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十年中国民宿发展研究综述

2022-05-25李梦娟

技术与市场 2022年5期
关键词:真性民宿旅游

李梦娟,胡 晓

(西南林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224)

0 引言

近年来,关于民宿的研究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民宿的发展结合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成为乡村建设的一大出路,还因其进入门槛低、具有特色风格、符合大众口味而广泛流行。2019年易观分析认为民宿业仍处在快速上升期,民宿消费者人数持续增加,《中国民宿旅游发展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在线民宿的市场规模达到200亿元,同比增长36.5%。2019年国家发布了新的民宿标准,对民宿有了更加明确的定义,并且把民宿划分成三个等级,经营资质和推出机制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安全问题以及从业人员的素质被重视起来。

旅游建立在对地方异质性的消费凝视之上[1],民宿旅游的兴起也是如此,不同地方的民宿让消费的感受也不尽相同,更能激起消费者选择民宿而不是传统酒店的欲望。近十年我国对于民宿的研究进展、研究方向以及研究内容影响着我国民宿的进一步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中国知网(CNKI)文献数据库,查阅近十年相关文献的发表状况,总结出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理论基础,为之后的研究提供借鉴。

1 文献研究概况

基于中国知网(CNKI)文献数据库以“民宿”为主题进行检索,检索文献的出版时间为2011—2021年,研究发现2011—2016年属于民宿研究的起步发展期,在此期间检索到的文章数量相对较少,多倾向于民宿开发的可行性研究、学习中国台湾的经验以及风险分析,2017年收录相关文献猛增至642篇可以视为快速增长的开始。

此外,随着年份的增长,各期刊研究数量逐步增加,本文认为民宿在中国的发展逐渐落地生根,结合中国各个地区的特色发展民宿产业,尤其是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会引起更多学者对于民宿旅游的研究。以“民宿”为主题在中国知网(CNKI)文献数据库搜索近十年文章发表状况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中国知网2011—2021年以“民宿”为主题的文献数量

从期刊的分布上来看,相关文章的发表数量呈现逐步上升的态势,但是关于民宿方面发表的核心期刊数量有待提高。

2 研究内容

2.1 民宿早期研究综述

2.1.1 民宿的定义

2017年10月开始实施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中对民宿的定义为:民宿是利用当地闲置的资源,其主人接待客人,为前来游玩观光的游客提供感受当地自然风光、生活习俗与人文风情的小型住宿设施[2]。民宿最早在我国台湾兴起,随后在江浙得到发展,最初是农家乐、农村旅馆的形式。伴随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民宿也发生了诸多变化,居民大多利用自家的房屋,为前来观光的游客提供简单的住宿,并提供早餐,这个定义符合早期学者对于民宿的理解[3]。文章采用的“民宿”一词,其包含了传统的客栈、农家乐等概念。游客可以体验农村氛围的宁静,享受当地的美食和传统美食的多样性,游客也有机会学习当地的菜肴。此外,还可以了解当地的习俗以及传统的游戏和活动。旅游产品的主要概念强调的是生活方式和体验。

2.1.2 民宿研究进程

2010年中国知网查询“民宿”关键字,出现文章32篇,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为休闲度假民宿旅游[4],乡村民宿经营者经营风险感知价值等。2011—2014年民宿方面的研究在持续深入,包括民宿旅游发展的可行性分析、借鉴中国台湾民宿成功的经验,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学者基于文化真实性研究乡村民宿的发展模式[5]、家庭旅馆经营模式探讨,并把乡村度假民宿旅游模式引入武陵山区[6]。也有学者把目光聚焦到民宿评价模型构建[7],精品民宿这一概念最早在2014年发表的文章里出现,是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人才利用闲置房屋、自然资源与风土人情等创办独具特色的经营项目,该项目以特色住宿业为基础,延伸出茶吧、手工作坊、民俗风情等休闲业态,这种业态多元、外观精美、主题独特、别具风情的精品民宿已经成为乡村休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高级发展模式[8]。2015年开始了“民宿”标准化的相关讨论,浙江首次发布民宿的地方标准,在满足基本要求的情况下,将乡村民宿划分成3个等级:标准民宿、优品民宿和精品民宿。2016年中国知网相关文章达到642篇,民宿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研究越来越细致化,民宿客栈从业人员的培训模式研究、研究特色民宿设计、打造主题特色民宿、顾客的满意度与增加游客的再宿意愿研究。同时,民宿的发展也成为精准脱贫的一条路径[9],在生态文化旅游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10]。

