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社区的可持续视力健康生态

2022-05-22吕建中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视力社区生态

文 吕建中

2022年初,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了在“十四五”期间眼健康工作的具体方针、目标和工作内容,将近视防控提到国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全年龄段人群全生命期的认知高度,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眼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健康中国战略部署,进一步构建优质高效的眼健康服务体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覆盖全生命期的眼健康服务。

《规划》的发布与落地,再一次明确了眼健康是国民大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综合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还是全生命周期视觉健康服务,都需要聚合社会各方力量,建立起守护国民视力健康生态圈。这里说的生态圈,是一个开放系统,更是各利益相关方在相互依存与共同合作中形成的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放大的平台。价值平台的连接性、延展性和整体性,有助于撬动各个参与方发挥其能力,整合不同维度的资源,创造造福于社会的共享价值。尽管在生态圈中竞争性依然存在,但参与方之间的联动性、共赢性和整体发展的持续性得到了良性加强。

从商业生态系统理论说起

管理学者詹姆士·穆尔 (James F.Moore) 于1996年出版的《竞争的衰亡:商业生态系统时代的领导与战略》书中,提出了“商业生态系统”这一全新的概念。他从生物学生态系统的视角,分析了企业在市场中的活动规律和发展前景,改变了人们长期以来“商场如战场”的狭隘认知,打破了传统的以行业划分为前提的竞争战略的桎梏,提出了一个个人和组织在社会中相互依存、有机联合的经济系统,在系统的持续交互中共同进化。这一理论,指导企业在商业活动的开拓、扩展、引领和更新4个阶段上,实现企业生态系统的均衡演化,持续地从顾客、市场、产品、过程、组织、风险承担者、政府与社会等7个方面来考量商业生态系统和企业自身定位,在此当中将战略设计着眼于发展新的循环,以代替仅限于行业范畴的狭隘企业战略设计,创造新的技术革命、商业模式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海尔集团创始人、海尔集团董事局名誉主席张瑞敏在海尔管理实践中,利用“商业生态系统”这一理论,推进深层次的组织变革,发展成为“人单合一”的商业模式,并提出了“产品会被场景替代,行业会被生态覆盖”的理念,使得所有产品和行业都融入生态,通过社群经济与用户融为一体。如今,单纯比拼产品的时代已经过去,企业的竞争不再停留在简单的产品层面,而是进入生态当中。产品硬件只是载体,更重要的是生态收入。海尔的衣联网已经吸引了服装、洗护、RFID物联技术等多个行业的生态资源方,聚合了6500万生态用户,其生态收入更占到了衣联网收入的10%以上,是传统收入增幅的8倍。

共建视力健康生态圈

当前,遵循生态融合发展规律、不断满足用户体验迭代、拥有终身用户的品牌生态化模式,正在兴起。在视力健康生态领域中,针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挑战,提出科学、规范、安全、有效的解决方案并使其得到普及和应用,是参与这一过程各方的共同目标。政府部门、眼视光行业和企业、医院、专业眼镜店、标准制定机构、科研机构、行业专家、媒体、公益团体等各个专业的社会力量,是组成这一生态的重要角色和主要利益相关方。

针对公摊问题引发的种种乱象,多位业内专家认为,公摊问题积弊已久,建议按照国际通行的管理方式,分步骤、分阶段逐步进行调整。即便不立即取消,也需要坚决弥补其中不合理的漏洞,对公摊面积的设计和测量标准进行统一、规范、细化,加强行业源头监管与审核。

2017~2019年,依视路视力基金会与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政府和宝视达眼镜合作,由政府部门和宝视达眼镜出资,基金会负责执行和监督资金使用,在当地的学校传播和推广视力健康知识,提供覆盖全县145所学校、5.6万名学生的视力筛查,建立视力健康档案,累计为近10000名需要视力矫正的贫困学生提供验光和眼镜捐赠,并将项目经验推广至平顶山市更多区域。此后,多种形式的社会化合作在全国各地展开,如依视路视力基金会与云南施甸政府部门、“点亮眼睛”公益组织、医院和多家企业合作;宝岛眼镜在福建龙岩地区与当地学校合作,宝岛眼镜和依视路陆逊梯卡团队在上海长宁区与虹桥街道、社区合作等。

