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洋葱研究热点与趋势

2022-05-26张仕林杨海峰惠林冲曹学伟侯喜林王建军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发文洋葱热点

张仕林 杨海峰 惠林冲 曹学伟 陈 微 侯喜林 李 英 王建军*

(1.上海蔬菜研究所,上海 201899;2.上海惠和种业有限公司,上海 201899;3.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0;4.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图书馆,北京 100192;5.南京农业大学 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95)

洋葱(AlliumcepaL.)是典型的2年生植物,原产于中亚地区,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栽植[1-2],主要栽培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埃及、伊朗和土耳其等[3]。我国的主要栽培地区包括华北、东北、西北和西南等,栽培面积及产量均占到全球的30%以上[4]。国内外围绕洋葱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到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逆境胁迫、洋葱发育机理和提取物应用等多个方向。近20年来,对洋葱不同方向的研究呈现逐渐增长趋势,但基于文献计量的方法对洋葱研究领域回顾与发展趋势的综述尚未见报道。

文献计量法是基于文献信息,借助文献的多种特征值,通过数理统计,描述、评价和预测学科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分析方法,已被学者广泛应用于相应学科分析[5-7]。当下,在农作物研究领域,文献计量学在大豆[8]、水稻[9]、小麦[10]、木薯[11]、荔枝[12]、火龙果[13]、脐橙[14]、萝卜[15]、辣椒[16]和番茄[17]等研究领域均有报道。Web of Science(WoS)和中国知网(CNKI)作为国外和国内主流的数据库,具有丰富的文献信息和检索功能,利用其进行文献计量学统计分析,能够快捷地找到有价值的科研信息,从而对学科研究热点、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全面了解。Citespace作为一款文献分析和知识可视化软件,可以呈现出洋葱科学知识的合作网络和共现网络,发现本领域重要的研究机构与研究者,探讨该领域发展动向和研究热点,总结重要的研究成果[18-19]。

为了追溯洋葱研究的发展历程,寻找相关的研究学者和机构,明确洋葱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本研究以WoS和CNKI数据库的论文为基础进行计量学统计,利用Citespace对2000—2020年与洋葱相关的文献进行定量与可视化分析,阐述洋葱当下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未来的研究热点,为该领域后续深入研究和探索新的主题提供借鉴及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文献数据包含2个部分,检索时间段均为2000—2020年发表的文献,检索截止日期为2020年12月31日。英文文献信息来源于WoS的SCIE数据库(http:∥web of science. com),检索文献题名中含有“Onion” or “AlliumcepaL.”的文献,文献类型限定为“ARTICLE”“PROCEEDINGS PAPER”“REVIEW”[20-21],精炼后共检索出文献3 863篇。中文文献信息来源于CNKI数据库(https:∥www.cnki.net),在知网的高级检索中,在“选择学科”中勾选“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工程科技Ⅱ辑”“农业科技”,在“跨库选择”中勾选“期刊”“博士”“硕士”,以篇名为“洋葱”或“圆葱”检索且在检索结果中排除会议论文和报刊[5,20],共检索出文献2 812篇,经过人工筛选,删除重复文献和无关文献,得到有效文献2 424篇。将下载好的文献重命名为Citspace能够识别的格式,作为数据分析的基础。

1.2 研究方法

通过Citespace V和Excel软件对所下载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对洋葱研究领域的年度发文量、发文国家、机构和作者的分布及合作、高影响力论文分布、期刊分布、高频关键词和研究热点等文献信息进行数据挖掘与可视化分析。Citespace软件的主要参数设置参照谢鹏昊等[22]的方法。此外还采用了WoS和CNKI数据库自带的分析工具作为辅助方法对部分数据进行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年发文数量分析

2000年至2020年12月近20年间年发文数量与趋势如图1所示。WoS中共收录有关洋葱的文献3 863篇,发文量基本保持逐年上升的趋势。2019年的发文量较2000年增长了177%,平均年收录量近213篇(212.7篇)。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预测发文量会持续增加。CNKI共收录有关洋葱的文献2 424篇,其中2011年收录量174篇为最高,之后开始回落,2018年后只有高峰期48.3%的发文量,平均年收录量近115篇(115.4篇)。最近几年国内洋葱发文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包括:1)洋葱研究进入深水区和瓶颈期,对所发论文质量要求显著提高;2)国内学者将研究成果投往外文期刊。

