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文莱文化交流的历史与未来

2022-05-27潘艳勤刘云黄柯荣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文莱文化交流中国

潘艳勤 刘云 黄柯荣

关键词:中国;文莱;文化交流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22.01.013

[中图分类号]D829.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339(2022)01-0087-07

文莱全称文莱达鲁萨兰国,位于东南亚加里曼丹岛(也称婆罗洲)的北部。文莱北濒中国南海,东、南、西三面与马来西亚东部(简称“东马”)的沙捞越和沙巴州接壤,与中国、越南、菲律宾隔海相望。文莱海岸线长约161公里,有33个岛屿,国土面积为5 765平方千米。文莱地处赤道附近,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炎热多雨。根据文莱财政与经济部的人口统计资料,文莱全国人口总数为453 600人(2020年),其中马来人298 400人,占全国总人口65.8%;华人46 400人,占全国总人口10.2%;其他族群108 800人,占全国总人口24%[1]。

文莱基于良好的地理位置以及可以躲避东北和西北季风强风的具有战略地位的港口,自公元6世纪以来,就成为了阿拉伯国家、印度、中国以及在这一地区的国家之间航行的海上商人停泊的安全地方[2]。中国和文莱自古以来就建立并保持友好往来的传统。中国南京的浡泥国王墓,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的南宋墓碑、清代墓碑以及在文莱出土的大量宋代陶瓷器和钱币,均见证了中国和文莱在历史上的商贸往来与人文交流。

一、历史上中国和文莱的文化交流

中国和文莱的文化交流历史悠久。文莱历史文献缺乏,有关文莱的史料记载主要见于中国古籍。比如,在《高僧传》《宋书》《梁书》《建康实录》《北史》《南史》《太平御览》《旧唐书》《新唐书》《宋史》《太平寰宇记》《宋史事实》《明史》《明太祖实录》《明会典》《西洋朝贡典录》《海录》《钦定四库全书》等中国史籍中,都有很多关于古代文莱社会生活的记载以及中国和文莱交流的详细记录。中国史籍对文莱的称谓有婆利、婆黎、渤泥、勃泥、浡泥、婆尼、佛泥、婆罗和文莱等。

南北朝时期,中国和文莱开始官方交往,至明朝末年,文莱的使者、国王和王室人员多次访问中国,中国也多次派遣使者访问文莱,共同推进了两国的文化交流。

(一)历史上中国和文莱的贸易往来

早在西汉(前206年—24年)时期,中国与南洋各国便开始了以商品交换为形式的友好往来。汉代中国商人以陶瓷、丝绸交换浡泥(今文莱)的犀角、象牙、玳瑁、等商品[3]。唐、宋时期,中国和文莱的贸易往来更为繁盛,如在山都望地区发现有唐代、宋代华人开设的铸铁厂遗迹,考古证明当地的铸铁技术在唐代由中国传入 [4]10—11。另外,在山都望地区的武吉马拉、望基三、船溪查旺、船溪武儿等遗迹挖掘出大量唐、宋时期的陶瓷碎片、日用陶瓷器皿、玻璃珠、钱币等物,这些瓷器主要来自中国的各大名窑,如河北的磁州窑、定州窑,江西的饶州窑,浙江的越窑、龙泉窑和福建的建窑。此外,在文萊出土的大量宋代陶瓷器和钱币,均证明中国和文莱在历史上存在较密切的贸易往来。

据记载,宋代中国出口到婆罗洲的大宗商品是陶瓷和丝绸,这些商品也是浡泥国王主要的需求物品[4]15—16。当中国商船抵达时,浡泥国王和眷属有时会亲自率领群臣上船慰问;船返之时,又为商客饯行。浡泥国王喜好中国人的饮食,受中国文化的影响颇深。

明朝时期,中国与南洋各国民间商业贸易往来有了更大的发展。中国沿海一带的人民前往婆罗洲谋生经商的人数日益增多,中国商品受到南洋各国人民的欢迎[4]29。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中国商人将中国技术和文化带到南洋,包括农具、水车、铜铁器皿、制茶、制陶、造纸、印刷术、豆类食品加工及度量衡等,推动了这一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

