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学术期刊品牌构建路径探析

2022-05-30连军

出版参考 2022年10期
关键词:传播渠道服务意识媒体融合

连军

摘 要:近年来,媒体融合成为新闻出版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和研究热点,学术期刊作为我国学术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学术成果传播的主要平台,也是推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媒介。为促进学术期刊发展,学术期刊编辑需要转变出版观念、培育发现优秀作者群、做好“出版+”价值扩容,从而推动期刊品牌构建、提升期刊传播能力及学术影响力。鉴于此,本文从强化内容建设、增强服务意识、创新传播模式、推进数据库建设等方面,探讨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学术期刊的品牌构建。

关键词:学术期刊 媒体融合 服务意识 传播渠道

如今,媒体融合发展已成为时代课题。从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再到2022年中宣部印发《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可以看出,媒体融合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地位,成为党中央巩固思想文化宣传阵地、壮大主流媒体舆论、增强传播引导力的重要部署。近年来,我国新闻出版界顺势而为,主动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作为研究实践的重要方向,在内容生产、传播空间、受众特性、知识形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但如何融合、如何在融合中实现稳定的盈利始终是困扰出版界的一个大问题,尤其是对以学术出版为主的期刊出版单位来说,这个问题更加突出。本文围绕媒体深度融合推动学术期刊品牌构建,做好“出版+”价值扩容,从强化内容建设、增强服务意识、创新传播模式、推进数据库建设等方面进行具体探讨。

一、强化内容建设、提升学术水平是学术期刊品牌构建的基本保证

出版产业始终是内容产业,内容生产是期刊品牌构建的基础和核心。媒体深度融合为学术期刊加大优质内容供给,有效解决学术期刊“生产什么”和受众“需要什么”,提供更多更好的特色化、品牌化产品;为增强期刊的引导力、传播力提供了更大的可能。学术期刊加强内容建设,应努力增强发掘和呈现具有学术含量和科研价值的学术论文的能力,以高质量的论文作为发展的源头活水,不断提高期刊的整体学术水平,扩大学术影响。因此在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做好内容生产,需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一是严格文章筛选,夯实优质内容基础。学术期刊担负着传播学术成果,推进学术创新的重要使命,要把具有学术含量和科研价值的最新成果带入公众领域,加快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因此对文章内容质量的要求很高。尤其是随着新技术、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学术研究的方法和模式不断创新,知识更新也更加快速,学术文章的产出效率也大大提高。在大量的学术文章中,如何精准定位,优中選精,把符合期刊出版范围的好文章选出来,至关重要。在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期刊出版单位积极将数字审稿系统等新技术运用到出版编校环节,同时通过编辑人员对文章质量严格把关、严格筛选,能有效避免平庸稿件和学术不端行为,有效提高期刊文章质量。在这一过程中,除了借助数字系统的智能化辅助,强化编辑人员自身的学术把关能力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学术期刊编辑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熟悉新技术、新媒体,提升数字出版素养和专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期刊的优质内容奠定良好基础。

二是打造精品专栏,发挥期刊的品牌栏目优势。品牌栏目是期刊得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更是期刊赖以生存的重要保障。一方面,要积极维护已有品牌栏目,时刻关注前沿,留意并掌握品牌栏目中话题的进展与更新,了解相关作者的研究领域和方向,从而做到对品牌栏目的不断调整与跟进;另一方面,要增强创新意识,根据办刊方向,找准期刊的切入点,对专栏和内容进行别具一格的设计、策划,充分开发利用网络资源、作者资源、读者资源,整合优质稿件,打造私域流量池,实现内容再增值。

三是抓好专题建设,培育优秀作者群。“内容为王,质量第一”一直是学术期刊需要秉持的办刊理念。保持刊物特色,加强专题策划意识,以开辟精准的专题出版为抓手,着力增强期刊的思想性、学术性和稳定性,既是编辑出版水平的反映,也是学术发展水平的标志。因此,围绕专题建设组织优质来稿是编辑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不断努力培育忠实而优秀的作者群就成了学术期刊自身可持续发展及品牌构建的必然要求。这就需要编辑通过综合利用互联网优势和优质细致的服务,与作者建立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培养一批忠实的作者群体。同时编辑部需定期、主动且有针对性地找寻期刊的潜在作者,并对这些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作者进行约稿。这不仅有利于树立期刊的品牌形象,也能保证期刊在内容上不断创新,为期刊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二、转变出版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是学术期刊品牌构建的题中之义

数字时代,手机阅读、网络在线阅读、有声阅读等方式,不断刷新人们阅读的新体验。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9.6%,远高于图书阅读率的59.7%。可见,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通过数字阅读来获取工作、生活的信息已成为主要习惯。因此,学术期刊应在坚持自身传统优势的前提下,积极转变出版观念,大力推进基于新技术、新媒体的数字阅读环境下知识供给新服务,增强为读者服务意识,通过高质量的服务来培养吸引用户,努力提高点击率,增强用户黏性,扩大受众群。

一是深挖内容价值,实现其增值服务。学术期刊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积累,刊发稿件数量庞大,内容资源丰厚,其中一些文章不仅在当时学术界产生了一定影响,甚至在几年或几十年后,这些学术文章所讨论的问题依然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因此,期刊编辑要利用目前的网络系统,对以往的海量稿件进行重新组合策划,如把同一话题的文章放置于一个小辑或者栏目中,或者对同一作者的系列稿件在形式上进行重新编排整合,利用新媒体平台集中推送,形成集束效应和规模效应,从而让这些内容“旧貌变新颜”,实现在媒体融合的学术语境和学术生态之下的再生产和再增值。

