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至为何“大如年”

2022-05-21瑶华玲子景老人

奥秘(创新大赛) 2022年4期
关键词:光斑横梁刻度

●瑶华 文 玲子 编 ○景老人 绘

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冬至在我国自古以来就很受重视,甚至在清末圣诞节传入中国时,一度被称作“外国冬至”,不仅因为圣诞节的时间和冬至接近,也因为当时的人们觉得,外国人全家团聚庆祝圣诞节的风俗和中国人过冬至差不多。尽管今天冬至的节日气氛比起古代已经有所淡化,但不少地方仍然保留着冬至祭祖、团聚、吃节令食品的风俗。比如,北方在冬至普遍吃饺子或馄饨,南方有的地区在冬至吃汤圆,有的地方喝冬酿酒。

民谚常说“冬至大如年”,难道是因为冬至和过年吃的食物相似才这么说的吗?其实,“冬至大如年”的真正原因在于它是计算二十四节气的起点。北半球在冬至时正值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这一天白昼最短,日影最长。中国作为农耕大国,几千年来都非常重视农事时节的判定,测定冬至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因为从一个冬至到下一个冬至之间度过的时间,就是完整的一年,“日发其端,周而为岁”。

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了“圭表测影”确定冬至的明确记载,方法是在平地上垂直竖立一根长度固定的直杆,叫做“表”,在和表基座相连的地面上平放一块有刻度的板子,用于测量太阳投下影子的长度,叫做“圭”。通过观测可以较为直观地判断,正午时影子最长的一日为冬至,影子最短的一日为夏至。这种方法一直沿袭到清代,成为编制历法的重要依据。通过观测和计算,我国古人在东汉时就发现了每隔四年冬至正午影长相同,得到了“四周千四百六十一日,以周除日,得三百六十五四分度之一,为岁之日数”的结论,推算出一个回归年长度为365.25天,这在当时是较为精确的。

古人进一步分析得出,一年中二十四节气的影长变化也有规律。《周髀算经》里列出了和今天一样的二十四节气名称,以及每个节气正午时的表影数值,但这些数值却不是测出来的,而是按冬至后每过一个节气影长减少“九寸九又六分之一分”的等差数列计算出来的,和实际影长变化不符。这是因为,《周髀算经》里的天文学知识建立在“盖天说”的基础上,认为太阳围绕天极中心运行,每天影长变化均匀。东汉以后,历朝历代编著的《律历志》里的二十四节气影长都是实地测量得出的,相对更准确一些。

古代的多位数学家都对测定冬至、编订历法作出了贡献。例如,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运用了新的冬至时计算法,通过观测记录冬至前、后各二十余天的影长,用比例内插法计算出冬至前后影等长的时刻,从而得出准确的冬至时刻,把精确度从日期提高到时辰。元代科学家郭守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突破了冬至测影的精确度,创立了比传统八尺高表高五倍的四十尺高表,表顶安装便于观测影子的横梁,可以减小影子的边缘误差对观测到的表影长度的影响。郭守敬还发明了“景(影)符”,是在一片安装在底座上、可以转动调整角度的长方形铜片正中穿一个小洞,在正午将它放在圭面上表影的顶端,调整表面和阳光方向垂直,根据小孔成像原理,圭面上就会出现一个非常小的光斑,里面有一条横梁的影子,当影子平分光斑时,它所在的刻度位置就是观测到的最准确的影长。

猜你喜欢

光斑横梁刻度
商用车防护横梁的双枪直缝焊接装置设计与应用
某特种汽车千斤顶连接横梁优化设计
有趣的光斑
主角光环
剪彩带
有趣的光斑
夏末物语
160 km/h动力车构架横梁组成制造工艺研究
谁大谁小
谁大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