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闯关式+螺旋式考核评价体系的实践与应用*

2022-05-27肖彩琴

广州化工 2022年9期
关键词:考核内容区分度考核

肖彩琴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酒泉 735000)

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作为高校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整个教育环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考促学、考学结合”的教育理念,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程考核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是我们目前高职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种新的思考。近年来,我们的许多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也曾尝试打破“一考定成绩”的传统模式[1-4],致力于构建出一种较为高效的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如金漫漫教授[5]采用“以专业为技能核心多门课程考核统筹设计”与“平时考核项目的实践化、项目化的设计”的考核方式,克服了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理”“实”脱节、高职化学与其他专业课程统筹性不高等问题。薛燕副教授[6]在无机化学课程考核中提出了“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加大了平时成绩的构成比例,将课程小论文、课堂演讲等纳入了平时成绩中,较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受学生沉迷于游戏而对学习兴趣不够高的启发,也有高校教师探索了一种 “闯关式”课堂教学模式[7-8],该课堂教学模式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但很少有人将“闯关式”应用于课程考核中,尤其是纯理论的课程,而且现有的考核模式大多采用考核内容平行设计,每一次考核内容包含了“难、中、易”三个层面的考核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基于此,受网络游戏、“闯关式”课程教学模式及“企业绩效”考核模式的启发,结合高职教育和学生认知规律的特点,构建了“过程考核闯关式+考核内容螺旋式”的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并以我校化工学院2018级、2019级石油化工技术专业的学生为试点对象,在《化学原理》、《有机化学》等课程的理论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实践与探索,发现该考核方式能较好的解决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学生总评成绩区分度不显著等问题,且教学效果显著。

1 改革思路

借助网络平台,建立习题库,加强学生过程性考核结果的应用。在考核的过程中既要保证所有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过关,还要有效区分出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过程考核采用反复多次闯关练习,分层次设定评价标准,确保所有学生均能达到教学标准的要求。二是考核内容采用“易—中—难”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的方式,从多方面、循序渐进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建立一种高效、科学、动态的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2 多元化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实施方案

实行“闯关式”过程考核模式,建立“课前检测+平时表现+课后作业+单元考核+综合考核”等多元化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有效区分出学生学习能力和接受水平的强弱,建立分层次达标的考核评价标准。

2.1 过程考核“闯关式”

过程考核“闯关式”主要针对课后作业和单元考核。

2.1.1 课后作业闯关

为杜绝学生“课后不复习,作业靠抄袭”的现象出现,课题组利用“学习通”网络平台建立课后作业习题库,每节课习题量保持在30~50道左右,从中随机生成25~30道,题目乱序出现,学生在学习通上限时完成,避免学生之间相互抄袭。同时,分层次设置学生合格标准及完成作业的次数,学生可通过反复、多次练习完成课堂任务。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作业闯关考核评价结果应用

2.1.2 单元考核闯关

建立单元考核题库,主要考查学生应用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客观题线上完成,单元考核题库随机乱序生成3~5套,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完成。计算题(合成题)利用课堂20~30分钟时间线下完成。分层次设置合格标准及次数,具体见表2。

表2 单元闯关考核结果

据统计,第一阶段,有20%~30%的学生完成作业提交;第二阶段,40%~50%的学生完成作业提交,第三阶段,30%的学生完成作业提交,呈现一个正态分布图。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会用较少的次数完成作业,中等的学生通过3~4次,完成学习任务提交作业。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将通过多次、反复的练习,完成学习任务。若每个阶段学生成绩达不到及格标准,作业是无法提交的,系统会自动打回。最终达标总次数也将纳入到成绩评定中。通过这种“反复、多次的闯关式练习”最终使所有的学生均可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并可将学习效果清晰的区分开。

2.2 内容考核“螺旋式”

以课后作业—单元考核—综合考核为顺序,采用由“易—中—难”层层递进、螺旋上升方式对内容进行考核。其中课后作业侧重于基础知识,单元考核侧重于应用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综合考核侧重于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内容考核示例见表3。

表3 内容考核“螺旋式”示例

3 取得的效果

3.1 新型考核评价方式优点

从表4我们可以发现,与考核方式单一、一考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方式相比,新型考核评价方式更侧重于学生过程性考核,多方面、循序渐进、动态的考核学生综合能力。

表4 传统考核评价体系与新型考核评价体系对比

3.2 新型考核评价体系的实践效果

下面以我院2017级、2018级、2019级学生《化学原理》课程总评成绩为例,对传统考核评价体系与新型考核评价体系的教学效果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对比。

表5 传统考核评价体系和新型考核评价体系实践效果对比

通过表5分析,发现成绩的区分度变化明显,传统考核模式区分度为0.19,偏低,说明考核方式不够科学,需修改。新型考核模式区分度在0.30以上,表明该评价模式的区分度较好,能够较好的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力予以区分,且与教师在上课中掌握的情况基本一致,能较为合理的反应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另外,在新型考核评价体系与传统考核方式相比,及格率提高了10%,降低了挂课率。通过实践证明新型考核评价体系更适合高职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使教学质量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4 结 语

通过对新考核方式的实践与探索,我们发现分层次设置学生合格标准及完成作业的次数,可有效杜绝学生“课后不复习,作业全靠抄”的现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同时,避免一次考核定结果的局面,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考核内容采用由易到难到较难的“螺旋式上升”的特点,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为最终考核目标,注重学生不同阶段不同能力的考核,一改以往考核内容单一,考核方式无法较高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缺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得到了较好的改善,教学质量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为学生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同时,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高职教育的理念,且该考核方式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适用于高职类各类课程。

猜你喜欢

考核内容区分度考核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图形推理测量指标相关性考察*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事业单位竞聘上岗制度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变革初探
浅观一道题的“区分度”
利用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巧解题
我国高校课程考核改革趋势分析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