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碧水环绕,书韵流长
——小记兴化市新区高级中学景观工程设计中的文化表达

2022-05-28伍清辉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风景园林院总工程师高级建筑师

建筑与文化 2022年5期
关键词:文庙文脉书院

文/伍清辉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风景园林院 总工程师 高级建筑师 硕 士

引言

校园景观是景观设计中的一项重要门类。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规划与建设项目方兴未艾,笔者在工作中也时有接触。它们分散各地,大小迥异,但几无例外的,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小学,新建或改扩建项目,校方和业主都从一开始就对景观设计提出了明确的校园文化展示要求。这也充分说明了在校园景观类项目中,我们对于学校文脉特色的彰显、文化氛围的营造应格外重视。可是文化的涵义如此抽象,设计与建造却终须落在实处。如何以有形的景观表达,去呈现无形的校园文化呢?这里,仅举一个较具代表性的案例,兴化市新区高级中学景观工程,将我们在设计中的一些思考和尝试与大家分享。

1 项目背景与概况

兴化市新区高级中学位于江苏省兴化市开发中的城市新区,是一所整体新建的20 轨60 班全日制高中,项目占地21.3 公顷,周边被待建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所包围。基地现状农田密布、水网纵横,地势较为平坦。校区被一条城市干道分为东西两块,主教学区在西,生活区在东,由地下通道相连。主教学区西、南、东三面为一条“U”字型的城市河道所环绕。

新区高级中学建成后,将交由江苏省兴化中学管理,也可视其为该校的分校。兴化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名校,校友众多,人才济济,在当地甚或全省教育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其前身为清道光年间创立的文正书院,原校址曾坐落于兴化县衙署及旧文庙,有很深的文脉积淀。与此同时,身为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兴化底蕴丰厚,人文荟萃,当地本就有重文的地域传统。校方对于学校文脉的延续和人文环境的营造特别重视,也对校园的建筑与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

2 前期踏勘与分析

对文脉的把握首先要追根溯源。兴化中学的校史最早可回溯至清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 年)设立的文正书院(位于范仲淹县衙署原址),后历经改制为文正小学堂、兴化县立初级中学、兴化中学至今。其间校址曾迁至当地“文庙”,后再度迁至城郊“九顷”。在项目前期,我们对这几处校址进行了寻访与踏勘。

兴化县署原址位于府前街,2009年移址重建,现已开放为旅游景点。其正门、大堂等按历史原貌还原重建,虽原址不存,依稀可见原县署的大致格局风貌。

文庙曾几度改建和扩建,今已不存,在遗址旁边建了一个小型城市公园,保留了一部分当年的石刻遗存,另有部分文物被兴化中学收藏。

兴化中学九顷现址占地约200 亩,总建筑面积5 万多平方米。实地可见:学校的总体建筑风格偏西式,而局部景观则带有中式古典园林的意味。校方对文化建设非常重视,校园虽然不大,但处处可见匠心。除保留并展示了不少当年的文庙遗存外(图1),对兴化本地的文化名人、民俗风物、诗词著述等亦有所表达。此外,校方收集的一些县志史料、校友回忆和老照片,也为我们追溯了解历史上的文正书院环境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源。

图1 兴化中学九顷校区内保留的原文庙赑屃遗存(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3 文化资源梳理

兴化中学及兴化本地的文化宝库如此丰富,而学校的文化建设却又是一个长期的课题,校园景观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并不宜面面俱到,应适当留白,给文化留下发展和滋养的空间。因此,在进行设计之前,我们首先要对相关的文化资源进行梳理和筛选,去芜存菁,选取其中符合学校自身定位与气质,且适于通过景观设计手法加以表达的部分。经过仔细梳理,我们最终将项目的文化资源分为三个部分。

3.1 书院遗韵——儒学与师道文化

学校自古以来就是儒学与师道文化的载体,兴化中学前身即“文正书院”,也曾落位于本地文庙;原九顷校区的主入口广场以孔子像为主景,来强化学校尊师崇儒的形象;前期校园规划与建筑方案也一再强调儒家文化的主题,并以中正的轴线关系和层叠的院落空间来照应传统书院的格局。由是,景观设计拟进一步强化“书院遗韵”的主题。搜集与儒学及师道文化相关的素材,借鉴传统书院与文庙建筑群的型制布局与节点营造手法,复刻部分有典型性的小品细部片段,从经典的儒学经史典故中提取部分素材,适当加以再现。

3.2 水城流芳——兴化的本土文脉

兴化古称昭阳,又名楚水,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邑,拥有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兴化也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境内阡陌交通,水网纵横,地域特色鲜明,其“千岛菜花”之景更是以其独特的垛田花海风貌闻名遐迩。落实到校园景观上,水系规划与水景营造往往可以成为校园的一个亮点,值得深入挖掘。设计拟从兴化的本土文脉中提取水网风貌、文化名人、诗词歌赋、传说故事等运用于校园景观营造中,强化“水城流芳”的主题,与兴化的本土文脉相呼应。

3.3 兴中拾珍——兴中的人文历史

兴化中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曾几易其址,留下了很多可以挖掘的史料和资源。如校史的演变历程,旧址的风物遗存,历年来涌现的校友人物可以作为学校人文底蕴的一种体现;而校风、校训、校歌、校徽等,凝聚了校方多年来对学校发展理念和文化价值观的思考与探索,是可以直接利用的素材;现在校园中一些可利用的植物、小品,以及有意义的场景等等,也可以作为旧日学校风貌的再现,形成校园今昔记忆的一种链接。凡此种种,设计拟以“兴中拾珍”的主题加以表现。

