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档案中的安徽肥西渡江战役支前史

2022-05-26张莉

党史纵览 2022年5期
关键词:渡江战役肥西县三河

张莉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在参观巢湖之滨的渡江战役纪念馆时感慨地说:淮海战役的勝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如今,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是历史并未磨灭那段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来到巢湖岸边的安徽省肥西县,循着历史的足迹,仍能感受到那段党和人民休戚与共、血浓于水的深情厚谊。

老船工的“两张证”

在肥西县三河镇北街一栋略显陈旧的单位宿舍楼中,住着一位名叫秦少传的老人。1931年,他出生于三河。

三河,古称鹊岸,历史悠久,在清嘉庆《合肥县志》中有这样的记载:“三河为三邑犬牙之地,汇舒、庐、六诸水为河者三,河流宽阔,枝津回互,万艘可藏。”此地水网密布,丰乐河、杭埠河在此穿境而过,于今桃花岛处汇合后流入巢湖。自古便利的水运交通,使三河的商业极为繁荣。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许多三河人世世代代都依靠航运谋生。秦少传便是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家里有一条父母赖以养家糊口的自营船只。秦少传个子很高、眉清目秀,头脑灵活,从小练就一身好水性,更难得的是他还读过几年私塾,写得一手好字。

至1949年1月,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结束,使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这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为了夺取全国革命的最后胜利,中共中央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及中原军区部队,集结于西起湖口、东至江阴500公里的战线上,准备强渡长江。濒临巢湖的三河,是解放大军过江的必经之地。这一年,秦少传虚岁19岁,他清楚地记得,这年的3月底,部队征用了他家的船只,并让他作为划船水手参加了渡江前的短期训练。这段时光至今深深地印刻在老人脑海里,回忆起来仍历历在目。

当时,秦少传和许多船工一起被安排到现在的无为市参加训练,为运送解放军过江做准备。机灵又有文化的他深受部队首长的器重,还被安排在部队里从事一些其他工作,如召集船工、督促船只检修等。那几年里,国民党军队在三河大肆征集军粮,加之通货膨胀,三河商业遭受沉重打击,日渐萧条,居民生活水平每况愈下。而船工们跟着解放军,部队给他们供应了粮食,让他们吃饱穿暖,没有后顾之忧,还给每人发了一套军装,这身军装让秦少传无比爱惜,也无比自豪。

如今老人虽然年纪大了,耳朵也有些背,可是一说起当年运送解放军渡江的情景时,就精神抖擞,声音洪亮,“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壮阔气魄依然让他心潮澎湃。秦少传清楚记得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那晚的情景:在几天前,他已秘密知道即将渡江的消息,暗地里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秦少传说:“当时年轻,一点都不知道怕。”那天晚上,有点月色,江面上起了小东风,船借着风势而行,虽然只有他一个人摇橹,但是船走得很快。为了避免被国民党军发现,解放军战士们全部蹲在船舱里。当时部队里有位姓江的桐城人负责调度秦家的船和其他几艘船只,船工们也不知道他是多大的军官,只称他为“老杆子”。

过江的时候,国民党的飞机发现了江面的动静,从空中不断地向下扫射。耳边枪炮声轰鸣,船也中了枪,秦少传只能凭着多年驾船的经验和集训时学到的技巧,艰难地驾船向前行驶,安全地将第一批部队送到对岸。这时,他看到船上的桅樯底部粗厚的木头已被机枪打穿,他抛下锚,将船靠岸,让战士们下船,那位姓江的“老杆子”又随着他的空船再次返回,接送下一批渡江的战士。这天晚上,秦少传记不清自己往返接送了多少次,把多少名解放军指战员送过了江……

秦少传顺利完成了运送任务,部队为他颁发了船工立功证,并授予一等功。秦少传说:“那时候去的人很多,为什么给我立一等功呢?因为我年轻、敢干。”说话间那种自豪感溢于言表。他拿出珍藏的一份“船工立功证”和一份“参战渡江光荣证”给笔者看。虽然纸质久远发黄,立功证落款日期、红色的印章也已模糊不清,但是上面的内容“船工秦少传先生,现年十九岁,系安徽省合肥县人,参加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战役,立壹等功壹次”却清晰可辨。参战渡江光荣证上的时间为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12日,颁发单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兵团。上面写着“秦少传船工同志:你这次光荣的(地)协同自己的军队,参战渡江,解放江南人民,这是一件千古未有的惊天动地的伟大革命事业,也是你自己及你世代的光荣。特发给此证,以作纪念。”

如今,岁月的流逝已让那个俊朗少年成为耄耋老人,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时19岁(虚岁),现在我是91岁(虚岁)了,倒过来了。提起当年,老人还有一些遗憾,渡江后因为家里的一些原因,没能参军跟着部队走。通过他的叙述,我们仿佛看到了70多年前那些惊心动魄的场景、那些浴血奋战的日子。这两张证书的背后,是肥西渡江支前那段火热的革命历史。

