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型体育赛事医疗保障人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的构建

2022-05-22韩荣燕詹建伟王弋黄赣英方金燕

浙江医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医疗保障胜任体育赛事

韩荣燕 詹建伟 王弋 黄赣英 方金燕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提升,我国重大城市成功承办大型体育赛事活动日趋增多。体育赛事的医疗保障工作是赛事运作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有序、完美实施医疗保障是成功举办赛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医疗保障人员管理和评价体系研究是提升体育赛事医疗保障水平的重大支撑,是完善医疗保障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本研究旨在应用德尔菲法构建大型体育赛事中医疗保障人员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为后期医疗保障人员的培养提供依据。

1 方法

1.1 成立研究小组 研究小组由7名成员组成,包括副主任医师及以上成员5名,主治医师1名,医师1名。小组成员的主要任务为检索查阅并分析相关文献、选择相关专家、编制和收发专家咨询问卷、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1.2 专家咨询问卷的编制

1.2.1 拟定专家函询问卷 本研究以岗位胜任力为理论基础,分别以“岗位胜任力/核心能力”“大型赛事/体育赛事/医疗保障”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检索,以“post competency/core competency”“sport events/medical service assurance”在PubMed数据库查阅近10年相关文献。研究小组对文献进行分析和内部讨论的基础上形成第1轮专家咨询问卷。专家问卷主要包括三部分:(1)课题介绍:包括本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以及研究者的身份;(2)专家基本情况:包括专家的一般信息(性别、年龄、职称、工作年限等)以及专家对体育赛事医疗保障人员岗位的熟悉程度和判断程度;(3)问卷正文:主要包括各项指标条目。指标的重要程度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评定,1~5分别代表很不重要、不重要、一般重要、重要、非常重要。

1.2.2 遴选咨询专家 专家入选标准:(1)急危重症医疗领域专家,具有10年以上的急诊或重症临床工作经历,熟悉并参与过体育赛事医疗保障;(2)职称为副高级及以上;(3)专家对研究有一定的积极性,能够完成专家咨询问卷,可以从专业的不同的评判视角,提供较为全面的建议。本研究共纳入20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咨询。

1.2.3 专家咨询实施 2021年5至8月采用发放纸质问卷的方式进行专家咨询。第1轮专家咨询问卷回收后,与专家进行面对面交谈,收集专家修改意见。研究小组内进行讨论并根据修改意见对相关指标进行修订,形成第2轮专家咨询问卷。指标的筛选标准为重要性赋值均数≥3.5分且变异系数≤0.25。

1.3 评价指标 (1)专家积极程度:用问卷回收率表示,专家积极性较高的标准为问卷回收率≥60%[1]。(2)专家权威程度:用权威系数表示,专家对指标的熟悉系数与判断系数的算数平均值可以计算出权威系数,权威系数越大表明结果越可靠,一般要求权威系数≥0.7[2]。(3)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用肯德尔协调系数表示,肯德尔协调系数越大代表指标体系的协调程度越好[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Excel和SPSS 25.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构成比表示。专家意见协调程度采用肯德尔协调系数W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专家基本情况 20名专家均来自三级甲等医院,其中临床医学专家17名(85.0%),护理学专家3名(15.0%);男 12名(60.0%),女 8名(40.0%);年龄36~58(43.50±5.40)岁;工作年限为 12~30(18.85±5.20)年;高级职称6名(30.0%),副高级职称14名(70.0%)。

2.2 专家积极程度 本研究共进行了2轮专家咨询,2轮问卷回收率均为100.0%。第1轮专家咨询及第2轮专家咨询分别有14名及4名不同专家提出修改意见,专家积极性较高。

2.3 专家权威程度 本研究中第1轮专家熟悉系数为0.85,判断系数为 0.92,权威系数为 0.885;第2轮专家熟悉系数为0.88,判断系数为 0.93,权威系数为0.905;2轮专家的权威性均较高。

2.4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第1轮专家咨询中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18、0.11、0.21,总体的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22;第2轮专家咨询中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36、0.31、0.31,总体的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2.5 专家咨询结果 经过2轮专家函询,根据重要性赋值均数、变异系数及结合专家的意见,最终形成一级指标 3项,二级指标 9项,三级指标 28项,见表2。部分修改意见如下:(1)有专家提出赛事医疗保障人员来自不同的科室,需明确作为医疗保障人员的角色和职责,因此增加一项三级指标“掌握医疗保障的职责和流程”;(2)专家提出赛事医疗保障人员对病情评估是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根据专家意见,增加“病情评估能力”作为医疗服务能力中的一项二级指标;(3)由于增加二级指标“病情评估能力”,因此,增加相应2项三级指标“事件类型评估”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能力”;(4)由于近2年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尤其是大型体育赛事有众多国外运动员参与,增加了日常防控难度,医疗保障人员需掌握七步洗手法、穿脱隔离衣和防护服以及标准预防原则和方法等,因此增加三级指标“掌握个人防护装备的穿戴与使用方法”;(5)修改“具有高度责任心,为保护运动员生命、健康、安全为己任”为“具有高度责任心,履行生命第一的准则”;(6)因“以大局为重,服从组织安排,能够配合各区域、各部门的工作要求,保证组织高效运转”太繁琐无法突出重点,修改为“服从组织安排,具有团队合作意识”;(7)有专家结合自身医疗保障经历指出,当发生紧急救援情况时,医疗保障人员需第一时间处理,对其身体素质及抗压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增加三级指标“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与心理承受力”。