图1 2000—2020年WoS与CNKI数据库中洋葱年发文量统计Fig.1 The distribution of annual papers related to onion of CNKI and WoS from 2000 to 2020

2.2 洋葱研究的主要国家、机构、作者及合作特征分析

2.2.1主要研究国家及合作情况

一个国家在某领域研究的活跃程度与该国的发文量紧密相关[23]。WoS检索的结果表明,有112个国家或地区的3 000多家研究机构发表过洋葱的相关论文。发文量排名前10位的国家依次为美国、印度、日本、中国、韩国、巴西、土耳其、西班牙、德国和波兰(表1),这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调查的全球洋葱种植和消费的产业布局基本一致[24]。以上10个国家共发表相关文献2 763篇,占比高达71.52%。其中美国洋葱发文量远高于其他国家,占比为18.61%,H指数排名第1位,篇均被引频次排名第2位,表明美国在洋葱领域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研究较为系统和深入,文献总体质量较高。我国洋葱栽培面积及产量虽然为全球第一,但是发文量占比仅为7.33%,篇均被引频次排名第7位,H指数排名第4位,意味我国在此领域的活跃程度和学术水平亟需提高。与此同时,通过对比WoS中国和美国洋葱年均发文量(图2),自2013年起中国在洋葱研究领域发文量明显上升,2019年与美国产生交集后实现了反超。表明随着我国经济和科研实力的增长,国内学者在洋葱领域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和提高。

表1 WoS中洋葱研究领域发文量前10名的国家Table 1 Top 10 countries of published papers on onion research in WoS

图2 WoS中中国和美国洋葱研究领域发文量年度趋势对比Fig.2 Comparison of the publication volume of China and USA of onions research in WoS

国际合作能够提高彼此的学术水平,共现分析可直观反映出不同国家研究者对洋葱研究的重视以及国家间的合作关系[24],网络可视化共线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发文量靠前的国家间合作较为紧密,其中美国和日本在洋葱研究国际合作中表现突出,与其他国家间的连线多且紧密;通过进一步分析,这些国家在洋葱研究方面的论文数量相对较多,学术影响力较强。中国处于合作网络的外圈,与洋葱主要研究国家开展合作交流的频次较低,影响能力有限。因此,中国需加强加快国际间合作交流,寻求诸如美国、日本、韩国、印度、土耳其、巴西及西班牙等高水平合作对象,拓展合作交流领域,推动国内洋葱研究发展,加速提升在本研究领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图形大小与文献数量成正比;紫色外圈代表中介中心性;年轮颜色代表发表时间,颜色越深发表时间越远;厚度与文献频率成正相关;节点间的连线代表两者共现或共被引关系。下同。The size of the round node is in direct proportion to the number of papers published. The purple outer circle represents the centrality. Color of the ring represents year of the publication: The darker color is the earlier published papers of this study,the thickness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number of papers, and the line between nodes represents the co-occurrence or co-cit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literatures.The same below.图3 洋葱研究国家合作网络Fig.3 Cooperative net work of onion among countries

2.2.2主要研究机构及合作情况

WoS中,洋葱研究相关发文量在全球排名前10的研究机构如表2所示。其中,美国5家,印度、新西兰、日本、俄罗斯及西班牙各1家,共计发文793篇,占总发文量的17.78%,我国尚无研究机构进入。这表明我国还需进一步加强在该领域的研究力度和影响力。印度农业研究委员会虽然发文量最多,但是总被引频次和H指数等排名中等、篇平均被引频次排名靠后,表明其论文质量一般。在排名前10的研究机构中,所属美国的机构就有5个,分别是美国农业部、乔治亚大学、威斯康辛大学、康奈尔大学和德克萨斯农工大学,说明美国在洋葱研究领域具有强大的优势和较大的影响力。美国农业部在总被引次数、篇平均被引次数和H指数上均遥遥领先,一定程度上说明该机构的文章质量较好,研究实力较高。

表2 洋葱研究领域发文量排名前10的研究机构Table 2 Top 10 research institutes of published papers on onion research

CNKI中的检索结果表明,我国有超过40家机构从事洋葱研究。发文量排名前10位的机构均为农业大学和各级农业科学院,主要集中于西南、东北、华北和西北等洋葱主产区,地域相关性明显。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东北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和西昌学院发文量占比均超过了2.00%,表明他们在洋葱各类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研究实力相对雄厚。由于国内科研机构合并重组等原因导致机构名出现差异,本研究将具有延续和继承性的机构在统计发文量时归结为同一机构。此外,排名前10的国内外研究机构中高校分别占7和5位,可见国内外在洋葱领域的研究均以高校为科研主力。

