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则导向下排舞集体规定成套编排的研究

2022-05-19石双燕黄淑婷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队形舞步教练员

石双燕 黄淑婷

(1.武昌工学院体育学院 湖北武汉 430065;2.重庆市育才中学校 重庆 400050)

排舞是一项通过丰富的舞步变化和段落循环将舞蹈、音乐、体育、文化等有机结合,用以诠释风格各异的舞蹈形式和音乐元素,从而娱乐身心的健身运动。排舞集体规定项目的比赛是主办单位根据比赛目的、任务、参赛对象、评审条件等因素而在赛前选定好曲目,是参赛队必跳套路,根据参赛人数不同,将其分为大集体规定(12 人以上)和小集体规定(6~12 人,包含6 人、12人)[1]。集体规定成套编排是根据排舞项目的特点,依据排舞竞赛规则,以教练员的创新思维为依托进行的复杂的创作过程。集体规定是所有教练员和运动员根据相同的音乐和固定的舞步,对其成套进行编排。想要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更需要教练员和运动员编排出具有创新性和新颖性的成套作品,而成套编排的设计是集体规定成套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1 规则中排舞集体规定成套编排细则的解析

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从2013 年起,对排舞竞赛规则以每四年为一个周期进行更新,为了使排舞竞赛规则更全面、更系统、更公平,根据每年的实际情况,会进行细微的调整。2021 年颁布了《2021—2024年全国排舞评分规则》新规则,是这一周期内全国各地参赛队伍进行成套编排的首要准则,可见,根据规则的要求,对排舞集体规定成套编排进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练员和运动员想要编排出优异的成套动作和取得好的成绩,首先需要对规则进行全面的解读。

1.1 集体规定成套编排评分重点分析

随着排舞运动的快速发展和竞赛水平的不断提高,排舞竞赛规则也在不断修改和完善,排舞竞赛规则的不断改变,对排舞项目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2021—2024 全国排舞竞赛评分规则》版竞赛规则在《2013—2016 全国排舞评分规则》《2017—2020 全国排舞竞赛评分规则》版竞赛规则的基础上,作出了许多改变,成套编排的评分重点在原来基础上,提出了更详细的评分因素。

由表1可知,通过对3个版本的排舞竞赛规则成套编排的评分重点进行整理分析,《2013—2016全国排舞评分规则》将成套评判分为舞步评分、综合评分两部分,综合评分包含了完成情况、成套编排、曲目风格把握、表演效果,且成套编排的具体评分重点包含前奏间奏结尾的编排、舞步移动与队形编排、上肢动作编排、场地空间运用4 点[2]。《2017—2020 全国排舞竞赛评分规则》在2016年修订版的基础上,将成套编排改为艺术编排,更强调了编排的艺术性,成套编排的评分重点更加细化,新增了互动交流表现、服装服饰搭配、技术技巧与风格演绎(开场结尾炫技部分),这些改变有利于裁判员更加快速客观地进行评分[3]。《2021—2024全国排舞竞赛评分规则》在上一周期规则中,对互动交流界定更加清晰,对服装要求更加细化。

表1 三版规则成套编排评分重点变化情况

1.2 集体规定编排要求的分析

通过对《2013—2016 年全国排舞评分竞赛规则》《2017—2020 年全国排舞评分规则》《2021—2024 全国排舞竞赛评分规则》三版规则的认真钻研,可以将集体规定成套动作的编排要求分为以下方面:舞步移动、上肢动作、场地空间的运用、队形变化、前奏间奏结尾部分、服装服饰、互动交流表现。

由表2 可知,规则中对集体规定成套编排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三版规则在上肢动作、空间运用以及前奏间奏结尾的编排要求,没有做出具体的改变,依旧给参赛队伍保留了很大的编排空间,各队伍可以在这3 个方面尽情发挥。三版规则都明确指出集体规定成套编排中必须出现互动交流。而《2021—2024 全国排舞竞赛评分规则》提出了成套编排应充分考虑舞步风格、场地、空间的使用,队员间身体接触的互动交流(运动员同时或依次完成)、连续方向的转换、集中与分散等整体视觉效果的呈现[4]。三版规则对服装服饰的编排要求越来越细致,不难发现,服装服饰的搭配也是成套编排的加分亮点。

表2 三版评分规则编排要求变化统计

2 排舞集体规定成套动作编排的要素分析

全民健身视域下排舞运动巨大发展的优势之一是排舞作品创编的新颖性,因此排舞成套编排设计,对整个舞台表演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5]。排舞集体规定比赛中成套编排设计形式的不同,使同一首曲目呈现不同的表现形式,独一无二的成套编排能够点亮整个舞台表演,提高成套的观赏性。且成套编排的丰富性,是取得排舞比赛胜利的一个重要制胜因素[6]。通过访谈以及对规则的归纳总结,得到排舞集体规定成套编排的要素,主要包含队形变化、场地空间的运用、上肢动作创编、舞步移动方向、前奏间奏结尾的创编、服装道具的搭配、互动交流7个方面。

