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沿黄盐碱地美国红鱼池塘养殖技术

2022-05-28牛铭铭王春琳母昌考聂国兴苗雨晨伊祥华

河南水产 2022年2期
关键词:红鱼盐碱投饵

牛铭铭, 王 欢*, 王春琳*, 母昌考, 聂国兴, 王 强, 苗雨晨, 伊祥华

(1. 宁波大学海洋学院, 浙江 宁波 315832; 2. 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 河南 新乡 453007;3. 河南大学, 河南 开封 475001; 4. 象山县蓝尚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 宁波 315000)

盐碱地在我国19个省、市和自治区均有分布,由于盐碱水水质化学组成的复杂性造成了盐碱水水域生物量减少、品种单一,开展盐碱地水产养殖具有一定的困难[1]。 河南黄河流域南北两侧盐碱地分布广泛,特别是兰考县存在大量盐碱地,与淡水相比,盐碱地养殖水体显示出高盐度、 高碱度和高pH值的特点。 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10月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提高产业链、创新链协同水平,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将科研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进盐碱地水产养殖,实现盐碱水土资源的生态、高效利用。目前盐碱地水产养殖主要是以鲢、鳙、青、草等淡水养殖品种为主,养殖粗放、技术传统、效益较低,从业人员积极性不高。面对这样的局面,寻求新的养殖品种,增加市场活力,是目前水产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2,3]。

美国红鱼(Sciaenops ocellatus),又称眼斑拟石首鱼、红拟石首鱼、红鼓鱼、黑斑红鲈、斑点尾鲈等,属鲈形目(Perciformes),石首鱼科(Sciaenidae),拟石首鱼属(Sciaenops),是广温广盐溯河性鱼类,外型与大黄鱼、黄姑鱼、白姑鱼较为近似,不同之处是其体色微红,尾柄基部上方有一黑色斑点。 美国红鱼生长速度快, 当年可达500~1000 g, 最大的个体可达3000 g。 该鱼肉厚结实,肉质细嫩,少刺多汁,味道鲜美,色泽鲜艳,外观、口感俱佳。 据测定,其蛋白质含量比大黄鱼高,但脂肪含量低,属于上等的保健海味珍品。 上世纪九十年代,引进大陆养殖,目前为沿海常见的养殖鱼类。 美国红鱼在南方网箱养殖比较普遍,尤其在广东、福建、海南等。 这种鱼类由于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广盐性、广温性、营养丰富等多种生物学优良特性[4],是盐碱地潜在的优质水产养殖品种。 目前相关研究多集中在美国红鱼盐度耐受机理方 面[5],而在内陆低盐碱水池塘养殖技术方面尚未见报道。

2019~2021年本团队通过针对性的离子调控等技术成功构建了河南盐碱地池塘——青蟹养殖模式, 不仅在盐碱地上养活了青蟹, 还扩大了养殖产量。 在此基础上,我们联合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和象山县蓝尚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进一步将海水鱼——美国红鱼引进河南兰考低盐盐碱地养殖,旨在探索海水鱼内陆低盐盐碱水养殖新技术, 从而为内陆地区提供鲜活的海产品, 助力该区域高水平地推进乡村振兴, 高质量促进黄河流域盐碱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 以期为我国内陆盐碱地海水鱼养殖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新思路, 同时也为其它海区品种淡水化养殖技术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苗种淡化

选择400 g/尾左右的美国红鱼苗种在室内水泥池进行淡化, 苗种来自象山县蓝尚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采用10~30 m3大小的水泥池,水源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淡化水质符合养殖用水水质标准(NY5051和NY5052)。 淡化用水经沉淀、过滤等处理后使用。 苗种入池前1 h充氧曝气,确保溶氧量大于5 mg/L,淡化过程中水温控制在16~22℃。使用剂量为5 mg/L的聚维酮碘浸泡消毒苗种15 min后放入淡化池,稳定6 h。 淡化方法采用郭敬功等人专利“一种海水鱼类淡化养殖方法”(图1)[6],最终盐度下降到目标养殖池盐度1.5‰。自来水总碱度很低,随着淡化的进展,盐度也会很低,造成水体中总碱度过低,直接导致了水体中Ca2+、Mg2+、Na+、K+、Cu2+等离子浓度过低,使细胞内渗透压与外环境平衡功能下降,鱼类会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而死亡,所以在淡化后期(指水体盐度在2-‰以下的淡化阶段) 在水体中要适量添加K+、Ca2+、Mg2+等离子使水体的总碱度维持在一定水平(50 mg/L以上),添加物为KCl、CaCl2、MgCl2等,添加浓度为10~100 mg/L。 鱼类在淡化时应激激烈、活动多,能量消耗大,所以在淡化时需要投料以补充能量、营养和提高抗应激能力。选择优质的人工配合膨化饲料,大小适口,一天投喂两次,每次投料控制在10 min内吃完为宜, 及时将残余饵料捞出以免污染水质。

