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三服务”劳动课程的内涵意蕴与构建实施

2022-05-25陈菊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劳动幼儿园幼儿

陈菊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意见》为各地各校开展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在幼儿园里,劳动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小班的自理活动,还是中班的值日生工作,亦或是大班的“大带小”活动,都渗透着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幼儿参与劳动就是在经历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过程,但幼儿园在开展劳动课程时,常常出现劳动观念片面化、劳动内容简单化、劳动方式形式化、劳动评价功利化等问题,导致劳动教育边缘化。那么,幼儿园应如何发挥劳动教育的价值呢?我园从课程意识出发,通过认识、体会劳动教育的内涵和特征,确立了以“三服务”为核心的劳动课程。

一、“三服务”劳动课程的内涵与特征

“三服务”劳动课程是以全面育人为根本目标,以早期劳动教育为核心,以服务自己、服务同伴、服务集体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也是幼儿通过亲历实践和动手操作,发展自理能力,培养良好的劳动品质,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种活动。“三服务”劳动课程具有以下特征。

(一)非功利性

“三服务”劳动课程的目的在于满足幼儿自身的发展,是非功利性的服务。为自己服务就是引导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良好的自理能力和生活习惯;为同伴服务就是引导幼儿和同伴互动、交流,关心同伴的需要和感受;为集体服务就是引导幼儿在集体中承担一定工作,使其具有归属感和责任感。

(二)生活性

“三服务”劳动课程在时间上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在内容上渗透于幼儿的生活活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家庭生活中。生活活动作为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三服务”劳动课程的重要基地。

(三)体验性

“三服务”劳动课程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引导幼儿享受劳动的过程,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劳动,自由地感受身体与外界的关系,感受自己的价值,体验劳动创造的成就感,体验劳动过程带来的愉悦感,并逐步产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情感。

二、“三服务”劳动课程构建的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强调:“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3~6歲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提出,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三服务”劳动课程就是支持幼儿在亲历实践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体力和智力改造外部世界,促进幼儿脑、心、手和谐发展。

(一)“三服务”劳动课程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劳动一方面可以满足幼儿们爱动的心理需要,另一方面可以活动其筋骨,使他们的体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三服务”劳动课程为幼儿提供了锻炼身体的机会,尤其是促进幼儿大小肌肉的发育以及手眼协调发展,并且劳动过程中幼儿能得到积极愉快的情绪和情感体验,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课程为幼儿创设了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使幼儿在劳动过程中与成人、同伴相互交流,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生活经验,提升其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为幼儿提供与他人沟通、协商的渠道,帮助幼儿学习遵守社会规则,摆脱原本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引导幼儿通过对外在事物的改造,体会美并感受美的熏陶和教育。

(二)“三服务”劳动课程是培养幼儿良好品德的有效途径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通过有汗水、有老茧和疲乏人的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幼儿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产生同情心,丰富情感体验,逐渐形成克服困难、持之以恒和积极向上的优秀品格,尤其是为集体服务,能培养幼儿的荣誉感、责任感、规则感等。“三服务”劳动课程让幼儿在自主自愿的劳动中经历和感受劳动的不易,体会劳动者的艰辛,认识劳动的价值与意义,进而珍惜劳动成果,养成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三)“三服务”劳动课程是幼儿获得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

“三服务”劳动课程以实践为载体,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和技能,是幼儿在所处的真实生活、社会场景中亲身参与的,在具体情景中亲自去操作、去感知、去反思、去感悟的,使幼儿不断获得直接经验,提升实践智慧,让幼儿从想做、尝试着做逐步发展到敢做、会做。“三服务”劳动课程给幼儿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为其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试验田”,幼儿在做中学、在做中进步、在做中获得实践能力。“三服务”劳动课程还通过实践锤炼幼儿的创新品质,课程中幼儿遇到的问题都是真实的、真切的,能够引发幼儿的积极探索,在不断直面问题、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不怕困难、敢于实践的良好品质。

三、“三服务”劳动课程的构建原则

(一)活动性原则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幼儿的能力和才干来自他们的指尖,两手动作的把握性和创造性越大,手和劳动工具配合得越精细,幼儿这种配合所需要的动作越复杂,幼儿智力的创造精神就越鲜明,动作也就更准确、更细致。”“三服务”劳动课程的主旨就是让幼儿在做中体验、感悟和反思,强调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构建精神世界。课程充分利用幼儿园中人、物、时空等资源,为幼儿提供自我创造的时间与空间,重视幼儿的兴趣和直观经验,鼓励幼儿通过操作活动提升能力、涵养心灵。