(二)历史上中国和文莱的官方往来

在中国和文莱交往的历史上,除了民间商贸往来,官方相互往来的“朝贡”贸易、使臣互访也比较频繁,推动了两国的商品交换和文化交流。

1.文莱使者、国王和王室人员访问中国。《宋书》卷9《后废帝本纪》记载:“元徽元年……三月丙申……婆利国遣使献方物。”这是中国史籍有关文莱(古称“婆利”)的最早记录,也是婆利国派遣使节访问中国的最早记载。元徽元年是公元473年,这证明文莱在公元5世纪就已正式和中国开始了官方交往。相关记载还见于《宋书》卷97《夷蛮》的“后废帝元徽元年,婆黎国遣使贡献”等。根据《中国与文莱关系史料汇编》的资料统计,文莱在宋元徽元年(473年)、梁天监十年(511年)、梁天监十六年(517年)、梁武帝普通三年(522年)、隋炀帝大业十二年(616年)、唐贞观四年(630年)、武帝天监年间(502—519年)、隋大业年间(605—617年)、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宋元丰四年(1081年)、宋元丰五年(1082年)均有派遣使节访问中国,向中国贡献土特产[5]。

明朝是中国和文莱官方交往的鼎盛时期。文莱除了多次派遣使臣,文莱的国王和王室人员也多次访问中国。据记载,文莱的使臣、国王和王室人员在明朝共访问中国十余次,其中永乐年间最为频繁,共有九次,时间分别是永乐三年(1405年)、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六年(1408年)、永乐八年(1410年)、永乐十年(1412年)、永乐十三年(1415年)、永乐十五年(1417年)、永乐十九年(1421年)、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文莱主要向中国贡献龙脑、光龙脑、苍脑、玳瑁、檀香、象牙、宋脑、糖脑、西洋白布、降香、黄蜡等土特产,中国皇帝则回赠锦罗、彩绢、文锦、金织、纱帽、金银花带、素银带等中国产品。

据记载,永乐六年(1408),浡泥国王麻那惹加那携王室及官员共150多人访问明朝都城南京,并将金镂表文、龙脑、鹤顶、龟甲、金银八宝器等物呈献朱棣皇帝。浡泥国王是首位亲自携眷属和陪臣来中国朝贡的国王,其一行得到朱棣皇帝的盛情款待。同年十月,浡泥国王不幸在南京会同馆病逝。根据浡泥国王临终前“体魄托葬中华”的遗嘱,朱棣皇帝下令将浡泥国王以“王礼”安葬,赐其谥号“恭顺”,派人为其守墓,建立墓碑和祠堂。麻那惹加那国王病逝后,浡泥国王的儿子遐旺继承王位。朱棣派使臣张谦等人护送其回国,同时免去浡泥国每年岁供。永乐十年(1412年)九月,浡泥国王遐旺携其母来华朝贡。

2.中国使者访问文莱。宋濂《渤泥入贡记》记载,“洪武三年(1370)秋八月,秩与监察御史张敬之等奉诏往谕渤泥国”,渤泥即浡泥,这是史籍有关中国使者首次访问文莱的记录。明永乐三年十二月癸亥日(公元1405年12月22日),明朝再次派遣使者出使浡泥国。使者带着任浡泥国王麻那惹加那为王的诏书及相关的大印、诰命、敕符、勘合等,同时赏赐他锦、绮、彩币。永乐六年十二月丁丑日(公元1408年12月20日),明朝皇帝派遣张谦和周航护送嗣位的浡泥国王遐旺等人回国。永乐九年(1411年)二月,明朝皇帝再次派遣张谦等人出使浡泥国,赏赐国王遐旺锦绮、纱罗、彩绢一共一百二十匹,并且赏赐大小头目不同等级的物品。