WoS中,研究机构进行机构间的合作共现分析如图4(a)所示。不同机构间形成了较为错综复杂的合作网络。欧美国家研究机构之间的连线更加密集,合作更加频繁。美国乔治亚大学、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以及韩国全南大学是合作网络的5个主要中心,在合作网络中与外界存在较为广泛联系,同其他机构开展了大量的合作,是洋葱研究的主力军。中国仅有中国农业大学与美国乔治亚大学形成了极少量局部合作网。因而,我国研究机构需积极展开同国外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CNKI中,研究机构进行机构间的合作共现分析如图4(b)所示。我国研究机构间交流较少,合作网络松散,除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与其他机构有合作外,其他研究机构基本上是各自独立展开研究,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颜色代表合作发生时间,以5年为一个色度,颜色越深时间越远。下同。Color of the ring represents year of cooperation, 5 years as a grade, the darker color is the earlier cooperated of this study. The same below.图4 洋葱研究领域重要研究机构间的合作关系网络Fig.4 Cooperations network among important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the field of onion research

2.2.3洋葱核心作者分析及合作情况

WoS中发文量排名前10位的作者如表3所示。其中,美国4名,韩国2名,日本、新西兰、英国和加勒比地区各1名作者,这些作者均以洋葱遗传育种或栽培生理为主要研究领域。这10名作者共发表文章322篇,占统计范围内发文总量的7.21%。洋葱研究论文最高产作者为Havey M J,发文量和H指数均排名第1,表明他的研究成果在洋葱领域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其研究集中于:1)对叶片表皮蜡质、鳞茎皮色和雄性不育等性状的遗传分析;2)多态性标记、QTL定位和遗传图谱构建等分子生物学应用方向。

表3 洋葱研究领域发文量排名前10的作者Table 3 Top 10 author of published papers on onion research

CNKI中,发文量最多的学者(第一或者通讯作者)为西昌学院的单成海,其主要研究内容为洋葱非生物胁迫、新品种选育、高效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等。H指数和篇均被引频次最高的为南京农业大学的侯喜林,表明其在国内有着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同行认可度,研究主要集中于转录组测序、雄性不育机理及分子标记、种质资源收集与鉴定等。

WoS中,主要研究作者进行的合作关系共现分析如图5(a)所示。Havey M J、Shigyo M和Mccallum J三位作者均处于联系中心的位置,是合作网络中与外界联系较多的主要作者,也是牵头进行洋葱研究的主要作者,这与发文数量统计结果相一致;同时,三者间形成了较为错综的洋葱多领域科研合作关系网络。此外,其他学者的研究相对独立,仅在团队内部形成了较为密切的合作网络,鲜有跨团队交流。CNKI中,主要研究作者进行的合作关系共现分析如图5(b)所示。以缪美华带领的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洋葱研究团队近年来发文数量激增,团队内部形成复杂且密切的合作网络。梁毅带领的北京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团队、吴雄带领的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团队及陈典带领的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团队在不同洋葱主产区展开了较为细致的研究,彼此间也有少量交流。但是,我国洋葱研究整体呈现出少数领导带领同一机构研究人员在内部形成复杂且密切合作网络的特点,跨团队交流较少。

图5 洋葱研究领域作者合作网络Fig.5 Cooperative network of author on onion research

2.3 高被引论文分析

论文被引频次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可以了解该文章对后面研究的影响程度,同时也是作者在该领域被同行认可和交流程度的反映[25],洋葱研究领域高被引论文分析见表4。WoS中,被引频次最高的10篇论文均为洋葱营养品质及抗氧化活性方面的研究,表明该研究内容是国际上的热点领域。高被引前10位论文的研究机构以欧美为主(9篇),证明欧美国家在洋葱研究领域有较高国际影响力,中国尚无文章在此行列。论文发表年份分布主要集中于2002—2007年。此外,通过检索近2011—2015年和2016—2020年2个5年间的高被引前10位论文(数据未列表),洋葱营养品质研究仍然占据主要地位,但对诸如槲皮素、多糖和黄酮类的研究更加细化和深入。JournalofAgriculturalandFoodChemistry和FoodChemistry2个期刊各有2篇论文位于前10,表明食品科学类期刊在洋葱研究领域有较高的关注度和影响力。CNKI中有关洋葱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抗氧化活性与精油提取等营养物质领域,食品类期刊发文6篇,表明洋葱的营养品质和保健作用在国内同样是研究热点与重点。同时,李满堂等[2]的“洋葱转录组SSR信息分析及其多态性研究”于2015发表后,其年度被引总频次呈快速增长,论文影响力大,可见新一代测序技术对洋葱研究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已成为较为前沿的研究热点。值得注意的是,洋葱生物学特性、病虫害、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采后生理和产品加工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今后有待进一步加强。

