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动单导学”方式下的高三物理复习教学思考

2022-05-19徐州市第二中学江苏徐州221000

物理通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活动单导学单导学轨道

马 博(徐州市第二中学 江苏 徐州 221000)

高三物理复习教学是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的重要阶段,其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引导学生系统梳理所学知识,建构物理知识结构;二是助力学生提升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然而在复习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容易进入一种误区:错将机械式的知识复习作为了教学重点,还将学生引入了“题海”困境.这种模式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致使教学目的无法有效实现.在此困局下,“活动单导学”可以作为一种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教学方式.“活动单导学”是一种以“面向全体、主动发展”为核心理念,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以单导学、多元互助”为课堂操作要领的课堂教学模式[1],可以有效地改变传统课堂的教学弊端.教师借助“活动单”给学生提供复习资料,帮助学生建构新旧知识的桥梁,使学生能够利用提供的信息,自主完成知识梳理、知识加工和问题解决,助力学生在建构知识结构的过程中,提升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浅析“活动单导学”方式下高三物理复习教学的几点思考.

1 将基本知识问题化 让知识理解在应用中深化

在高中三年的积累中,学生已经获取了大量的物理知识.但这些知识多是以零散“知识碎片”的形式机械式地储存于学生的大脑中,并未形成有机体系.因此,梳理基础知识,建构完善的知识结构就成为了高三复习教学的重要任务.此时如果教师采取机械重复的方式进行教学复习,就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致使复习效果不尽人意.而“活动单导学”是以活动单为主要载体,继承了传统与新兴的先进教学理念的产物[2],应用“活动单导学”展开复习,可将基本知识问题化,再利用存在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组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助力学生梳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机构建所学知识体系.

【案例1】竖直面内圆周运动——“轻绳”模型和“轻杆”模型活动单(节选)

活动1:完成问题1和问题2,体会“轻绳”模型和“轻杆”模型的区别,总结其相应受力及运动规律.

【问题1】如图1所示,长度L=0.4 m的轻绳,系一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小球的质量m=0.5 kg,小球半径不计,不考虑空气阻力,g取10 m/s2.求:小球刚好通过最高点时的速度大小.

图1 “轻绳”模型

【问题2】若上题中的轻绳改为轻杆,其他条件不变.求:小球刚好通过最高点时的速度大小.

学生通过“活动1”中对上述两个问题的分析对比,可以认识到“轻绳”和“轻杆”两种模型受力情况的区别,进而能够总结出最高点临界速度的规律.

活动2:在“轻绳”“轻杆”模型结论的基础上,小组内分析、讨论“单环”轨道(图2中的圆轨道)和“双环”轨道(图3中的光滑管道)与“轻绳”“轻杆”模型的关系.

图2 “轻绳”模型与“单环”轨道

图3 “轻杆”模型与“双环”轨道

通过“活动2”的设置,让学生经历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分析出“单环”轨道和“双环”轨道中小球的受力特点与“轻绳”“轻杆”模型相似,进而概括出结论.

规律小结2:“单环”轨道和“双环”轨道中小球的受力情况分别与“轻绳”“轻杆”模型的相同,因此,最高点临界速度也分别满足相同的结论.

综上,通过将知识问题化,将教授方式转变为学生的主动研习,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2 将难点问题步骤化 让解题思路在习惯中养成

新高考背景下,高考物理重点考查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面对“多过程”复杂物理问题时,部分教师习惯于从模型建立、过程分析和规律选取等方面直接展开课堂教学,却忽略了学生主动思考的思维过程,致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并未有效提升.为此,教学中可以通过“活动单导学”设置思维活动步骤,通过长期的针对性训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2】动能定理专题复习活动单(节选)

活动:按照活动流程完成问题,体验解决“多过程”复杂物理问题的一般步骤.

【问题】如图4所示,质量m=3 kg的小物块以初速度v0=4 m/s水平向右抛出(①),恰好从A点沿着圆弧的切线方向进入圆弧轨道(②).圆弧轨道的半径R=3.75 m,B点是圆弧轨道的最低点,圆弧轨道与水平轨道BD平滑连接,A与圆心O的连线与竖直方向成37°角(③).MN是一段粗糙的水平轨道,小物块与MN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轨道其他部分光滑(④).最右侧是一个半径r=0.4 m的半圆弧轨道,C点是半圆弧轨道的最高点,半圆弧轨道与水平轨道BD在D点平滑连接.已知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

图4 “多过程”物理问题

(1)求小物块经过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问题(1)];

(2)若MN的长度L=6 m,求小物块通过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问题(2)];

(3)若小物块恰好能通过C点,求MN的长度L′[问题(3)].

活动流程:

第一步:分析题干,抓关键(表1).

表1 由关键点提取信息

第二步:把握宏观,明考点(表2).

表2 运动阶段分析

第三步:针对设问,寻突破(表3).

表3 问题突破点

第四步:整合思路,答规范.

自主整合解题思路,形成规范解题步骤.

通过上述活动设置,将整个解题思路以分析步骤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亲身感受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思维.在经过适当的针对性训练之后,让学生养成“分析题干,抓关键”“把握宏观,明考点”“针对设问,寻突破”和“整合思路,答规范”的良好习惯,使得学生遇到难题不紧张、解决难题有方法.

3 将变式拓展素材化 让知识储备在探究中丰富

变式拓展教学是高三物理复习教学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变式拓展教学的开展有助于学生丰富知识储备,强化知识理解.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会将知识复习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而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过程,致使学生丧失复习兴趣,复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为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可以在复习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利用“活动单导学”实现变式拓展的素材化,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建构对所学知识的新认知.下面通过“水平传送带模型”的变式情境为例来具体说明.

教师活动:将学生分为3组,分别对应表4中3种情境,要求学生按照活动设计依次完成相应的活动环节.

【案例3】传送带专题复习活动单(节选)

表4 水平传送带模型

上述活动的设置,充分尊重了学生学习的课堂需求:不仅使学生在互动中提升了学习兴趣,还强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综上所述,“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立足于“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力图将学生以往的被动式学习转化为在主动探究中建构认知[3],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在高三物理复习教学中使用“活动单导学”,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积极的改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情感体验, 促进了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实现了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共同成长,显著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注意的是,“活动单”的设置和编写要合理、科学,要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的兴趣和热情,以便让学生拥有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猜你喜欢

活动单导学单导学轨道
小天体环的轨道动力学
推荐书目《中国轨道号》
“新谢泼德”亚轨道运载器载人首飞成功
朝美重回“相互羞辱轨道”?
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活动单导学”模式
关于“活动单导学”模式的事件与思考
活动单导学在中职英语中的应用
高中英语阅读“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探索
立足活动单导学课堂 切实转变学生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