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育人项目制体系优化构建探索

2022-05-30王曦

大学教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王曦

[摘 要]以项目制模式开展高校育人工作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的创新,优化构建育人项目制体系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格局。合理构建育人项目制体系,应秉持以生为本理念,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系统协调等基本原则。构建高校育人项目制体系有其明确定位,实现资源优化整合和构筑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是体系构建的内在要求与应有之义,建立科学评价机制有利于推动高校育人项目制体系的高效运行。

[关键词]高校育人;项目制体系;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11-0223-04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高校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1]。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带来国家社会发展全局性变化,对党和国家提出许多新要求[2]。育人作为高校最基本的任务,也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紧跟形势、找准问题,不断创新机制,切实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3],提升教育实效。

一、以项目制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

项目制是指根据项目目标属性和规模,建立不同部门分工协作的项目团队,细化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协同推进目标实现的工作模式[4]。目标导向是项目制的本质属性。问题导向即通过发现阻碍目标实现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以推进目标实现,是项目制的内在要求。

高校育人项目制模式,是指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下,以项目管理方式推进学校育人工作,助力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体是指,依托项目制,通过预设项目期限、统筹配置项目资源、适用绩效评价监督目标推进等环节,优化解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因跨部门、多层级而产生的繁杂问题,实现教育目标 [5]。项目制的实质是围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逆向观察找到制约目标实现的问题,通过充分发挥高校党委领导作用,强化组织管理,有效整合全方位育人资源与要素,以消除瓶颈问题,提升教育成效。此模式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要求高度契合。

实施育人项目制模式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的创新。立德树人,培养政治素养高、实践能力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和首要目标。将项目制模式运用于高校育人工作中,一方面,既能使工作目标更明确,问题揭示更清晰,有效减少育人工作的盲目性被动性,又能旗帜鲜明地以制度强化对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构建的保障,提高可操作性;另一方面,高校党委的统一领导,既有利于育人项目在全校范围的有力推行,也使党组织工作内容更具体翔实,二者互为促进,实现育人實效提升与组织建设优化的双赢。在实践中,高校实施多种形式的师生互动、党团互促的育人项目,为大学生搭建了优质教育平台,有助于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内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有效外化为服务社会,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

二、构建育人项目制体系,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格局

项目制可以是针对单一项目,也可以由若干子项目构成项目制体系。相较于单一育人项目,项目制体系对于促进高校育人目标实现的优势更明显。其一,项目制体系是若干子项目的有机组合体,比单一项目覆盖面更广,资源整合力更强,更有利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格局形成。其二,项目制体系运行效率更高。构建结构合理、运行有效的项目制体系,凭借其系统的统筹协调性,能够有效避免若干单一项目各自运行而造成的多头管理、重复作为、资源浪费以及教师学生负担重等问题,降低运行成本,对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能发挥出1+1>2的效应。

构建育人项目制体系能够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与效果,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格局的科学构建。其一,以育人项目制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有效发挥高校党委对育人工作的领导作用,强化思想引领与价值塑造。其二,构建、运行育人项目制体系是高校组织建设工作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密切联系和服务群众是组织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中,这个群众主要是指广大师生,尤其是大学生群体,这也正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着力点。通过深入大学生群体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与生活实际,引领他们自觉贯彻执行国家大政方针,答疑解惑,帮助其解决实际的困难和问题,引导其树立新时代主人翁精神,这让组织工作内容更翔实具体,有深度更有温度。而通过项目制体系的运行能最大程度凝聚高校优质资源真正全方位深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提升育人成效,也有效强化组织运行力。其三,育人项目制体系的开放性使其便于与其他形式的育人工作有机连接、有效兼容,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格局。从广义上讲,高校全部工作都是在校党委领导下开展的,但各项工作仍有各自重点以及相互适应的方式。因此,作为高校整体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育人项目制体系主要是从管理服务引领角度开展高校育人工作。但这一体系是开放式体系,与教师通过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等方式开展的教书育人等工作体系完全可以有机结合,并为其引领方向,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格局的科学构建。