2.4 主要载文期刊分析

洋葱国内外研究均呈现多学科全面发展,期刊范围涉及农学、食品科学、植物保护和生物化学等学科及交叉学科,主要集中于农学和食品科学2个学科。WoS统计范围内,洋葱研究方向发文量排名前10的期刊见表5。前10位共计发文754篇,占总发文量的16.88%。农学类发文量最多是Acta Horticulturae会议集,共计215篇,表明研究人员愿意通过参加国际园艺学大会展示、分享和交流洋葱研究的最新科研成果。此外,ScientiaHorticulturae发表相关研究的论文数量居第5位,JCR分区均位于Q1,其影响因子也在快速提升,最新影响因子为2.769。以上2本期刊刊登的洋葱研究包括逆境胁迫、水肥供给、栽培技术、采后生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遗传特征和种子引发等研究内容。JournalofAgriculturalandFoodChemistry、FoodChemistry和JournaloftheScienceofFoodandAgriculture3个食品科技类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均居于前10位,JCR分区均位于Q1,影响因子高于2.6,文章影响力较大;同时,与高被引论文分析的结果相似,发表的论文主要以抗氧化活性和营养物质含量等相关,表明关于洋葱营养品质的研究为热点领域。CNKI中发文量排名前10的期刊共计发文568篇,占总发文量的23.43%,农学类占9位。然而,仅有北方园艺、中国蔬菜及中国调味品3本杂志为核心期刊,其余均为非核心期刊。具有较高影响因子的期刊数量较少,论文质量整体不高。相对于数量,中文期刊今后更应关注发文期刊的质量。

表5 洋葱研究领域发文量排名前10的期刊Table 5 Top 10 journals of published papers on onion research

2.5 洋葱研究高频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是某一领域文献的精炼和概括,多篇文章中的高频关键词常被视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演变趋势[26-27]。利用Citespace分别提取国内外文献前20位高频关键词如表6所示。WoS中,槲皮素(Quercetin)、种植(Growth)、类黄酮(Flavonoid)、抗氧化活性(Antioxidant activity)和产量(Yield)等是洋葱研究中频次较高的关键词。综合前20个关键词分析,国外主要是围绕洋葱类黄酮类、抗氧化活性、高产优质新品种及病虫害防治等方向进行研究。CNKI中,栽培技术、鳞茎膨大、无公害、产量和新品种等是洋葱研究中频次较高的关键词,综合前20个关键词分析,国内主要是围绕洋葱高效高产栽培技术、新品种选育、病害防治和抗氧化活性等领域进行广泛探讨。

表6 洋葱研究领域前20高频关键词及频次分布Table 6 Top 20 high-frequency keywords and frequency distributions in onion research

关键词共现分析是通过对某个领域的关键词共同出现在同一篇文献进行分析,进而了解该领域中各个方向或主题间的联系[27]。由图6(a)可知,WoS中,与高频关键词分析近似,抗氧化活性(Antioxidant activity)、槲皮素(Quercetin)、类黄酮(Flavonoid)、贮存(Storage)、种植(Growth)和产量(Yield)等关键词在洋葱相关文献中与其他关键词共现的次数较多,能够代表当下国际社会的研究热点。抗氧化活性、槲皮素及类黄酮间的连线较多、较粗,相关研究领域较为紧密。CNKI中,栽培技术、鳞茎膨大、黄皮洋葱和分蘖洋葱等关键词在洋葱相关文献中与其他关键词共现的次数较多(图6(b)),且不同年代均有涉及,表明以上研究主题在国内一直作为研究热点。总体而言,目前国内外洋葱研究以抗氧化活性和高效栽培技术集成这2个主题进行细化和深入研究。

图6 洋葱研究领域关键词共现网络Fig.6 Co-occurrence network of key words in papers on onion research