明朝时期,郑和率领船队七次下南洋,其中第二次、第五次抵达浡泥。明朝中国使臣对古国文莱的访问,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和文莱的关系,推动了两国的文化交流。

二、当代中国和文莱的文化交流

文莱于1888年沦为英国的保护国后,与中国的官方往来中断,但两国的民间交往仍在继续。1904年,文莱大约有500余名中国人[6]。1929年文莱发现石油后,不少中国人从中国香港等地到文莱发展。1984年1月1日,文莱获得独立,中国政府致电文莱苏丹,承认文莱政府。1988年联合国大会期间,钱其琛外长会见文莱外交大臣穆罕默德·博尔基亚亲王,这是文莱独立后中国、文莱两国首次正式高层官方接触。1991年9月30日,中国、文莱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国和文莱建立外交关系后,两国政府和民间的文化交流频繁,促进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

(一)浡泥国王墓的保护与历史文化传承

1958年5月12日,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在铁心桥东向花村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倒在田间的残碑,后经专家考古认证为浡泥国王墓遗址。根据首次考古勘探发现,浡泥国王墓遗存有神道石碑、石马、石人、石羊、石虎和石武将各一对。

浡泥国王墓是中国和文莱历史友好交往的重要遗存。古墓的发现得到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自1958年5月发现至今,中国政府多次拨款对其进行修缮保护,并整治墓园环境,复建牌坊、碑亭、墓冢等。1982年,浡泥国王墓被南京市政府公布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浡泥国王墓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保护这一的珍贵历史遗迹,同时让人民群众了解中国和文莱的友好交往历史以及文莱的社会文化,从2001年开始,南京市政府在浡泥国王墓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了文莱风情景区。2004年6月,浡泥国王墓风景区开始二期工程建设。2008年10月23日,文莱风情园举行揭幕仪式,文莱风情园一期工程总投资2 300万元,建成文莱水苑、茶艺馆、议事厅等工程[7]162。2016年,南京市政府对文莱风情园区进行整治,同时修建中国—文莱友谊馆、浡泥国王历史陈列馆,用于展示中国和文莱的历代交往史、两国建交后各领域的合作成果以及文莱传统纺织品、日常用具等。

浡泥國王墓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国和文莱历史友好往来的重要物证,也是两国人民文化交流的桥梁。2011年,南京市与文莱斯里巴加湾市缔结为友好城市,这是中国、文莱两国目前唯一的一对友好城市。

从1991年至今,文莱王室成员、政府官员多次到南京拜谒浡泥国王墓。1991年9月,文莱外交部常务秘书达图·林玉成拜谒浡泥国王墓;1993年文莱驻华大使佩义兰·阿卜杜勒·莫明及文莱外交大臣穆罕默德·博尔基亚亲王先后前往浡泥国王墓拜谒;1994年9月,文莱苏丹文化高级顾问丕显·贾米尔一行拜谒浡泥国王墓,通过考察和资料论证,最终确认葬于南京的浡泥国王是文莱的第二世苏丹(国王)。1995年8月,中国将浡泥国王墓神道碑的复制品运送至文莱历史中心展出。2006年3月15日,文莱驻华大使拜谒浡泥国王墓,并就中国—文莱友谊馆陈列布馆事宜进行深入沟通,提出建设性意见,对雨花台区政府做好浡泥国王墓维护工作表示感谢[7]136。2006年4月,文莱外交大臣玛斯娜公主前往南京浡泥国王墓拜谒并为“中国—文莱友谊馆”揭牌。2018年5月,文莱青年干部交流团拜谒浡泥国王墓。2019年9月,文莱外交部巡回大使玛斯娜公主访问中国期间,特别前往南京为浡泥国王历史陈列馆揭牌。

(二)中国和文莱的文化交流

1991年中国和文莱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后,两国人民之间的往来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官方或民间共同举办的多种文化交流活动增进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使中国和文莱两国的友好传统得到延续和丰富。