图1 盐度阶梯式降低幅度和淡化时间的关系图

1.2 苗种运输

盐度淡化到内陆盐碱水域的养殖盐度后稳定48 h和至少两次的投喂进行营养强化。运输前24 h停食,以防止运输途中鱼的排泄物污染水质,造成鱼的大量死亡。 运输温度控制在20℃上下, 如果气温较高,在车内放置冰块降温;如果水温较高,在水里放置冰袋降温。 运输用的水盐度与内陆盐碱水域的养殖盐度一致。 采用大规格苗袋充纯氧加活性炭控温包装后空运和汽车运输到试验塘。

1.3 池塘条件

试验塘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兰考鑫旺张庄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34°94′96.80″N,114°83′65.10″E),面积为2668 m2的长方形土池,保水性能良好,配备一台高效制氧叶轮电驱动水车式增氧机。 养殖水体类型为硫酸型, 盐碱地养殖水体中Ca2+、Mg2+、Na+、K+、SO42-和Cl-的浓度较海水低, 盐度为1.0~1.5,pH值为7.8~8.3,养殖期间水深控制在1.5 m以上,水质指标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

1.4 放养前的准备与苗种投放

在鱼苗放养前应将养殖池、沟渠等积水排净,封闸晒池,检修堤坝、闸门,并清除池底的淤泥、杂物,特别要清除杂草。 沉积物较厚的地方,应翻耕曝晒或反复冲洗,促进有机物分解排出,提高塘底的氧化还原电位。 放养前20~30 d用300 kg/hm2的漂白粉消毒,再用1125 kg/hm2的生石灰改善底质, 以保证养殖期间底质稳定。 放养前7 d注入盐碱水1.2 m,进水时用60目筛绢过滤,并曝气,培育优质浮游动、植物,等待苗种下塘。

2021年4月中旬,选择无风、晴好天气投放美国红鱼苗种,平均体重400.3±39.1 g/尾,长21.8±3.1 cm,放养密度15000尾/hm2。 鱼种在投放之前用10%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消毒15 min。 并在美国红鱼放养一周后,搭配放养300~4500尾/hm2花白鲢以调节水质,提高养殖效益。

1.5 养殖管理

1.5.1 饲料投喂

采用优质膨化配合饲料,按“四定”原则,日投饵2次,分别在7:00和18:00投喂,投饵点选择在排水闸附近, 以便把残饵排出池外。 根据鱼生长的不同阶段,采取前期投好饵,中期控制投饵,后期多投饵的原则, 分别按鱼体重5.5%、4%、3%的投饵率投饵,投饵量还要根据气候的变化作适当调整。

1.5.2 水质监测与管理

采用强化管理,调控水体环境,保持水质清新,做好苗种、饲料、工具的消毒。 前期,加水为主,每天加水5~10 cm, 至最高水位; 中后期, 保持水位在1.5 m以上,并根据水质情况,加注一些新水。 养殖水体自然盐度在1~1.5,pH值在7.8~8.6, 养殖期间水温20~29℃, 溶氧量5.24~7.52 mg/L, 氨氮浓度0.16~1.58 mg/L,亚硝酸盐氮浓度0.009~0.102 mg/L,水质指标符合美国红鱼的生长要求。 一般每4~6 d调水一次,遇暴雨等特殊天气应及时调水。 利用微生态制剂来调控水质,透明度控制在30~40 cm,保持水体呈嫩绿色。 每月泼洒生石灰消毒1次,用量约120 kg/hm2。

1.5.3 增氧

前期可采取间歇性中午开增氧机1~2 h,中后期随着鱼的生长逐渐延长开启增氧机的时间, 保持池水溶氧量维持在5 mg/L 以上, 池塘底层溶氧在3.5 mg/L以上。

1.5.4 巡塘

坚持每天早、中、晚巡塘,尤其在高温时,要特别注意做好晚上与凌晨的巡塘工作, 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及时观察:池塘养殖的鱼类平时是无法看到的,只有在投饲前鱼会在固定的地点出现, 所以要利用这一机会,可以仔细观察鱼的生长状况、病害情况、野生杂鱼情况, 及时调整投饲量和采取病害防治措施。

1.5.5 病害防治

定时观察鱼的摄食、游动和生长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发现有病鱼及死鱼,捞出病鱼、死鱼进行解剖及显微镜观察,分析原因。 对肉眼、镜检无法诊断的疾病,进行病原检测,确定病因,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做好养殖用水、养殖池、设施设备、工具和周边环境等的有效消杀。 对病鱼、死鱼做深埋处理。 整个养殖周期,水质稳定,未使用任何违规或可能在养殖对象体内富集的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剂, 实现了无公害生产。

