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物联网新运营服务模式分析及展望

2022-05-24盖军先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2年5期
关键词:农作物联网农产品

盖军先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

1 引言

智能系统是一种智能数据系统,可实现农业产品信息的整个过程和全面管理。系统设计需要整合各种需求和技术,并根据实用性、安全性、经济性和可维护性来建立和设计农产品信息管理智能系统。其用于农业产品信息管理包括三个主题。①普通系统用户是农业产品信息的需求者,通过系统提供的农业产品信息浏览,选择和购买。②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用户,包括终端农民,运输家庭,批发和零售家庭等。农民监督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并通过系统发出农产品订单。运输家庭运输产品。批发和零售家庭为农产品以及农产品的批发和零售订单。③智能系统的管理员,主要负责智能系统的维护和管理。

2 农业物联网新运营模式的实现路径

2.1 平台的实现

在农业产品信息管理中,智能系统应使用户能够平稳地使用Web浏览器在稳定的网络环境中搜索所需的信息。在服务器和客户端的配置中,应确保数据安全性,并应分开处理服务器终端和客户端的数据,以避免信息丢失,实现应用程序的要求。同时,我们应确保该平台上农产品信息的快速响应。

2.2 环境的实现

智能系统的使用需要具有网络应用程序,软件操作系统和服务器的环境。

2.3 函数的实现

在农产品的信息管理中,智能系统应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设计不同的模块功能,例如,注册、登录,普通用户、农民、运输用户、销售用户和管理员,并将最终付款和和解模块添加到系统中,确保完整性。

2.4 数据库的实现

通过数据库软件构建智能系统所需的数据库,并实现不同数据库之间的交换和信息共享。还必须形成特殊的农产品订单、促销、地址和其他数据的数据库,以确保数据安全。

3 物联网在农业的应用的作用

3.1 加速农业转型

当前,我国农业的生产主要采取传统耕作模式,具有一定粗放型,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些问题必须得到解决,才能促进农业转型。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将有效改变这种传统模式。物联网技术是对传统农业技术的创新和改革,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引进了新的科学技术和设备,开创了农业生产的新局面,使中国农业进入了现代化模式,这对促进我国农业生产与销售模式的转变有很大帮助。物联网技术也成为推动农业转型的有效动力,对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1]。

3.2 推动农业科研

在农业领域,农作物的种植、生产步骤是极为复杂的,具有很高的专业性,需要大量的技术做支撑,才能保证农作物的成活率以及农产品的质量[2]。因此,农业领域的科研技术非常重要。然而,传统的农业科研具有周期长的特点,科学技术投入较少,农作物的生产质量和效率得不到改进,但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科研中的应用,将大大节省传统科研的时间,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农业生产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4 物联网在农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4.1 成本较高、效果较差

就目前而言,由于农业本身是一个经济效益较低的产业,如果想要大规模使用物联网系统,对设备维护、系统安装、传感器等高科技产品和技术,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这对普通农民来说负担很重。此外,由于农业物联网的大部分硬件系统都位于温室、鸡舍等地方,因此维护成本和难度也大幅增加[3]。

4.2 硬件设备欠缺

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来说,物联网系统的传感器可以感知温室内的各种植物生长指标,如二氧化碳、温度、湿度、光线、PH值等,但对作物本身的状态不敏感,也就是说,我们只能通过物联网信息系统跟踪、监测和调整一般意义上适合作物生长的各种环境指标,无法从根本上掌握作物生长状况的信息[4]。

4.3 没有统一的发展模式

众所周知,一个好的农业物联网系统需要设备方、软件方、系统维护方和服务方多方共同努力,然而,目前还没有一套统一的农业物联网服务集成系统,再加上农业行业的监测数据源多,各种硬件和软件设施也各不相同,无法统一固定。因此,数据监控标准不同,无法完全实现统一和集成,因此,这一因素也成为农业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障碍[5]。

5 推动农业物联网发展的有效策略

5.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1)政府管理方面

政府应成立专门部门,制定专门的管理计划,为农业物联网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保障,充分吸取国外的实践经验,制定科学可靠的管理规划和发展计划,突出农业物联网发展的重点工作,为农业物联网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2)政府政策支持方面

关于政策的支持,主要体现在政府对农业物联网的引导和资金支持上,政府应积极倡导一些大农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进行农业大改造,引进物联网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管理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当然,技术和设备引进离不开资金支持,在此方面应积极向政府申请资金帮助,最大程度推动农业物联网模式的普及和发展。

5.2 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3S的应用上,3S物联网是一项极为先进的智能技术,包括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三大部分。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农田的选择和规划方面,根据这两种技术,可以对某一地理位置的地形、土地质量等方面的数据进行判断和整理,进而优化选择田地,比如,在地域宽广、临近水源、土壤质量较高的地方种植农作物,在一些开阔的地带进行畜牧饲养。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技术判断对一些监测站的建立进行分析,建立田间植物管理系统,解决供电难等问题。遥感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田间管理方面,比如对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进行监测、管理和调控。安装感应系统之后,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监测田地的灌溉、土壤、空气质量,也可以收集温湿度、降雨量等相关信息,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监测和整理,田间工作人员可以对这些数据做到准确把握,进而根据监测数据判断农作物的种植管理,制定灌溉或抗灾减灾计划,以保证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见图1)。

图1 物联网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场景

2007年,美国加州的一位草莓培育商安装了物联网系统,不仅可以对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进行监测,还可以根据环境质量自动触发管理行为[4]。比如,当田间空气较干燥时,会自动进行喷灌,提高空气湿度,当田间温度过高或过低时,可以自动调节温度,以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质量。在我国,联想佳沃有限公司曾利用物联网系统进行蓝莓种植,即便管理员不在现场,也可以查看田间土壤PH值和温湿度,这种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出现过度灌溉等状况,不仅节省了大量人力,也节约了水资源和耕地[6]。

5.3 加大智能设备投入

在农业物联网的应用中,智能设备的大量引入对提高田地质量有很大帮助。在农作物种植期间,最令人头疼的问题便是病虫害,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病虫害,保证农作物质量。主要方法是将病虫害出现的特征和规律统计下来,并添加到物联网系统中,系统会根据田间农作物的质量判断是否存在病虫害,并可以提前预知病虫害,并发出警示,提醒管理人员对农作物进行管理。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主要有气象监测系统、监控系统、虫情测报系统以及信息管理平台几大部分组成,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对于农作物的生产也有很大帮助,在应用过程中,管理人员应时刻注意物联网系统发出的警报,并根据农作物的具体生长状况进行杀虫处理(见图2)。

图2 温室种植物联网系统

5.4 利用视觉技术农业产品

视觉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农产品的收割、流通以及质量监测方面,包括播种机、插秧机、收获机等,其精度和效率大大降低了农业工人的种植和收获负担。在流通方面,视觉技术可以根据农产品的类别自动进行分拣,并完成包装和搬运,这种技术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提高了流通效率。在质量监测上,RFID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可以对农产品质量进行监测,并迅速反应、追本溯源,确定问题所在,从而实现产品的全程质量控制[7]。

6 结语

综上所述,相关研究者和工作人员应进行深入探究,合理运用物联网技术,为农作物的生长及农产品流通提供技术支持,推动我国农业的现代化、信息化。

猜你喜欢

农作物联网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身联网”等五则
《物联网技术》简介
《物联网技术》简介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