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PP隐私协议,你“阅读并同意”了吗

2022-05-22何勇海

风流一代·青春 2022年5期
关键词:文字游戏选择权个人信息

何勇海

据媒体报道,5款下载量过亿次的手机APP,平均每款需要用户“阅读并同意”的协议内容约有2.7万字。不少网友自嘲,这些年撒过最多的谎就是“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一项针对1561名受访者进行的调查显示,70.9%受访者很少或从没阅读过APP用户协议和隐私协议。(4月5日《武汉科技报》、3月31日《中国青年报》)

这些年撒过最多的谎就是“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道出一种无奈现实——在移动互联网时代,APP是许多人社交、购物、玩游戏、刷短视频、工作与学习的必备工具,首次下载使用时,点击“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包括“隐私政策”是常规操作,不同意就会退出去不能使用。设置该程序的本意,是为保障用户的知情权、选择权、同意权。然而,当70.9%受访者很少或从没阅读过APP用户协议和隐私协议,这无疑形同虚设,达不到保障用户合法权益的初衷。

“我已阅读并同意”为何成为普遍性谎言?每个人都想一想,为什么不看完之后再点同意?恐怕是因为协议内容太长、充斥大量冗杂信息且刻板枯燥,让大多数用户失去了耐心。据报道,有5款下载量过亿次的APP用户协议和隐私协议总字数超13万字,平均每款APP需用户“阅读并同意”的内容约2.7万字,比一篇本科论文长,逼近硕士论文的篇幅。这让不少文字工作者乃至专业人士恐怕都要直呼“头疼”,更别提普通消费者。不少用户调侃,在用户协议和隐私协议面前,自己都有“文字恐惧症”和“阅读障碍症”了。

除了用戶协议和隐私协议复杂难懂之外,或许还有一些莫可名状的“套路”:充满晦涩的专业名词、法律术语和绕来绕去的话术;玩弄文字游戏,进行模糊化表达;有的用户协议中嵌入其他协议,大协议中套小协议。这同样让不少用户感叹:“读后脑子一片空白,啥也没懂。”“能看完的人都是勇士,能看懂的人都是博士。”

冗长、复杂的用户协议和隐私协议虽符合监管要求,在实际使用中,却会阻碍协议条款的阅读率、知晓率、理解率的普及,不利于保障用户的知情权、选择权、同意权,不利于长久保护用户的网络隐私和个人信息。因此,制定用户协议和隐私协议范本,供行业参考,让用户协议和隐私协议起到保护平台和用户双方权益的作用,才能保障用户在权利受到侵犯时,通过协议来维权。

具体来说,协议应当简洁明了,去除冗杂信息,不能写得太长;要倡导说人话,不能充斥难懂的专业名词、法律术语;不能玩弄文字游戏、含糊其辞,搞“必要时可能采集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可能向第三方披露”等说法;可以实行清单制,把个人隐私信息包含哪些内容,需要用户同意获取哪些信息,用户哪些权益被保护、需要承担哪些责任……这些都可直接列成清单,在协议前以表格突出显示,在正文中还要予以变色、加粗、倾斜、下划线等强调。

这方面,国外同行已经先行一步,已有APP让用户协议、隐私协议界面简洁大方、清晰易读,还配上动画演示,国内的APP能否借鉴一下?

(编辑  张建  445718228@qq.com,西米绘图)

猜你喜欢

文字游戏选择权个人信息
保护死者个人信息 维权要不留死角
敏感个人信息保护: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重要内容
文字游戏馆
浅论非法使用个人信息的刑法规制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以《红楼梦》史华慈德译本为例探析文字游戏翻译策略
“文字游戏”的基础
《霍比特人》里的文字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