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高质量的会宁县中心城区智慧生活圈规划研究

2022-05-24冯利行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2年5期
关键词:会宁县生活圈城区

冯利行

(兰州交通大学)

1 引言

会宁县位于甘肃省中部白银市南端[1],属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地貌复杂,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缺乏智慧城市建设。面对特殊的地理地貌、生态环境、历史人文以及社会经济情况,为有效提升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水平,研究重点在于缩小城乡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发挥市场和政府两方面在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中的作用[2],重点引导教育、文化、卫生等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的优化配置[3];按照“基本需求和覆盖型设施均等化,全域智能服务和半径智慧服务型设施梯次化”的原则进行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2 智慧生活圈规划的现状与问题

2.1 研究背景与基础分析

在“十一五”中,我国首次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概念[4],其作为财政体系建设任务首次被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全体公民都能公平地获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5],其核心是促进机会均等,重点是保障人民群众得到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而不是简单的平均化[6]。当前,中国西部地区存在基本公共服务规模不足、质量不高、发展不平衡等短板。

2.2 研究的技术方法与路径

本文以《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2021年7月)为规划技术标准,以ArcGIS分析平台为基本技术手段,分析采用泰森多边形法则和区域分配(Allo‐cation)空间分析方法,以会宁县中心城区为研究逻辑,对城区范围内的所有类型居民点进行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从而获得研究区居民的各种出行数据和步行可达性分析。结合公共服务设施支出的时间,将居民日常花费的时间成本转化为空间逻辑的距离,在步行范围内划分生活圈,以此为最佳半径划分各级生活圈层,把人口规模配置作为服务设施设置的基本标准,为符合地方实际情况的生活圈系统规划提供技术指导,形成“县城—建制镇—乡—中心村”四个层次(见图1),构建城乡一体化、均等化的基本社会公共服务智慧网络。本文研究范围为中心城区,作为县域基本生活单元,是居民日常活动所构成的空间范围,截至2018年,中心城区人口9.16万人,依据《会宁县总体规划(2018—2035)》规划居住用地面积528.6hm2,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7.2%。

图1 会宁县—重点镇—一般镇乡—行政村”四级的生活圈体系

2.3 智慧生活圈的研究层次

以会宁县中心城区人口、产业、服务设施分布和空间发展方向为依据,将其分为产业区、新城居住区、老城核心区、城边村居住区四大片区。

1)产业区

就业配套服务不足,建设数量缺乏,大面积铺设工厂,居住生活圈形式单一。

2)新城居住区

生活配套设施完善,建设数量较多且分布均匀,商业配套中高档次,祖厉河东部集中商务、商业,西部有部分生活片区。

3)老城核心区

老城居住密度大,建筑形式与建筑质量不同,生活配套设施不完善,生活圈要素配置建设数量缺乏,部分集中在片区东部。

4)城边村居住区

生活配套设施缺乏,城中村数量较多且分布均匀,配套档次低,居住品质偏低,绿化率低(见图2)。

图2 中心城区片区划分

3 生活圈规划的研究策略

3.1 智慧社区级中心构建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是基本公共服务的物质载体。一般来说,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定义为公共财政投资建设、社会成员平等、公共享受的基本教育设施、基本医疗设施、基本社会福利设施、基本市政服务设施等[7]。智能社区中心配置了15min的社区生活圈,即基于大数据信息的公共交通换乘中心、中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全国人民健身活动中心、养老照顾中心等设施,形成了15min的生活圈,服务半径约1km,垄断范围约3km2,服务人口约5万人,中心城市共计划了4个15min的生活圈

3.2 智慧邻里中心构建

智能邻里中心以10min的社区生活圈配置,从提供邻里层面的服务内容和公共设施配置的角度出发,将基本的规划设置角度分为公益性的服务站与社会生活性的基础设施服务站(见图3)。公益性的社会服务站主要包含基本的教育设施和基本医疗卫生设施,以及基本的文化体育设施和基本社会福利设施四大类。社会生活性的基础设施服务站直接为居民提供服务型的市政基础设施,其中包括规划层面的道路交通、给排水供电、燃气热水、强弱电通信5G网络配置,以及托幼小学等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设施,形成10min的生活圈,服务半径约500m,垄断范围约1km2,服务人口1.5万~2.5万人。

图3 10分钟社区生活圈

3.3 智慧街坊中心构建

智能邻居中心配置了5min的社区生活圈,集中配置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服务设施,包括中学小学、地方商业、行政事务、文化体育活动设施等,控制在10min~15min的步行范围内,具体规定了5万~8万人的服务规模。邻居中心配置婴幼儿护理服务设施、幼儿园、居民委员会工作站、社区文化活动站、小型多功能运动场、家庭养老(辅助)站等设施,形成5min的生活圈,服务半径约300m,服务人口0.5万~1.2万人,中心城区共计划52个5min的生活圈。

4 结论与展望

本文以服务会宁县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为目的导向,通过梳理会宁县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基础状况,提出城乡统筹背景下城镇、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模式、策略以及实施导则[8]。从县域中心城区智慧生活圈体系出发,综合分析现状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水平,结合县城发展状况和人口发展逻辑,在不同地域区域、文化历史区域、经济发展区域进行全域监管,让智慧城市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为公共服务设施配给提出引导。

本文提及的一级公共服务中心为会宁县城区,以辐射联动为智能社会规划机制,满足县域城市居民的日常行为活动需求,从而提供更好的服务设施优化,配置会宁县域最高等级的公共设施。未来,以15min步行可达的空间尺度为圈层半径,结合街道、镇行政管理单元的重点配置和具有一定能级的服务要素,从基层行政管理和建设运营的实际需要出发,不宜跨越城市主干路、大型河流山体、铁路等空间屏障,共规划4个15min生活圈。在会宁县每个社区规划的中心建设1个社区服务综合体,从而满足一站式公共服务的基本要求,使居民日常生活更便利、开放共享,打造富有凝聚力和归属感的城市智慧社区。

猜你喜欢

会宁县生活圈城区
呼和浩特市中心城区生活圈划分研究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以人为本的社区生活圈模式探析
长沙市望城区森林海幼儿园
基于GIS的生活圈居住区规划与优化研究
——以哈尔滨市道外区为例
城区学生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广州周边:价格洼地!“一小时”生活圈 7字头置业广州后花园
“开心农场”进校园——会宁县小学劳动教育见闻
浅谈会宁县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与管理
甘肃会宁县草畜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