(二)适宜性原则

“三服务”劳动课程始终遵循适宜性这一原则。一是关注年龄适宜。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活动、材料、互动方式,既保障课程的安全适度、健康有趣,又让幼儿力所能及,还不失挑战性。二是关注个体适宜。不同年龄的幼儿以及同一年龄段不同的幼儿,其个性、兴趣、需要、能力、发展水平等都不尽相同,面对这些个体差异,教师应按照幼儿个体特征,支持和引导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三是关注文化适宜。每个幼儿生存的环境不同,面临的问题不同,家庭的结构、背景不同,劳动课程要尊重文化差异,为幼儿构建多元化的活动,适应其需求。

(三)生活性原则

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曾说过:“幼儿园劳动教育应具有生活性,幼儿的认知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劳动教育与幼儿生活关联越大、距离越近,就越能引发幼儿的兴趣,他们在劳动过程中的学习也就越有效。”“三服务”劳动课程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渗透于幼儿的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中,遵循在生活中学习、为生活服务的原则。例如,在入园、进餐、喝水、盥洗、如厕、睡眠等环节中,创设以培养自理能力为重点的为自己服务课程;在生活坊、工程室、种植园、饲养角等活动中创设同伴合作、为同伴服务的课程;在值日生、“大带小”等社群服务中创设为集体服务的课程。

四、“三服务”劳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美国教育家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了课程开发的四个基本步骤,即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我园“三服务”劳动课程的设计以泰勒的课程开发理论为参照,确定了“目标引领、内容设置、组织实施”三个核心步骤,推动课程科学有序实施。

(一)目标引领

“三服务”劳动课程构建科学、系统的新时代幼儿劳动教育体系,融入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目标,发挥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育人功能,课程包含“知、情、意、行”等要素,并以此来设定课程目标。一是知识层面目标,包括认识和理解,知道为什么做、如何做,这是开展活动的基础;二是情感层面目标,包括情感和表達,如活动中的各种情感体验,在需要的时候能够请求别人的帮助,在获得帮助时能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三是意识层面,包括意识和意志,有主动服务的意识,能够坚持不懈,做事不敷衍;四是行为层面,包括行动与行为,优化自己的行为,提升能力。

(二)内容设置

“三服务”劳动课程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上的实践课程,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幼儿园挖掘各类活动中的劳动要素,让幼儿在真实情境中“学”和“做”,并有计划地进行分类,体系化地渗透到幼儿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从而实现劳动育人。

“三服务”劳动课程的内容主要包含三大类。首先,为自己服务,幼儿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具有良好的自理能力和生活习惯;幼儿要学会自我管理,能够为自己的一日活动做好规划,并按照规划开展活动。其次,为同伴服务。幼儿能和同伴合作做事或游戏,能为同伴做事,关心同伴的需要和感受。最后,为集体服务,幼儿能在集体中承担一定的工作,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三)组织实施

可以说,幼儿园的所有活动都能成为实施“三服务”劳动课程的有效途径,都蕴含着课程价值,承载着课程目标。

1.一日生活

一日生活环节中蕴含着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劳动项目。幼儿园要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挖掘相匹配的劳动教育内容,渗透到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层次、有梯度地培养幼儿服务自己的能力。如午睡环节,小班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能穿脱衣服和鞋袜;中班幼儿能自己扣纽扣;大班幼儿能根据天气冷暖自己增减衣服、会系鞋带。生活环节中还蕴含着很多服务同伴、服务集体的契机,如午睡环节中的帮助同伴穿脱衣服、合作整理床铺、相互拉拉链、晒取鞋子等;班级管理中的桌椅清洗、整理外衣、班级玩具、材料清洗、修补图书、值日生工作等。

2.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幼儿的劳动不同于成人的劳动,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的。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蕴含着大量劳动教育资源,只要教师统整资源、发挥游戏价值,就能让幼儿在游戏中自主地服务自己、服务同伴、服务集体。比如,在“小作坊”区域,教师投放的制作玩具、装饰材料,不仅可以引导幼儿探究加工和制作的方法,还能让幼儿体验创作的乐趣。游戏活动结束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收拾游戏材料,将物品分类摆放,清扫活动区,盘点玩具、清洗玩具等,这些活动能使幼儿学习劳动技能,培养认真负责、持久细心的劳动态度,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劳作活动

