读古书。在读书过程中,一般需要做札记。胡适曾将读书札记分为四类:一是抄录备忘;二是作提要节要;三是自记心得;四是参考诸书,融会贯通,作有系统的著作。古人治学,以札记成书者不少,如《容斋随笔》《困学纪闻》《日知录》等皆是。当今的学术研究,大多为相对系统的学术论著,以札记成书者相对较少。现当代学者学术著作中,虽有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之类的提要类著作,但相对于“系统的著作”而言,仍然为数不多。当然,这并不意味提要类著作价值不高,实际上,提要类著作不仅是作者认真读书、治学的见证,也为其他学者从事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李圣华所著《东浙读书记》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版,以下简称《读书记》),是长期潜心读书、治学的结晶,其以札记的形式呈现,与当今“系统的著作”不同。该书分上下两册,凡80万言,收录读书札记350条,厘为10卷,卷一、卷二为读宋人书札记,卷三至六为读明人书札记,卷七至十为读清人书札记。作为读书札记,《东浙读书记》明显不同于《日知录》之类的札记,前者为经籍提要,后者为读书心得。作为经籍提要,《读书记》别有新意,较之以往同类著作,自有特色。

以提要成书者,于古于今都属于目录学著述。古代书目有解题或提要者,至今尚存的书目中,以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为早。至清代,提要类的图书目录明显增多。然宋代以来的书目提要,或为私家所藏书籍的解题、题跋,或为官府所收经籍的提要,或为史志所著录一时或一地图书的节要,另有贩书或“经眼录”之类的提要,这类提要都受到藏书、收书、贩书、时代、地域等制约或限制。由《读书记》著录所读经籍的来源可见,诸书大多分藏于海内外图书馆,也有是丛书所收录者,这就不会有藏书等因素的限制。李圣华先生所读之书,是有选择性的,这种选择与其学术旨趣密切相关。他长期从事明代文学和浙学研究,故所读古书侧重于明人文集和前人浙学著述。《读书记》涉及作者48人,其中34人为明人,35人为浙籍学者。无论是明人文集还是浙学著述,至今仍有众多书籍传世,不可能尽读,李圣华先生所读多为明集和浙学之精品。因此,有选择地研读自己学术研究领域的名作,是该书的一大特色。从治学的角度来说,只要把本人学术研究领域的名作一一细读,把厚书读薄,提要钩玄,形成自己的见解,学术研究才能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读书记》不仅为我们阅读不同版本的著述提供了指南,也为我们如何读书、治学作出了很好的示范。

以往经籍提要,能把一家当时见存之书完整著录者不多。李圣华先生读书,注重读名家之作。对于有些名家传世之作,则全面研读。自宋代以来,两浙学术名家辈出。宋元明清浙籍学者中,王应麟、黄宗羲堪称一时大家、学界泰斗。《读书记》十卷之中,所读王应麟、黄宗羲之书札记各为一卷。其多年从事查慎行研究,对查氏之书都曾认真细读,故读查慎行之书又独为一卷。除遍读王、黄、查三家外,所读南宋叶适以及明人高启、陈选、朱朝瑛等人之作,皆尽求其全。能够遍读多家所有现存之书,并撰写提要,又是该书的一大特色。关于读书,钱穆曾言:

做學问定要一部一部书的读,在每一书之背后,应知其有一个个的“人”存在着。每一部书是一番“业”,每一个人是一位“师”。读书即是从师受业。

又言:

我们的用功方法主要应虚心读书,读了一部再一部,接触了一人再一人。又须懂得挑选第一流著作,即传统公认最大名家之著作,虚心阅读。

钱氏在此表达了“转益多师”之意。李圣华主要研究明代文学和浙学,故《读书记》著录者不可能都是“第一流著作”或“最大名家之著作”,但其一人接着一人地读王应麟、黄宗羲等名家之作,无疑会大大提升其在明代文学研究和浙学研究领域的学术水平。

