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周易·蒙》中的儒家德育理念

2022-05-30张敏兰

学理论·下 2022年11期
关键词:周易儒家德育

张敏兰

摘 要:《周易·蒙》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儒家德育理念,主要包括:教育伦理方面,强调教育为本,尊重师长;教育原则方面,老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在了解学生性情的基础上,长善补失,积极抵御外界不良因素;教育使命方面,以育德为目标,注重践行和涵养。

关键词:周易;蒙卦;儒家;德育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2)11-0039-0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分宝贵、不可多得的资源[1]323。《易经》作为中华文化的总源头,包含了小至修身齐家,大到治国安邦的丰富思想。蒙卦是《易经》中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卦,深入挖掘和阐发其中的儒家德育理念,既有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能为新时代道德教育发展创新提供思想启示。

一、尊师重教的教育伦理

蒙卦的卦辞云:“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2]98蒙卦的卦辞彰显了尊师重教的教育伦理。蒙卦在六十四卦中的排序意味着教育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礼有来学,无往教”:尊师之道

蒙卦鲜明地体现了尊师这一儒家教育伦理。从蒙卦的卦象上看,六五是阴爻,代表学生。九二是阳爻,代表老师。“五虚中而二以刚应之,五求二,二不求五也”[2]99。六五和九二的关系表示,在师生关系中应当是学生主动请教老师,而不是相反。老师虽然有回应学生的职责,但如果学生态度傲慢,老师就可以不予回应。王夫之认为,“礼有来学,无往教”,“当告则告,不可告则不告”[2]99。

一方面,“礼有来学,无往教”是由教师在社会中崇高的地位决定的。《学记》中讲:“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3]420。君子首先要深入辨别学问的性质美丑和难易程度,并加以广泛地比喻,然后才能成为老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3]420。只有学问极其渊博且善于教学的人才称得上“师”,因此三王四代都尊崇老师。“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3]421古代君王为了体现对师的敬重,对师不以臣礼相待。师可以免去朝见君王的礼节。古代教学的一些礼仪也体现了尊师的传统。根据《学记》记载,大学开学时,天子或官吏穿着礼服,备有祭菜来祭祀先哲,表示尊师重道。学生按鼓声开箱取出学习用品,老师展示戒尺,以维持整齐严肃的秩序[3]416。

另一方面,“礼有来学,无往教”并不意味着老师高高在上,学生俯首听从。古典儒家教育理念中,老师既是可敬的,也是可亲的。师生关系的实质是学生敬重老师,老师关爱学生。古典儒家理想的师生群体是志同道合的“好学者”们自组织的“修道”共同体,大家结成彼此互为师生的动态关系,在相对稳定的伦理格局中,最好学的人、最有学问和德行的长者,被赋予一种公认的教师地位和权威[4]105-106。师生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在情感方面,老师出于对学生的关爱和满足学生求学的愿望而教导学生,学生对老师报之以尊敬和爱戴。在学问方面,师生之间构成教学相长的关系。

此外,“礼有来学,无往教”体现了极为高明的教学智慧。儒家教育注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5]59。如果学生心中没有疑问,不诚心请教,老师即便强行灌输,学生收获也不大。老师如果轻易迁就学生,不仅起不到教育作用,还会助长学生的傲慢之心。

(二)“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为本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3]414《周易·蒙》揭示了教育对于人类文明发展、国家治理和个人成长的极端重要性。

首先,蒙卦在《易经》中的排序表明教育在人類文明发展史中具有重大意义。蒙卦排在乾卦、坤卦和屯卦之后,位列六十四卦第四。乾卦和坤卦象征以天、地为代表的自然界的存在。屯卦象征万物初生、事业初创。“蒙”有三种含义:作为名词的“童蒙”、作为形容词的“蒙昧”和作为动词的“启蒙”。从人类文明发展史来看,处于蒙昧时代的人类只有经过一代代的教育和启蒙,才能不断向文明时代迈进。

其次,在国家治理中要始终重视设学施教。我国古代很早就建立了“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3]415的整套教育系统来培养人才。高素质人才是一个国家以弱胜强、由弱变强的关键要素之一。国家和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最后,蒙卦的卦象说明,教育对童蒙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蒙卦有险,体现在两个阳爻都失位,阳爻陷入众多阴爻之中,且六五为卦主,性质偏柔暗,六五之下还有六三、六四两个阴爻。从艮上坎下的卦象上来看,山在上,水在下。王夫之认为,山在上,不容易攀登,而下又有险[2]100。