劳作活动包括种植活动、饲养活动、工程活动、工艺活动、美食坊活动等。这类活动可以理解为一种更高层次的服务,深受幼儿喜爱。劳作活动的价值不仅在于操作,更重要的是在操作中感知、感受和体验,使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感、成就感、愉悦感。比如,种植活动中,幼儿经历准备种植、开始种植、种植管理、收割成果四个阶段。准备种植阶段有“我们一起来翻土”“设计种植计划”“如何播种”等环节,开始种植阶段有“浸泡种子”“直接撒种”“种苗”等环节,种植管理阶段有“田间管理”“浇水施肥”“抵御病虫害”等环节,收割成果阶段包括“采摘技巧”“成果展示”“成果分享”等环节。幼儿全程参与种植过程,生发出乐于劳动、勤于劳动和尊重劳动的积极态度,并不断思考、不断练习,完善自己的行为,锻炼劳动能力。在体验劳动为他人带来方便时,服务他人的意识也就在幼儿心底生根发芽。

4.家庭活动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在家庭中的劳动直接影响着“三服务”劳动课程的实施质量。由于家长对劳动教育价值认识不足,常常把本该幼儿做的事情包揽了,为幼儿进行“全方位”服务,看似是为幼儿好、爱幼儿,实际是剥夺了幼儿劳动的权利和机会,剥夺了幼儿成为完整儿童的权利和机会,剥夺了幼儿全面发展的权利和机会。陈鹤琴曾说:“做母亲的最好只有一只手。”幼儿园可以通过专题培训、活动展示、案例分析、对话沙龙等形式,引导家长形成劳动教育的价值认同,构建以幼儿园为实施主体,家庭和社区配合的全方位、立体的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引导家长行动同向、行动同步、优势互补。比如,家长引导幼儿自主完成餐前的食谱计划、食材的准备、餐具的分发,餐中的自主盛饭添菜,餐后的帮忙清理桌子、清扫垃圾、整理碗筷等。幼儿园还要利用家长资源,让幼儿了解不同职业的劳动特点和价值,形成家园共育的教育合力,强化幼儿的劳动意识。

五、“三服务”劳动课程的成效

“三服务”劳动课程并不是独立的课程,也不是幼儿园课程体系中新增的教育内容,而是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包括儿童劳动品质的培养)通过适宜、多样、丰富、有趣的劳动教育来实现的行动探索。

(一)以劳“树德”

“三服务”劳动课程的实施对幼儿爱心、同情心、责任感、意志力的养成等效果明显。例如,看到种子破土而出,幼儿体会到了生命的来之不易;在照顾小动物的过程中,幼儿体会到责任与担当;播种的挫败经历、值日生工作的有始有终等锻炼了幼儿的意志力;幼儿经历从择菜、洗菜、简单翻炒再到出锅的全过程,理解了每一道菜、每一粒米背后的汗水和不易,自觉践行“光盘行动”。

(二)以劳“增智”

“三服务”劳动课程的模式等同于“做中学”模式,引导幼儿动手又动脑,不仅使其获得了劳动经验,更提升了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幼儿的认知得到深入、细化、具体化,智慧得到启迪。

(三)以劳“强体”

“三服务”劳动课程是以幼儿体力劳动为主的实践,肌肉发展、活动筋骨、出力流汗是课程的基础目标。幼儿在除草、浇水、施肥、摘果等过程中,肌肉得以协调,肢体动作变得敏捷,运动能力得到提升,身体得到健康发展。

(四)以劳“育美”

劳动可以创造美,更能激发幼儿创造美的欲望。“三服务”劳动课程的每一个阶段都注重鼓励幼儿自由发挥、大胆创造。幼儿在与自然环境的亲近中体验美,在运用各种各样材料的探究、制作中创造美,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意识便会根植幼儿心中。

综上,幼儿园要通过劳动实现育人功效,深入挖掘各类劳动中的教育资源,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到幼儿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提高劳动教育的质量。

(责任编辑:赵春艳)

猜你喜欢

劳动幼儿园幼儿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爱“上”幼儿园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