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八面受敌法”吃透每道高考选择题

2022-05-30刘泽军

广东教育·高中 2022年11期
关键词:藩镇选择题选项

刘泽军

苏轼借用《孙子兵法》中的军事术语“八面受敌”,创造出一种新的精读书刊的方法——“八面受敌法”。高中生在平时练习高考题时,也可以参考这种方法,吃透每一道选择题。题贵精而不贵多,如果平时在精练真题的基础上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则可以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做题的正确率。

一道高考选择题的知识点和选项可以比作敌人,学生做题时面临诸多考点、易错点“袭击”,可以说是“八面受敌”。因此,学生不能只是做完题目、对完答案,知道正确选项就过了。还应该对错误选项、材料进行认真研读、分析,我们可以把每道题化整为零,每次从一个角度出发,对每个选项剖析研究,明白正确答案的入选原因、错误答案有什么特点,并且分析材料如何修改错误答案才能入选,或者选项如何修改才能符合题意。这样,才能吃透高考选择题。

一、知其所以然

学生平时在做完高考选择题后,往往只是核对过答案、知道正确选项就浅尝辄止了,缺少对选择题系统的分析。殊不知每一道高考题都是众多命题专家精心准备的,它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点、提升核心素养等。因此,考生只有在平时的限时训练中养成好庖丁解牛般分解选择题的习惯,才能更好的做到触类旁通,在高考做题之时游刃有余。

【例1】(2022·广东卷,4)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宋人李觏认为原因在于“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张载认为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虚幻的,与“吾儒”水火不容。由此可知,李觏,张载主张( )

A. 儒法并用以维护君权B. 立足考据以重建学风

C. 复兴儒学以回应挑战D. 杂糅佛道以构建理学

解析:材料中没有提及儒法并用的情况,宋代儒学并没有吸收法家思想,因此既没有提及,也不合史实。儒法并用在两汉时期比较显著,例如汉宣帝(西汉第十位皇帝)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用德教,用周政乎?”汉代儒表法里特征显著,排除A选项。立足考据是明清时期出现的学术特征,排除B项。依据材料“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可知,宋代李靓认为儒学教化功能下降,结合所学知识,面对佛道冲击,宋代儒者主张通过改造儒学来达到复兴儒学、回应佛道挑战的目的,C项正确。张载认为佛道与“吾儒”水火不容,故排除D项。

【例2】(2022·全国甲卷,26)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朝( )

A. 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 B. 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C. 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 D. 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

解析:根据材料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我们可知宋代纺织业、冶炼业等发达。因此,D选项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正确。考生需要注意的是在高考题中,题干会出现诸如“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具体名词,选项中则会出现“手工业生产”这类抽象概括性名词,这两种是可以同义替换的。教师可以再举出一些这类型的例子:材料中可能出现某朝代的太后,选项中可能出现外戚。材料中可能出现陶片放逐法、橄榄叶放逐法,选项中出现古希腊民主政治。再看其它错误选项,材料说明宋代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我们可以得知宋朝政府进口商品以奢侈品为主,并不是基本生产资料(劳动者进行生产时所需要使用的资源或工具,例如生产工具、原料等。)故A说法错误。材料单纯阐述了宋代海外贸易进出口商品种类以及收益高,没有提及是否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并且结合史实,汉代已经开辟海上丝绸之路,B选项材料既没有提及,也不合史实。材料中只提及“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没有提及外贸在国家税收占有的比重,因此C选项属于对材料的推理过度,夸大了说法。

高考题中,命题人可能会利用定式思维命制干扰选项。我们以2018 年全国I卷第25题为例。

【例3】(2018·全国I卷,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1 所示。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D )

A. 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 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 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 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解析:从初中到高中,历史课本在评价藩镇割据时都强调它破坏了唐朝的中央集权,使唐朝陷入分裂割据的局面,是唐朝灭亡的原因之一。由于课时紧凑,老师在讲述这个知识点时也不会强调能延续唐朝的统治。因此,很多学生看选项时会毫不犹豫的排除D选项,該选项完全颠覆了学生的认识。