“蒙”卦虽然有险,但有亨通之道,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就内部因素而言,童蒙“求阳以通其蔽,资中道以止愚妄,及欲觉未觉、愤悱之时,求亨通而不自锢”[2]100。童蒙虽在蒙昧之中,但有摆脱蒙昧,追求上进的心志。他不固守己见,希望求得老师的帮助来改变自身的缺点。其二,教育是童蒙有亨通之道的关键外因。正如彖辞所说:“‘蒙亨,以亨行时中也”[2]100。老师能够在恰当的时机给予学生启发,并且能够采取“养蒙之正术”,教导方法得当,这是蒙之所以“亨”的关键外因[2]101。从卦象上来看,六五柔而得中,下和九二相应,蒙卦阴爻虽然多,但上有上九能“止”,下有九二以“正”,所以能“遇险而止,不涉倾危”[2]100。

此卦取“蒙”为象,王夫之在《周易稗疏》中对此做了解释:“蔓草加于草木之上曰蒙。诗曰‘葛生蒙楚,而尔雅云‘蒙,玉女,玉女,女萝也。女萝附草而蒙其上,故有蒙名。弱蔓之草,必有所附。童子弱昧,必依附先生以强立,故曰‘童蒙。”[2]753童蒙有两个特点:一为“弱”,如蒙在草木上的蔓草那样柔弱,必有所依附才能生长;二为“昧”,蔓草的生长没有方向,随势而长。与此相类似,童蒙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要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才能走向自强自立。接受教育是个人成长成才的必要条件。正如孔子所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5]162。

二、“刚严善养”的教育原则

王夫之在《周易内传》中指出,“君子诲人不倦,而师道必严;‘刚中裁物,所以善诱。”[2]100“蒙之所以能利贞者,唯以善养之而正也。”[2]101蒙卦之所以有亨通之道,根本在于师者“刚严善养”。何为“善养”?王夫之提出:“中以养不中,才以养不才,优而柔之,使自得之,引而不发,能者从之,作圣之功,中道之教,存乎养之而已。”[2]101“刚严善养”的教育原则在蒙卦中具体体现为三点:其一,师者善导,善于启发学生思考;其二,师者善知,在了解学生性情的基础上,长善补失;其三,师者善御,能积极防御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

(一)“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师者善导

蒙卦卦辞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王夫之认为,如果学生不能做到举一反三,遇到问题全然求诸别人而不求诸自己,怠于思考,结果只能是“愈渎则愈蒙”。有此种心态的人可能“贪多闻,侈奇,见异说而迁”[2]100。对待这类学生,老师虽有不忍人蒙昧之心,也不会相告。

儒家教育强调在恰当的时机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记》指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3]419-420。老师对学生要引导而不强硬牵着学生走,要劝勉而非压制,要指出学习的门径,而不是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引导而不牵拉,则师生关系融洽;劝勉而不强制,学生才能感到学习是件愉快的事;启发而不包办,学生才会积极思考。

老师启发引导学生的方式有两个要点:一是善“待问”;二是善问。《学记》阐述了老师“待问”和提问的教学方法。“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3]421。好的老师“善待问”,能够根据学生提问的深浅做出不同程度的回应,并给学生留有充分的回味和消化时间。老师要准备随时回答学生的提问,如果只记住一些零碎的知识,则不能称之为好老师。如果学生不能提出问题,老师就要引导启发学生,如果经过引导启发学生还不明白,就可以把问题暂时放在一边[3]422。《论语》所述孔子及其弟子的对话生动展现了孔子的启发式教学艺术。颜渊对此赞叹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5]80

(二)“调其过,辅其不及”:师者善知

蒙卦九二爻的爻辞曰:“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2]102王夫之在《周易内传》中对九二爻的爻辞进行了解释。“教道之善,取蒙者之刚柔明暗,悉体而藏之于心,调其过,辅其不及,以善养之。”[2]102王夫之认为,老师要了解学生的不同性情,体藏于心,并调整有过错之处,弥补不足的地方。从卦象上来看,蒙卦中只有九二、上九爻代表老师,其他几爻代表童蒙。老师要对众多具有不同特点的童蒙加以教育。