在育人项目制体系构建方面,我校即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做出了积极有益的实践探索。书记项目即是由我校党委统一领导,契合学校育人工作的实际问题与需求,分别由学校组织部门、二级学院党总支和基层党支部三层级组织牵头,以项目制形式,开展目标导向的育人工作。在实践中,逐步形成校级层面“1+1+1”助力学生成长成才项目+二级学院层面书记项目+基层组织层面支部书记项目的三层级育人体系。其中,“1+1+1”助力学生成长成才项目,由校党委牵头,组织部门具体实施,在全校实施1名中层以上干部(包括校领导),联系1个普通班级和重点联系1名学生,走近学生,切实了解学生成长困惑与困难,助力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二级学院和基层组织的书记项目,由二级学院结合各学院自身特点与发展要求,基层组织根据其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依托项目制,以发现和解决关键问题为核心,推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学院良性发展。项目实施几年来,很好地展现出高校育人项目制体系优势,赢得社会和师生广泛赞誉。回顾书记项目这一育人项目制体系,其运行实施并未增加学校总体资源配置,而是通过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二级学院的系统组织与架构优势,优化配置育人资源与要素,提升教育成效,并形成特色。一方面,实现纵向横向全覆盖,达到以学校为点、带动学院之面、深入师生全体的全方位育人功能与效果,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翔实饱满,扎实构建起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格局;另一方面,契合学校以师范教育为主体的“教育情怀、行为示范”校园文化环境育人的特质与要求,有效实现育人与被育相结合,双向提升师生教育情怀与责任担当精神。

三、优化构建高校育人项目制体系的机制

育人项目制体系的参与者、组织者随着相关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对高校育人项目制体系构建的认识在不断加深。如何科学构建并有效运行高校育人项目制体系,切实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目标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引导,充分发挥体系优势,提升教育实效,需要明确体系构建的核心理念、基本原则以及解决好几个核心问题。

(一)以生为本是高校育人项目制体系构建的核心理念

高校人才培养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6],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高校育人工作的核心内容。这里的“人”最主要的是高校大学生群体。

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强调和要求高校育人项目制体系构建和具体项目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健康成长为核心。教育、带领大学生自觉贯彻执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大学生正确树立“三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始终坚持以生为本,即深入大学生群体,切实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学习与生活实际,帮其答疑解惑,解决实际困难;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培养对现实问题的敏锐洞察力和良好辨析力;引导大学生通过实践服务社会,自觉树立新时代主人翁精神。学校各级组织对大学生既有授人以鱼之责,即宣传讲授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大学生自觉贯彻执行;更有授人以渔之责,即教育引导和促进大学生能知其所以然,全面深入理解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和客观正确看待现实问题,并能学以致用,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参与现实问题解决,扎实推进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目标的实现。

(二)优化构建高校育人项目制体系的基本原则

秉持以生为本理念,构建高校育人项目制体系应该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目标导向原则

明确核心目标是构建高校育人项目制体系的首要原则。实施项目制是基于促进目标更好实现的诉求,明确并实现目标是所有项目或项目制体系运行的本质要求。高校育人项目制体系的构建也不例外。如前所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高校人才培养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起点与归宿。弄清根本问题的内涵要求,有力回应根本问题的解决即为育人项目的核心目标。构建高校育人项目制体系是为了积极有效推进该目标实现。基于此,项目制体系构建及所含子项目确立都须紧密围绕此目标实现进行,体系运行所需全部资源也都应围绕目标实现来整合运用。

