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射频消融术在心脏搭桥联合心脏瓣膜手术且发生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05-26蔡文龙

医疗装备 2022年9期
关键词:消融术瓣膜射频

蔡文龙

福建省立医院 (福建 福州 350000)

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心脏搭桥联合心脏瓣膜手术对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治疗。在实施心脏搭桥手术的过程中,针对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状动脉狭窄、阻塞,建立连接狭窄冠状动脉远端和主动脉的通道是促使患者心肌组织血氧供应恢复、避免患者心功能持续受损的关键。在实施心脏瓣膜手术的过程中,手术医师通过利用人工生物瓣膜置换发生病变的心脏瓣膜,从而改善患者的心脏血流动力学,维护其心功能。但心脏搭桥联合心脏瓣膜手术的技术难度较高,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术中患者若发生心房颤动,可对手术造成极大的干扰,影响手术效果[1]。针对心脏搭桥联合心脏瓣膜术中出现心房颤动的患者,以往临床一般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以促进心房颤动消退,但效果不理想。近年来,临床为了保障心脏搭桥联合心脏瓣膜手术的安全性,避免手术受到患者心房颤动的影响,多同期实施射频消融术。该手术可有效消除患者的心房颤动症状,维持心率的平稳,并可预防患者发生心律失常,为心脏搭桥联合心脏瓣膜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安全保障[2]。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射频消融术在心脏搭桥联合心脏瓣膜手术且发生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接受心脏搭桥联合心脏瓣膜手术治疗的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试验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58~75岁,平均(64.21±3.95)岁。对照组男26例,女18例;年龄57~73岁,平均(64.40±4.1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心脏搭桥与心脏瓣膜手术指征;纽约心脏病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3~4级;患者及家属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认知障碍或合并精神疾病;中途退出研究。

1.2 方法

在心脏搭桥联合心脏瓣膜手术实施的过程中,对照组加用药物治疗:给予患者酒石酸美托洛尔注射液(陕西博森生物制药股份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8055,规格 5 ml)静脉注射,5 mg/次,5 min 后重复注射1次,但每日总剂量≤15 mg,同时,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变化情况。

试验组加用射频消融术治疗:手术选用全身麻醉,于胸骨正中位置做手术切口,暴露心脏,经肝素抗凝后行动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同时,监测患者体温变化,当体温低至30 ℃时,实施主动脉阻断、房壁切开等操作,然后灌注冷血,使心脏停搏,并实施心外降温;分离右侧上下肺静脉,确认左房与肺静脉的交接位置后,应用射频消融钳(北京迈迪顶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京械注准20192010595,型号MZ-RFK)进行消融操作;分离左侧上下肺静脉,亦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消融操作;切除左心耳,亦先后对左右肺静脉、左侧上下肺静脉进行消融操作;完成射频消融后,行心脏搭桥、心脏瓣膜置换操作。

两组术后均随访3个月,行心功能检查,评价术后恢复效果。

1.3 评价指标

(1)治疗效果: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功能恢复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心功能显著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减轻,心功能未改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心功能: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经心脏超声检查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mension,LVESD),比较两组心功能。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2.2 心功能

术前,两组LVEF、LVEDD 及LVESD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LVEF 均高于术前,LVEDD 及LVESD 均低于术前,且试验组LVEF 高于对照组,LVEDD 及LVES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的LVEF、LVEDD 及LVESD 比较(±s)

表2 两组手术前后的LVEF、LVEDD 及LVESD 比较(±s)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aP<0.05;LVEF 为左室射血分数,LVEDD 为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SD 为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组别 例数 LVEF(%)术前 术后3 个月试验组 44 40.21±3.91 59.22±4.47a对照组 44 40.46±3.65 50.64±1.52a t 0.310 12.054 P>0.05 <0.05组别 例数 LVEDD(mm)术前 术后3 个月试验组 44 59.33±5.09 40.74±4.92a对照组 44 60.02±4.79 49.85±4.57a t 0.655 8.999 P>0.05 <0.05组别 例数 LVESD(mm)术前 术后3 个月试验组 44 46.22±2.64 36.13±2.42a对照组 44 46.39±2.57 41.02±1.89a t 0.306 10.564 P>0.05 <0.05

3 讨论

心脏搭桥联合心脏瓣膜手术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有效方法,具有操作难度大、风险高的特点。在患者行手术治疗期间,应重点加强对各类风险因素的防控,保障手术治疗安全、顺利展开,促进患者术后快速、良好地恢复[3]。心房颤动是患者手术期间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将进一步加重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对心功能的损害,并对手术操作造成干扰,影响手术效果,甚至导致手术失败,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实施心脏搭桥联合心脏瓣膜手术的过程中,做好心房颤动的治疗工作非常必要[4]。

目前,临床常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对手术期间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治疗,如静脉给予β 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以控制心室率,促进心房颤动症状消退,降低手术风险。但药物治疗在心室率控制方面的效果有限,难以完全消除心房颤动症状对手术的影响[5]。

为了保障心脏搭桥联合心脏瓣膜手术的安全性,提升心房颤动治疗效果,应在实施手术过程中先采用射频消融术[6]。该手术可利用射频电流产生热量,作用于胶原纤维和细胞,产生脱水和炭化的作用,破坏异常路径区域,进而达到根治心房颤动的目的[7]。此外,该手术创伤性小,可在短时间内完成,为心脏搭桥联合心脏瓣膜手术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降低患者的手术风险[8]。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LVEF 均高于术前,LVEDD 及LVESD 均低于术前,且试验组LVEF 高于对照组,LVEDD 及LVESD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射频消融术在心脏搭桥联合心脏瓣膜手术且发生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

综上所述,射频消融术在心脏搭桥联合心脏瓣膜手术且发生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明显,不仅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而且有助于术后心功能恢复。

猜你喜欢

消融术瓣膜射频
高分子介入瓣植入,是创新也是颠覆
心脏磁共振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
脊柱内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效果
防压疮被架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5G OTA射频测试系统
心脏瓣膜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关于射频前端芯片研发与管理模式的思考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会厌囊肿的效果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烂”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