2018年8月,温州在全国率先启动“明眸皓齿”工程,在温州市中小学校园实施近视普查,建立学生视力档案,借助大数据技术制定近视个体化预警和防控策略。与此同时,通过组织参观视觉科普馆、专家进校园、设立家长护眼课堂等活动,深化近视防控教育,提升近视防控意识,培养儿童青少年养成科学用眼的卫生习惯。在此过程中,开展信息化预警,将近视进展快的学生列入预警对象,重点关注,定期复查,以科学普及和专业机构诊疗相结合的方式,规范、有效地预防近视发生,科学地矫正近视,延缓近视进展;指导建立一批高水平的眼视光门诊机构,培养一批眼视光专业人才,以科学化矫正手段最大程度地延缓近视进展。截至目前,温州已全面完成了对109万学生的视力和口腔健康普查,搭建了大数据分析平台,建立了覆盖全市中小学生的视觉和口腔健康电子档案,将近视进展快、高风险的学生列入预警对象,在近视防控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上述提及的诸多有益探索,为社会创造了价值,更推动了医疗机构、企业参与社会价值创造的深度和广度。视力健康生态的发展也向着融入当地社区、造福社区健康的方向进一步下沉,发挥出基于社区的视力健康力量的积极作用。同时,这一发展趋势也带动企业、眼镜店、视光中心,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向着更加科学化、个性化、多元化、规范化、数字化的方向提升,增强其在基层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这一能力,主要表现在视力健康生态化服务的“人(消费者、服务者、医疗从业者)、货(技术、产品、解决方案)、场(体验和服务场景)”3个要素上的深刻变革之中。

对此,依视路陆逊梯卡大中华区视力保健总裁林国梁站在行业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深刻认知。他认为,随着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社会对高质量发展的诉求增强,一方面,消费者的需求正在从“治”到“防”(科普、筛查),从单一产品到功能升级、服务升级、个性化解决方案(新方案迭代)各方面提出新的诉求进行转变;另一方面,服务者从简单的验光配镜到综合视光服务升级,以适应更好地应对品类需求增加、服务需求增加、新方案迭代和视光师队伍不足挑战的要求。从技术创新、新型产品、迭代方案来看,塑造全生命周期的视光解决方案是这一变革过程中的特点。

“人—货—场”视力健康生态共识

当前,适合于儿童青少年、青壮年、中老年的视光产品品类在不断拓宽,而视光方案的流程化服务在原有的“筛查、建档、诊断、治疗、随访”基础上,分别在前端增加了“科普”和后端的“导诊”。对于用户体验和服务场景而言,社区化的视力健康服务者也有不同的侧重点:眼科医院侧重于手术、药物等综合医疗手段治疗眼病、康复眼疾;眼视光中心侧重于解决视觉屈光问题,以视光器械矫正训练等综合服务;视光认证门店则侧重于筛查建档,并提供功能性框架镜及接触镜为主的视力保健服务;普通眼镜店主要从销售框架眼镜入手,提供视力矫正及美观的服务。此外,校园、街道、公司以及线上线下都成为用户获得规范而便利服务的渠道。

要使这一变革获得成功,眼视光行业需要树立起基于社区的“人—货—场”视力健康生态共识,建立起科学管理指南和权威标准,明确专业分工,完善3O体系;同时,通过专业化认证体系来促进人才培养,促进服务标准、规范和体验流程;将公益引入社区化生态,开发科普教育知识、触达更广泛的关键人群、联动线上线下打通多元服务链接,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跟踪和管理全生命周期的需求与呵护。

以广州锦泉眼镜为例,其在多年的行业经验沉淀和严谨的科学分析基础上,主动开始了对社区化视力健康生态模式的尝试,于今年年初创立了锦泉视光中心。通过与广州市越秀区政府、社区内的学校、视光领域的企业和专家开展合作,锦泉视光中心进入当地学校,开展系统的科普、筛查、建档、验配工作,并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指导建议和跟踪服务。

有专家指出,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到变色、蓝光、抗疲劳、成人渐进片的功能升级消费,消费群体拓宽,服务内容拓宽,应用场景拓宽,将带来巨大的新生市场容量,同时,也为解决方案的提供者们带来了新的机遇:从等待消费者进店,到主动走进社区学校、四邻、社区企业,在新的社区化视力健康生态中逐渐形成新的商业模式,并带来了可探索的空间。

需要指出的是,把社区化生态的理念应用于商业和公益相结合的实践,要求经营者们把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以及高品质社区和生活纳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战略设计入口。通过对社区需求动态的分析,梳理出利益相关方的诉求,制定出符合企业愿景和自身条件的实施计划,才能创造既有利于企业效益,又有利于社会福祉的共享价值。

猜你喜欢

视力社区生态
上午给眼睛“充电”或可改善视力
“生态养生”娱晚年
社区大作战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保护视力等
视力测试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