2.问题导向原则

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只有坚持问题导向构建育人项目制体系,才能有效提升其运行成效。引导大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看世界[7],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人文情怀和使命担当精神是高校育人的共同话题。而不同高校基于不同的人才培养定位,反映在育人工作具体问题上也各不相同。项目制体系由多个子项目有机架构而成,各子项目则是基于特定问题来设立。找到问题,根据问题解决需要确定具体项目方能更具科学性与实效性。如前所述,项目制体系的核心目标都是育人,但不同层级的项目的具体目标各有侧重。“1+1+1”助力学生成长成才项目是以每位中层以上干部对接1个班级+重点联系1位学生为项目组织架构,通过走近学生,解决因不了解学生真实需求而无法提供有效帮助的问题,以点带面扩大影响,优化学校整体育人环境。二级学院层面与基层组织的书记项目,虽然都以二级学院为载体,但是,二级学院书记项目的目标定位侧重于强化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不断提升教师师德修养和业务素养,既是优化学生成长环境,也是营造教师再成长环境,提升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水平;而基层组织书记项目主要是以学生支部为主体,是要应对信息化时代对大学生“三观”带来冲击以及学生“知行不一”问题,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观念以及增强社会实践服务力与责任心使命感为核心目标。教师作为引领者,学生则是自我教育主体,学生通过实践逐步自觉端正态度,提升综合能力素养,并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营造以学生干部为骨干力量的大学生健康成长环境。据此可知,不同高校在构建、运行各自的育人项目制体系时,明确自身育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对准发力点,能有效提升育人项目制体系运行实效。

3.系统协调原则

确保系统协调性是高校育人项目制体系构建的内在要求。依托项目制,明确核心目标,有机整合配置高校育人资源与要素,可提升教育实效。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论科学构建契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要求的育人项目制体系,是对项目制的升华,是对高校育人组织体系的完善。然而,要实现高校育人项目制体系有效运行,必须把握好项目制体系的整体性、关联性、动态平衡性等内在特征与要求。在体系构建时,秉持育人理念,以育人为内核,遵循人才培养规律,使各层级子项目有机关联,资源配置合理有效,实现项目制体系静态的内在协调统一;而在体系运行时,还需要运用整体观念优化管理,实现项目管理者、参与者、受教育者的上下协同、内外协调,实现系统联动和整体平衡,形成有效合力,助力实现育人目标。如前所述,高校育人项目制体系是由高校各级组织牵头,紧密围绕育人核心,目标统一,职责到位,充分发挥二级部门和学院系统架构优势,优化整合全校资源,使育人目标理念深入至各层面师生群体,大大提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三)构建高校育人项目制体系的核心问题

不同项目制体系有其自身目标定位,科学构建、有效运行高校育人项目制体系,应对几个核心问题加以明确。

1.特定目标要求决定高校育人项目制体系构建的具体定位

项目制要求目标导向,高校人才培养项目围绕人才培养大目标的实现来确定和运行。高校以项目制推进人才培养工作,单个项目很多,构建的项目制体系也不少,应当如何区分彼此、有效推进?笔者认为,在人才培养大目标下,不同属性的项目必须明确其特定目标,方能真正发挥项目制优势。即不同属性的项目,应围绕特定目标的实现来运行。在不同时期,党和国家对高校育人工作都提出了特定要求。当前高校育人项目制体系,必须建立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工作基础与目标要求上,方能有效推进教育目标实现。全面加强党的領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目标与根本要求。这就要求高校在构建育人项目体系时必须以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为导向,根据当前高校教育形势,有效提升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品德修养、人文情怀和使命担当的水平。

