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震监测预报信息化技术的有效性分析

2022-05-23谷素荣张剑影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前兆监测信息化

谷素荣 张剑影

摘 要:地震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对社会和经济造成的危害远大于其他的地质灾害。因此,加强监测预报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问题。但因为地震发生前的预兆并不明显,要想有效对地震进行监测预报,就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以降低地震灾害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所带来的危害。

关键词:地震监测;预报;信息化技术;有效性

从一定的程度上看,地震本身就体现了很强的突发性,一旦发生,结果就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威胁到大家的人身安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地震信息通信网络系统的构建就呈现到了大家的视野当中。这个时候,就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使用现代信息就是及时的分析各类地震之前的征兆信息,提升动态性的跟踪性,满足现代化的发展路径。这个时候,相关的政府部门,也就可以结合地震监测预报信息技术系统的相关管地震参数,实施上报,为组织抗震救灾,赢得更多的时间。在实际运用中,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在地震发生后,及时收集相关的数据,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就可以计算出地震的等级、震源的深度以及发生的时间等,这样就可以帮助相关工作人员快速制定出针对性的应急措施。因此,探究信息化技术在地震监测预报中的有效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地震监测预报

在地震发生之前,自然界会出现一些与地震孕育及发生有关的各种各样前兆异常信息,地震监测工作就是通过对这些地震前兆异常的分析,来总结相关的信息,从而分析是否可能发生地震。一般来说,地震前兆分为微观前兆和宏观前兆两大类,其中,微观前兆是人的感官不易觉察的,必须运用相应的仪器设备进行监测震前的异常变化情况。并在监测的过程中,及时对获取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能准确了解到不同时段下工作人员所监测区域地下应力场的变化情况,从而及时制定针对性的措施,降低地震灾害所造成的危害,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活环境。

二、地震监测预报方法的研究

我国很早以前就开始了对地震的研究,最出名的莫过于张衡的“地动仪”。1966年,河北邢台专区隆尧县发生了震级为6.8级的地震,同月,邢台专区宁晋县又发生了震级为7.2级的地震,这两次地震共死亡8064人,近4万人受伤,经济损失超过10亿元,为人们敲响了警钟,因此,我国开始进行地震监测预报方法的研究。但因为地震监测预报的道路比较曲折、漫长,到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时,我国也没有研究出合理的监测方法和手段。因此,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很多部门纷纷参与到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当中,通过合理布设地震监测台站,有效提高了地震监测预报的质量和效率,不断延长了监测预报的时间,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了极大的保障。目前,对地震监测预报的方法和手段主要是在监测过程中利用现代化的仪器对地震波进行全面的监测和记录,同时对断层与大地形变情况进行测量,并对地震前出现的地磁与地电数据进行分析,此外,也可以通过对汞离子、水位、流量等流体的观察进行地震的监测预报。

三、提升地震监测预报信息化技术的有效性措施

1.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

当前,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要想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首先必须制定完善的地震监测预报管理机制。因为当前的大数据技术、GPS技术、IS技术等能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提供高效且合理的工作环境,并充分收集相关的地震数据信息。因此,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人员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对地震监测预报的质量和效率。在具体操作中,因为借助信息化技术开展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与传统的监测方法具有较大的,因此,地震监测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根据信息化技術的利用方式,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并确保监测工作人员能够坚决执行,这样才能保证提高地震监测预报的有效性,并提升地震监测数据处理的能力。

2.充分利用历史监测数据

在信息化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将其应用到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当中,采集的数据信息越来越多,因此,我们还必须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妥善保管这些数据信息,这样才能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工作提供准确的参考。而且,在后续的地震监测工作中,我们也可以将收集到的数据与历史监测的数据进行对比,这样一来,就能更好地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地震发生的征兆和规律。为此,我们应积极借助信息技术构建地震监测数据库,将所有的监测数据都存储到数据库当中,然后利用信息化技术将历史数据进行总结,并通过与之相关联的数据进行数据重组,从而保证地震监测预报结果的准确性。

3.加强信息技术的利用

通过加强信息技术管理工作,能有效提高对地震监测预报结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我们还必须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利用。在实际操作中,应该利用合理的方式,制定完善的地震监测预报准备制度,加强信息技术的利用,从而有效提高监测预报工作的效率。首先,我们应结合监测预报的实际情况,对地震监测区域进行合理的划分,准确将监测地点划分为监测点和危险点,进而在不同的地点设置不同的仪器设备,以有效开展监测预报工作。与此同时,因为仪器设备可能在运行中会发生损坏,特别是在危险点的仪器设备,在发生地震时,可能遭到损毁,因此,我们还必须及时更换存在故障或者是发生损毁的仪器设备。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地震监测预报可以在地震信息化系统应用良好的基础上,为防震减灾提供技术性的支持,在真实、足够、精确的信息视角上,提升地震监测预报的质量和效率。地震信息服务系统的建立,可以在跨地域的、分布式的数据库系统 当中,维护较大的工作量,解决维护性的主要问题。在不一样的系统之间,选择最佳的接口,保持方案的最佳选择。与此同时,还可以在地震监测预报、地震防御以及地震应急的基础上,将地震信息化系统的价值与作用呈现出来,不断的局势俱进,统筹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石.地震监测预报信息化技术与实践[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20(1).

[2]韩滨,郑智江.地震监测预报信息化技术的有效性探究[J].科技风,2021(5).

猜你喜欢

前兆监测信息化
气囊测压表在腹内压监测中的应用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基于 WSN 的隧道健康监测研究
论春秋时期天命观的变迁及其新标准
高层建筑沉降监测数据处理中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
高层建筑沉降监测数据处理中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九江台前兆仪器监控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