初六爻辞曰:“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2]101九二和初六的关系过近,容易受到初六的蒙蔽。此类蒙“为蒙蔽造端之孽”,譬如君王身边宦官宫妾之类的小人,对于初六这类蒙,九二应采取适当的刑罚[2]102。六三爻辞曰:“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2]103此处用贪图小利、不贞洁的女子来比喻六三这类蒙。从卦象上来看,六三和上九相应,但六三贪图九二和它相近。王夫之认为,此类蒙“志操之邪陋,与鬻色之女同其贱”[2]103,对事物的认识不充分,不进行审慎的辨别,并且躁进求益,容易见异思迁,因此很难进行教育。六四爻辞曰:“六四,困蒙,吝。”[2]103从卦象上看,六四周围都是阴爻,和阳爻相隔最远。这意味着六四虽有求学之心,但是由于身处无道之世,并且与“柔暗之流俗相亲”,不见正人、不闻正言,所以“困”[2]104。六五爻辞曰:“六五,童蒙吉。”[2]104从卦象上看,六五和九二相应,能够虚心接受九二的教导,并且能够受到上九的管束,属于“有忠信之资而能好学”之类[2]104。

蒙卦只有六爻,不能完全概括所有学生的类型和特点,但从蒙卦这一微观“模型”可知,老师应当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加以了解,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加以教育。例如,六三是处阳位的阴爻,过于躁进,代表那种学习不扎实、急于求成、不专一的学生,此时老师应当教育六三不要躁进,朝着一个目标潜心学习。《学记》指出,“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老师应该对学生在学习上的四种过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加以了解,“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3]420。老师要发扬学生的优点,同时帮助学生克服缺点。

孔子的教学实践充分体现了知人善教的教育理念。孔子对其学生的特点了如指掌,他不仅能用一个字准确概括学生的特点,例如,“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5]49-50,还能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例如,冉有和子路都问孔子“闻斯行诸”[5]101,孔子的回答却截然不同,原因是冉有遇事容易退缩,因此要鼓励他;子路胆识过人,敢作敢为,因此要让他慎重对待。孔子还根据学生的特点补偏救弊,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孔子曾评价其四个学生“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5]100。经过孔子的教育,他们最后都取得了一定成就。

(三)“养蒙之道,止其非几”:师者善御

上九爻辞曰:“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2]104王夫之在《周易外传》和《周易内传》中对上九的爻辞做了深刻的阐释。上九的卦象为“击蒙”,并非是指上九居高而击下。“方蒙而击之”的行为是“为寇”,而不是“御寇”。人的性情分“有过”和“不及”两种情况。老师对于学生性情中偏激的方面不加约束,反而伤其不足,这种做法是“寇生于内”。老师对于学生的不足应当包容,具有同情心,并帮助学生纠正。对于外界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因素,老师应当“搏其贼蒙者而保蒙”,與不利因素做斗争,保护学生健康成长。王夫之还提出把九二之“中”和上九之“亢”结合起来,采用刚柔并济的教育方式[2]840-841。

王夫之在《周易内传》中进一步强调“童蒙德本巽顺,虽知有未逮,而心无邪僻”[2]105。童蒙虽然知识储备不足,但心无邪僻,天性质朴、纯洁。如果对童蒙苛责太甚,反而会破坏童蒙的天性,伤害童蒙幼小的心灵。老师更应该担心的是来自外界的不良因素对童蒙的侵扰,注重对童蒙的成长环境进行一定的防护。

王夫之提出“唯人之方童,蒙昧无识,理未曙而欲亦有所闲止而不知纵”。“蒙险而止之,以闲邪而抑其非僻,教道之豫也”[2]99。《学记》有言:大学之法有四,首位是“禁于未发之谓豫”。老师要在学生犯错误之前就加以预见和阻止,这叫作“豫”。“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等到错误出现了再去禁止,学生就会抵触和抗拒[3]419。

“养蒙之道,止其非几,勿使狎于不顺而已矣”[2]105。“止其非几”有两方面的内涵:一是“御”,意为抵御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注意对童蒙的防护;二是“豫”,在错误发生前进行预防。“止其非几”是儒家一以贯之的理念。孔子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5]112孔子关注的是如何减少诉讼的发生。儒家认为抓住事物的根本、从源头解决问题更为重要。这一思想运用到儒家的教育思想中,就发展为“养蒙之道,止其非几”的教育理念。

三、“果行育德”的教育使命

儒家主张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才观。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还在于培养具有一定德行、以止于至善的境界为道德修养目标的君子。“育德”是儒家教育的首要目标和使命。在八卦的基本符号“三”中,上、中、下三条横线分别代表了天、人、地。这一符号象征人在天地之中,领悟天地之间的道德智慧为自身所用。

孔子在《周易·大象传》中对每一卦蕴含的道德修养智慧进行了阐发。例如:乾卦的象辞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2]54;坤卦的象辞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2]78;屯卦的象辞是“云雷屯,君子以经纶”[2]94。蒙卦的象辞是:“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2]101

