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发现的史前开颅术

2022-05-29倪方六

百科知识 2022年10期
关键词:头骨华佗头颅

倪方六

我国考古学家最早在青海发现史前开颅手术遗迹。大约半个世纪以前,民和县新民公社下川大队阳山小队的社员犁地时总会犁出不少彩陶器、陶片,还有人骨。文物部门听说后,前去调查,发现这里是一处新石器时代墓地。这些墓都在农田里,埋得很浅,所以很容易被犁出来。为了避免遗址被进一步破坏,青海省文物考古队于1980年、1981年先后两次在这里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挖出230座墓葬。编号为M70的墓葬出土的头骨上有3个孔洞。在头骨的“人”字点上方顶,有一略呈圆钝三角形的大型穿孔,孔的边缘已经钝化,生出许多小尖刺状骨赘。S专家推断,此墓主在生前曾遭受某种不太锋利的器具的打击,致颅内骨折,引发过颅内炎症。但钝三角形穿孔,不像是打击造成的,据其形态,与现代颅脑手术后形成的情况差不多。开颅手术似乎相当成功,头骨主人又生活了不短的时间,伤口面已愈合。青海民和阳山的这一发现,当时震惊了中国考古界和医学界。该头骨属于“半山——马厂”文化,碳素年代测定生活在距今4000多年前。

此后,在青海多个古遗址上又发现了做过开颅手术的头颅,但年代要晚一些。如大通上孙家寨卡约文化(青铜时代)墓地M392号出土的头骨,也做过开颅手术。此为一中年男性,其颅骨上有很大的洞,显露于脑颅的中前部,围绕创口边缘的外骨板趋向薄刃化和钝化,证明手术成功,术后也是活着的。碳素年代测定,此男子生活在约距今3000年前。在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墓地DS甲区M41号出土的头骨上,同样出现了手术后留下的洞。此为一汉朝青壮年男性,在头骨左侧眶上部和眉弓之间,有一向上突出的圆弧形刻切穿孔,穿透至眶腔内。碳素年代测定,距今约2000年。

专家分析,青海民和阳山M70号、大通上孙家寨M392号的开颅手术,采用的是刮削技术,手术刀可能是打磨后、有锋利刃面的石片。大通上孙家寨DS甲区M41号头骨的手术则使用了切割方法,由于切割面平整,可以想象术具的锐利,不排除使用金属器具的可能。但即使这种推测可以成立,像大通上孙家寨M392号头颅开颅术,差不多横贯颅中部,这么巨大的手术开创口,即使在现在,也是十分不容易做的,死亡率很高。还有,如何止痛,如何止血,如何抗感染……更多的真相,只能等更多的考古發现来证实。

我国目前被认为最早的开颅术形成的头颅孔洞,出土于山东东营市广饶县境内的傅家遗址。这是考古学家于1995年在山东省广饶傅家大汶口文化遗址392号墓中发现的,这颗颅骨上面有清晰的人工开凿的孔洞。2001年3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邀请考古专家韩康信前来鉴定,证明这是我国发现的最早一例外科开颅手术,时间距今有5000年。392号墓中的颅骨孔洞,位于右侧顶骨靠后部,近圆形颅骨缺损,孔洞缺损边缘的断面,呈光滑均匀的弧状——这是只有自然修复才会有的现象。根据孔洞边缘愈合情况,这个病人在开颅后,活了数年才死去,说明这次开颅手术取得了成功。

2001年4月初,山东省文化厅邀请山东省内考古学界、医学界专家学者对392号墓头颅进行“会诊”,同样得出了“开颅手术形成”的结论。随后专家们又给这颗头颅拍X片、做CT扫描。当时,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教授、博士生导师鲍修风,从考古学、医学等诸多学科进行了综合研究,通过X片、螺旋CT扫描,以及三维成像等检查分析报告认定,392号墓墓主生前受到颅脑外伤,曾进行开颅手术治疗,手术成功。为确保无误,在此基础上,2002年6月25日,山东省文化厅又邀请吴新智、张忠培、黄景略、严文明、张敏等国内考古学、人类学、医学界的权威专家,共同组成鉴定委员会,对这一结论进行高级别专家论证,鉴定专家一致认定,这颗5000年前的392号墓头颅做过开颅手术!

史前开颅手术,这是中国考古取得的重大发现,颠覆了传统认知,改写了历史。但是,是什么人实施了这个开颅手术,用的又是什么手术刀? 这个很难有确切答案。考古学家推测,实施开颅手术的是史前巫师,那个时期,“巫医不分”。 当时尚无专职的医生,许多巫师能看病救人,地位很神圣,他们充当了医生的角色。后来从巫师中分离出专业医生,诞生了医学。 至于手术刀,处于新石器时代的392号墓主在世时,不应该有金属刀,极有可能是打磨出来的锋利的石刀!

中国史书上最早记录,也最有可能真正做开颅手术的人出现在东汉末年,他就是中国的外科鼻祖——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古代小说家还就此作了演绎。如《三国演义》第七十八回,“治风疾神医身死,传遗命奸雄数终”中,便有这样的情节。当时曹操头风病发作,书中是这样写的——

操即差人星夜请华佗入内,令诊脉视疾。

佗曰:“大王头脑疼痛,因患风而起。病根在脑袋中,风涎不能出,枉服汤药,不可治疗。某有一法:先饮麻肺汤,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方可除根。”

操大怒曰:“汝要杀孤耶!”

佗曰:“大王曾闻关公中毒箭,伤其右臂,某刮骨疗毒,关公略无惧色;今大王小可之疾,何多疑焉?”

操曰:“臂痛可刮,脑袋安可砍开?汝必与关公情熟,乘此机会,欲报仇耳!”

华佗提出的根治方案就是开颅,但曹操以为华佗要谋害他,“呼左右拿下狱中,拷问其情”。最后曹操竟然杀了华佗——中国的外科鼻祖因为先进的诊疗手术而丧命,令人感慨。

可能不少读者会认为华伦的“开颅手术”,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杜撰的,其实并非无稽之谈,至少有3点依据。

一、当时阿拉伯医生“开脑出蛊”术已出现,为小说创作提供了灵感。

二、华佗研发出了开颅手术必备的麻醉剂“麻沸散”。

三、更有一个重要的背景是,当时能做开颅手术的天竺人已随佛教东传在华夏行医。

根据史书记载,唐朝时,已有人做开颅手术,主刀就是来华的阿拉伯人,而不是擅长拨火罐、针灸、熬草药的中国医生。在隋唐时,确有西亚能做开颅术的外科医生来到中国,并在中国行医的记载。《新唐书·拂菻传》记载:拂菻国,“有善医,能开脑出蛊,以愈目眚”。开颅手术古人又称“钻颅术”,《回回药方》中有记载,这是当年治疗不明原因失明的一种外科手术。元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称之为“外科奇术”,并举一例:“向寓都下时,邻家儿患头疼,不可忍。有回回医官,用刀割开额上……”

猜你喜欢

头骨华佗头颅
郭亮:“甘愿为党献头颅”
头骨祈福
华佗学医
华佗学医
油菜花
会说话的头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