2.实现资源优化整合是高校育人项目制体系构建的内在要求

组织体中资源有限的问题始终存在。相较于若干单一项目独立运行,项目制体系除了具有将单个项目有机联系、协调运行,发挥1+1>2的效应,另一明显优势是,通过构建体系,更全面科学地统筹调配组织体中各项资源,有效避免互不关联的单一项目各自运行中存在的资源配置不足或配置重复问题,在有效保障项目制体系运行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如前所述,高校育人项目制体系的三层级育人项目都面向学生,但在项目主要参与人员方面却各自不同。校级层面项目主要关乎学校及职能部门干部;二级学院书记项目,是由各学院党总支牵头,以二级学院全体干部与党员教师为主要参与者;基层组织书记项目,由教工支部或学生支部牵头,全体教师、学生党员为参与主体。三层级育人项目的主要参与者基本不重合。这就既把学校全方位、各层级有效育人力量都纳入其中,通过项目体系运行充分调动人力资源,同时基于不同主体所居位置,又全面盘活学校物力资源,有效避免因人员、物力配置不均衡致使项目运行成效参差不齐。资源整合配置优化应是高校育人项目制体系的显著优势,在这个体系构建时应重视发挥其优势。

3.构筑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是高校育人项目制体系构建的应有之义

项目目标的实现与一系列资源条件相关联,其中,人财物资源是项目实施最重要的物质保障。这需要在项目设计时统筹考量目标难易程度与条件支撑的关联,也需要在项目实施时有效组织、优化配置,为项目推进提供强有力保障。如前所述,通过构建与运行高校育人项目制体系提升育人实效,即是基于有效发挥高校各级组织与职能部门系统架构优势,形成了全覆盖育人体系。此间,组织保障到位十分重要。一方面,由组织部门牵头指导,明确目标,职责到位,把育人理念深入传导到各工作层面,紧密团结和组织起育人队伍,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和干部队伍素质引领优势;另一方面,在二级学院和基层组织层面,强有力地组织以师生党员为核心的教育队伍,强化教师责任感,充分发挥教师学科专业引领优势,调动学生党员积极性,发挥其内生优势,并进一步优化育人队伍,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引领,为育人项目制体系有效运行、推进育人目标实现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4.科学的评价机制是高校育人项目制体系高效运行的强大推动力

考核评价具有鲜明导向性功能,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是高校育人项目制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育人项目制体系构建以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关心学生学习成长、关爱学生身心健康为切入点。在实施中,各子项目组织者、参与人需要按项目工作要求逐一落实,学校组织、人事、学工等有关部门将履职情况和育人成效等列入中层干部、二级学院和教师个人年度工作绩效测评指标范畴,通过评价机制切实推进项目落地并取得实效。

评价体系建立在特定工作体系上并为其服务。科学的评价体系应对评价对象的发展发挥助推作用,在此则是要有力推动高校育人项目制体系高效运行和育人目标更好实现。其一,在高校育人项目制体系中,各子项目对参与人都有明确工作要求,这些量化指标无疑是重要评价点。其二,高校育人项目的工作核心是实现育人目标。因此,项目实施契合育人工作要求的程度和推进育人目标实现的成效是重要观测点。其三,宣传推广正效能有力促进育人实效整体提升,也应是评价的重要内容。各项目建立在实践基础上,尤其是二级学院和基层组织的项目,直面学生成长需求、师德建设问题,极具针对性,通过宣传交流和学习借鉴,能有力推动高校育人项目体系运行质量提升,更好实现教育目标。找准评价观测点、科学建立评价机制,有利于推动高校育人项目制体系的高效运行。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目标。高校要坚持以育人为工作核心,坚持问题导向,协同联动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3]。坚持立德树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科学构建高校育人项目制体系,是优化和创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提升高校育人实效的优选之径。

[ 参 考 文 献 ]

[1] 新华社.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2017-02-27)[2021-03-01].http://www.gov.cn/xinwen/2017-02/27/content_5182502.htm.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2021-03-01]. 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3] 中共教育部党组.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EB/OL].(2017-12-05)[2021-03-01].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

[4] 杨思远.现代项目管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2009:1-2.

[5] 王兰文.项目化管理在高校学生活动中的应用[J].前沿,2012(6):96-97.

[6] 人民日报评论员.如何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EB/OL].(2018-09-13)[2021-03-0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149355534

7832827&wfr=spider&for=pc.

[7] 習近平.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2).

[责任编辑:庞丹丹]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
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引领的路径探索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