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荆紫关:“鸡鸣三省”,丹江千帆过

2022-05-27韩玉砚彭涛

协商论坛 2022年5期
关键词:丹江古街三省

□ 韩玉砚 彭涛

荆紫关,地处豫、陕、鄂三省交界,素称“一脚踏三省”“鸡鸣三省”之地。明末清初,丹江漕运鼎盛,来自全国各地的帮会、商行在荆紫关落脚,能工巧匠在这里留下众多建筑。这里至今保存着五里明清长街,风貌沧桑,韵味十足,独具特色。

荆紫关明清古街

荆紫关镇隶属南阳市淅川县,是河南省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这里背负群山,下临丹江,为唐代后期形成的商业古镇。

古风扑面来

行走荆紫关,从古镇关门开始。当金色的阳光洒在荆紫关的亭台楼阁,风吹过,摇动飞檐翘角上的风铃,叮叮咚咚声悠扬,更显古街静谧。

关门在古镇长街的最南端,跨街而立,顶部为砖砌斗拱,左右两端陪顶,呈“品”字形。主顶下镌刻魏碑体大字:荆紫关。拱门不宽敞,仅容一辆小轿车通过。细看旁边石碑,有字显示:“(关门)建于1904 年,几经炮火洗礼,原貌依旧。”

荆紫关之所以称“关”,一是它地处秦豫交界处,关外是八百里秦川,关内是连接中原大地的南阳盆地,是由中原入陕东南之要道。二是因为荆紫关所在地,战国时属楚国,楚王派太子荆镇守,此地遂称“荆子口”。三是由于此地夏季荆籽花漫山遍野开放,花紫色,清代又改称荆紫关,寓意“紫气东来”。

关门内青石铺路,七百余间店铺连绵五里长街,均沿丹江而建,青砖黛瓦,雕梁画栋,翘檐呼应。

街是旧街,低矮、弯曲、狭窄。街道两旁,肩并肩地排列着多间两层砖木结构的瓦房。这些建筑基本上原汁原味地保留着清代建筑的原貌,古雅清幽。其门皆为漆成黑色的厚厚竖木板,条条相扣,昼启夜闭。店铺之间多以两米多宽防火墙间隔,就像徽派建筑中的马头墙。街巷民居多为“前店后舍”,穿过临街店铺,后面便是一个四合院,主人家日常生活起居全在后院。

关门向北四五十米,有宫殿坐东朝西,名平浪宫,寓意风平浪静。平浪宫供奉着船工们的保护神——杨泗爷。这里也成为船工和来往商人的精神家园。平浪宫两旁有钟、鼓二楼,皆为三层木楼,气势恢宏。当年,船工们就是听着这里的钟声走向丹江,走上赖以生存的大船,在风里浪里讨生活。

古街上会馆林立,分布着禹王宫、山陕会馆等建筑群,屋宇楼台广大轩敞,木雕石刻别致精美,见证了一个时代的繁荣。禹王宫门楣处有一“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的石刻。浮雕工艺画面传神,嵇康“引琴而弹”,阮籍“嗜酒能啸”,向秀“雅好老庄之学”,荣启期“鼓琴而歌”,美美与共,各有千秋。

山陕会馆中,一处壁画颇为引人注目。一头白虎,头部威风凛凛,其身温顺柔弱,虎头猫身,让人诧异。会馆内木雕多见于门楣,有“八仙过海”“唐僧师徒取经”等场景,多用镂空、阴刻、浮雕等手法,而石刻多以莲、梅等花卉为主,可谓“无木不雕,无石不刻”。

荆紫关古镇关门

会馆留存记忆,长街见证繁华。如今的古街,依然能感受到浓郁的商业氛围。十步之内必有商铺,或售草鞋,或卖小吃,或开客栈,门边可见晒粮的奶奶、穿针的大嫂、奔跑的孩童……与外面相比,这里少了现代商业竞争的残酷,倒多了几分鸡犬相闻的田园风采。

踏着街上厚厚的青石板,看着街道两边斑驳的老店,仿佛时光倒流,走进了古镇历史的深处。

战略险要地

荆紫关地势险要,扼三省交通之咽喉,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淅川县博物馆藏书《淅川名胜》记载,西周时,八百里丹江沿岸有六个古城,荆紫关就有两个:一个是处于现在荆紫关高中校址的永安城,一个是处于现在吴村麻坑村的定阳城,也就是后来传说中“包公坐定阳”的地方。两城都留有遗址。

