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性别角色观念与农村女性创业

2022-05-27王卫东郭帅安白云丽

关键词:性别角色劳动力概率

王卫东 申 奥 郭帅安 白云丽

一、问题缘起与文献综述

创业被视为经济增长的引擎,其在创造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减少贫困以及增进居民福祉方面的作用得到广泛论证(Thurik et al.,2008;Goetz et al.,2012;Dedehouanou et al.,2018)。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在经历了长时期高速增长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期实现催生和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扩大就业以及增加居民收入的目标。

农村劳动力是“双创”的重要践行主体,其创业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尤其是农村女性劳动力。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农村常住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36%,而农村户籍人口占比则超过55%。已有研究表明,我国农村居民创业比例明显提升,逐渐具备人力与资本密集的特征(Zhang et al.,2006;解垩,2012;Zhang et al.,2021)。然而,与之相伴的是女性在创业领域的缺位。2015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白皮书显示,中国女企业家占比仅为25%。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显示,农村男性劳动力创业的比例超过12%,而女性仅为7.6%。2018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指出,要鼓励支持更多女性投身创新创业实践。

国内有关创业驱动因素的文献比较丰富。近年来,已有不少文献考察了个体特征对创业的影响。有研究揭示个体信仰宗教会改变自身创业偏好,同时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本,进而缓解流动性约束,促进创业(阮荣平等,2014)。也有研究表明,如果户主认为“大多数人是可以信任的”,那么家庭创业的概率将显著提高。风险分担、信息传递以及社会网络等是导致上述结果产生的主要机制(周广肃等,2015)。尹志超等(2018)发现金融知识水平越高,个体创业的概率越大。部分学者也探究了家庭禀赋,如宗族网络(郭云南等,2013)、社会网络(马光荣,杨恩艳,2011)、信贷约束(Jia et al.,2013;李长生,黄季焜,2020)、父辈职业特性(王卫东等,2020a)等对劳动力个体创业的影响。此外,还有研究揭示了区域特征对个体创业的影响。如区域数字金融普惠水平的提升(谢绚丽等,2018)、宽带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王剑程等,2020)、创业氛围的好转(蒋剑勇,郭红东,2012)会对个体创业有促进作用;而较高的地区政府管制强度对个体创业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陈刚,2015)。综上所述,已有研究从个体禀赋、家庭特征以及区域特征等多个方面探讨了创业的发生机制,但并未详细探讨文化观念对个体创业的影响。

与本研究密切相关的另外一支文献是关于性别角色观念对个体福利影响的研究。这支文献在国外探讨较多。大量研究揭示了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对女性教育获得、劳动参与以及职业发展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有研究发现,父母具备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会显著降低女孩16岁以前离开学校的概率以及提高女孩接受高等教育的概率,但是对男孩没有影响(Johnston et al.,2014)。具备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的个体,进入劳动力市场以及增加收入的概率均会显著提升(Fortin,2005;Corrigall & Konrad,2007)。也有研究发现,如果丈夫具备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会显著提升女性对婚姻的满意度(Amato & Booth,1995)。家庭中其他人的性别角色观念也会影响女性的发展。比如,婆婆具有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则女性就业的概率会显著提升(Johnston et al., 2014)。

中国关于该议题的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社会学领域,这些研究关注了性别角色观念对家务分担的影响(刘爱玉等,2015;佟新,刘爱玉,2015)。还有研究发现,性别角色观念解释了部分性别收入差距(卿石松,2019)。女性自身具备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会提升各个年龄组的劳动参与率,但仅对农村女性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Ye & Zhao, 2018)。也有研究揭示妇女解放运动促进了中国女性的性别角色观念转型,进而促进了女性劳动参与以及收入水平的提高(张川川,王靖雯,2020)。这些关于性别角色观念影响的研究虽涉及个体的婚姻、教育、就业参与、收入等多个维度,但忽视了性别角色观念对女性创业的影响。尽管有研究尝试探究性别角色观念对不同性别劳动力创业行为的影响,但该研究仅采用山东省一期的微观调查数据开展分析,其数据代表性不足(王艺杰,杨大利,2021)。

