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量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2022-05-25赵磊

前线 2022年5期
关键词:绿色发展

[摘要] 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把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成为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也是推进城市副中心高质量高水平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一个时期以来,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推动绿色转型,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正在按照绿色发展的思路,持续加大建设力度、继续发挥特色优势、努力形成示范效应。

[关键词] 绿色发展;  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北京城市副中心

[中图分类号] D616; X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2)05-0064-04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色发展主基调、高水平打造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是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实质要义,也是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及城市副中心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的关键抓手。一直以来,城市副中心坚持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力争在全市带头做好碳减排,率先实现碳中和,为国家和北京市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城市副中心力量、形成城市副中心示范效应。

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的重大意义

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绿色发展主要涵盖绿色生产、绿色技术、绿色生活和绿色制度等内容。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绿色发展理念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综合国内外绿色发展实践,准确把握绿色发展定位,科学认识绿色发展规律,加快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是实现城市副中心“千年之城”目标的必然选择,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必须持续推进的长远大计。城市副中心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部署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就是要率先成体系化地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探索绿色转型发展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是加快实现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十四五”时期是城市副中心框架基本成型、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区域协同突破发展的重要时期,年均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00亿元,叠加承接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的持续疏解任务,重点工程多、能源消耗大。提出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对于推动城市副中心统筹做好存量改造与增量升级,不折不扣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对城市副中心提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要求,建设好“千年之城”历史性工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引领推动作用。

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是推动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建设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城市副中心正处于拉开城市框架、提升综合承载力和各领域发展水平的重要阶段,新理念新模式在机制、政策、技术、标准等方面支撑不够系统,传统路径依赖与创新理念不足等因素对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带来较大挑战。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坚定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将为城市副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中央提出的“以最先进的理念、最高的标准、最好的质量推进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要求,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提供有效保障和有力支撑。

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的优势和成果

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具备很多良好的条件和资源禀赋,特别是在发展态势和发展环境方面优势显著。一方面,政策叠加优势突出。建设城市副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北京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中央精神,举全市之力、集中优势资源大力推动。作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北京自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集成优势为城市副中心的绿色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内在基础和外部环境。2021年8月,国务院《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更是对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提出了明确要求和一系列支持。另一方面,区域协同优势突出。城市副中心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在北三县一体化示范区紧密协同的背景下,更有条件和优势跨越行政区划在更大区域内推动绿色发展举措落实,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资源交汇和建立绿色体制机制。

“十三五”时期,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城市副中心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经过几年艰苦努力,规划实施取得新成果,城市框架初现新形象,产业聚集形成新动能,协同发展取得新成效,民生福祉得到新提升,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持续保持生机勃发的良好势头,为“十四五”时期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

绿色生态空间加快形成。以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为统领,全力打造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十三五”末,城市副中心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降低60%,空气质量创历史最好。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全部完成,国家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坚持大尺度建绿和百姓身边增绿相结合,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4.45%,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1.46%,群众出门见绿、起步闻香的绿色生活体验不断增强。

城市建设绿色化水平不断提升。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绿色低碳建筑。带头编制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纲要,在北京市率先出台实施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意见和绿色施工意见。大型公共建筑執行绿色建筑标准,开工装配式住宅220余万平方米,国内首座近零能耗建筑——城市副中心智慧能源服务保障中心即将投入使用,城市建设领域绿色化成果不断展现。

绿色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构建。坚持绿色优先、慢行优先、公交优先,不断强枢纽、织路网、提能级。城市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东六环路入地改造等标志性工程全速推进,广渠路东延建成通车,地铁1号线与八通线贯通运行。车辆能源清洁化进程持续加快,区域出租车全部实现电动化。加快道路慢行系统改造,绿色出行比例达80%,轨道交通、城市快速路等公共交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低碳市政设施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严格执行安全可靠、多能协同的要求,水资源保障能力全面提升,能源结构稳步优化。南水北调通州水厂投入使用,城市供水安全系数提升至1.5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9%。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推进太阳能、地热能与常规能源系统的智能耦合应用,水电气热等市政设施和能源供给保障更加绿色低碳。

产业发展呈现低碳化趋势。牢牢把握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产业发展向绿色、创新、高端加快转型。一批优质企业先后落地。搭建“三合一”碳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绿色金融生态圈加速构建,北京绿色交易所入驻,中美绿色基金、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获批设立,绿色金融政策和机构体系初步建立,绿色资源加速集聚,绿色市场稳步扩容。

