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模糊聚类的汽车底盘模块化设计研究

2022-05-28吴正琴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汽车底盘目标值底盘

吴正琴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工程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对于汽车设计的整体过程与布局方案而言,合理的底盘设计占据着重要作用,不仅因为底盘设计关系到汽车内外饰设计,而且因为底盘结构与汽车的动力系统设计密切相关[1]。换言之,底盘设计对于汽车的操作性、安全性以及舒适性具有深远影响[2]。现阶段,汽车底盘的设计方向是跳出传统的燃油汽车底盘结构框架,进行全新的创新设计,因此模块化设计理念在其中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为:缩短设计和制造周期、提升产品研发速度、降低后期维修成本等等[3]。具体层面,在对汽车底盘展开模块化设计时,关键的步骤包括:如何合理进行模块划分、有效处理顾客信息需求以及如何进行复杂系统模块编码[4]。为此,结合QFD 技术构建了底盘模块化设计模型,并基于模糊聚类算法展开模块合理划分,以此保证汽车底盘模块化总体设计的有效性与和可行性,从而为汽车底盘设计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

1 基于模糊聚类算法的汽车底盘模块化设计方案

1.1 面向QFD 与KANO 的顾客需求模型构建

模块化设计是在产品功能分析和客户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目标产品进行模块划分设计方法,其设计流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总体设计与模块设计[5]。“质量功能展开”设计(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QFD)作为基于顾客需求进行目标产品规划与设计的方法,是较为主动式的现代产品设计开发理念[6]。为此,本研究构建了结合QFD的汽车底盘模块化总体设计模型,即根据顾客需求对汽车底盘总体设计任务展开分解,以此构建层次化的汽车底盘设计功能结构。在顾客需求分析层面,采用粗糙层次分析法对顾客需求的重要度进行计算,以此有效地处理顾客需求表达的主观性与含混性[7];同时,采用顾客产品评估满意度模型(NORITAKIKANO,KANO)进行市场竞争性评估,并以此为基础完成顾客需求最终重要度的计算[8]。最后,基于顾客需求展开汽车底盘模块化设计的功能分析,并将顾客需求转化为产品功能,继而实现功能结构层次化的汽车底盘模块化设计。其中,汽车底盘模块化设计顾客需求层次结构详见图1。

图1 汽车底盘模块化设计顾客需求层次结构

如图1 所示,基于顾客满意的汽车底盘模块化设计共有三个层次: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其中,准则层分别包括舒适性、安全性、便宜性以及环保性;指标层包括性能好、转向灵敏、加速稳定、噪声小以及污染小等15 项顾客需求[9]。为能够合成计算顾客需求基本重要度,需要基于粗糙层次分析法,将通过一致性检验的矩阵构造成粗糙群决策矩阵,分别得出准则层和指标层顾客需求的粗糙判断矩阵,合成后可以计算出顾客需求基本重要度[10]。

1.2 面向模糊聚类算法的技术需求模型构建

在根据顾客需求分析得到汽车底盘模块化设计的功能结构之后,则需要进行汽车底盘设计模块划分。基于模糊聚类的模块划分方法,因其能够对汽车底盘的子功能进行相关度分析,因而能够大幅度提高汽车底盘模块化设计的可操作性[11]。具体操作流程为:首先需要结合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得到底盘设计子功能的动态聚类图,并通过选择合适的阈值λ获得底盘设计的模块划分方案[12];其次需要通过构建顾客需求-技术需求的关系矩阵,展开顾客需求与技术需求的相关性分析[13];最后需要将顾客需求重要度转化为技术需求重要度,设定技术需求的目标值并进行技术竞争性评估分析,以此完成汽车底盘的模块系列设计[14]。在汽车子功能相关度分析层面,可以通过构建独立模型判断矩阵,判定子功能设计是否满足独立模块条件。其中,子功能的相关度计算详见公式(1)。

式(1)中,rij表示子功能之间的相关度,n表示子功能相关度类型的数量,Wk表示第k种相关类型对总体的影响系数。根据rij可以构建相关矩阵Rn×n,具体详见矩阵(2)。

完成汽车底盘子功能相关矩阵之后,则需要对相关矩阵进行模糊聚类计算,通过确定阈值λ∈[0,1],展开λ-截距阵Rλ处理,若原R ij<λ,则用数字0 表示,若原R ij≥λ,则用数字1 表示。然后,根据1 位置进行模块划分。模块划分随着阈值λ在区间[0,1]的变化而变化,由此可得到汽车底盘子功能之间的动态聚类图。

由于λ=0.715 时,形成模块数目比较适合,因此可以将汽车底盘设计划分为7 大模块[15]。详见图2。

图2 汽车底盘产品模块划分

在得到顾客需求的重要度之后,需要将其转化为相应的技术需求,即构建顾客需求-技术需求相关矩阵。若顾客需求为x1,x2,…xm,技术需求为y1,y2,…yn,其相关性则为gij(i=1,2…,m;j=1,2…,n)。假设有m项顾客需求,对应有n项技术需求,那么第j项的技术需求重要度计算则满足公式(3)。

