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增城夏街古驿道及沿街建筑的保护与活化利用研究

2022-05-24杜鹏王倩倩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2年5期
关键词:驿道古建筑活化

杜鹏,王倩倩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1 引言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有1800多年的历史,位于珠江三角洲的平原地区,水路交通便利,当地现存的古驿道水路以及陆路体系庞杂,沿街建筑多元且独具民族特色,具有丰富的人文与景观价值[1]。

2 增城夏街古驿道及沿街建筑的概况

2.1 增城古驿道的功能组织

增城古驿道是南粤古驿道东江—韩江段中的支线段,是广州—惠州古驿道路段和增城—龙门古驿道路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古代历史中,古驿道一般具备贸易、军事以及人口迁徙等功能,随着古驿道功能的不断完善,在古驿道周边出现了大量的乡村聚落,这些乡村聚落的建筑具有独特的文化色彩,由于古驿道是连接南粤土著文化与中原汉文化的重要通道,当地建筑在设计与建设过程中也呈现出文化交融的特点,最终这些沿街建筑既保留有当地的民俗文化特征,同时也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客家建筑[2]。

2.2 增城古驿道沿街建筑的主要类型

作为古代广州与粤东、福建等沿海城市联系的必经通道,其位于广州建成区内,是当前保存完好而且依然在使用的一条古驿道。古驿道以500m长的迎恩街古驿道作为主干,27条巷道与主干相连形成“鱼骨状”街巷格局,形态比较完整,在古驿道两侧的传统建筑风貌连续性比较强,约占沿街立面的二分之一。夏街村不可移动文物成片布置,沿街建筑中共有6处宗祠。夏街村传统风貌建筑规模较大,占地约2.4hm²。近些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以及政府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增城夏街古驿道及沿街建筑的保护与活化利用也越来越受关注[3]。

3 增城夏街古驿道及沿街建筑保护与活力利用的现状

为响应“一带一路”战略的号召,使增城夏街古驿道及沿街建筑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政府做出了诸多努力。2020年由增城区城乡院和增城古村之友协会发起创立南粤古驿道·夏街众创空间的项目,其目的在于借助夏街村迎恩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现存的丰富多彩的古村落资源,如古建筑、风俗以及传统手艺等,将其有机结合在一起,借助众创平台,发掘并吸引更多对古村落和传统建筑保护感兴趣的社会创客或手工艺人的注意力,让他们自主进驻到夏街村。

当前,扎根于夏街古驿道沿街建筑的创客群体不断增多,多种手工项目在当地落地发展,比如,广州榄雕传承基地、乡村美学实验室、爱碧邻·花巷、尚雅院等项目,这些项目在推广落实过程中,对当地的传统民居进行了二次改造和创新,将沿街建筑与地方传统民俗活动等紧密融合在一起,如根雕艺术、传统服饰以及礼仪文化等,在推广这些项目的同时,夏街村古驿道以及沿街建筑得以被更多人所熟知,保护和利用当地传统建筑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图1为夏街村古驿道、街区活化项目与众创空间关系示意图。

图1 项目关系示意图

4 增城夏街古驿道及沿街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存在的问题

1)沿街建筑居住者缺乏保护与利用意识

夏街古驿道及沿街建筑的保护与活化利用绝非某一个人或者政府单方面努力就能做好的事情。除了政府加强政策引导,积极投入外,还需要当地居民积极配合。而目前夏街的古旧建筑,绝大部分都出租给了外来务工人员,部分居住者缺乏保护这些古建筑的意识,为了使居住更加便利,随意改造、人为破坏古建筑。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高楼林立,夏街村古驿道的沿街建筑与城市内的高楼大厦对比显得格格不入,古建筑的拥有者在将这一类建筑出租给外来务工者所能够获取到的经济效益远低于高楼大厦,为了增加自身收入,建筑拥有者也频繁自主拆建古建筑,导致大量古建筑被人为毁坏,沿街建筑未能得到有效保护与利用[4]。

2)保护与活化利用项目不成熟

如上文所述,为更好地对夏街村古驿道及沿街建筑进行有效保护与活化利用,在政府主导下开展了多个项目,大批手工艺人以及创客入驻沿街建筑,使这些建筑得以重焕生机与活力。但实际上,这些项目推行时间还不长,还不够成熟。项目前期推进主要依靠的是政府的政策以及资金指导与支持,前期还未能通过自身的运营实现稳定的收入,资金和建筑修缮维护的成本比较高,给入驻者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5]。

