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氢”情服务冬奥会
——记燕山石化氢能保供团队

2022-05-20王朝辉

中国石化 2022年3期
关键词:储氢燕山氢能

□ 本刊记者 王朝辉

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燕山石化氢气新能源装置稳产高产,大力保供。高健 摄

2月4日~3月13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举世瞩目。在此期间,燕山石化生产的氢,“点燃”了国家体育场“主火炬”,实现了冬奥会历史上首次火炬零碳排放;燕山石化生产的氢,源源不断地供给到中国石化服务冬奥加氢站,驱动着数百辆氢能汽车奔驰在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各大赛场。

在荣耀和赞誉背后,是燕山石化氢能保供团队的“氢”力付出、“氢”情奉献,用氢能点亮北京“双奥”,用智慧和汗水为绿色冬奥赋能。

为了护送火炬氢,他们曾见过凌晨3点的鸟巢

罗洋是燕山石化发展规划部高级业务主管。自燕山石化承担起为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主火炬提供氢气保障的光荣任务以来,罗洋也拥有了一个新的身份——燕山石化冬奥专项保供小组组员。

4个月来,罗洋和团队成员们一遍遍和冬奥组委开会对接方案,一次次和政府相关部门协调相关问题,一点点和合作单位技术人员细扣技术细节,一趟趟深夜顶风冒雪奔波在往返“鸟巢”(国家体育场)的路上。

为了尽量延长储氢设备的续航时间,需要将储氢设备的充装压力提升10%,以确保在现有储氢设备不变的情况下储存更多氢气。可燕山石化厂内加氢站是标准化设备,对非标气瓶进行加注还是第一次。在燕山石化首席专家、新能源办公室主任李军良的协调推动下,专项保供团队积极协调设备供应方航天六院101所提供技术支持,及时对加氢机控制程序进行了优化调整,并对操作技术人员和设备维保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加氢机和气瓶各项参数严格匹配。最终,在满足压力要求的前提下,储氢设备的续航时间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延长了50分钟。

为确保储氢设备安全顺利运抵“鸟巢”,专项保供团队精心策划3 条保供路线,实施专人驾驶、专车押运、专线路行驶、专人押运、专时押运。由于氢气运输都在夜间,罗洋和运输人员先后9次深夜奔赴“鸟巢”,披星戴月成为日常。

1月12日,第一次“鸟巢”全流程模拟演练开展。下午13时30分,火炬氢运输团队一行驱车奔赴航天六院指定地点,于18时20分将储氢设备运回燕山石化,18时40分充装完毕,23时向“鸟巢”进发。经过两个多小时行驶,运输车辆于1月13日1时10分到达“鸟巢”东侧一号门。“当时鸟巢内正在彩排,我们一直进不去,只能在一号门外等。”罗洋回忆说。

时值数九寒天的时节,两个小时过去了,在午夜的寒风中,大家瑟瑟发抖,脚已冻得麻木。一直到3时10分,彩排的小演员们都出来了,车辆才被放行。卸完氢气回到燕山石化附近的家里,已经早上5时多。一天一宿没合眼的罗洋又累又冷又困,一头栽到书房的沙发上,衣服都来不及脱就进入了梦乡。

和氢气新能源装置一起成长

2月4日,大年初四,燕山石化氢气新能源装置会议室,10余名员工齐聚一堂,共同收看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看到现场主火炬冉冉升起,大家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工艺技术员姚晋松激动地掏出手机,跟父亲进行了视频连线:“爸爸,看到了吗?我们燕山石化氢气新能源装置生产的氢,点燃了冬奥会主火炬!”

2019年,为保供北京冬奥会用氢,中国石化启动燕山石化氢气新能源装置建设。刚刚大学毕业入职一年多的姚晋松被安排到了开车组担任工艺技术员,这让姚晋松心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这可是中国石化与北京冬奥组委官方战略合作项目,参与氢能保供、助力绿色冬奥,将是自己职业生涯中最宝贵的人生经历!