(一)“果行”:教必著于行

蒙卦的卦象是艮上坎下,意为山下出泉之象。蒙卦的象辞由卦象而来。王夫之在《周易大象解》中指出,“君子体斯为‘养蒙,为‘发蒙,果、育相资,行成而德不匮,则善用蒙者也。”[2]700“泉方出山,而放乎四海,无所止息,‘果矣。”[2]101此处用观象比德的方式说明君子“育德”的关键在于“果行”。山下涓涓流出的泉水,极细极微,但其志向在于江海,它不惧路途遥远,不怕山川阻碍,百折不挠,不息不迫。王夫之在《周易大象解》中说:“果则天下无不可成之行也”[2]700。只有具备果敢的品质才能在道德修养过程中不惧忧危,不计利害,行当行之道,做当做之事。

道德要在实践中养成,并且最终要通过“行”来检验“知”的效果。王夫之在《周易内传》中赞扬“宁武之愚不可及,颜子之如愚足发,皆此道也”[2]101。颜回对孔子的教导从不反驳,看起来有点愚笨,但是后来观察颜回的言行,他对孔子的教导发挥自如[5]11。可见一个人是否具备一定的道德修养,不在于他说了什么,而在于他怎么做。

《论语》中多处体现孔子行胜于言的思想。例如,在回答什么是“仁”、如何成为君子这一类核心问题上,孔子认为“巧言令色,鲜矣仁”[5]2,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没有多少“仁”德。在“言”和“行”的关系上,孔子提倡“先行其言而后从之”[5]12,对于自己要说的话,先去做了,然后再说出来。

(二)“育德”:涵养成章而上达天德

“果行育德”的“育”字充分体现了深刻的儒家道德教育意蕴:道德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蒙卦的象来看,山下之泉“曲折萦回,养其势以合小为大,‘育也”[2]101。涓涓溪流永无止息地汇向江海,最终成就江海深沉博大之势。同样,道德修养也非一时一日之功。王夫之认为道德的形成在于“涵养”,“涵养”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即“涵养则成章而上达天德”[2]101。

《学记》中记载,“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3]415可以看出,学习成果有“小成”和“大成”的差别,先“小成”而后“大成”,积“小成”而为“大成”。“记曰:‘蛾子时术之。”[3]415可见,儒家认为在道德修养上应效法蚂蚁衔土不止、终成土堆的精神。

孔子称赞颜回“其心三月不违仁”,能长时间坚守仁道,而其他人“日月至焉而已矣”[5]49。孔子认为,“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5]83道德修养譬如用土堆山,如果在最后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之时停下来,那之前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填一筐土,但也在前进。蒙卦的卦象体现了道德教育的原理:从教师的角度而言,道德教育不能急功近利,应当遵循从量变到质变的辩证法;从学生的角度而言,道德的养成不可半途而废,需要持之以恒地践行。

四、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吸收借鉴其中的德育智慧对于新时代立德树人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其一,尊师重教的德育伦理不能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6]社会应当给予人民教师应有的地位。现代社会充分肯定学生和老师在人格上的平等,师生关系趋向平等化。但需要注意的是,“平等”不是无差别的平等,尊重师长的师生伦理不能丢。

其二,道德教育要把握“刚严善养”的原则。信息化时代下,教师和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能力上差距不断缩小。学生在某些方面甚至能够获取更充分的信息。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便捷地了解到不同的观点,思维也更加活跃。如果教师只摆出一些现成的结论,道德教育就容易变成道德说教,不能让学生真正信服。时代的变化要求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善于启发学生思考,有力回应学生的质疑。当今社会思潮多元化,诸如自由主义、保守主义、虚无主义、消费主义等思潮仍然存在,教师要帮助学生抵御外界不良思想的影响,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成长环境。从根本上说,教师要主动迎接以上错误思想的挑战,从理论上揭露这些思想的实质和危害。

其三,牢牢把握德育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中的统领地位。“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7]如果一个人在道德修养方面是残缺的,即便他智力如何发达、体格如何健全、艺术和劳动技能如何精湛,那也是教育的失败。究其根本,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新时代道德教育的根本使命和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道德教育要在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等方面下功夫,为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323.

[2]王夫之.船山全书:第一册[M].长沙:岳麓书社,2011.

[3]礼记[M].陈澔,注.金晓东,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4]杨新铎.德性文明论:古典儒家礼乐教化及其当代价值[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8:105-106.

[5]论语[M].杨伯峻,杨逢彬,译注.长沙:岳麓书社,2000.

[6]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勞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7]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2).

猜你喜欢

周易儒家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周易》古经“幽人”诂正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甜甜的“蝴蝶茧”
《周易》与《孙子兵法》
试论《周易》卦体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