二是提高资源共享平台服务,实现线上线下同时出版。传统的期刊出版,主要是以纸媒为主,靠邮局等发行渠道实现出版物的市场化,而媒体融合出版时代,我们既要坚守传统的出版优势,同时也要积极探索线上出版形态,利用线上平台实现内容的快速传播和期刊的品牌建设。目前,不少学术期刊已经开通官方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百家号等新媒体账号,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便捷性和实效性,能够第一时间把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文章推送给读者,发行模式由传统的一对多转变为数字发行整合,实现了作者、编辑、读者等多点共同参与的交互模式。总的来说,目前学术期刊的平台服务主要依赖“两微一端”,相较于其他领域,在新媒体开发利用方面还处于较低层次,需要编辑继续探索新的融合模式,从而提高期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三是构建读者与作者交流渠道,实现学术信息及时共享。全媒体时代出版的核心要义是构建以平台为主的出版形态,在新媒体出版形态下,读者的作用被极大地凸显,读者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对学术话题直接参与讨论,甚至修正某些学术文章的观点,在知识的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术期刊基于同一领域的用户搭建可供作者和读者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可以使作者、读者就学术观点展开讨论,第一时间把读者意见反馈回作者,不仅能够促进作者的学术思考,并对编辑的组稿和栏目策划带来新的启发,而且也满足了读者需求,更加拉近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三、依托新媒体技术、推进数据库建设是学术期刊品牌构建的必要环节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体融合已成大势。学术期刊应积极加入技术革新的大潮,充分运用新媒体便捷的检索、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快捷的传播等优势,有效整合资源,推进期刊特色数据库建设,实现信息化和网络化传播,提高期刊的知名度。

一是提升融合意识,提高融媒编辑力。在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学术期刊的呈现与传播形式发生了变化。为了适应时代变化、满足读者需求,期刊编辑在保证内容权威性的基础上,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对各类优质的内容资源、作者资源、读者资源进行整合及利用,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助推,不断重塑产品新形态。在工作中要适应信息的变化,注重提高自身的编辑出版意识,尽快突破单一传播的短板,着眼立体传播的常态化布局。

二是开发应用在线全文数据库。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出版的日益成熟,数据库建设和管理已成为提升学术期刊品牌建设的重要环节。一方面,通过加入中国知网、维普等大型期刊数据库,文章资源得到整合,形成聚集效应。另一方面,还要根据行业发展动态与自身需求,开发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全文數据库;参照学术动态,及时准确更新数据库资料,以此形成一个科学、有效的数据库。学术期刊借助创建的数据库平台,通过多样化的数据表现形式,建设完善传播媒介,推动其数字化传播。

四、做好“出版+”、创新传播模式是学术期刊品牌构建的重要途径

如何促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从“相加”到“相融”的转变,“‘出版+要基于内容根本,创建不同内容的表达方式”[1]。期刊社应充分认识到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基于自身的媒介特点,顺应学术传播规律,适应媒介融合时代的要求,努力提升期刊的传播力”[2],实现学术期刊的品牌构建。

一是做好新媒体内容推送,扩大优质内容的传播范围。学术期刊要积极运用新媒体账号及时推送相关学术领域的学术动态、前沿观点、学者访谈等,还应该充分考虑用户的关注和参与。在期刊的出版过程中,读者、作者、审稿人以及编辑都是融媒体出版过程中的用户,因此要更加精准地发布内容,灵活地进行推送。期刊编辑首先要梳理推送的内容,对其进行整合、提炼,密切观察和细致分析后台数据和评论信息,以便及时获取读者的反馈;再通过这些数据获取读者关心什么问题、关注哪些作者,掌握读者的阅读习惯。只有深入了解读者对期刊的需求,才能准确推送更加符合读者喜好的学术文章,实现精准传播,扩大传播范围,提升传播效果。

二是探索媒介运营新模式,运用多种平台渠道传播。传统期刊亟需运用多种新媒体平台,并结合读者的喜好,整合优化内容,创新推送形式,以此来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可以开设抖音账号、快手账号、移动APP等,通过这些媒介新模式发布与其内容相关的视频、短文、动态等,同时也可与蜻蜓FM、喜马拉雅等广播电台及影视制作团队合作,把纸质媒体内容转化为音频、视频内容,为期刊内容打开多媒体传播渠道。学术期刊应彻底改变以往单一的传播方式,通过内容与媒介的反复运用,将优质内容推送出去,实现内容的有效、快捷传播。

三是组建学术期刊集群,发挥期刊传播的整体效应。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合作共赢在任何领域都显得尤为重要。面对新媒体对传统纸媒的强势冲击,期刊在经历了前期的左支右绌、勉强应对之后,改变消极被动的姿态,主动迎接新媒体的融合发展,积极寻求与同类期刊合作,建设学术期刊集群。集群化是期刊在新形势下生存、竞争、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核心品牌学术期刊带头组建期刊集群,可以有效发挥其影响力,将专业领域相关期刊联合起来,整合办刊资源,共同打造数字化出版和服务平台,主动适应新媒体的传播规律,提供高效精准的知识服务。通过品牌期刊带动其他期刊的加入,既能提升集群整体的水平、规模及效应,又能够增强学术期刊的整体传播优势。

五、结语

总之,学术期刊的品牌构建是一个长期过程,伴随着其全部的生命周期。在这一过程中,应在加强期刊内容建设、增强为读者服务意识、创新传播模式的同时,积极主动探索“出版+”价值扩容,顺应媒体融合发展中的新趋势、新观念,真正把握好学术期刊在数字化传播中的主动权,整合利用好各类资源与各种媒体平台,提升学术期刊的信息传播能力,寻求适合自身品牌建设的创新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系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猜你喜欢

传播渠道服务意识媒体融合
如何提高科技新闻传播效果
网络谣言传播现象探析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让爱温润人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