根据材料,除了河朔型藩镇以外,其他藩镇官员由朝廷任命,功能是防骄藩、守边疆、防盗贼,藩镇之间相互制约,客观上延续了唐朝的统治,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以偏概全、过分绝对,藩镇税收只是唐朝财政收入的一部分,藩镇不上供或少上供会影响到唐朝财政收入,但谈不上能“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选项答非所问,题干中的表格只讨论了朝廷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没有提及藩镇之间是否战争不断。C选项以偏概全,河朔型藩镇拥重兵以自立,如果改为部分藩镇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则可以入选。

综上所述,学生在做选择题时,不仅要知道正确选项为什么入选,还要知道错误选项错在哪里,做到“知其所以然”。此外,学生可以在教师帮助下总结错误特征。综合一些选择题练习,我们可以发现命题人命制的干扰选项,主要包含以下三大类别,第一种是说法错误(包括史实错误、推理过度、偷换概念)。第二种是答非所问(说法正确但材料没体现、不在材料给定的时间范围内等)。第三种是以偏概全、过分绝对。在今后解答选择题、分析每个选项时,学生可以看看有没有这样的干扰选项。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

二、学生尝试换位思考

总结高考选择题的错误特征的过程就是与命题人斗智斗勇的过程,这项工作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此外,学生还要学会换位思考,尝试站在出题老师的角度看待每一道真题。如果你是命题者,该如何挖陷阱让学生跳?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分成三步。

首先,对于做过的选择题,我们不能得过且过,特别是一些易错题,学生在做完后应该思考错误选项,该如何改才能成为正确选项。或者应该换成什么样的材料这些错误选项才能入选。

以前文例3的选项为参考,学生在做完题目后还应该思考一个问题,要如何修改或者更换材料才能使错误选项A、B、C入选?唐朝在安史之乱以前,税收主要来源于地税、户税、租庸调。安史之乱以后,农业税不足以支撑日益膨胀的财政支出,于是有了第五琦和刘宴理财、两税法,唐朝的税收来源变为地税、户税、专卖以及商税。因此,要想使A入选,材料需提供藩镇截留大多数地方的地税、户税、专卖以及商税的史料。藩镇和唐中央以及藩镇之间都存在矛盾,要使B选项“彼此之间攻伐不已”入选,材料需要提供四种类型的藩镇互相攻伐的史实。河朔型藩镇很多都公开与唐中央对抗,因此被称为叛镇。后三类藩镇虽然大体服从中央的命令,割据性较弱,但有时也与唐中央兵戎相见,发生叛乱。因此,如果选项改为“有一部分藩镇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则可以入选。

其次,教师可以介绍一些历史资料,学生则根据考点选取合适的史料,按照错误特征命制四个选项。然后选取个别学生解释他们选取史料的依据,以及命题思路。

最后,学生在学会如何搜集、选取历史资料后,可以尝试自己命制一道完整的选择题。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案例予以公示、表扬,并且选择部分学生介绍自己的“出题思路”、史料选取价值。

这三步难度逐渐加大,并且花费的时间也比较多,建议学生可以在寒暑假完成。如果能做好这三步,可以提高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能力。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也是近年来高考命题专家比较喜爱且有一定考查难度的核心素养。此外,学生自行筛选史料,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高考题中,题干给出史料,选项给出结论,这就是历史解释的具体体现。为了深度挖掘高考题,学生应该学会对错误选项进行深度反思,思考如何对其改动才能入选,或者材料该替换成什么这些错误选项才能入选,这样学生可以做到一题多练,反复考察学生历史解释能力,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史料的理解程度,有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巩固提升

接下来,我们将以若干高考题为例,巩固学生的解题流程。

【例4】(2022·广东卷,7)清末《游学译编》上刊登的《劝同乡父老遣子弟航洋游学书》云:“向之极可慕恋之科举的虚荣者,今已为蕉梦矣。而出洋学成,量与出身,已见明谕,宦达之路、利禄之路、学问之路、名誉之路,胥于是乎在。”这反映了当时( )

