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在融通,提升梳理文本的教学效益

2022-05-30陈亚梅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沃克军人词语

陈亚梅

阅读教学第一课时,教学生字词、梳理课文内容是基础过程,不可不为。但真正实施起来,弊端多多:一者,无论是什么类型的课文,无论写的是什么内容,教学方法千篇一律,学生容易出现审美疲劳;二者,教学板块完全割裂,识字是识字,教词是教词,梳理内容则完全是梳理内容,彼此之间毫无关联,每一环节无法形成互补、互助的质态。这些弊端,如何消除?笔者认为,可以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建立识字教学、内容理解和文脉梳理之间的联系,避免不同板块之间的割裂。笔者以统编版教材五下《军神》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在这一方面的实践和思考。

一、精心选择词语,确定梳理源头

教学生字词,理解文本内容,梳理结构思路,是学生展开深度解读的必要经历。高效的教学设计,不仅需要在各个环节中完成识字、理解、梳理的任务,同时彼此之间要相互融合,形成板块之间的教学合力。精选匹配适切的词语,把握好教学的源头,就成为达成这一目标的基础。

教学《军神》,教师可以确定的词语是:沃克、土匪、绷带、由衷、堪称。单纯从生字词的角度来看,其中的生字都是学生在音形义方面容易混淆的,同时与课文的整体内容和表达主题有着紧密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借助文本信息和内容语境展开教学。以“堪称”一词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医生的角度入手,“医生医术高超,能够起死回生”,则“堪称”神医。然后,调整语境,将医生转化为战士。军人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百战百胜,就“堪称”军神或者战神。很显然,“医生”“军人”这两个职业,教师不是信马由缰地随意选择,而是与课文中沃克和刘伯承的角色相关,而且在这个故事中,这两个独特的职业,还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这一设计,巧妙地借助课文的人物身份和情节内容,作为学生理解词语的情境。同时,词语的理解,又助推了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体悟,可谓一举两得。

二、追溯文本出处,实现自然过渡

生命个体的思维应该是流畅而连贯的。一脉相承的思维状态,才能保障思维的高质运行。思维能力越薄弱,对连贯而流畅的程度,自然也就越依赖。在第一课时中,如果教师不能有意识地将“教学生字词”与“梳理文本内容”,形成一个连贯的有机整体,无形之中就会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断断续续的状态。

还从“堪称”一词的教学说起。当学生经历了第二个职业身份“军人”后,教师紧扣学生动态生成的“军神”一词,与课文的语句进行连接:“军神”这个词语,可是在课文中直接出现的,你能快速地找出来吗?明明是在理解词语,却利用学生在理解词语过程中的感性体验,找准与文本内容之间的连接点,将学生的思维投射到文本内容中去: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朗读品味着课文中的语句,通过上下文,再次夯实了对“堪称”一词的多维理解,同时又确立了文本理解的基调。

词语所指向的语句,是故事发展到高潮最后的结局,可学生对于整个故事的情节发展,还缺乏应有的梳理。对此,教师则可以鼓励学生,紧扣最后的“军神”,溯源而上,梳理一下:在沃克医生的眼中,刘伯承经历了哪些身份的变化?从一开始的普通“病人”,到识破身份之后的“军人”,直到最后令沃克医生敬佩不已的“军神”。读者随着沃克医生的视角,揭开刘伯承的身份面纱,逐步走近并了解刘伯承,同时也顺势将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了梳理与洞察。

三、裹挟表达细节,深化感性认知

通过上述两个板块的教学,学生学习了生字词,又巧妙地过渡到了课文主要内容的梳理上。但不要以为,学生就已经理解了内容,梳理了文脉。此时,学生对于文本的感知,还停留在大致轮廓和粗线条的框架层面,对课文的内容,尚缺乏多维的感性体验。学生对于课文的感知,往往局限在最后的结论,而对于形成结论的过程以及过程中的细节,则感知甚少。

鉴于此,教师可以在上述板块教学的基础上,再设置两个问题:沃克医生是怎么发现这个病人是一名军人的?沃克医生为什么后来又称之为“军神”呢?这两个问题,表面上非常普通,但体现了鲜明的认知层级,从“军人”到“军神”。教师需要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在中间设置认知跳板,避免过大的思维真空对学生认知发展的影响。结合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出:沃克医生借助伤势很重与从容镇定之间的落差,判断这位名叫刘大川的病人,其实是一名军人;沃克医生从这位军人“为了能有一个清醒的大脑,居然在手术中选择了不用麻醉”“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等细节所展现出来的惊人毅力,称赞刘伯承堪称“军神”。

教学至此,我们会发现,重新回到了前一环节中教学“堪称”的过程,但这绝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学生在二轮阅读过程中,带着更为丰富的细节和感性经验,顺应着作者的表达思路,经历从“军人”到“军神”的思维历程。与前面词语教学进行联系,我们还会发现:学生在这一过程的梳理中,绝不是眼前一抹黑,毫无目标。

四、定点升华提炼,串联整体把握

分步设定跳板,是基于学情考量下的分解措施。学生阅读文本的规律告诉我们,学生在感知过程中,往往容易停留在“定点”层面上,难以形成阅读感知点之间的交融。以上述板块为例,学生從语言文字中感受到刘伯承作为“军人”和“军神”的体验,很多教师即认为,学生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感知,对人物的形象特点也有了自己的初步体验,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的任务就可以鸣金收兵了。但笔者认为,教师不能止步于此,而要在学生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尝试引导学生进行要点的提炼和概括:手术前,不打麻醉药;手术时,一直数刀数。随后,教师再相机组织学生试着将这两点的体验,串联起来:沃克医生看到这位名叫“刘大川”的病人伤势严重,甚至一只眼睛都被打烂了,但仍旧显得从容镇定,以此断定他肯定是一名军人;做手术时,这位病人居然为了保持头脑的清醒,拒绝使用麻醉剂,强忍着巨大的痛苦,在汗如雨下时,居然还数着医生的刀数,最终被沃克医生称为“军神”。

这一板块,教师始终以学生的认知为主线,组织学生通过概括,以“不打麻醉药”和“一直数刀数”作为小标题,对沃克医生称其“军神”的感性认知,进行了定点式的提炼和概括,帮助学生构建并提炼出鲜明的图式结构,最后借助串联和统整的方式,将原本零散的认知融合成有机整体。

总而言之,第一课时的教学追求的是实在之境,这种实在绝不是粗暴而简单的灌输,而要在整个教学中,落实一个“巧”字。从识字到文本的理解和梳理,不仅顺应了文本的表达思路,契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巧妙地达成了学生初读课文的要求,可谓巧妙而自然。

作者简介:江苏省如皋市长江镇永平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沃克军人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未来科幻城
军人就该这个样
四有军人歌
军人的自信
军人“四有”歌
世上最美丽的吻
世上最美丽的吻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