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活血化瘀汤联合康复功能锻炼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医证候与炎性反应的影响

2022-05-28玲,袁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10期
关键词:证候神经功能脑梗死

陈 玲,袁 婕

(1.张家港市中医医院老年医学科;2.张家港市中医医院中医内科,江苏 苏州 215600)

脑梗死作为临床常见的脑功能障碍疾病,主要由于机体脑组织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氧缺血性坏死,进而使患者出现头痛、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状,因此脑梗死恢复期的治疗对患者预后尤为关键。目前临床针对脑梗死恢复期的治疗,除常规的降血脂、抗凝等治疗以外,多选择康复功能锻炼,主要目的在于改善患者的神经与肢体功能,但实际工作中发现,由于部分患者年龄较大,对主观康复功能锻炼的依从性较低,直接影响了治疗结果[1]。近几年,随着中医治疗的逐渐发展,中医学认为脑梗死属于“中风”“卒中”等范畴,且多为血瘀证型,属于本虚标实之证,病机与风、瘀、痰存在密切关系,临床治疗原则应以活血化瘀、化痰通络为主[2]。自拟活血化瘀汤由川芎、红花、丹参等多味中药组成,可祛风活血、补气升阳,对急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症状缓解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故而,本研究主要探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采用自拟活血化瘀汤联合康复功能锻炼治疗后,对中医证候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张家港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与研究组(45例),并进行前瞻性研究。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4、21例;年龄47~80岁,平均(64.71±2.50)岁;病程2周~3个月,平均(1.97±0.43)个月;脑梗死部位:颞叶12例,脑干12例,基底节区15例,额叶6例。研究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6、19例;年龄45~77岁,平均(64.28±2.36)岁;病程2周 ~ 4个月,平均(2.14±0.88)个月;脑梗死部位:颞叶14例,脑干10例,基底节区13例,额叶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纳入标准:符合《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7)》[3]与《神经内科诊疗常规》[4]中的中、西医诊断标准者;预计生存周期超出1年者;梗死部位明确者;盗汗乏力、舌苔粗白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5]评分≥ 2分者等。排除标准:合并肝肾功能不全、颅内感染、癫痫者;存在药物过敏史或者依赖史者;存在视听功能障碍者或者痴呆病史者等。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或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常规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康复功能锻炼治疗,具体如下:定期帮助患者按摩肢体,协助其调整健侧卧位,使身体与床平行,健侧肢体取舒适卧姿,伸髋屈膝;按规范操作流程指导、协助患者做患处关节伸展与屈曲活动,包括肩关节、髋关节、踝关节、膝关节等屈伸、内旋、外展,并抬高患肢,动作幅度由小及大;帮助患者采取坐位,使患侧与健侧手相握,健侧腿在下,患侧腿在上,患者坐稳后由家属前、后、左、右晃动患者肩部,同时要求患者抵抗,保持肢体稳定,康复过程中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盲目追求效果;鼓励患者下床,健侧手利用床头、床尾杠棒向前移动,逐渐过渡至上下楼梯、跨越障碍物等;若存在上肢障碍,还需锻炼上肢肌肉力量,如日常梳头、刷牙、叠被等,逐渐开展负荷训练,并嘱患者家属不要因为患者肢体不便而过于照顾,使患者自行系鞋带、拧毛巾、扣扣子等,以克服手指功能障碍;嘱患者练习发音,可每日朗读报纸或读绕口令。30 min/次,2次/d。研究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活血化瘀汤,组方如下:黄芪30 g,丹参18 g,鸡血藤、赤芍、桃仁、川芎、地龙、红花、白僵蚕各12 g,全蝎3 g,蜈蚣1条。用水煎煮,取汁200 mL,患者口服,分早晚两次服用。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并于治疗后随访3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依据《神经内科常见病诊疗精要》[6]评估治疗效果,显效:NIHSS评分降低 > 85%,可自行支配肢体活动;有效:NIHSS评分降低60%~85%,肢体活动受限;无效:NIHSS评分降低 < 60%,单侧或双侧肢体均不可自行支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估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包含语言謇涩、神志昏蒙、眩晕头痛、口舌歪斜等,每项总分均为3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症状越严重[7]。③炎症反应。于治疗前后患者空腹时,采集静脉血3 mL,经离心(转速:3 000 r/min,时间:10 min)处理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血清IL-6、IL-10、hs-CRP、TNF-α水平。④神经与运动功能。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采用NIHSS评分与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8]评分评估两组患者的神经与运动功能,NIHSS与FMA总分分别为42、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神经功能越差、运动功能恢复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以[例(%)]、(±s)表示,分别采用χ2、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中医证候积分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分)

表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分)