2.6 研究热点及研究前沿分析

2.6.1研究热点分析

本研究借助WoS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的文献资料对洋葱研究的主要国家、机构、作者、高被引论文、主要载文期刊和高频关键词等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着重选取国外SCI收录、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利用Citespace进行可视化图谱共现分析,通过对国内外洋葱领域文献的全面分析,得出2000—2020年的研究热点:

1)热点词为抗氧化活性、类黄酮类、多糖和提取等,该聚类热点词主要对洋葱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生理药理作用及功能食品等方面进行研究。洋葱的营养价值很高,是1种药食同源的特色蔬菜[28]。全球许多学者都在深入探究洋葱的保健功效,促进洋葱由传统食用向高值化利用的转变,展开了诸如:a.洋葱各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优化、制备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作为食品天然添加剂用以改善食品品质和延长储藏期限;b.洋葱中含有槲皮素、含硫化合物、类黄酮、花青素和前列腺素等生理活性成分对人类和动物在抑菌、抗癌、降三高及其他多种药理功效的研究。

2)热点词为栽培技术、鳞茎膨大、产量、管理和先期抽薹等,该聚类热点词主要对洋葱的高效绿色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在不同的洋葱栽培地域进行播种期、育苗管理、定植时期、定植幼苗大小、定植密度、土壤类型及肥力变化、地膜覆盖、水分调控与采收时间等栽培管理因素的综合优化,控制先期抽薹和分球比例,提高洋葱经济产量与品质。

3)热点词为新品种、雄性不育、品质、辣味、水果、贮存和激光等,该聚类热点词主要对洋葱优质新品种选育进行研究。洋葱杂种优势明显,人工杂交无实际生产价值,选育并利用雄性不育系配制杂交种一直广受研究者重视。研究人员从洋葱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细胞形态学和转录组水平探索其发生机理,展开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挖掘及分子标记开发,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加快洋葱育种进度。此外,利用激光、射线和化学药剂等手段展开诱变育种,也是丰富洋葱种质资源与选育优良品种的有效途径之一。不同洋葱产区对洋葱品种的需求存在诸多差异,但是高产、优质及耐贮是市场需求的共性。甜或低辣洋葱在新鲜洋葱市场上很受欢迎,因而,选育出具有香甜而清新水果口味可生食的洋葱也是近年来研究人员的一个热点方向[29]。

4)热点词为葱蓟马、可湿性粉剂、霜霉病和紫斑病等,该聚类热点词主要对洋葱的病虫害防治及其发生机理研究。洋葱蓟马危害常常带来严重病害传播而造成大面积减产,主要从危害特点、发生规律等方面入手,系统阐述了蓟马发生情况,研究了植物源制剂、植物屏障隔离、天敌昆虫和化学农药对洋葱蓟马的防治效果。此外,通过对洋葱表皮蜡质含量和组成与洋葱蓟马摄食损害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表明叶片表面蜡质含量少及叶片光亮的洋葱材料蓟马危害小,为后续抗蓟马品种的选择提供了思路[30]。霜霉病和紫斑病作为洋葱的多发性病害,连作以及气候异常导致近年来病害有加重发生趋势,主要对病原菌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调查其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31],筛选及优化防治方法,选育高抗品种等研究内容,从而避免病害大面积发生。

5)热点词为番茄、大蒜和套种等,该聚类热点词主要对洋葱与其他作物间作、套作、伴生和化感等方面进行研究。洋葱间套作在农业生产上广泛应用,可提高光热能与土地资源等的利用率,同时许多研究揭示了洋葱间套作体系与其他作物间互惠作用。洋葱间套作能够缓解连作障碍,减少土壤酚类物质积累,降低土传病害发生规模,改善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组成,改变植物根系分布提高水肥利用率,提升作物抗病能力,从而对其他作物的生长产生积极影响[32-33]。

2.6.2研究前沿预测

处于上升阶段的新兴突变术语更能表现出某一研究领域的发展动态及趋势[34],因而,本研究检测了洋葱研究前20个高突变关键词,如图7所示。由于突变词具有时效性,本研究仅以2015—2020年间的突变词作为探讨国内外洋葱研究前沿的依据。

蓝色时间列表示时间轴(2000—2020年),红色表示突现时段。Breakout time column Blue represents the timeline (2000-2020), red represents the breakout time.图7 洋葱研究前20个高突变关键词Fig.7 Top 20 keyword with the strongest citation bursts on onion

