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阈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探析

2022-05-29杜锦丽

中国军转民 2022年4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互联网大学生

摘要:互联网的广泛运用给教育事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与此同时也挑战着高校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体现在冲击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挑战了高校教育者的权威地位、模糊了大学生对理性爱国的核心理念。为了更好推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平台建设,占领网络思政阵地;转变教师思想观念,创新高校育人新格局;加强学生“四史”与法治教育,夯实思想基础,从而助推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互联网作为我国大学生接触信息资源的重要载体,其价值取向与行为动机潜移默化地受着互联网的影响。爱国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互联网视阈下被赋予多维的内涵,如何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培育其爱国情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要求。

一、互联网视阈下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互联网视阈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理性认知、激发责任担当意识,同时在现实世情之下,有利于抵御外来腐朽文化,坚定自身文化自信。

(一)有利于提升当代大学生对国家的理性认识能力

大学生是当今社会最有激情与热血的青年,他们思维活跃、视野开阔,是推动社会繁荣发展的有生力量。互联网的发展更是为学生自由发表言论提供了重要载体,因此,在互联网视阈下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在面对人云亦云的情景中,以大局为重,冷静作出判断,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理性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感,使得大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能够基于义、止于礼、合乎法,以包容开放的态度判断社会事件。

(二)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与主人翁精神

互联网凭借着有别于传统媒介的交互性、即时性、数字化、超文本性、个性化的技术特点和高普及率、高覆盖率、多渠道、高频率、海量性与交互性等特点,迅速得到了大学生群体的广泛认可和接受,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1]在资源整合与教育引导下,高校借助大学生乐于接受的现代化媒体形式对其进行爱国主义理念传输,有利于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培育他们的主人翁精神,从而使其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努力学习、服务社会。

(三)有利于抵御外来腐朽文化,坚定自身文化自信

当今社会,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信息传播畅通飞快,西方敌对势力不仅借助现代通讯手段对我国进行政治动摇,还借此传播一些腐朽没落、低级庸俗的文化,严重污染我国社会文化环境,致使一些大学生难辨是非。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开设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尤为必要,既培养其抵御落后文化渗入的能力,又鼓励其积极传播我国自身的优秀文化。互联网时代下,对大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学生借助网络平台宣传本民族文化,推动民族文化走出去,更有利于彰显自身文化魅力,体现文化价值,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二、互联网视阈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一代技术的发展,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资源广泛化、知识动态化、群体大规模化、内容丰富化,为当下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教育治理能力以及学生的理性爱国理念带来了挑战。

(一)互联网视阈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机遇

资源广泛化。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较为单一,教师仅限制于书本资源的利用,互联网的发展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全国各地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资源实现跨时间空间的传递、各行各业合力参与资源整理与供给;国内外的时政热点即时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关注国内外大事,以正在发生的、贴近学生的生活资源加强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

知识动态化。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的快速更迭是时代发展的重要特征。同时爱国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在不同的语境下被赋予不同的时代内涵,时代的变迁促进知识的动态发展,也满足了学生的爱国教育需求,对学生潛在知识能力的生成与演化提供了基础。

教学模式丰富化。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发展实质就是以互联网技术为载体,将教学内容分阶段、分教师、分时长让学生自主网上学习,其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传授知识的固化模式,转化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探讨交流、多元互动的鲜活课堂,增加了爱国主义教育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二)互联网视阈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

冲击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在改革开放和全球化交流的大背景下,互联网的发展为意识形态的传播拓展了空间,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西方各种社会思潮以及各种错误理论充斥在网络的各个角落。主要表现为西方利用舆论宣传的优势,刻意扭曲事实,混淆视听,影响人们的判断力;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文化产品,使精致利己主义、享乐拜金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其最终目的在于解构我国价值体系,达到其险恶的政治、经济文化利益目的;此外,互联网本身具有的自由、平等与西方所倡导的自由民主、平等具有契合性,极易导致学生价值观念的混乱。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脊梁,其思想行为以及未来道德走向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繁荣发展,因此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传播效能成为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