区域协同发展态势更加紧密。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城市副中心与北三县协同发展规划。燕潮大桥以及京秦高速(北京段)等一批高等级公路已实现通车,交通一体化加快形成。连续三年举办北京与河北廊坊北三县项目推介洽谈会,产业合作更加深入。深入实施北运河、潮白河等生态廊道保护与修复工程,北运河(城市副中心段)实现全线通航,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加快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的重大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1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城市副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系统性、体系化推进,将绿色发展作为价值引领和增长动力,在更多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加快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大力构建绿色发展核心竞争力。积极参与国家绿色金融标准化工程、中国与欧盟及“一带一路”国家绿色金融标准研究合作等项目,探索制定绿色项目投融资、气候风险预警等方面的绿色金融“通用语言”。健全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发挥北京绿色交易所带动作用,建设全国自愿减排等碳交易中心。推进碳银行集团等绿色金融平台,建立碳信用评估体系,在运河商务区建设面向全球的碳市场。依托“两区”建设,加强绿色金融领域国际合作,支持金融机构探索绿色资产跨境交易等事项。

强化绿色理念引领城市建设。建立健全绿色建造标准体系,推进实施全生命周期绿色建造。大力推行绿色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新建保障性及政策性住房全面采用装配式建筑,有序开展老旧小区和农村住宅绿色化改造。建设高效绿色轨道交通,研究推广应用制动能量回收、智能调度等节能新技术。完善生态友好的道路交通,集中建设区公交站点500米半径覆盖率达到95%以上,沿河、沿绿、沿路建成1500公里高品质慢行系统,建设自行车友好型城市。

建设绿色智能城市运行体系。加速布局绿色智慧城市新基建,深入推进“双千兆”城市建设,实现5G全域连续覆盖。推进绿色智能交通管理,推动机动车辆电动化,建设全国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区。构建水循环利用体系,加快实施河东资源循环利用中心、减河北综合资源利用中心项目,深入推进小微水体治理及河湖生态保护修复。加快建设绿色供热系统,因地制宜利用中深层水热型地热、浅层地热能、空气能和城市余热资源,加快推动供热方式由集中式向分布式转变。系统打造固体废物资源化循环体系,建设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和再生能源发电厂二期,推进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和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持续提升蓝绿交织生态环境质量。打造水系纵横的北方水城,加快建成通州堰系列分洪体系,高标准完成北运河、潮白河等骨干河道治理。深入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工程,紧密结合老城“双修”、老旧小区环境提升等工程,开展海绵型小区、海绵型家园改造。持续完善“一心、一环、两带、两区”城市绿色空间格局,1建设蓝绿交织的森林空间,将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打造成“零碳公园”。构建全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体系,全力推进北运河(重要时段重点河段)水质主要指标达到Ⅳ类标准。

积极构建绿色高效能源体系。全面实施减油、降气、增电措施,优化能源利用结构,严控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全面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依托智慧能源管理平台,优化多种能源协同供给方案。大力发展太阳能,加快实现新建公共建筑光伏应用全覆盖。充分挖掘城市副中心现有资源潜力,规模化推进地热及余热利用。完善外调绿电使用政策,积极拓展绿色电力应用。

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加快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严格执行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指标约束条件。加强绿色创新技术应用场景建设,在特色小镇重点打造一批绿色低碳示范项目。坚持减量发展,聚焦文旅融合,推动工业遗址、老旧厂房等存量空间资源转型利用。引进和培育绿色金融机构,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成立绿色金融事业部或绿色分支行等绿色金融专营机构,积极开展绿色信贷和绿色投资。加快推动中关村通州园等地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台马科技板块、西集网安园等新兴产业集聚区强化应用先进绿色节能环保技术,促进产业转绿降碳。

深化与廊坊北三县绿色一体化发展。依托北三县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研究绿色资源就近利用机制,加强绿色科技创新合作,支持碳监测大数据等绿色技术成果互认互用。探索固体废物资源共治,提升生活垃圾及农林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建立健全区域大气环境监测预警和联合督查机制,共同打造潮白河等主要水系廊道和交通生态廊道。协力落实绿色产业功能定位,延伸布局绿色产业链、供应链,实现跨区域绿色产业协同发展。加强智慧城市、绿色城市、海绵城市、韧性城市等方面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探索绿色发展区域合作共享新模式。

培育绿色人文新风尚。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构建绿色人居环境。聚焦张家湾设计小镇、台湖演艺小镇和宋庄艺术小镇等特色小镇发展,选择适宜区域建设“零碳社区”“零碳科创园”“零碳工业园”。倡导绿色出行理念,建立完善绿色生活的相关政策和管理制度,广泛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等创建活动,全面引导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J].求是,2019,(3).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21年9月22日)[N].人民日報,2021-10-25.

(作者简介:赵磊,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常务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中共北京市通州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 / 张蕾磊

猜你喜欢

绿色发展
日本城镇化“绿色发展”新动力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启发
绿色转型战略需要更明确的路径选择
能源诅咒视角下成都经济区绿色发展研究
绿色金融在石油石化行业的运用研究
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之坚持“绿色发展”
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之坚持“绿色发展”
人力资源质量的生态维度研究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浅议坚持法治环保 推动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
“绿色发展”关键在于“绿色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