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锦凌水库营养状况评价

2022-05-25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类水富营养化断面

王 凡

(锦州市水利事务服务中心,辽宁 锦州 121000)

1 水库水质分析

1.1 锦凌水库概况

锦凌水库坐落于锦州境内的小凌河干流上,属锦州城市总体规划及防洪规划的重要骨干工程。水库总库容8.08亿m3,控制水域面积3029km2,正常蓄水面积52.71km2,调节水量1.61亿m3,承担锦州市的防洪和供水任务,并兼顾改善区域生态安全的目的,同时为锦州市区提供一处集休闲、观光、度假于一体的综合生态景观。锦凌水库的建成将锦州城市现状50a一遇防洪标准提升至200a一遇,将沈山铁路桥现状50a一遇防洪标准提升至100a一遇。同时,对小凌河发挥着径流调节作用,每年向锦州供水量达到0.98亿m3,更好地满足城市用水需求。水库供水作为地下水替代水源,有利于恢复地下水超采区采补平衡。

1.2 监测断面布设

以水质监测规范为基准,结合库区实际情况合理布设水质监测断面,水质监测断面布设,见表1。

1.3 水质评价方法

根据《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等相关技术规范,结合2020年锦凌水库监测数据评价分析水库水质状况。选择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浑浊度、叶绿素、透明度、铁、锰、锌、铜、镉、硝酸盐氮、氯化物、硫酸盐、粪大肠菌群、硫化物、氰化物、氟化物、石油类、挥发酚、阴离子合成洗涤剂、5d生化需氧量、六价铬、砷、铅、汞、硒、总氮、总磷、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溶解氧、pH值、水温等32项评价指标,以Ⅲ类水质为基准评价超标污染物,并计算确定超标倍数[1-2]。

表1 水质监测断面布设

1.4 水库水质现状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锦凌水库2020年水质监测资料,利用单指标法评价各监测断面水质[3],各断面超标污染物、超标倍数和水质类别,各断面水质类别,见表2。

表2 各断面水质类别

结合锦凌水库全年监测数据,在粪大肠菌群、总氮不参与评价的情况下,水库坝前汛期和全年均达到Ⅱ类水标准,非汛期达到Ⅲ类水标准,总磷的超标倍数为0.3,而库中的(Ⅰ上)、(Ⅱ上)、(Ⅲ上)三个断面非汛期、汛期和全年均达到Ⅱ类水标准。

2 水库富营养化状况评价

2.1 富营养化评价方法

文章以《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规程》为基准,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锦凌水库的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湖库营养状态等级划分,见表3。具体而言,首先将水质化验结果利用线性插值法赋分[4-5],并利用公式(1)计算营养状态指数EI,然后依据计算结果和等级划分标准确定最终的营养状态[6]。

(1)

式中:n为参评指标数;En为参评指标n的赋分值。

结合锦凌水库2020年水质监测数据,选择富营养化评价指标有透明度SD、高锰酸盐指数CODMn、叶绿素chal、总氮TN、总磷TP等,坝前和库中营养状态评价结果,坝前营养状态评价结果,见表4;库中营养状态评价结果,见表5。结果显示,全年和汛期锦凌水库坝前均达到中度富营养化,非汛期达到中营养状态;非汛期、汛期和全年库中达到轻度富营养化状况。

表3 湖库营养状态等级划分

表4 坝前营养状态评价结果

续表4 坝前营养状态评价结果

表5 库中营养状态评价结果

续表5 库中营养状态评价结果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汛期

总磷的营养状态指数EI处于39.45-41.09之间,达到20

图1 汛期营养状态指数图

2.2.2 非汛期

总磷的营养状态指数EI处于41.40-48.30之间,达到20

图2 非汛期营养状态指数图

2.2.3 全年中

总磷的营养状态指数EI处于39.75-47.20之间,达到20

图3 全年营养状态指数图

3 结 论

经计算分析,总体上锦凌水库水质能够满足城市供水要求,水库坝前汛期和全年均达到Ⅱ类水标准,非汛期达到Ⅲ类水标准,总磷的超标倍数为0.3;苦衷非汛期、汛期和全年均达到Ⅱ类水标准。

营养状态评价结果显示,锦凌水库水质表现出向富营养化转变的趋势,并且坝前富营养程度高于库中。深入分析可知,这可能与库中水质净化能力强于坝前有关。对此,应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严格控制周边生活污水向小凌河流域内的随意排放,逐步取缔或减少网箱养鱼等活动,加强间接或直接污染源管理以及排污沟引流导流作用,确保污水达标排放,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减少湖库水体磷含量。

猜你喜欢

类水富营养化断面
类水滑石制备及其功能改性的研究进展
类水滑石催化剂在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一种精确的轮胎断面束缚方法
高深度大断面中深孔一次成井技术探索与应用
超大断面隧道初期支护承载力学特性及形变研究
洪口水库近年富营养化程度时间分布的研究
茂名市开展全面攻坚劣Ⅴ类国考断面行动!
高效溶藻菌对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效果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研究进展
人工浮岛技术净化废水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