式(3)中,技术需求重要度的权值用hj表示,顾客需求的相对重要度权值用wi表示,rij即为顾客需求与技术需求的相关性。在完成技术需求的输出矩阵构建之后,则可以根据模块划分方案,展开汽车底盘模块系列的具体方案设计。

2 基于模糊聚类的底盘模块系列设计案例分析

2.1 技术需求重要度计算

由于汽车底盘设计需要诸多技术需求,本研究选取了底盘的最大功率、轴数、侧倾梯度、轴距、偏频以及总质量等技术需求为例进行市场性评估,并结合技术重要度设定技术需求目标值。具体层面,通过使用模糊聚类的技术重要度算法,将顾客需求重要度转化为技术需求重要度,结果详见表1。

表1 汽车底盘技术需求重要度计算结果

在计算出技术需求重要度之后,结合市场性评估,可以确定汽车底盘模块化设计的技术需求目标值。汽车底盘的总质量技术需求的重要度为1.1721,目标值为1300 kg;轴距技术需求的重要度为0.4977,目标值为2600 mm;前后轮距技术需求的重要度为0.6090,目标值为1500 mm;最大功率技术需求的重要度为0.1825,目标值为76kw;轴数技术需求的重要度为0.5434,目标值为2;偏频技术需求的重要度为0.8286,目标值为前1.3Hz后1.45 Hz;侧倾梯度技术需求的重要度为0.5710,目标值为5.0 deg/g。

2.2 悬架模块化设计方案

在基于模糊聚类底盘模块化设计的案例分析上,以汽车底盘悬架模块为例展开具体研究。结合技术需求矩阵相关信息,完成了三款汽车底盘悬架模块的设计。具体技术需求参数:底盘A 的轴距为2500 mm、轮距为1480 mm、总质量为1050 kg、偏频为前1.3 Hz 后1.45 Hz,侧倾梯度为5.0 deg/g;底盘B 的轴距为2650 mm、轮距为1555 mm、总质量为1300 kg、偏频为前1.3 Hz 后1.45 Hz,侧倾梯度为5.0 deg/g;底盘C 的轴距为2775 mm、轮距为1585 mm、总质量为1500 kg、偏频为前1.3 Hz 后1.45 Hz,侧倾梯度为5.0 deg/g。为了满足三款底盘设计的技术需求,需要完成对应的悬架模块设计,而悬架模块由前悬架和后悬架共同构成。其中,前悬架模块化设计方案详见表2。

由表2 所示,具体汽车底盘前悬架模块设计中,由于采用麦弗逊悬架进行汽车底盘前悬架设计,为满足三款底盘的轮距要求,需要对前悬架的转向机以及下控制臂进行设计;由于前悬架的偏频目标为1.3 Hz,需要对前簧刚度进行设计;由于倾梯度目标值5.0 deg/g,需要完成稳定杆直径的计算;最后,为适应不同的车重,需要对完成不同压缩/拉伸速度对应的减震器设计。而后悬架模块化设计方案详见表3。

表2 汽车底盘前悬架模块化方案

由表3 所示,采用扭转梁悬架、四连杆悬架两种形式展开汽车底盘后悬架模块设计。具体方案设计中,需要改变扭力梁轴中的扭力梁纵臂的宽度,以适用不同底盘设计的轮距要求,同时需要对相应减震器以及弹簧位置进行调整;由于后悬架的偏频目标为1.45 Hz,因此需要设计出与不同车型杠杆比相适应的弹簧刚度;同时,由于侧倾梯度的目标值为5.0 deg/g,需要通过设计不同的稳定杆直径来满足需求;为了保证阻尼比,需要根据不同的车重设计出与之相应的减震器阻尼力。

表3 汽车底盘后悬架模块化方案

3 结语

本研究通过QFD 技术与KANO 模型构建了汽车底盘模块化设计的顾客需求目标,并结合相关度分析构建了顾客需求与汽车底盘子功能的相关矩阵;然后,通过模糊聚类算法实现顾客需求向技术需求的转变,并得到汽车底盘设计模块的动态聚类图;最后,根据阈值λ确定最终的汽车底盘模块划分方案,并以汽车底盘悬架模块为例展开具体研究。总而言之,基于模糊聚类的汽车底盘模块划分方法,由于能够为模块划分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因而大幅度提升了模块划分的合理性,同时也使得模块划分更加灵活,继而能够为汽车底盘设计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

猜你喜欢

汽车底盘目标值底盘
汽车底盘系统的控制技术简介
新能源技术在专用汽车底盘上的应用分析
AI讲座:ML的分类方法
ML的迭代学习过程
轿车底盘评价调校初探
依维柯New Daily底盘改装房车中国首秀
底盘测功机的发展及应用
汽车底盘测功机结构、工作原理与使用维护
瑞风S5车底盘异响
汽车底盘测功机选购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