本研究从文化经济学的视角出发,采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多期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识别性别角色观念对农村女性创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女性劳动力具备现代平等性别角色观念的比例仅为25%。如果女性劳动力具备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其创业的概率将显著提高2.8个百分点。这种影响对低受教育程度的女性影响更大,且主要体现为对其生存型创业有积极的影响。性别角色观念对机会型创业产生积极的影响需要与人力资本有机结合。男性配偶具备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也会显著促进女性劳动力创业。本研究进一步揭示,具备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可以起到减少女性家务分担量、增加男性家务分担量的作用,进而可能保障女性创业时间投入,促进女性劳动力创业,缩小创业领域的性别差距。

本研究可能的贡献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基于有代表性的多期大样本数据,论证了文化观念对女性劳动力创业的影响,有助于理解劳动力就业行为、职业成就方面性别不平等的发生机制,丰富创业发生以及促进性别平等的相关文献。其次,提出通过多渠道促进性别角色观念转型,激发地区创业活力以及实现女性赋权,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二、数据介绍及变量描述

(一)数据介绍

本研究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CGSS)数据进行分析。该调查始于2003年,是我国最早的全国性、综合性、连续性学术调查项目之一,目前已经开展了超过10期的调查。该数据为多期截面数据,已经成为学术界开展学术研究的重要数据来源。鉴于指标的可得性,本研究采用CGSS2010、2012、2013、2015、2017共五期数据开展分析。借鉴已有研究中对农村劳动力的定义,本研究仅关注16~64岁不在上学的农村女性个体(Wang et al., 2019)。剔除存在个体信息缺失等问题的数据样本,最终符合条件的农村女性劳动力样本为13 336个。

(二)变量描述

本研究关注的被解释变量为农村女性劳动力是否创业。为了便于与已有研究进行比较,采用个体是否从事自营工商业或开办公司来度量被解释变量(1=是,0=否)(李雪莲等,2015)。多期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女性劳动力创业的比例为7.6%,男性劳动力创业的比例为12.1%,印证了农村女性劳动力创业比例较低这一结论。此外,学术界通常按照是否有雇员或者创业动机将创业类型划分为机会型创业和生存型创业(郑馨,周先波,2018)。据此,在本研究中,若女性开展的创业活动有雇员,将其视为机会型创业;反之为生存型创业。本研究采用的样本中生存型创业的女性劳动力人数占农村女性劳动力群体的比例为6.8%,而机会型创业的这一比例较低,仅为0.8%。上述结果表明,农村女性劳动力创业以生存型为主、机会型为辅(见表1)。

表1 变量描述性统计

本研究的核心解释变量是个体的性别角色观念。参考已有研究,采用个体对“男人以事业为重、女人以家庭为重”的认同程度来度量其是否具备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贾云竹,马冬玲,2015;王卫东等,2021)。具体地,如果个体对该问题的认同程度为“比较不认同”或“非常不认同”,则取值为1,代表个人具备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如果是其他选项(“非常认同”“比较认同”或“无所谓认同不认同”)则取值为0,表示个体不具备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或具备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在后续稳健性分析中也采用性别角色观念得分以及其他分项指标度量个体的性别角色观念。分析结果表明,女性的性别角色观念较为传统,具备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的女性劳动力仅占25%(见表1)。这说明促进农村女性劳动力性别角色观念转变存在较大空间。

女性劳动力性别角色观念与其创业之间的初步关系表明,在不同年份中,具备平等性别角色观念的女性劳动力比其他女性劳动力的创业比例更高。当进一步区分创业类型后发现,具备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的女性劳动力从事机会型创业、生存型创业的比例均高于其他女性劳动力(见表2)。

表2 性别角色观念与创业的关系(分年份)

三、实证分析

(一)性别角色观念与女性创业

首先基于OLS估计方法分析性别角色观念对农村女性劳动力创业的影响。模型设定如下:

Yi=α+βGender_rolei+χXi+μr+yeart+εi

(1)

其中,Yi代表个体是否创业。Gender_rolei表征个体是否具备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借鉴已有的相关研究,控制变量Xi表示其他个体及家庭特征,包括个体的年龄、年龄的平方、教育水平、是否为少数民族、是否有宗教信仰、健康状况、婚姻状况(周广肃等,2017)以及家庭经济社会地位状况(彭克强,刘锡良,2016),变量描述性分析见表1。μr和yeart分别代表省份固定效应以及年份虚拟变量,以控制地区不可观测因素及时间趋势的影响。εi为随机扰动项。

