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联合聚桂醇硬化治疗巨大肝囊肿患者的效果

2022-05-26林少坤

医疗装备 2022年9期
关键词:聚桂醇硬化剂无水乙醇

林少坤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超声科 (福建 泉州 362000)

肝囊肿是临床常见的肝脏良性疾病,随着囊肿体积的不断增大,患者可出现压迫性症状,如腹泻、腹痛、恶心等,部分患者伴有黏膜或皮肤黄染等情况,影响其身体健康及生命质量[1]。据相关调查显示,全球肝囊肿患病率为4.5%~7.0%,病因多为先天性因素,少部分由炎症、创伤所致[2]。目前,在超声引导下实施置管引流,并注入硬化剂是治疗直径≥8 cm 肝囊肿患者的主要方案,以促进囊腔缩小,控制病情进展。但有研究发现,不同硬化剂在巨大肝囊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存在差异[3-6]。基于此,本研究对45例巨大肝囊肿患者应用了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联合聚桂醇硬化治疗,并与45例联合无水乙醇硬化治疗患者的效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90例巨大肝囊肿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48~76岁,平均(62.65±5.48)岁;囊肿直径8.50~15.00 cm,平均(12.65±0.85)cm;病程3个月至6年,平均(3.30±0.75)年。试验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49~75岁,平均(62.60±5.42)岁;囊肿直径8.55~15.50 cm,平均(12.62±0.84)cm;病程3个月至6年,平均(3.32±0.70)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肝病诊疗指南》[7]中疾病相关诊断标准;囊肿直径≥8 cm;均同意超声介入治疗,拒绝外科手术,且已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硬化治疗禁忌证,即血常规明显异常或有出血倾向、对硬化剂过敏、血压明显异常、肝肾功能异常、心律失常或严重心肌缺血等;囊肿穿刺无安全路径;多囊肝;恶性肿瘤。

1.2 方法

两组均在彩色多普勒超声(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 Voluson E8)引导下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即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暴露中上腹,在超声引导下明确囊肿部位,选择囊肿与皮肤距离最短处作为穿刺点,以2%利多卡因行浸润麻醉;穿刺时嘱患者屏气,快速将穿刺针穿入囊腔内,注意避开胆囊、胃肠道、膈肌等组织器官;待抽取到囊液后,置入导丝并将穿刺针拔出,之后沿导丝置入引流导管外套管,控制深度在10~15 cm;拔出导丝并固定引流管,连接无菌引流袋,保持引流速度为每3~4小时300~400 ml,引流袋低于床面。引流完成后(通常时间为3 d),经超声明确囊腔内是否存在液体,若无异常且引流满意,则试验组在超声引导下注入由聚桂醇(陕西天宇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445,规格10 ml∶100 mg)制成的泡末硬化剂到囊腔,总量为200 mg,注入20 min 后指导患者通过小幅度体位侧动使囊壁充分接触到聚桂醇,完成后拔除引流管,行局部压迫包扎;对照组在超声引导下注入无水乙醇到囊腔进行冲洗,30 ml/次,共3~4次,控制总量在100 ml 以下,每次保留时间为5 min,保留时指导患者进行小幅度体位侧动,使囊壁充分接触到无水乙醇,待上述操作完成后注入无水乙醇5~10 ml,拔除引流管,行局部加压包扎。两组术后均保持穿刺体位20 min,6 h 内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根据《消化疾病诊疗指南》[8]中的标准予以评价,未见囊肿为显效,囊肿较治疗前缩小≥50%为有效,囊肿较治疗前缩小<50%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肝功能: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采集患者清晨空腹肘静脉血5 ml,经离心机(北京时代北利离心机有限公司,型号DT5-2)以3 0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型号BS-420)及配套试剂(由上海执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测定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及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3)不良反应:比较两组囊内出血、针道出血、乙醇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χ2=0.262,P=0.609),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的肝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AST、ALT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试验组AST、ALT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的肝功能比较(U/L,±s)

表2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的肝功能比较(U/L,±s)

注:AST 为谷草转氨酶,ALT 为谷丙转氨酶

组别 例数 AST ALT治疗前 治疗后1 周 治疗前 治疗后1 周试验组 45 38.52±14.55 38.45±13.05 47.05±12.03 47.52±12.03对照组 45 38.48±12.78 60.45±10.00 47.00±11.89 57.52±11.05 t 0.014 8.976 0.020 4.107 P 0.989 0.000 0.984 0.000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超声引导下硬化技术是治疗肝囊肿患者的主要手段,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恢复快等优势。但是,对于巨大肝囊肿患者,行常规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易导致腹压下降过快,继而引发不适感[9]。此外,由于囊肿巨大,若直接实施抽吸操作,随着囊肿形态的变化,无法确定周围正常肝组织的移位情况,原定位的穿刺针尖可能会引起囊壁出血或引流不畅,甚至压迫或损伤移位的正常肝组织[10]。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的应用,保障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治疗安全性,且联合硬化技术更利于囊肿吸收与缩小。

无水乙醇作为肝囊肿的常规硬化剂,能够凝固囊壁上皮细胞,使组织细胞发生变性,继而丧失分泌作用,最终缩小囊肿体积。但是,作为一种工业原料,无水乙醇极易引起发热、醉酒样反应(乙醇反应),且对肝肾功能存在潜在性损伤[11]。聚桂醇作为一种新型的硬化剂,注入后可损伤血管内皮,使囊肿壁内皮细胞发生无菌性炎症,并导致血管痉挛,形成血栓,继而阻塞血管,使其逐渐机化[12];将聚桂醇制成泡沫硬化剂注入囊腔后可避免血流将药液冲走,增加了囊腔与药物的接触空间,进一步损伤内皮细胞,促使蛋白质凝固变性,囊壁上皮细胞脱水,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并丧失分泌功能[9,13]。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种硬化方式取得的疗效相当,但聚桂醇较无水乙醇的应用安全性更佳。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1周,试验组AST、ALT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采用聚桂醇硬化对患者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更为理想,究其原因可能为聚桂醇硬化操作简便,无需多次冲洗,避免无水乙醇用量增加与反复穿刺进针对肝功能造成的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联合聚桂醇硬化治疗巨大肝囊肿患者的效果确切,且可保护肝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猜你喜欢

聚桂醇硬化剂无水乙醇
水中火
无水乙醇局部注射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效果
聚桂醇硬化治疗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硬化剂注射联合奥曲肽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探究
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分析
超声引导下不同硬化剂注射治疗肝囊肿的临床效果评价
硬化剂注射联合奥曲肽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观察
对于静脉曲张微创疗法的研究与设想
超声引导下不同硬化剂注射治疗肝囊肿的疗效观察
有机溶剂溶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直接测定六氟磷酸锂中26种杂质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