1.5.6 日常管理

做好水质监测,每天上、下午各测一次水温,不定期测量池水比重、pH值和透明度,监测每天的投饵种类、次数、摄食、活动及死鱼等情况,并做好记录。同时做到勤巡塘、勤观察、勤换水。特别是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高温季节,应加强管理。

1.6 起捕

待美国红鱼的大小达到商品规格, 用地笼和垂钓方式进行起捕。

1.7 越冬

河南冬季的气温要比浙江低, 盐碱水的水温比海水会更低,所以海水鱼要在室内水泥池越冬。越冬池塘面积200~400 m2,四周水泥硬化,池底铺网布;安装底充氧设施和水车式增氧机, 利用水车式增氧机推动池水环向运动, 在池底坡度产生的重力和环流切向力共同作用下, 使池底粪便等污物旋流进排水口, 池底中心处设排水管直通池外, 进行中心排污。在池塘上方搭建高标准钢架大棚,通过大棚的提温和保温作用,进行鱼类越冬。 池塘深度2.5 m、水深2.0 m。 大棚搭好后,先用生石灰对池底和池边进行处理,提高新挖池底的pH值;过7~10 d等生石灰失效后,用漂白粉对池底和池边进行消毒;5~7 d后加水,浸泡1~2 d,把池子里的水抽出,这样反复浸泡冲洗池子3次,再进好水,准备入池越冬。 在11月23日(小雪节气)到12月7日(大雪节气)之间,根据美国红鱼不同规格分开进入大棚越冬并做好消毒工作。

2 养殖结果

经过7个多月的养殖,等到11月底起捕时,美国红鱼平均体重达到2.4±0.5 kg/尾, 平均体长48.2±2.7 cm,最大体长52 cm,重3100 g。

社会效益方面,沿海地区输出鱼苗、养殖技术,内陆地区提供养殖空间, 带动了中西部地区的养殖户增收致富。

3 讨论

3.1 苗种投放的规格大小选择

放养的鱼种应选择体形匀称、体质健壮、体表鳞片完整、无病无伤的1龄鱼种。 为避免养殖周期过长而造成池塘底质恶化,美国红鱼选择250 g/尾左右的大规格鱼种为好,且要求规格整齐,以便当年全部达到商品规格,当年上市。 一般情况下,海水鱼在沿海养殖周期为5~6个月,由于在北方地区温度适宜时间达不到南方那么长, 因此可通过放大规格鱼苗种的手段以获取大规格海水鱼。 此外,如果有大棚设施,可延长养殖时间,苗种规格选择范围更广。放养密度与鱼种的规格和鱼的品种有关, 美国红鱼平均可放规格250 g左右的鱼种15000尾/hm2,密度太大,会影响成品鱼商品规格,造成大小不一。鱼种在投放之前应进行消毒,一般采用浓度为20 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也可用3%食盐水浸泡,过程动作应轻柔,速度要快,尽量避免鱼体受伤。

3.2 放养时间

放养时间宜早不宜迟,一般4月中旬以后,池塘水温在14℃以上就可以放养。 早放养有两个作用:一是此时气温低,苗种运输成活率高;二是相对增加鱼的生长期,加速养殖期间鱼的生长。 放养时,先用网把鱼种围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内进行驯化投饵,直至鱼形成条件反射,做到定时、定点、定量投饵后,再拆去围网,进行正常养殖。 从放养到能吃食需5~7 d,从能吃食到定时、定点、定量又需7~10 d。

3.3 使用优质膨化颗粒饲料、科学投饵

投饵是鱼类养殖管理的重要环节,饵料的品种、质量、投饵量、投饵次数及投饵时间等都影响着养殖鱼类的生长,且饵料占养殖成本的一半左右,直接关系到养殖效益。 配合饲料使用方便,营养比较全面、合理,且不易败坏水质,使用人工配合饲料是现代养殖的方向。

在盐碱地养殖中,由于是抗胁迫条件下生存,水产动物会表现对高能量饵料的需求, 同时还应该满足海水鱼对微量元素和蛋白质含量的需求。 为缩短养殖周期,应选择蛋白质含量较高的膨化颗粒饲料。相比沉性硬颗粒饲料, 膨化颗粒饲料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

前期: 要投足精饲料。 因为鱼种经过越冬和运输,体质瘦弱,要选择优质饲料。如投些新鲜的,高质量饵料, 以便使鱼尽快恢复体质而进入速长期。 另外,养殖前期水温在28℃以下,较适合鱼类的生长,投足饲料,可使其快速生长,为当年达到商品规格打下基础。