2017至今,民宿相关文章发表数量在1 000篇以上,迎来了民宿研究的快速增长,民宿的发展也开始与其他产业进行融合发展,陆续出现了全域旅游发展下的民宿、乡土地域文化+民宿、旅游扶贫视角下的乡村民宿、共享经济时代下的民宿等。民宿研究方面的理论也丰富起来,从建构主义真实性到存在主义真实性探索[11]、共生理论、基于IPA评价等。民宿成为展示少数民族、偏远地区风情的载体,“在林芝人家 看十里桃花”“来我清江源 君住吊脚楼”等,民宿更是引起了都市逃离、乡村复兴的热潮[12]。

2.2 民宿主客、客客互动研究

民宿的主体是房东和消费者,两者之间的互动研究是近十年民宿研究的热门。在互动研究中,顾客之间的交流互动较顾客与房东的交流更为密切、频繁[13],Grove[14]把美国主题公园中顾客之间的互动行为为分为礼仪性及社交性,文章依托层次性体验价值研究路径,认为在顾客再惠顾意愿中建议与帮助发挥了一定的中介作用,并且在顾客间互动管理中一线员工起着重要作用[15];马鹏和张威[16]针对游客间的互动幸福感的提高进行探索,认为在民宿中游客互动并不能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但游客之间的友好交流和帮助行为可以通过体验价值来提高游客的主观幸福感,对于民宿经营者来说,提高游客的体验价值,对游客自身感知的幸福感和对民宿口碑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主客间的互动对于民宿的口碑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主客人际互动增强消费者对民宿的信任,并且民宿经营者要扮演好“好客主人”的角色,人际互动正向影响消费者对民宿的能力信任和善意信任,才能对平台有信任感,从而愿意进行口碑传播[17];黄丽满等[18]学者同样从民宿的主客互动入手,参考王建芹[19]研究,将主客互动划分为信息互动、服务互动及人际互动三个维度,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与民宿主人的人际互动过程中,女性游客群体对满意度的影响更大。

2.3 民宿的原真性

原真性(Authenticity)一词源自于希腊词汇“authentikós”,本意是值得信赖的、可靠的,与事实或陈述事实一致。美国社会学家Maccannell[20]在旅游动机和体验研究中最早引用该定义,引起学界的关注。近几年,原真性也被应用到传统村落的开发、民宿的构筑方面,有学者将原真性概念进行深层次分析,包括“原状”的分析、原真性四方面的标准,进而分析民宿设计中原真性表达的原则,包括继承性、舒适度[21]。李超然和张超[22]在携程平台上搜集了丽江市“亲的客栈”的用户的在线评论,从而提炼出游客的原真性感知。对于原真性的研究也逐渐出现在了硕士研究生的论文中,屠天诚[23]进行了民宿原真性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研究,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提出有效提升该类民宿顾客满意度的基本对策[23]。吴洲华[24]认为民宿是区别于传统酒店的新型住宿方式,保留其原真性,且让游客真正感受到,才是民宿获得长足发展的关键,并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塔下村的民宿进行实地考察,探求游客对塔下村民宿原真性感知的主要影响因素。

2.4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宿的发展研究

2018年国家发布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刘云海[25]学者认为民宿旅游要走差异化路线,他认为民宿的发展和优化是当下的一个新课题,在发展乡村民宿旅游项目时,应尽量避免唱“同一首歌”,因地制宜,走差异化和特色化道路才能获得成功。张蓉倩[26]以梅州市的民宿旅游发展为例分析了其发展的优势、劣势,认为梅州市平远县作为 “中国最美县域”之一,民宿成为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的最佳选择,为确保游客体验真实的乡野生活,当地政府应规范民宿经营者的经营行为,提高民宿居住质量和服务水平,从而使得民宿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安娜青[27]以宜兴市乡村民宿为例,分析民宿旅游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旅游业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实现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民宿可以视为相对高级的旅游业态,作为旅游的重要环节,它的作用不仅局限于提供食宿,产生附加值,产业形成经济链更为重要。