A. 出洋留学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 落第士人成为官派留学生主要来源

C. 新政改革加快了社会结构变动

D. 科举停废改变了国人的中西体用观

解析:材料仅提到清末一份杂志刊登劝国人游学的文章,无法说明出洋留学是否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结合所学知识,晚清虽然留学人数逐渐增多,但并没有在社会上获得广泛认可,保守势力依旧占主体。A选项推理过度,也不符合史实,说法错误。若A要入选,则选项需要改为“部分知识分子认为出洋留学很重要”。材料没有提到官派留学生身份来源统计,无法得出“落第士人成为官派留学生主要来源,”B选项答非所问。若要B选项入选,则材料需要提供各类身份的官派留学生统计图/表,落第士人所占人数多、比重大。材料没有提到清末新政与社会结构变动的关系,C选项答非所问。若C要入选,则材料需要提到清末新政后,中国工人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新军、新式留学生等社会阶级和群体逐步壮大。材料中“向之极可慕恋之科举的虚荣者,今已为蕉梦矣。”说明科举已成为往事,“宦达之路、利禄之路、学问之路、名誉之路,胥于是乎在”表明国人中西体用观(以中国伦常经史之学为原本,以西方科技之术为应用)发生改变。

答案:D

【例5】(2022·湖南卷,10)1992年中共十四大做出了“积极建立待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决定。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进一步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待业保险”正式更名为“失业保险”。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经济改革引发失业现象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 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完善

D. 思想解放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材料阐述了中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待业保险”更名为“失业保险”,A选项“经济改革引发失业现象”推理过度。若A要入选,则需要提及经济改革后出现了员工下岗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1992年中共十四大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材料问题是“这一变化反映了( )”,而不是十四大内容反映了( )。故B选项答非所问。若B选项要入选,材料设问应该改为“从上述材料可以得知( )”C选项“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完善”属于推理过度。教师提醒学生在做题时需要注意一些带有“已经完善”、“已经实现”、“已经完成”之类的表达,这种容易犯推理过度的错误。例如材料介绍了“一五计划”的成就,选项提及“工业化已经完成”。这类错误是高考题中比较常见的,考试可以进行总结,今后可以迅速排除。1992年的南方谈话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D

【例6】(2022·全国乙卷,35)1917年3月中旬,加米涅夫和斯大林连续发表文章,主张只要临时政府不直接危及群众利益,就应给予支持;要求放弃无条件反对战争的立场,改行对临时政府施加压力以迫其开始和谈的策略。这个主张得到了党内大多数人的支持。这表明当时( )

A. 临时政府反对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B. 沙皇残余势力仍对革命存在严重威胁

C. 布尔什维克党对革命形势认识尚不明晰

D. 国际局势不利于俄国革命持续深入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改行对临时政府施加压力以迫其开始和谈的策略”并结合所学知识,临时政府支持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A说法错误。若A想入选正确答案,需改为“临时政府支持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材料中并为提及沙皇残余势力与革命的关系,B选项答非所问。B选项要入选,材料必须提到沙皇残余势力威胁苏维埃政权,例如高尔察克、邓尼金等为首的“白军”对苏维埃政权的军事威胁。材料中提到“主张只要临时政府不直接危及群众利益,就应给予支持(临时政府)”,这表明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对临时政府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对革命形势认识尚不明晰,C说法正确。当时世界上主要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无暇顾及俄国十月革命,因此國际局势有利于俄国革命持续深入发展,D说法错误,可以改成“国际局势有利于俄国革命持续深入发展”。

总之,学生可以从高一开始按照上述流程练习选择题,不断加强解题思路和流程方面的训练,尽管开始会很慢,但只要持之以恒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以及高考选择题的正确率。

责任编辑 李平安

猜你喜欢

藩镇选择题选项
单项选择题狂练
从“人均”概念看安史之乱前的藩镇自给
数列选择题精选精练
例说速解选择题的几种有效方法
跟踪导练(四)
阅读理解
跟踪导练(5)
单项填空精选练习100道
十种妙招握在手 破解选择题无忧
形塑合法性:王元逵兴兵泽潞原因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