中期:控制投饵量。因为在养殖中途恰逢高温期(7月10日至8月31日),此时尽管鱼觅食旺盛,但如果鱼吃得过饱,容易引发肠炎等疾病,投饵过量,还会引起池塘水质恶化。

后期: 投足饵料。 后期的饲料质量可以适当差点,因后期(9月份以后)池塘内的野生杂鱼多,且都进入生长和觅食高峰, 与养殖鱼类争食。 若投精饲料,会增加养殖成本,若投饵量不足,则会影响养殖鱼类的生长。

3.4 离子调控在内陆盐碱地海水鱼养殖中的作用

盐碱水作为一种特殊资源进行水产养殖, 每个水体中离子成分和含量不同, 需要养殖人员选用合适的改良剂型号以及所需投放试剂的数量, 使水域水体的离子达到刚好能满足引进物种生长生殖需求, 改变以往依赖水质来决定养殖品种的传统养殖观念, 因此盐碱地水质调控是盐碱地养殖实验中重要且关键性的一环。

然而, 盐碱水的离子平衡会随着天气、 地下碱水、水生生物消耗而发生变化,因此如何保持盐碱地盐碱水离子平衡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由于是沿海水产引进到内陆盐碱地,因此在不同的环境中,物种对环境中的离子需求不同。 研究证明,K+是重要的渗透调节离子, 其含量的补充保障了青蟹在内陆盐碱水低盐条件下的存活。因此,对于海水鱼在内陆盐碱地的养殖, 可以在满足其它离子需求的同时加大K+在水体中的补充。

3.5 多层次混养模式

单一品种养殖往往会增加水产品疾病暴发的概率, 在水产养殖上多采用混养模式来协调水体环境。根据生活水层和食性的不同,在进行一种鱼类主养的条件下,适当搭配其他鱼类养殖,同时进行虾类和贝类多营养层次养殖。 适量搭配鲢鳙鱼,既可充分利用养殖水体,提高单位水体产量,又能保持池水浮游生物的平衡,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鲢鳙鱼搭配数量不宜过多,数量过多则养成规格小,同时也易引起藻类不稳定。同时在水体中可增加贝类,例如缢蛏,对水体中的残饵或者藻类进行分解和利用。这样既能保障养殖体系的水体安全,又能增加经济物种的收入。

3.6 使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增加溶氧

通过适量添加微生态制剂,培育有益藻类,不仅可以增加水体溶氧, 还可以增加养殖体系对病害的抵抗能力。 另外,有益藻类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吸收水体中部分的氮磷以及胺类物质, 减少亚硝胺的生成。 从而达到“以水养藻—以藻促鱼—以鱼控藻—以藻调水”的生态循环养殖新模式。

3.7 越冬

鱼类越冬技术可以延长养殖鱼类上市时间,避免在消费淡季集中上市,影响其销售价格,从而获得较好养殖效益。另外,还可以解决河南等内陆地区海水鱼鱼种的养殖问题,从而大幅度减少养殖成本。不同鱼类分类越冬,不同规格分开越冬,以便商品鱼越冬期间起捕销售,以及鱼种越冬后按不同规格、品种销售及放养。

4 展望

相比于淡水鱼,海水鱼的经济价值要高得多。海水鱼在盐碱滩淡化养殖成功的同时, 还实现了尾水零排放,建立了内陆池塘立体生态农业体系新模式。美国红鱼“游”进内陆盐碱滩,这不仅仅是一项养鱼技术的新突破, 更为海水鱼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海水鱼淡化养殖技术的成熟,内陆广袤的盐碱滩将成为巨大的养鱼池, 为沿海地区的海水鱼养殖产业提供新出路。海水鱼“游”进盐碱滩,已经有了一个良好开端,而新市场的开拓,实现养殖产业规模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研究将美国红鱼引进内陆低盐盐碱地养殖,并将其养殖成功, 这也是海水鱼首次在内陆的黄河盐碱滩“安家”,不仅可以将广阔的盐碱地充分利用,响应国家综合利用盐碱地的战略举措, 还可以提高养殖户收入和生活水平。 本文系统介绍了复合养殖模式下, 河南兰考盐碱地美国红鱼养殖模式及技术要点, 该技术体系的建立为我国内陆盐碱地海水鱼养殖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新思路, 同时也为其它海区品种淡水化养殖技术提供了参考。 对于沿黄产业基础薄弱地区改变产业结构、 发展水产养殖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红鱼盐碱投饵
盐碱荒滩的“底色之变”
不同浓度盐碱胁迫对4 个树种幼苗生长的影响
鱼缸里的小世界
红鱼干,一口咸香鸿运来!
观赏鱼喂食须知
山东德州市陵城区盐碱障碍耕地改良与治理
蓑衣草展姿
聪明的小红鱼
高效养鱼投饵技术要点
淡水鱼苗放养与饲养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