挑战了高校教育者的权威地位。高校教师是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塑造者,在传统爱国主义教育下,爱国主义教育是双向互动,一般由教师收集整理资料,进行课堂的教学传授,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多为被动“填鸭式”的接受知识。互联网的发展,打破了单一的授课模式,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的即时传播为学生扩宽视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一方面,教育主客体实现了多向互动,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通过网络信息的搜集,获得更加丰富的资料,受教育者在特定环境下转变为教育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失去了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地位优势;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信息来源多元复杂,质量难以把控,这就对教师必须具有更高的专业水平来甄别学生信息的真伪性,以此选择合适的方法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挑战。

模糊了大学生理性爱国的核心理念。爱国是华夏儿女的优良传统,每当国家处于危難之际,总有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救国家于危难之中。但不可否认的是,每当危难之际,难免会有一些人的爱国方式容易剑走偏锋,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世界进入全民麦克风时代,我们每个人发表言论有了更大的平台,此时,互联网上碎片化、虚假的消息甚至被贴上民族仇恨的标语而被恶意解读和随便转发,引发舆论混乱。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正处于塑造期,极易感情用事、随波逐流,随意发表激进的言论,甚至以爱国的名义集结网上攻击外国网站,以暴力行为表达爱国之心。这些都是非理性爱国的表现,高校应对大学生的爱国行为进行正确引导。

三、互联网视阈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探析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其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是双面的。高校要正确把握互联网发展特点,趋利避害,对症下药,在互联网时代下寻找多元的爱国主义教育路径。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平台建设,占领网络思政阵地

马克思认为,思想、意识的产生是与人们的物质生活活动是有直接关系的。[2]西方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与多元思潮的影响,一方面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与我国“现在进行时”的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建设状态息息相关。互联网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谁掌握了主导权,谁就掌握了舆论的领导权。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互联网媒体的运用与发展,建立包含“红色网站”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强对相关APP软件的开发,宣传核心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在主流媒体上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实时跟进国家大政方针,从而占领思想高地;在内容上要注重校企合作,把握青年审美和主旋律,专门开设与大学生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的专题,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此外,结合我国时政热点与网络舆情具体情况,优化网络监督体系,及时净化反马克思主义等不良信息,确保学生接触到积极健康的思想。

(二)转变教师思想观念,创新高校育人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3]因此,在互联网视阈下,教师要创新育人格局,在政治立场坚定正确、人格品行高尚的前提下,提高业务水平。

一方面,紧随时代发展脉络,关注热点问题,不仅要加强自身思想理论基础学习,而且要加强优良网络思维和网络使用素养的培养,为学生指导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运用网络媒体、新技术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心理咨询等,肯定其独立自我意识的发展,并帮助其鉴别不良信息,注意“权威规范”向“对话范式”转变,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阐释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培养其爱国精神。

(三)加强学生“四史”与法治教育,夯实思想基础

互联网视阈下,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建立在对本民族历史、传统文化、国情党情认识基础上的,高校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四史”知识,把握客观历史事实,用摆事实、讲道理而不是空洞的说教方式来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更具有强烈的说服力。爱国,仅仅两个字,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在遇到标榜民族仇恨的标语时,采取极端的方法表达自己义愤填膺的情绪以证实自己爱国的热情是不合理的,我们要以“四史”为知识基础,理性爱国,为国服务。此外,注重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一切爱国行为都要以守法为前提,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网络观,教师要引导其理性爱国,独立判断,不做“群氓”,不以爱国之名,行损国之实。

参考文献

[1]王士鹞.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应对措施[J].西藏发展论坛,2020(5):68.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1.

[3]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N].人民日报,2019-3-20(1).

(作者简介:杜锦丽,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在读本科生,专业:历史学)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互联网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就业趋势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