清代以来,无论是以《四库全书总目》为代表的官方书目提要,还是藏书家所撰的书目题跋,都十分重视古书的版本。《四库全书总目》于一种著述仅著录一种版本,私家藏书的书目题跋若有不同版本则会前后著录。与以往的提要撰著相比,《东浙读书记》最重要的特色或是于一书著录多种不同传本。《读书记例言》说:

一书而多本,乃至十余本者,并而录之。不惟存其胜者,其不胜者亦存,以见诸本之异同优劣,庶几备校雠之参酌,并见抄刻流传之经过。

所著录诸书各本,以全祖望诗文集传本19种为最多,其次为查慎行诗文集传本17种,再次为王应麟《困学纪闻》刻本12种,再次为胡翰《胡仲子集》、高启《大全集》、虞堪《鼓枻稿》各记传本10种,再次为朱右《白云稿》、张羽《张来仪先生文集》各记传本9种,再次为林鹗《畏斋存稿》、查慎行《人海记》各记传本8种,再次金履祥《仁山文集》传本7种。此外,《读书记》还著录了不少珍稀之本,如《丹城稿》稿本、《正固先生诗集》《正固先生文集》清抄本等。《读书记》详录各书现存版本,为日后相关著述的整理和研究奠定了学术基础。

《读书记》不仅特色鲜明,而且成就突出。汪辟疆在《目录学研究》中,从四个方面对“目录学”作了界定,一是“纲纪群籍,簿属甲乙”;二是“辨章学术,剖析源流”;三是“鉴别旧椠,雠校异同”;四是“提要钩元,治学涉径”。来新夏认为,这是汪辟疆界定的古典目录的四个类别。从另一角度来看,目录学应该在此四个方面发挥功用。《读书记》与官私藏书目录和史志目录不同,该书并非广录群籍,加以分类,故未按经史子集分部类著录,而以“以年代先后编次诸家,一家之书则略安经史子集为先后之序”。汪辟疆对目录学界定的二、三、四方面,《读书记》在此三个方面皆有成就。《读书记》不仅为一书作一提要,还为一书每一版本各作提要。《东浙读书记》不仅为不少珍稀之本首次作提要,对于一书多本中的不少版本也是首次为之撰写提要。其提要钩玄,确实为后人读书治学提供了门径。

章学诚在《校雠通义·叙》中将目录学的功用概括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此言是从目录学的分类体系和学术的分合、流别立说的。就一家之书而言,也需要考证其学术的源流。宋代以来的经学之术有汉、宋之别,宋学又有程朱、陆王等不同。《读书记》在叙述经学著述时,往往辨各位学者所属的学术流派。如叙王应麟《周易郑康成注》,考辨王应麟学术渊源,称“祖望以应麟为吕学大宗,由四明楼昉之传,推原东莱”,且言“东莱力复《古周易》旧貌,应麟裒辑郑《注》,亦可见浙东之学兼宗汉儒、二程。是编出,后世增纂《郑》注,多本乎此”。又如叙黄宗羲《孟子师说》言:“宗羲表显蕺山师说”,“责‘朱子主张理气为二,其说近于吕东莱。虽然,推尊朱子仍过于东莱。要之,是书发明师说,持论以朱子为根柢,反省亦以朱子为鹄的”。中国古代文学深受经学影响,诗文背后往往贯穿着作者的学术思想。《读书记》在文集的提要中,也会考察作者学术思想的来源。如评金履祥《仁山文集》,“‘北山四先生不惟朱子道传,亦东莱嫡派”,“履祥诗体性自得,有理学家气。文章根底经史,质实尚用,简洁有度”。又如评查慎行《查悔馀文集》云:“慎行所作得梨洲嫡传,深于经术”,“援引经语,能质而不枯,理至情到,叙事见长,合于黄宗羲《论文管见》所云‘叙事须有风韵,不可担板”。只有深入研讨王应麟、黄宗羲、金履祥、查慎行等人的思想学说,才能提出如上的见解。《读书记》对各家学术源流的梳理,不仅扩大了经籍提要的包容度,也对研究学术思想大有助益。