表3报告了OLS估计结果。第一列的估计结果表明,当不控制其他变量时,具备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会使女性劳动力创业的概率提高3.8个百分点。当逐渐加入个体基本特征、家庭特征、省份及年份虚拟变量后,估计系数虽有所下降,但仍在1%的水平上显著。具体而言,具备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可以使女性劳动力创业的概率显著提高2.8个百分点。鉴于农村女性劳动力创业的平均比例仅为7.6%,上述影响在经济意义上也非常显著。进一步采用Probit模型进行估计,其边际效应的估计结果与线性概率模型估计结果高度一致。这样的估计结果也与之前关注性别角色观念对个体非农就业参与及收入的影响的研究结论一致(张川川,王靖雯,2020)。

表3 性别角色观念对农村女性创业的影响

其他变量的估计结果与预期一致。年龄对女性劳动力创业的影响呈现倒U形,即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创业的概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与周广肃等(2017)的估计结果一致。较之于小学及以下受教育程度的女性劳动力而言,接受过初中、高中及以上阶段教育的女性劳动力创业的概率分别高出4.8%与2.6%,这也进一步印证了教育在农村劳动力市场中的作用(王卫东等,2020b;王卫东,张林秀,2020)。估计结果还表明,具有宗教信仰的女性劳动力创业概率更高,可能的原因是,有宗教信仰的劳动力具备更多的社会资本(王术坤等,2020),而这些社会资本能够帮助个体缓解信贷约束等,进而有助于其开展创业活动。此外,估计结果显示,身体健康状况越好,个体创业的概率越高;已婚女性的创业概率高于未婚女性。

(二)稳健性检验

为了验证估计结果的稳健性,本研究进一步变换个体性别角色观念的度量方式。第一,采用个体对“男人以事业为重、女人以家庭为重”“男性能力天生比女性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和“在经济不景气时,应该先解雇女性员工”这四个问题的认同程度的总得分作为核心解释变量。具体地,每一个问题有五个选项:“非常认同”“比较认同”“无所谓认同不认同”“比较不认同”和“非常不认同”,分别将这些回答赋值为1~5。四个问题的总得分介于4~20分。第二,采用个体对每一个分项指标的看法构造指标,刻画劳动力是否具备现代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具体地,选择“比较不认同”或“非常不认同”,赋值为1,选择其他则赋值为0。农村女性劳动力对各问题认同程度的分布状况见表4。

表4 农村女性劳动力对各问题的认同状况 单位:%

表5的估计结果显示,具备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可以提高女性个体的创业概率。具体而言,如果女性个体性别角色观念得分增加1分,则其创业的概率将提高0.5个百分点。反对“男性能力天生比女性强”的女性劳动力,其创业概率比其他女性高2.3个百分点。反对“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和“在经济不景气时,应该先解雇女性员工”的女性劳动力,其创业概率比其他女性高1.5个百分点。

表5 性别角色观念对农村女性创业的影响(变换解释变量)

续表5

(三)性别角色观念与女性创业类型

考虑到不同创业类型具有不同的特质,性别角色观念对不同类型的创业选择也可能产生差异化的影响,本研究分析了性别角色观念对女性创业类型的影响。表6的估计结果显示,具备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可以显著提升农村女性机会型创业的可能性。具体而言,如果个体具备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则其从事机会型创业的概率会显著提高0.5个百分点,考虑到农村女性劳动力中从事机会型创业的比例仅为0.8%,该影响具有显著的经济意义。按照之前的分析,我们进一步探讨了其他衡量性别角色观念的指标对女性创业的影响。结果显示,性别角色观念得分增加1分,女性劳动力从事机会型创业的概率提高0.1个百分点。个体如果反对“男性能力天生比女性强”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则其从事机会型创业的概率会分别显著提高0.5和0.4个百分点。

表6 性别角色观念对农村女性创业的影响(分创业类型)

性别角色观念对女性劳动力生存型创业的影响结果与其对机会型创业的影响结果类似。具体地,具备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使得女性劳动力从事生存型创业的概率提高2.3个百分点。其他表征个体性别角色观念的变量,均对个体从事生存型创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四)性别角色观念对女性创业影响的人力资本异质性

考虑到教育在就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性别角色观念对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女性创业可能产生的影响。根据农村女性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的分布情况,将其划分为小学及以下、初中及以上两类群体。分样本回归的估计结果显示,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显著提高了两类受教育程度的女性创业概率,但对低教育程度的女性影响更大。这表明促进女性劳动力性别角色观念转变,在促进创业方面具有明显的益贫性。具体而言,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使低、高受教育程度的个体创业的概率分别提高3.7和2.1个百分点(见表7)。