3)功能发展滞后,产权复杂古驿道文化符号特征消失

夏街村古驿道及其沿街建筑虽然是当地保存最为完整的一条古驿道,但在今天其文化价值以及风貌特色实用性不再。古驿道沿街建筑对于业主来说,其价值仅仅表现在区位特征上。同时,沿街的诸多建筑狭窄、阴暗、设施不够完善,在居住舒适度方面比不上现代住宅,商业条件也不及现代化商场。此外,古驿道沿街建筑的所有者大部分都已经在其他地区置业,依然留在当地的居民数量有限,部分建筑产权复杂,这也给沿街建筑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带来了较大干扰和影响。

4)相关法律法规建立速度缓慢,可操作性差

为了对夏街村古驿道及其沿街建筑进行保护和活化利用,就必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保证相关工作有法可依。结合实际情况看,当地对建筑的保护与活化利用高度重视,但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保护与活化利用的效果。

5 增城夏街古驿道及沿街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策略

5.1 加强保护与活化利用宣传力度

为了保护与活化利用古驿道及沿街建筑,有必要做好宣传工作,从多个角度着手进行宣传,提高当地居民对保护沿街古建筑的思想认识,使他们从被动接受政府部门的工作,到积极主动参与相关工作,为保护与活化利用古驿道及沿街建筑出谋划策。

5.2 明确古驿道及沿街建筑保护的原则

结合《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明确夏街村古驿道及沿街建筑所在区位的重要性,将古驿道与沿街建筑看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对其进行保护与活化利用时,应保证街区的整体风貌不变,然后结合街区内建筑类型、用途上的差异对其价值进行分级评价。对区域内违章建筑或者是毁坏比较严重与古驿道整体风貌不匹配的建筑则可以将其拆除,保证所有建筑风貌一致。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土地开发强度的控制,避免古驿道及沿街建筑因为土地过度开发被破坏,要尽可能保护古驿道及沿街建筑的路网格局和建筑群落、建筑布局方式,推进其复兴与繁荣。

5.3 坚持保护与活化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对夏街村古驿道及沿街建筑在保护与活化利用时,必须要明确方向与目标,不能只为了保护而保护,而是要做到因地制宜,在现代社会发挥出古驿道与古建筑的作用及价值,对任何建筑来说,只有被使用才能展现出作用与价值,否则的话必将被历史所遗忘。在保护与活化利用夏街村古驿道及沿街建筑时,除了可以开展一些创客项目,吸引优秀的民俗文化项目入驻之外,针对一些无法居住的建筑,还可以将其改造成为旅游文化景点,比如,古驿道沿街宗祠众多,可以尝试将其改造成为旅游景点,这样不仅可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还可以使人们更加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为广府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注入全新的活力。在对夏街村古驿道及沿街建筑进行保护时,要认识到保护并非终点而是起点,只有做好保护工作,才能使建筑焕发生机与活力。

5.4 积极完善古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的法律法规

夏街村古驿道及沿街建筑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多个领域的支持,为了保证保护与活化利用的相关工作更好地推进,需要从立法的角度明确夏街村古驿道及沿街建筑的重要地位,在完善相应法律法规时可以参考当前保护及活化利用环节具体遇到了哪些问题,在哪些领域需要法律提供有效支持。同时还可以借鉴国外相关经验,明确公民如果随意破坏古建筑将会受到哪些惩处,借助法律法规提高公民对沿街建筑的重视度,使保护工作能够更好地推进。

总之,广州增城夏街古驿道及沿街建筑的保护与活化利用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做好的事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政府以及当地民众协同配合,要做好科学合理的规划,对古驿道及沿街建筑有精准明确的定位,保证古驿道及沿街建筑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可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与最大化,使我国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猜你喜欢

驿道古建筑活化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工业遗存的活化——叁伍壹壹的时光与鲜花
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
粤赣古驿道河源段考古发掘现场及出土器物
活化非遗文化 承启设计内核
古建筑取名有什么讲究
古丝路驿道上的千里走单骑
中国古建筑
李将军古驿道上捣叛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