注:与治疗前比,*P<0.05。

组别 例数 语言謇涩 神志昏蒙 眩晕头痛 口舌歪斜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5 2.63±0.20 1.72±0.17* 2.44±0.30 1.36±0.25* 2.52±0.34 0.91±0.29* 2.40±0.29 0.83±0.26*研究组 45 2.55±0.24 1.03±0.13* 2.38±0.33 0.85±0.28* 2.60±0.35 0.63±0.20* 2.38±0.23 0.51±0.16*t值 1.718 21.628 0.902 9.114 1.100 5.332 0.362 7.032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炎症反应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hs-CRP、TNF-α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血清IL-10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炎性反应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炎性反应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P<0.05。IL-6:白细胞介素-6;IL-10:白细胞介素-10;hs-CRP:超敏-C反应蛋白;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

组别 例数 IL-6(pg/mL) IL-10(ng/L) hs-CRP(mg/L) TNF-α(n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5 127.18±40.56 77.26±6.87* 15.96±3.42 24.50±4.18* 22.50±6.18 10.55±2.39* 106.34±15.77 85.48±10.19*研究组 45 125.69±41.03 65.20±5.34* 16.05±3.77 30.61±5.16* 22.15±6.37 8.46±1.25* 106.51±15.23 75.23±9.06*t值 0.173 9.298 0.119 6.172 0.265 5.198 0.052 5.04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神经与运动功能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FMA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4。

表4 两组患者神经与运动功能评分比较(±s, 分)

表4 两组患者神经与运动功能评分比较(±s, 分)

注:与治疗前比,*P<0.05。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FMA: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

组别 例数 NIHSS评分 FMA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3个月 治疗前 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 45 10.26±1.10 4.51±0.12* 67.09±3.26 80.36±2.15*研究组 45 10.13±1.27 3.89±0.16* 68.24±3.53 85.29±1.04*t值 0.519 20.795 1.605 13.847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脑梗死属于脑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类型,由于患者预后较差,该疾病受到了临床的重点关注。脑梗死恢复期是指脑梗死患者由发病急性期至后遗症期的一段病理时期,这段时间的治疗直接决定着患者疾病的康复程度。随着医学技术与治疗水平的快速发展,部分患者的病情在经急性期相关治疗后得到有效控制,但发病过程中对多项机体功能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其中以神经功能损害较为多见,直接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临床针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而言,除了常规药物之外,还应积极选择合理的康复功能锻炼进行干预,不仅能够促进患者运动能力恢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神经功能,但脑梗死患者多伴有感觉障碍,感觉反馈受损,患者很难正常调节与控制肢体运动[9],因此,临床迫切需要联合更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以此改善病情。

中医认为,脑梗死的发病病因为元气亏虚、气血逆乱,使得脏腑失调,对此治疗原则应以活血化瘀为主[10]。自拟活血化瘀汤以鸡血藤与赤芍为君药,可行血补血、舒筋活络、散瘀止痛;桃仁与丹参为臣药,可生津养血、行滞通痹、凉血消痈;黄芪补气升阳、利水消肿;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全蝎祛风止痉、通络解毒;地龙清热定惊;蜈蚣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白僵蚕祛风定惊、化痰散结,诸药合用起到活血化瘀、补气通络的作用。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升高,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对照组降低,提示自拟活血化瘀汤联合康复功能锻炼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促进症状缓解。在脑梗死的发病过程中,由于脑血管狭窄堵塞,炎性细胞的浸润与黏附作用增强,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缺血缺氧状态,使得血清IL-6、hs-CRP、TNF-α水平呈高表达,血清IL-10呈低表达,故而炎症反应在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以及后期疾病恢复上具有重要的检测意义[11]。本研究中,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IL-6、hs-CRP、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血清IL-10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提示自拟活血化瘀汤联合康复功能锻炼可有效降低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炎症反应,促进疾病恢复,为患者预后提供保障。分析其原因为,自拟活血化瘀汤中的赤芍具有抑制相关炎性因子活性的药理作用,另外方中的蜈蚣与白僵蚕可祛痰湿、解邪毒,有利于增强抗炎因子的活性,并抑制TNF-α,诱导IL-10的表达和转录,降低炎性因子水平,进而发挥抗炎作用[12]。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川芎中的阿魏酸可提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缩小梗死范围的同时发挥抵抗自由基的效果,进而降低疾病造成的神经功能损害[13];黄芪中的黄芪多糖可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具有保护红细胞变形的能力;另外还可促进血液流动,对脑组织进行保护,同时降低血液黏稠度,避免血小板聚集,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14]。康复功能锻炼,不仅能够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神经功能,同时还增强了患者的运动能力,使得患者病情尽早稳定[15]。本研究中,治疗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FMA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提示自拟活血化瘀汤联合康复功能锻炼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并提升运动能力,加速机体康复。

综上,自拟活血化瘀汤联合康复功能锻炼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症状缓解,降低炎症反应,并提升神经与运动功能,稳定病情。但本次研究中仍存在不足之处,如本研究只探讨了自拟活血化瘀汤联合康复功能锻炼对患者疗效、中医证候、炎症反应、神经与运动功能的影响,对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方面的改善作用尚未进行深入性探究,故而临床需进行更为深入、全方面的研究与探讨。

猜你喜欢

证候神经功能脑梗死
萧山地区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复合证候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广泛性焦虑障碍中医证候、体质及其关系的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