表7 性别角色观念对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农村女性创业的影响

将女性从事的创业类型进行区分,研究发现,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对高受教育程度个体机会型创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低受教育程度的个体机会型创业的影响不显著。可能的原因,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在个体机会型创业的过程中需要与高人力资本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此外,分析结果表明,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对低受教育程度的个体从事生存型创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高受教育程度的个体生存性创业的影响相对较小。这也说明,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主要促进低受教育程度的个体从事生存型创业,从而发挥其益贫作用。

(五)配偶的性别角色观念重要吗?

由于女性的创业决策可能会受到配偶性别角色观念的影响,本研究利用CGSS数据收集的个体配偶的从业信息,探究了丈夫的性别角色观念对农村女性劳动力创业行为的影响。

表8的分析结果表明,如果丈夫具备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那么女性劳动力从事创业的概率将提高3.2个百分点。若将其他衡量性别角色观念的指标分别进行分析,发现丈夫的性别角色观念得分越高、反对“男性能力天生比女性强”、反对“在经济不景气时,应该先解雇女性员工”均会显著提升女性劳动力创业的概率。因此,促进女性劳动力创业,除了关注农村女性劳动力自身的性别角色观念的转型外,促进农村男性性别角色观念解放也会发挥可观的效用。这一结果与已有的关注配偶性别角色观念对女性劳动参与以及收入影响的研究结论一致(Ye & Zhao, 2018)。

表8 配偶的性别角色观念对农村女性创业的影响

(六)性别角色观念影响农村女性创业的机制解析

为什么个体的性别角色观念会影响农村女性的创业概率?霍红梅和戴蓬军(2013)认为,18.5%的女性希望得到帮助,以减轻家务负担;52%的农村女性每天需要花费3~6小时从事家务劳动,繁重的家务劳动严重影响了她们创业的热情与动力。Tambunan(2009)的研究也指出,在印度尼西亚农村地区,女性要投入远多于男性的家务劳动时间,而这显著制约了女性创业。因此,性别角色观念可能会通过作用于家庭内部的家务分工,进而影响女性创业(Tambunan, 2009)。

本研究利用CGSS2012年B类问卷调查收集的有配偶家庭中16~64岁劳动力每周从事家务劳动的时间长度对上述推断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如果女性劳动力具备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那么其每周从事家务劳动的时长将显著减少2.454小时;对于男性而言,如果其具有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其从事家务劳动的时长将显著增加1.149小时(见表9)。这表明,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促进了男女共同分担家务,降低了女性的家务负担。由此可见,性别角色观念很可能是通过该渠道促进女性创业概率提升的。

表9 性别角色观念对个体家务分担的影响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研究基于多期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分析了性别角色观念对农村女性劳动力创业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能促进农村女性劳动力创业,而且对机会型创业及生存型创业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对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个体创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低人力资本的群体促进作用更大;其主要驱动因素是,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极大地提高了低受教育程度女性劳动力开展生存型创业的可能性。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仅对具有初中及以上受教育水平的个体开展机会型创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说明开展机会型创业需要与高人力资本相结合。研究结果还表明,丈夫具备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会显著提升女性的创业概率。从家务分担的角度探究背后的机制,发现具备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会使女性劳动力家务负担降低,使男性劳动力承担更多的家务劳动。性别角色观念通过调整家务劳动在男女之间的分配来保障女性创业时间,进而提升其创业概率。

农村女性劳动力创业是提高女性就业参与率、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内容,但容易被忽视。本研究聚焦该问题,探究性别角色观念对女性创业的影响,并试图对该影响的发生机制给出解释。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开展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研究提出如下政策建议:首先,多渠道促进农村居民(包括男性和女性)性别角色观念转变,以提升女性创业概率;其次,在促进农村居民树立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的过程中,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这有助于促进其进行机会型创业,也有助于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目标的实现以及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性别角色劳动力概率
概率统计中的决策问题
概率统计解答题易错点透视
概率与统计(1)
概率与统计(2)
我国劳动力市场薪酬体系发展趋势研究
英国拟禁广告中做家务都是女性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影响幼儿性别角色认知发展水平的因素
当前幼儿社会性发展新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