项目建设阶段,姚晋松和同事们开始“纸上谈兵”,拿着图纸一遍遍梳理氢气新能源工艺流程。装置建成后,他们又开始对照现场管线,将鳞次栉比的吸附器程控阀位置和复杂的吸附步骤消化吸收做到烂熟于心。同时,他还和同事们一起编写岗位操作法、工艺技术规程、工艺卡片以及管线吹扫和氮气置换方案等技术资料。

由于氢气属于易燃易爆气体,试车安全至为重要。为此,试车前装置的每一根管线都要进行吹扫、气密和氮气置换。在做气密时,姚晋松拿着发泡水,一遍一遍跑到各个法兰、接口处进行测漏试验,即便是微小的泄漏也逃不过他的“法眼”。在做置换时,姚晋松携带检测仪器一遍又一遍测试每个甩头排气的氧含量,五六米高的管廊他一天之内爬上去4次。长期奔波在现场,他的脸上留下了晒伤的痕迹,同事们笑称他像一只大花猫。

1月29日凌晨,燕山石化员工驾驶装载北京冬奥会主火炬用氢的厢式货车到达鸟巢检查站。李雪 摄

2020年3月26日,装置按计划开车。巧的是,此前一天恰是姚晋松的生日。当天做完装置全面检查后,他怀着忐忑的心情许下生日愿望:“希望明天装置开车顺利。”果如所愿,第二天装置投料一次开车成功。作为生日礼物,装置领导将第一道投料阀门交给他来开启。“如果说开启阀门是我收到的生日礼物,那么洁净的氢能就是我们送给北京冬奥的礼物!”姚晋松说。

在这群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新“氢”年们的精心呵护下,氢气新能源装置自开车以来始终保持安全平稳高负荷运行。截至目前,装置产量维持在4吨/日的高位;自2020年12月16日燕山石化电池氢气首车出厂以来,该装置电池氢气累计出厂量突破300吨,为冬奥会氢气保供打下坚实基础。

为了保供加氢站,他们夙夜奔波

为践行“绿色办奥”理念,北京冬奥会实现了全球首次大规模氢能汽车示范投入。根据北京冬奥组委提供的数据,本届冬奥会用于赛事保障的氢能源车达到816辆,其中,北京赛区85%以上的氢能车用氢需求由燕山石化提供保障。

1月30日,是燕山石化正式拿到冬奥氢能保供运输通行证的第一天。

凌晨3时30分,朔风扑面,寒气逼人。在高科公司业务部长和燕联储运公司总经理、业务部负责人的带领下,3辆满载氢气的充装管束车和一辆随行小车鱼贯驶出停车场,朝着远在延庆的中国石化服务冬奥加氢站的方向进发。

“本来加氢站计划上午10点要氢,但是由于冬奥期间每天上午7点到10点,下午16点到20点这7个小时属于危化品车辆限行时间,咱们运输氢气的车辆无法通行,为确保按时供氢,我们只能打个提前量,提前出发。”重车司机薛春雷介绍说。

经过200多公里跋涉,凌晨6时许,燕山石化的车队安全抵达加氢站。卸完氢气,车队顺利踏上归途。可行至京藏高速入口,一块写有“北京方向禁行”的指示牌瞬间让大家傻了眼。

无奈之下,团队第一时间拨通公司计划经营部的电话,请求公司协调北京市相关部门给予解决。想到第二天就是除夕,通行路线的问题如果搞不定,将意味着燕山石化所有运氢车辆都将无法返回,运输团队的师傅们急得满头冒汗。经过公司多方协调,车队安全返回燕山石化时已经是当天16时,距离出发过去了整整12个小时。一路的惊险和坎坷让大家疲惫不堪,但想到今天首次打通了冬奥供氢运输的全流程,一行人的脸上绽放出了欣慰的笑容。

自1月25日正式服务北京冬奥会至3月13日冬残奥会闭幕,燕山石化累计出厂氢气269 车61.8吨,有力地保障了冬奥加氢站的氢气供应,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注入绿色动力。

猜你喜欢

储氢燕山氢能
各国争抢氢能产业制高点
氢能“竞速”
汽车用La0.79Mg0.21Ni3.95储氢合金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河北唐山:燕山深处荒山变“药谷”
一种液体储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第十三章 惊险的车祸——氢能
燕山大学
一种车载轻质高压金属氢化物复合式储氢罐设计
燃料电池中化学储氢材料的开发与验证
家在燕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