表2 大型体育赛事医疗保障人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

3 讨论

3.1 大型体育赛事医疗保障人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意义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重视体育赛事风险[4]。有学者提出医疗问题、医疗相关突发事件、医疗行动方案等为赛事重要风险之一,不同竞技类型受伤部位亦有差别,特别在国际大型综合赛事期间,竞技类型多,体育运动员和观赛人员较多,可能发生多种疾病[5-6]。有报道指出大型运动医疗保障碰到的疾病主要是外伤、呼吸、消化系统3方面[7-8]。2015年冬季欧洲青奥会发生医疗外部损伤的占4.23%,患病者占3.78%[9]。欧洲青奥会有数据统计发现,几乎10%的运动员损伤1次及以上[10]。据统计,北京奥运会射箭场馆出现各种疾病总计达180余人次[11]。这些数据表明随着赛事举办的增加,赛事相关医疗风险也在不断增加。从国内外研究发现,大型赛事医疗保障任务多数由举办当地各大医院进行派驻[12-14],Smith等[15]研究指出专业的医护人员是赛事成功举办的重要部分。由此可见,大型赛事的举办是对当地医疗服务能力的重大考验,随着大型体育赛事的增多,对医疗保障人员应进行人才储备以适应现代体育赛事发展需求。因此大型体育赛事医疗保障人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推动保障人员的选拔和考核,有利于提高赛事期间优质的医疗保障服务能力。

3.2 大型体育赛事医疗保障人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德尔菲法是一种专家就某一不确定、不完整的问题经过多轮信息迭代的结构化群体决策法[16],近年来在医疗卫生领域中被广泛用于评价指标的筛选[17],具有有效及直观等特点。德尔菲法成功的关键在于专家的遴选[18],本研究共有20名临床医学专家及护理学专家,对赛事医疗保障内容具有一定的见解,结果显示第2轮咨询专家对体育赛事医疗保障内容的熟悉系数为0.88,权威系数为 0.905,说明专家的权威性较高。在2轮咨询中,第2轮的肯德尔协调系数较第1轮均有提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专家对各项指标的协调程度上升,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3.3 大型体育赛事医疗保障人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近年来,在公共卫生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医疗保障工作已经成为各项大型会议及赛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19-21]。医疗保障作为大型体育赛事服务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对确保赛事的顺利召开具有重大作用[22],目前有关大型体育赛事医疗保障的经验教训报道甚少。本研究构建的体系全面涵盖了医疗保障人员在大型体育赛事中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本研究最终构建的大型体育赛事医疗保障人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28项三级指标,基本涵盖和体现了大型体育赛事医疗保障人员应具备的岗位胜任能力和素质,明确了大型体育赛事医疗保障人员应具备的特征,为大型体育赛事医疗保障人员的培养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为医疗保障人员的培训及选拔提供了客观参考依据。作为医疗保障人员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是服务好大赛的前提。结合体育赛事的特点,医疗保障人员应掌握医疗保障的职责和流程、赛事医疗相关法律与伦理规范、急危重症处置流程、创伤现场救治流程、常见中毒与药物滥用处置流程、常见医疗保障的药品准备与使用规范等理论知识。一场大型体育赛事参与人员不仅包括运动员,还包括观众、志愿者等工作人员,发生医疗损伤的可能性在3%~10%左右[7-11],尤其可能发生危及生命的情况,掌握心肺复苏、电除颤、气道管理等技能对于现场急救尤为重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流行已进入第三个年头,对有众多人员聚集的体育赛事中公共卫生的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医疗保障人员应时刻提高警惕、及时报告及处置呼吸道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大型体育赛事中有各国参赛人员,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可帮助医疗保障人员更快的了解病情并作出及时的处置,同时作为大型体育赛事的一份子,医疗保障人员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及抗压能力,服从组织工作,展现良好的职业素养,与各部门密切配合,出色的完成医疗保障任务。

本研究通过文献回顾、德尔菲法构建了大型体育赛事医疗保障人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科学合理,构建内容实用可靠。但本研究构建的指标尚处于理论阶段,其实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后续将通过该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培训,验证指标的实用性和可行性,进一步完善体系内容,为大型体育赛事提供可靠的医疗保障人员。

猜你喜欢

医疗保障胜任体育赛事
基于“三次售卖理论”我国体育赛事营销模式研究
体育赛事项目管理对体育赛事形象及其管理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35号(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
防控医疗保障战线的坚实卫士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贵州全面落实四重医疗保障制度助力脱贫
畅聊体育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