1.文化艺术交流。当代中国、文莱两国的文化交流形式丰富多样。2014年至今,南京市多次受邀并派出龙舟代表团赴文莱参加皇家龙舟赛。2020年12月12日,中国、文莱旅游年文艺演出活动在北京成功举办。2020年12月27日,中国驻文莱大使馆、文中友好协会、文莱旅游局共同在文莱举办“中国节”,来自文莱中华中学的学生表演了文艺节目,当地民众品尝了中国美食,体验了中国传统文化。

2021年2月,文莱现代中华书画文化协会在文莱成立。该协会旨在提高书法绘画水平的同时,通过绘画创作交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1年是中国、文莱建交30周年,中国驻文莱大使馆联合文莱政府相关部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了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包括举办“你我携手抗击疫情”文莱小学生主题绘画比赛,中国、文莱建交30周年徽标设计比赛等活动,增进了文莱青少年对中国文化的了解。2021年7月26日至8月9日,“文莱中国艺术文化节”在文莱举行,此次活动不仅向公众展示以“文莱容貌与文化”以及“文莱中国友谊”为主题的摄影展,同时也为两国艺术家提供线上交流平台,增进了两国民间的友好情谊。

2021年12月1日,庆祝中国、文莱建交30周年暨南京与斯里巴加湾结好10周年纪念活动在南京市举行。南京市艺术小学的学生演唱了中国和文莱的歌曲,并展出“我眼中的文莱与南京”主题画展。在开幕式上,南京市体育总会与文莱武术总会,中国国旅(江苏)国际旅行社与文莱—中国友好协会,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与文莱中华中学,江苏中坤创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与文莱—中国友好协会分别签署了合作备忘录,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文莱两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8]。

2.教育合作与交流。2004年,中国、文莱两国教育部签署《高等教育合作谅解备忘录》,两国继续保持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同时鼓励进一步加强两国在教育领域的联系。两国在教育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涵盖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教育交流模式包括奖金留学、联合培养、教育实习、夏令营、冬令营和学术论坛等。中国政府每年为一定数量的文莱学生赴华学习提供奖学金,暨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也与文莱大学设立了交换生项目。中国和文莱在教育方面的合作,推进了两国的文化交流。

2014年2月,“浙江大学—文莱大学—恒逸石油化工人才联合培养项目”正式启动。2019年3月,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与恒逸集团启动“中国—文莱‘1+1+1’恒逸石化技术人才联合培养项目”。2021年3月,恒逸集團与文莱理工学院签署联合办学合作备忘录。截至2019年,中国政府与浙江恒逸集团已向130名文莱学生提供奖学金赴华学习。2020年9月,华为在文莱启动“未来种子计划”,以推动文莱科技人才的培养,服务文莱本地化人才战略。2021年4月20日,中国桂林旅游学院与文莱拉克萨马拉商学院共同举办汉语旅游人才培训中心云揭牌仪式,此中心将为中国、文莱旅游合作提供国际化人才培训。

华文教育是华人在文莱传承和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文莱目前共有8所华文学校,分布在文莱四个区。文莱的华文学校历史悠久,斯里巴加湾市的文莱中华学校建于1922年,已有一百年的历史。文莱的华文学校使用中文、英语和马来语三种语言开展教学,在课堂教学实践和课外活动中积极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活动,对中国文化在文莱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文莱各华文学校积极向中国的学校学习,组织老师和学生参加各种由中国举行的学习和培训活动,加强与中国的学校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例如,文莱中华学校引进中国苏州市实验小学的“图式五步识字”教学经验,结合文莱的本土文化和人文特点,联合编写《图式五步识字》教材,取得良好的效果[9]。2012年,中国北京燕京文化专科学校和文莱中华学校缔结姐妹学校。2019年4月,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与文莱中华中学签署缔结友好交流学校备忘录。