通过“酚类化合物(Phenolic compound)”和“稳定性(Stability)”等突变词,研究不同皮色洋葱在不同栽培条件下酚类化合物含量、提取方法、提取物稳定性、抗氧化活性及应用[35]。近年来,通过生物合成的纳米材料因其无毒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利用洋葱提取物制备了各类金属纳米颗粒具有成本低、制备方便与质量好等优点[36]。施用不同浓度的纳米颗粒溶液能够促进洋葱生长,提高其抗逆境胁迫能力,同时,还具备杀菌消毒的功效[37]。“植物生长(Plant growth)”一词源自“植物促根际细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的相关研究,利用植物促生菌对洋葱进行处理,可以提高鳞茎产量和减少矿物肥用量[38],并在菌株筛选、菌株配比、施用时期和用量等方面做了探讨[39],国内尚无相关论文发表。“品种”“细胞质雄性不育”等突变词表明我国学者对以雄性不育系为基础的洋葱杂交新品种选育日益重视,展开自主创新,攻克洋葱杂交品种大多由国外进口的“卡脖子”问题。“套种”“分蘖洋葱”“番茄”等突变词表明洋葱参与改善连作障碍、土壤盐渍化和互惠共生等内容在今后仍然为研究热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洋葱作为药食同源蔬菜,逐渐受到人们的欢迎,“品质”将成为未来洋葱研究的新热点,研究主要向低纤维、低丙酮酸、高维生素C及高类黄酮类等展开;另外,将洋葱作为添加物或提取物对改善肉类品种、提升肉类风味和延迟耐储存特性等也有显著影响。

综上所述,今后洋葱前沿热点领域可能仍以农业应用为主,但目前国内外研究存在差异,我国洋葱有待扩宽研究领域,参照国外研究思路激发新的研究热点。

3 结论及建议

3.1 结论

本研究通过使用Citespace对WoS数据库和CNKI核心数据库中近20年洋葱文献进行整理分析,进而对洋葱领域研究的起始和发展等进行总结表明,美国洋葱领域的研究占有重要地位,在国际合作中表现突出,拥有学科内大量优秀的研究机构和高影响力的研究学者;国内研究机构主要以农业大学和各级农业科学院为主,共现分析表明各单位之间交流较少,研究相对独立。洋葱营养品质及抗氧化活性方面的研究论文引用频率较高,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领域。此外,JournalofAgriculturalandFoodChemistry、FoodChemistry、食品工业科技、和食品与发酵工业分别为国内外洋葱研究领域的重要期刊。由关键词网络分析可知,国外主要是围绕洋葱类黄酮类、抗氧化活性、高产优质新品种和病虫害防治等方向进行研究,国内主要是围绕洋葱高效高产栽培技术、新品种选育、病害防治、抗氧化活性等领域进行了广泛探讨。洋葱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药食同源、高效绿色栽培技术、优质新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及其发生机理和间套作等方面。酚类化合物、植物促根际细菌、品种选育和间套作等研究领域可能为今后的研究热点。另外,对于WoS和CNKI数据库洋葱相关研究文献为人工手动筛选可能存在漏选或者错选,导致分析结果不够准确,存在误差和一定的局限性。

3.2 建议

在分析洋葱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如下:

1)积累与丰富洋葱种质资源。基于大量洋葱材料的表观特征,充分利用基因测序技术,发掘并利用优势基因,采用田间常规选育手段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二者相结合的方式,加快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提高育种效率,加强对耐生物胁迫、耐非生物胁迫和高品质等类型洋葱新品种的选育研究。

2)良种良法配套。研究不同日照类洋葱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制和引进或改良适宜于洋葱播种、定植、施肥和收获等方面的农机,提高机械化水平,做好农艺与农机的配套。

3)促进洋葱由传统农产品向健康产业转型升级。展开洋葱营养品质、活性成分及药理研究,发展洋葱产品深加工技术,对洋葱某一营养或化学成分展开深入系统研究。在农艺技术、生态学、食品科技及医疗卫生等领域形成多学科和多领域交叉互动,寻求更多的发展契机。

综上所述,我国洋葱产业的发展需要整合各类资源,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展开洋葱从品种选育与良种繁育-绿色高效栽培技术-采收与运输-产品加工与销售-市民消费与健康等版块的全产业链研究,扩宽研究领域,激发新的研究热点,掌握核心科技,以促进洋葱产业的可持续与高品质发展。

猜你喜欢

发文洋葱热点
七部门联合发文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第一次切洋葱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切洋葱
4月高考热点关注
洋葱 编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