轰轰烈烈的渡江支前运动

1949年1月,肥西全境解放,各级政权相继建立。根据《中国共产党肥西地方史》记载:为消灭国民党军队残余势力,支援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在党中央发出“动员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支援战争”的号召后,中共肥西县委根据中共皖西三地委和上级党委的指示,立即发出号召:“要求党政军民起来,不惜一切代价支援解放军,打过长江去。”为了做好支前工作,肥西县成立了支前指挥部,由时任肥西县县长周心抚任总指挥、宣育华任政委;3月,由中共三河县委、三河民主县政府改建设置的三河市委、三河民主市政府(1950年划归肥西,设三河区),也成立了支前指挥部,余衡任副总指挥长,荚厚友任政委。各区设支前委员会,乡设支前小组。全县紧急动员,大街小巷、村庄田野,到处张贴写有支前动员口号的大幅标语。通过宣传发动,全县人民纷纷捐献粮款和油盐蔬菜,一些地方还成立了支前合作社。

在肥西县档案馆里,保存着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3月9日,肥西县城南区丙子埠镇支前合作社筹备处呈城南区长郑啸林并请其转呈县长要求备案的档案资料。资料中提出,组成商办合作社的理由是“丙子埠位滨巢湖距城数十里,日需货物来颇感困难,商办合作社势须组办”,同时呈报了商办合作社的时间及选址,地址为“丙子埠街中叶宅”,还报告了经选举后当选的人员名单:卫德吾为总经理、叶渭北为经理,另有若干组成人员,并注明“股金社员后当膳册续报”。周心抚对此作了批示,同意给予备案。支前合作社为大军渡江提供了必要的物资保障,起到了有力的支援作用。

发动渡江作战,船只和划船水手是关键的一项准备工作。馆藏的档案里还保存有1949年3月24日,中共皖西三地委向肥西县委发出的通知:为了保证我顺利渡江,需要大量的划船水手。要求各县应在党政军民工作人员、战士及老百姓中,调查能划船的人,说服动员经短期训练,派干部核遵划船人员按技术人员待遇,其家庭并给予适当照顾。而此时,三河也接到了同样的指令。由于三河特殊的地理环境,船多、船工也多。三河市委还专门成立船舶股,以掌控船只,加强水手训练。据资料记载,经过宣传组织,三河市共动员民工3695人,组织担架160多副、民船数百只、船工491人,为大军的渡江作出了积极贡献。肥西县委、三河市委(1949年3月设市,县级;1950年3月撤市设区,属肥西县)根据命令,将行驶在上派河、丰乐河等河流上的民船和船工千余人集中到巢湖中庙附近的湖面上参加解放军水上练兵活动。渡江战役中,这些船工冒着生命危险,在敌人飞机的疯狂轰炸、扫射下,扬帆摇橹,突破天堑,将解放大军送抵长江南岸。

在训练船工的同时,陆路交通运输关系着物资的补给,也同样至关重要。1949年4月15日,皖西三分区后勤指挥部发出指示,为统一迅速完成南渡大军长期准备,要求公路交通要道必须保持畅通无阻。并规定了相关办法:各县所属范围内所有公路、桥梁要有专人负责,随时检查看管修理及解决修路中的所用材料与民力问题,指挥部所派各路工程人员归各县领导;还规定了工程队的供给问题。肥西县分别在山南、金桥、上派等地设立第十、十一、十二兵站分站,办理粮米、油盐、柴草、马料等供给,同时还负责通信联络工作。三河市委成立了修建桥路委员会,下设民主股、建修股、材料股、供给股和警卫股,赶修清水河、迎水庵和西街浮桥,新修公路7.5公里,架设电话线12公里。

在渡江战役中,各地人民大力支持,肥西人民也尽其所有,贡献了应尽的力量,为肥西的革命历史留下了厚重的一笔。《中国共产党肥西地方史》有这样的记录:仅肥西县山南人民就捐献了大米4万斤、柴8万斤,并组织担架队支援渡江。三河捐献柴米10万多担、盐油8.6万多斤,其他各地也捐献了大批粮草。肥西人民为解放大军筹备担架、各式船舶,组织筑路队、担架队,青壮年报名踊跃参军、参加民工队。全县还支援民工3万余人,全力以赴投入渡江运输。渡江战役中,许多肥西随军渡江的船工还荣获了部队颁发的“参战渡江光荣证”和“船工立功证”。

70多年的岁月弹指一挥间。如今,我们从档案中搜寻肥西渡江支前的革命历程,将它呈现于后人面前,既是为了缅怀这段历史,铭记肥西人民所作出的牺牲和贡献,也是为了让我们更加牢記: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责任编辑:孔晓莉)

猜你喜欢

渡江战役肥西县三河
渡江战役中的“紫石英”号事件
小小书画廊
渡江战役纪念馆里听故事
三河古镇巢湖风韵
我最爱的美食
舒同与渡江战役
大力推进肥西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浅谈以变求通在数学教学中的妙用
渡江战役精神探议
小小书画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