文莱华文教师珍惜赴华学习的机会,尽管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华文教师参与学习的热情并未减弱。2021年11月,文莱16名华文教师线上参加由南京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与南京中华文化学院联合举办的为期8天的“2021南京‘一带一路’华文教师培训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南京历史文化。2021年,文莱5名教师参加亚非本土中文教师线上研修班培训并获得结业证书。2021年12月,文莱中华中学和马来奕中华中学的14名中文教师积极参加2021年海外华文教师线上研习班,与各国华文教师交流汉语、中华文化知识教学经验。

2009年7月,中国首批5位汉语教师志愿者到文莱开展中文教学工作。十多年来,中国汉语教师志愿者在支持文莱汉语教学工作的同时,也在文莱社会传播了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汉语教师志愿者通过个人的亲身经历,领略文莱特别的社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文莱两国的文化交流[10]。

3.旅游文化交流。旅游是民间人文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国、文莱两国建交后,两国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旅游政策,推动了两国的旅游活动。2000年11月,两国签署《关于中国公民自费赴文旅游实施方案的谅解备忘录》,目标将文莱打造为“官方旅游目的地”,让更多中国游客到文莱旅游。自2003年7月起,中国对持普通护照来华旅游、经商的文莱公民给予免签证15天的待遇。2005年6月,中国、文莱两国就互免持外交、公务护照人员签证的换文协定生效。2016年5月,文莱给予中国公民赴文莱落地签待遇。

2018年11月,中国和文莱两国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文莱达鲁萨兰国联合声明》,两国航空企业将开通更多直航航班。从2015年至2019年底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前,前往文莱旅游的中国游客不断增多。2015年,赴文莱的中国游客达到3.69万人次,比2014年增加17 224人次,占文莱入境游客的16.9%[11]。2017年,赴文莱的中国游客达5.2万人,较2016年的增长了26.8%,位居各国入境游客数量第二位,仅次于马来西亚。在入境的游客中,中国游客在休闲度假类别中数量最多,达4.5万人,占该类别游客总量的39.2%[12]。2018年,中国赴文莱的游客达6万余人,中国成为文莱最大外国游客来源地[13]。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国和文莱之间正常的旅游活动受到限制,但文莱旅游发展局与中国政府通过合作,在线上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以促进并丰富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形式。

三、中国和文莱文化交流的未来与展望

中国和文莱自古以来就保持友好交往传统,两国建交后不断增强的政治互信、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为两国未来的文化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两国政府和民间的共同推动下,中国、文莱双方未来在文化艺术交流、教育合作及旅游文化等方面将有更长足的发展。

中国和文莱两国都拥有悠久的历史,都拥有丰富多彩且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文化艺术交流将是双方未来交流的重要方式。建交30年来,两国人民的人文交流越趋频繁,形式多样[14]。在过去30年的人文交流中,中国文化在文莱的交流与展演丰富多样,而文莱文化在中国的表现形式相对较为单一,期待未来更多文莱艺术家和交流团访问中国,展示文莱独特的文化艺术魅力。在开展文化艺术交流中,作为历史上与文莱就有密切交往的古都南京市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会址的南宁市,应发挥更大作用,可以邀请文莱访问交流团来华交流或将中华文化送出去,增加两国文化的相互交流。

在文化教育方面,文莱人过去较多选择前往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欧美发达国家接受高等教育。近年来,随着中资企业在文莱的落地发展,文莱需要越来越多的掌握专业技术知识、有较强管理能力并熟知中文和中国文化的本土专业技术人才,促使年轻一代的文莱人到中国留学。中国、文莱两国经贸合作的增强以及人文交流的增多,也有力推动文莱人民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的热情。文莱近年来出现了中文热,不少非华裔家长将孩子送到华文学校学习中文、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中国政府提供的优厚奖学金也开始吸引文莱学生前往中国学习交流。在更多文莱人到中国交流学习的同时,我们也看到,目前在文莱高校或国际学校留学的中国学生人数极少,双方教育文化交流呈现不平衡的状态。文莱拥有国际化程度很高、师资能力很强的综合性大学、专业技术学校和国际学校,中国政府或民间可适当鼓励中国学生前往文莱留学或开展短期的学习交流,推进两国的教育文化交流。