曹洪珍等[28]学者对旅顺口的旅游民宿进行了调查,对正处于发展中的旅游民宿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进一步完善了有关民宿旅游发展计划,严格管控民宿业的经营行为,并加以引导形成旅游民宿品牌,从而带动旅顺口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开展旅游扶贫。佟玉权等[29]学者探究了民宿旅游消费意愿的影响因素,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指导,构建理论模型,借助SPSS等工具进行回归分析。以民宿作为旅游的重要环节推出的民宿旅游,独特的房屋构造与当地的文化结合,具有民族风味的布局,可以作为有力的旅游吸引物。民宿还可以和康养结合,老年人可以在乡村民宿康养身体,也为乡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30]。

2.5 共享民宿

共享民宿在百度百科上解释为是小猪短租联合杭州公安部搭建的以“人脸识别”为核心的共享住宿。共享民宿既能让消费者感受到大数据时代的先进,又可以满足其居住特色民宿的需要,这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更是迎合大众口味的产物。徐峰等[31]学者对国外共享民宿的发展进程进行了研究,一方面描述了文献收集与分析方法,另一方面总结了共享民宿的早期研究成果,认为在以往研究中大多采用实证研究,这些定量研究可以与扎根理论、案例研究等定性研究结合,但对于共享民宿经营者的参与动机及其影响因素涉及较少,指出了民宿日后研究的方向。

共享经济的发展为民宿行业提供了机遇,借助第三方平台可以发布房源,对于房屋较多的房东,可以绑定销售,增加其订单量;对于消费者而言,提供了更加多样的选择,Airbnb、途家等民宿平台更是设置了超赞房东,以激励房东为顾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这也增加了民宿间的竞争力,平台提供的同等类型的房源信息过盛,迫使一些房东转战其他共享平台,另寻出路。

3 研究评述及未来展望

我国对民宿的研究正处于上升时期,不少学者进行了国内外的民宿研究综述,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的侧重点,认为国外的研究相对体系化,国内民宿旅游研究更偏重实际运用[32]。本文通过对国内的民宿发展研究,发现国内研究有以下特点:①从研究对象分析,多数的学者侧重于地方特色民宿的分析,近几年,乡村民宿的研究呈现爆发增长,注重研究民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但缺少对民宿产业的分析以及对整体的总结,且大多数的研究聚焦于民宿本身,缺乏对民宿中餐饮以及相关产业的系统研究。②从研究方法来看,目前研究采用最多的是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定性分析中常用的就是扎根理论,定量分析常见的是田野调查、访谈与调查问卷相结合,借助SPSS、Amos等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日后的研究可以将两种研究方法有机结合起来。③从研究理论方面,2017年以前的研究缺乏理论支撑,主要侧重于可行性分析、中国台湾成功经验分析、顾客满意度研究等,之后的研究出现了基于共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建构主义真实性到存在主义真实性理论等,但是总体应用于民宿方面的理论基础仍非常薄弱。

本文通过四个维度对我国民宿的发展进行分析:①互动性,即民宿主人与客人、客人与客人之间的相互交流,近十年关于此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相关文章质量也不断提高。②原真性,即民宿的真实性,民宿在开发的过程中,一方面为了迎合游客需要建设具有现代化的设施,另一方面要保留本土特色,增加游客对于民宿的真实性感知,从而有助于游客重游率的提高。国内关于原真性方面的文章较少,无论是原真性对于游客体验,还是关于如何提升游客的真实性感知。③时代性,即在乡村振兴的大环境下,民宿业如何发挥作用,与乡村经济紧密联系起来。目前乡村民宿存在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如基础设施不完善、产品同质化严重、安全保障不足等,民宿的建设不仅要服务于眼前的经济发展,更要考虑长久的发展战略。④创新性,即共享民宿的发展,2013—2016年被认为是共享民宿研究的起步阶段,在此期间的文献数量较少,且研究主题多为共享民宿基本概念、共享经济下的商业模式以及对旅游行业影响的理论研究。2017年可看作共享民宿研究快速增长的开端,学者聚焦于共享经济背景下民宿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盈利模式、现状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等,虽然已经取得一定的进步,但是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猜你喜欢

真性民宿旅游
孪生院子民宿
建筑原真性探微
原真性原则在国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研究评述
选择民宿出行的你,真的了解“它”吗?
你是民宿达人吗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关于治疗近视眼答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