4 文化景区分布

再丰富的文化资源,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具体的景观表达上,这个从“无形”到“有形”的创意过程,正是校园类景观设计中最常面临也最难把握的工作。以兴中为例,学校的整体规划布局呈现“双轴-环-中心”的特点(图2),结构较为清晰。我们首先结合不同的功能将校园分为若干区域,围绕人文主轴和中心区将上述文化资源置入。在此基础上加入莘莘学子和校园新忆两个新主题作为补充,使校园内每个景区都形成较强的文化特色(图3)。

图2 规划布局结构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3 文化景区定位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5 文化表达策略

景观设计理念定为“碧水环绕,书韵流长”,设计力图呈现一个以水景组织为骨架,处处浸润书香氛围的校园空间(图4)。而这个“书韵流长”的营造,即景观文化的表达,最终可概括成以下几种策略:

图4 景观总平面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5.1 传统书院及文庙格局的借用

这一策略更多体现在校园整体的谋篇布局上。在前期校园规划阶段,景观专业即已介入项目设计。我们对书院及文庙的传统型制与格局进行了研究,在校园规划中适当引入中轴、院落、回廊等常见的书院空间营造手法与意向,并对一些经典的文庙轴线节点,如孔子像、碑亭、棂星门、泮池与桥等进行了景观再现。

5.2 旧时校园风物的复刻与再现

对一些典型的校园旧日场景,如文庙时期的老校门,文正书院留下的遗物:赑屃与进士碑,现九顷校区主入口广场中心的孔子像和两侧的白玉兰对景,校园内的二桥一亭:景范桥、集贤桥、后乐亭,校友赠送的假山石,园中长势繁茂的老黄杨、紫藤架等,设计一一进行了复刻或是意向性重现。

5.3 儒学经典典故的场景型呈现

围绕经典的儒学典故我们设计了杏坛讲学与桃李成蹊两处景观节点。杏坛讲学位于主轴线上,中心湖畔。呈放射状面向湖面打开,正对对岸的国学中心与景范塔,跌落式看台与花池形成小型的亲水剧场,周边种植杏树作为点缀,营造了一处可观烂漫湖景、可聆圣贤绝学的户外讲学场。桃李成蹊位于国学中心西侧,此处结合地形的塑造形成一片桃李林,旱溪与小径蜿蜒其间,阳光斑驳,林间静谧,意图呈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境,对应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理念和桃李满天下的师道情怀。

5.4 地域风貌元素的局部表达

兴化的水乡风貌独具特色,已成为地域文化的一部分。而景观在地形和水系等环境塑造中本就拥有先天的优势,可对此进行一定程度的表达。在中心湖北侧沿岸及桃李成蹊节点周边,我们模拟兴化著名的水网垛田肌理和传统水乡亭榭廊桥的意趣,打造了一片湿地、小岛、花汀、旱溪、跌涧、亭桥交织辉映的滨水景观。

5.5 人文素材的直接运用和展现

通过题刻、雕塑、地景、小品等艺术手法对人文素材进行直接的运用和展现,是我们平时在景观文化表达中最常用到的方式。因其直观而易于解读,虽略显直白,但仍必不可少。在本项目中,如校园中轴上设置的校训石与“一心做人”置石,静水池前镌刻有校歌片段的跌水旗杆台,图书馆架空平台铺设的大型地景石雕《兴中赋》,散落于校园中的院士校友像与校园文化景墙,国学中心北侧的校史大事记步道等,都是这一策略的体现。它们与优美的景观环境彼此映衬,烘托出校园整体的文化氛围。

5.6 通过植物造景营造文化意境

植物是景观营造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中国古代文人对植物一直有着一种浪漫情怀,类似松、竹、梅、兰、菊、莲花、杨柳等等都被赋予了独特的精神品格,甚至成为某种文化象征。在中国传统园林的意境营造中,植物也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在现代景观绿化设计中,这一文化属性则常常被忽视。本项目在绿化设计中,引入了一些具有文化象征意味的植物,比如:以海棠和桃李书写花季之浪漫,以松竹梅强调学习应具备的坚韧品格,以桂花寓意“蟾宫折桂”,以榉树象征“金榜题名”,以石榴暗喻“硕果累累”等,将人们心目中对某些特定植物的文化印象与美好的祝愿相叠合,强化植物景观的文化意境。

5.7 校友与师生互动型景观的引入

文化归根结底还是根植于人的行为。校园文化不只是体现在静态的环境元素上,也应将动态的事件与活动、文化精神的培育与发展考虑在内,而景观设计应为其提供一定的空间和余地。设计根据场地特点,设置了一些互动型的景观场所,如校友手植林、户外课堂、兴中拾珍园等。此外,通过景点名称、标识警句的征集活动等等,也可让师生一起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来。

结语

兴化市新区高级中学的景观工程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而学校整体校园文化的建设才刚刚起步。不同的项目有着各自不同的诉求和特点,这是一次针对兴中校园景观文化表达的尝试,我们期待看到它的最终成果,也期待着与更多同行一起分享校园景观设计之路上的苦与乐。

猜你喜欢

文庙文脉书院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脉
朵云书院黄岩店
江南书院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1季
宁波大爱书院样板间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云南文庙介绍
——巍山文庙
云南文庙介绍
——楚雄文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