《东浙读书记》特重视版本,多记各版本行款、版心、书口、板框等特征。对叙录之书有多种不同版本者,此书则考证版本的源流,辨析版本的优劣。如该书著录王应麟辑《周易郑康成注》两种版本,一为国家图书馆藏元后至元六年庆元路儒学刻、元明递修本,札记曰:“是书初由庆元路儒学刻行,世称《玉海》附刻本”,“入明,板藏南国子监。明正德、嘉靖、万历、崇祯间数次重修《玉海》,并附刊《康成易注》《诗考》等十三种书。清康熙间,李振裕补刊《玉海》,又以其他13种书50余卷,版皆朽蚀,悉为补刊。乾隆三年,熊本等又补《玉海》《诗考》等十四种”。二为日本内阁文库藏明嘉靖间南国子监补刊本,札记曰:

此本与国图藏元明间递修本、台图藏元明递修本、日本内阁文库藏清康熙二十六年补刊、乾隆三年重修本,四者以台图藏元明递修本最善,次之为国图藏本,未有补刊叶,再次为此本,有嘉靖间补刊叶。

《周易郑康成注》一书的版本流变和现存各本的优劣据此可知。《读书记》考校各版本,大多类于此。

版本的源流和优劣,只有通过精心校勘才能得出恰当的结论。《读书记》重视“鉴别旧椠,雠校异同”,通过校勘,遂得详知版本源流。如校勘高启《大全集》诸本得出结论:《四部丛刊》景明景泰徐庸刊本《大全集》,实正德、嘉靖间刻“白口本”,非所谓徐庸原本;清康熙间竹素园本《大全集》,刻者许廷鑅称购得徐庸景泰刻本,重加校雠,然所据当为正德、嘉靖间刻本,而非景泰黑口本;《库》本《大全集》大抵依于竹素园本,而非景泰刊本。《大全集》版本源流,由此比勘而显明。通过校勘,《读书记》乃得判定版本优劣。如明朱右《白云稿》现存版本甚多,《读书记》比较诸本,言:

衡以旧抄本、清乾隆间翰林院抄本、《四库》写本、明乌丝栏抄本、民国抄本,知明初刻本、明乌丝栏抄本最佳。

又如清徐乾学《憺园文集》,札记曰:

盖康熙冠山堂刻本(经校补后)、乾隆重修本各有优长,徐辑(当为楫)改补,功过参半。

若一书有多种传本,《读书记》一般都会精心校雠考异,判断各版本间的源流和优劣,由此得出前人所未言的新论,为后人治学提供了便利。

此书之所以称《东浙读书记》,一是因读书之地在浙东,所录多浙东士人著述,二是因体例略仿于周中孚《郑堂读书记》,且为自记读书所得。比较《郑堂读书记》《东浙读书记》,二者更有所胜。就著录同一书而言,《东浙》考辨、论述更为翔实。以同读王应麟辑《周易郑康成注》为例可见。周中孚读《周易郑注》辑本仅著录一种版本,记约500言。《东浙》著录《周易郑注》辑本两种,记合计5000多言,盖考据更为深入细致。

学者如何将读书所得与文献研究相结合,《读书记》为我们作了很好的示范。李圣华研读古书,不仅有文学研究的路徑,也有文献学的视角,注重从目录、版本、校勘、辨伪、辑佚等方面加以研讨。《读书记》日积月累,遂成巨帙,融会贯通明清以来目录学的各种成就,在版本学、校勘学等方面取得突出的成就,无疑是近年来学者将读古书和治文献学结合的典范之作。

(作者系衢州学院教授,浙江省首批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高层次拔尖人才。)

猜你喜欢

目录学札记源流
呼唤21世纪的新目录学——柯平教授访谈录
护理札记
《源流》前进
西方目录学课程实践及其对中国目录学教育启示∗
——以谭瑟勒的《目录学概论》课程为例
韶关札记
叩问 轻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阅读札记
“啸”的源流
本帮菜之源流考
“干” 字源流浅析
旅日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