在旅游文化交流方面,中国未来仍将持续成为文莱最大的外国游客来源地。文莱国家富庶和平,具有独特的文化和丰富的自然风光,对中国游客来说,文莱是一个相当有吸引力的国家。2016年文莱给予中国公民赴文莱落地签待遇后,两国的旅行社通过包机的形式为中国游客提供了报价合理、纯玩(无购物)的文莱特色旅游,深受中国游客的欢迎。2020年3月,文莱开通了从文莱—摩拉区至淡布隆区的跨海大桥,这座东南亚最长的跨海大桥全长30公里,成为文莱瞩目的旅游新地标。文莱政府近年来不断加大旅游项目的投资、积极培训中文导游、提升旅游接待能力,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目前中国游客前往文莱的旅游受到了影响。但值得相信的是,待疫情结束后,文莱将迎来更多的中国游客。

文莱是以马来人为主体民族、伊斯兰教为国教的君主制国家。尽管中国、文莱两国在政治体制、宗教信仰、民族文化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但两国人民的历史友好传统、当代两国政府间的政治互信、越趋紧密的经贸合作以及两国独特多样的文化元素,必将进一步推动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增进民心相通,在不断深入的文化交流中巩固两国世代友好的文化交流传统。

[参考文献]

[1] Department of Economic Planning and Statistics, Ministry of Finance and Economy Brunei Darussalam. Population [EB/OL] .(發布时间不详)[2021-11-03] .http://www.deps.gov.bn/SitePages/Population.aspx.

[2]Pehin Jawatan Seri Maharaja Dato Seri Utama,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Haji Mohd. Amin Hasan. History of Brunei in Brief[M]. Bandar Seri Begawan: Brunei History Center, Ministry of Culture, Youth and Sports,2000:1.

[3] 杨新华,杨建华. 浡泥国王墓探源[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7.

[4] [马来西亚]刘子政.汶莱史事论丛[M].砂拉越: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2000.

[5] 刘新生.中国与文莱关系史料汇编[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106—131.

[6] M.S.H. McArthur. Report on Brunei in 1904[R]. Athens:Ohio University,1987:120.

[7] 南京市雨花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雨花年鉴[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9.

[8] 共叙友谊 共话合作 庆祝中国文莱建交30周年暨南京与斯里巴加湾结好10周年纪念活动举行[EB/OL].(2021-12-03)[2021-12-30].http://ydyl.jiangsu.gov.cn/art/2021/12/3/art_76289_10166004.html.

[9] 许月兰. 海外华文教学可持续性发展之探讨——以文莱中华中学为例[J].汉语国际传播研究,2014(1).

[10]肖咸江. 以梦为马 夫妻共襄根魂梦——一位侨办外派教师与文莱的故事[J].中国—东盟博览,2021(11).

[11]中国游客拉动文莱2015年入境游客同比增长8.6%[EB/OL].(2016-02-01) [2021-12-10].http://bn.mofcom.gov.cn/article/zxhz/tjsj/201602/20160201262660.shtml.

[12]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文莱达鲁萨兰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 2017年文莱入境游客数据报告[EB/OL].(2018-05-07)[2021-08-28].http://bn.mofcom.gov.cn/article/jmxw/201805/20180502743249.shtml.

[13] 田婉晴,樊海旭. 中国成文莱最大游客来源地[EB/OL].(2019-05-10)[2021-08-10]. http://world.people.com.cn/GB/n1/2019/0510/c1002-31077260.html.

[14]潘艳勤, 云昌耀. 当代中国—文莱的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一个初步的研究[J]. 东南亚纵横,2018(6).

责任编辑:祝远娟

猜你喜欢

文莱文化交流中国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从南宁到斯里巴加湾:我与文莱四年的故事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文莱形象大使吴尊到南宁进行宣传
西方银行离开,中资帮助文莱
文莱:与中国渊源颇深的国家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