春秋战国时期,荆紫关属下鄀国。周襄王十七年(公元前635 年),秦国联合晋国南下进攻下鄀国的时候,首先攻占荆紫关扎下营盘,而后进一步攻占下鄀国。下鄀国降秦后,荆紫关属秦。

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秦楚两国不断发生战争,荆紫关一带首当其冲。秦军白天来,这里的老百姓插上秦军的旗帜;晚上楚国的军队又攻来,老百姓只好又换上楚国的旗帜,“朝秦暮楚”的典故就出于此地。

秦末农民起义,刘邦、项羽攻秦。《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劝降南阳郡守后,“引兵西,无不下者。至丹水……”可见当年刘邦的行军路线是沿丹江而上,通过荆紫关而西进,先于项羽入关。到了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后,刘秀起兵,活动于荆紫关一带,至今这里留有许多地名与刘秀相关。

丹江千帆过

荆紫关毗邻丹江,因丹江而闻名,也因丹江而繁华。

丹江航运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我国最早的地理书籍《禹贡》记载:荆紫关早在战国以前就是“西接秦川、南通鄂渚”的交通要塞。丹江航运与汉江、长江航运连为一体,汉江和长江流域的大部分物资运往古都长安和西北地区都要通过丹江,丹江航运给荆紫关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而秦汉魏晋时期,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很长一段时间位于关中地区,荆紫关正好位于荆州贡道上,各地的贡品到了这里,因为水道变窄,需大船换小船,再用车队运载。而关中地区的货物到了这里,也要换大船往下游运输。因此,这里就成了重要的水旱码头。

唐代“安史之乱”后,因江淮交通时常受阻,丹江遂成为江南诸省向京师漕运的“黄金水道”。

明清时期,丹江航运进入黄金时期,荆紫关也成为南北货物集散地。《旧志》中记载明朝前期的荆紫关是:“康衢数里,巨室千家,码头上百艇接樯,千蹄接踵,熙熙攘攘,异常繁华。”南北各地商贾云集于此,好不热闹。

特别是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清廷迁往西安时期,南方各省粮食皆从这里转运西安。一时间,这里每日停靠数百艘船,百舸连樯,千帆比肩。此时的码头也从一个扩大到三个,沿岸专为船工客商服务的饭馆、酒楼形成600 米长河街,叫卖声日夜不绝于耳。

古风扑面的荆紫关古镇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随着20 世纪铁路、公路的畅行,丹江航运逐渐衰落。多年来,受气候变化和上游水电站影响,丹江水量不再丰沛,当年荆紫关宽阔的丹江河面,如今呈现出多条细细的水流。有的地方还变成了湿地草滩,偶见觅食的白鹭。

脚踏三省界

荆紫关古镇背依伏牛山系之猴山,站在制高点,整个古镇的走势一览无余。

明清古街就像一张弯弓,蓄势待发,又似一条蛟龙,沿丹江而卧。丹江对面西南方向是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白浪镇,西北方向便是陕西商南县。从地理上看,丹江形成的冲积平原集中在荆紫关镇,湖北、陕西所属的两个地方多处于山坳之中。

荆紫关位于豫鄂陕三省交界,三地政府设立“三省界石”,人们在此可体验“一脚踏三省”的感觉。

界石位于荆紫关镇白浪街,是一块顶角朝天的三棱石,三省以此石为界,西归陕西,东北归河南,东南归湖北。三省辖地在白浪街犬牙交错、屋舍相连,于是形成了颇为有趣的风情,明明是门对门的邻居,有的听豫剧,有的听秦腔,有的听湖北汉剧。有的人家放一张床横卧两省地,自称“夜卧两省”。

据考证,全国三省交界地有40多处,但没有一处像荆紫关这样三地在方圆两公里均设镇级政府,而且也没有像此处一样三地房屋在一条街道交错相连。

三地人民在沿袭传统习俗的同时,交流极为频繁。如今,人们来这里,游古街,赏民俗,啖美食,观湖桑,体验“一脚踏三省”的豪迈,感受三省的特色文化和习俗风情。

猜你喜欢

丹江古街三省
三省发布“十四五”交通规划 明确智慧交通任务
丹江蓝里望故乡
丹江源探幽
区域联动护流域
西津渡古街忆旧
古街新韵
豪华的龙舟
商州之恋
丹江河畔那群人
湘鄂赣三省开展新闻出版广电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