2.1 队形的变化

队形的层次变化是指队员在一段时间内完成同一组动作的过程中,根据队形的形状,分别在不同的时间点依次开始这组动作,产生动作结构递进的效果[7]。队形变化是排舞集体规定比赛的一大亮点,是成套编排过程的重要元素之一,队形的变化也是成套编排的评分重点。丰富多样的队形变化、流畅清晰的移动路线、形状新颖的队形图形,能增加成套的视觉冲击力。通过访谈以及教练员、裁判员问卷调查,得到队形变化次数及速度、队形变化类型、队形变化形成的图形、队形层次的变化,都是在进行成套队形编排时应考虑的重要因素。

2.2 场地空间的运用

场地空间的运用是成套动作排舞竞赛评分规则中,对比赛场地的规定是不小于16m×16m 的平整场地,并明确指出集体项目的编排应充分考虑场地、空间的使用。这就意味着队形移动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场地的每一块区域,比赛过程中既要考虑到每一位运动员动作的展示,也要考虑到对比赛场地的合理运用。排舞评分竞赛规则对场地空间的编排提出要求,必须充分考虑场地、空间的整体视觉效果,且成套动作中不得出现抛接和空翻的危险动作。空间层次是排舞集体规定成套编排中经常考虑到的因素,排舞竞赛规则对空间层次的划分没有具体的定义,因此,参赛选手可在遵循规则的前提下,丰富对空间层次的运用,从而提高成套动作的观赏性。

2.3 上肢动作的创编

排舞比赛每一首曲目的脚上动作都是由统一标准的舞码组成,这也是排舞项目区别于其他项目的特色。排舞集体规定的比赛是由排舞推广中心,根据不同组别统一规定的曲目,所有参赛队伍跳同一首曲目,同样的音乐和舞码,不得改变。全国排舞广场舞推广中心,会在官网上发布所有比赛曲目的教学视频,供参赛队伍参考。教学视频既包含一拍一动的正反面教学,还包含教师的成套展示,教师在成套作品的展示包含自己编排的上肢动作,但是并没有要求参赛队伍在比赛中需做出相同的上肢动作。因此,参赛队伍可对舞谱描述以外的上肢动作进行创编,上肢动作的多样性、创新性可以提高成套动作的展现效果。

2.4 舞步移动方向的变化

国际排舞协会规定以时钟12:00、13:30、3:00、4:30、6:00、7:30、9:00、10:30的8个方向作为运动方向。排舞比赛中,身体方向的移动都是通过舞步移动来实现的。规则在编排要求中明确规定,前奏结束后,运动员面向裁判员完成一个方向的舞步段落后即可改变舞步的方向。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教练员会在舞步移动中加入不同方向的变化。

2.5 前奏、结尾的编排分析

排舞集体规定项目的前奏、间奏、结尾的编排是展现队伍与其他队伍不同之处的一大亮点,很多队伍会选择在前奏、间奏、结尾部分进行个人炫技的编排。队伍的入场和退场编排新颖,能够吸引裁判员和观众的目光,为成套表演增添色彩,可以起到为成套表演加分的作用。

造型编排中需要兼顾层次感、动作协调配合,使整体的对比性强、展现的效果更佳。好的造型动作需要队员之间的完美配合,从而构建整个画面的完整性。且炫技的使用,不仅提高了成套表演的观赏性,也能够体现运动员专业的技术水平。

2.6 服装服饰和道具的搭配

舞台表演过程中观众以及裁判员在观看比赛时,最先看到的则是运动员的演出服装,因此服装的搭配是比赛过程一个重要的部分。服装服饰的运用情况,可以从服装的样式、服装的主体颜色、配饰、道具以及是否有亮片等几个方面进行编排。同时,比赛服装、服饰和道具的选择也需要教练员根据音乐特点,主题风格以及妆容等精心搭配,为成套编排增添色彩。

2.7 互动交流分析

通过对排舞资深专家访谈得知,互动交流具体指成套表演过程中,参赛选手之间眼神的交流、肢体动作的配合等表现。在成套作品演绎过程中,互动交流犹如画龙点睛,是一个起决定作用的重要因素,它不仅能够体现运动员之间的默契,还是运动员与观众的沟通桥梁,而且能够充分地演绎曲目表达的主题[8]。因此,在今后的比赛中,教练员需结合曲目风格,设计出具有创新性的互动交流方式,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提高成套的观赏性和创新性。

3 提高排舞集体规定成套编排的对策

3.1 加强师资培训力度,提高教练员综合素质

排舞集体规定成套的整体编排,能够体现教练员的专业能力与聪颖的智慧。可见,排舞项目的发展离不开优秀教练员的悉心指导。因此,需要通过排舞培训提高教练员储备知识的能力,掌握有效的训练方法,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只有教练员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和艺术修养,才能编排出高水平的作品,这就要求教练员从排舞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术方法、排舞竞赛规则等方面进行加强学习,以提高专业能力。

3.2 重视基本技术训练,提高运动员表现能力

通过访谈可知,要提高运动员的表现力,需重视基本技术训练。在平时训练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良好的舞台表现力,建立在扎实基本功的基础之上,因此平时训练应加强学生基本的身体素质练习,掌握排舞的基本技术要领,规范舞步动作。其次,提高艺术想象力,感受音乐,应该加强运动员对音乐的理解,深刻理解该曲目表达的主题,把握曲目的风格。最后,注重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的配合,面部表情贯穿整个舞台表演,是整个表演的形象,能够对整个表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应让学生学会从排舞运动中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

3.3 强化创新意识,提高成套编排的独创性和艺术性

排舞集体规定,所有参赛队伍跳同一首曲目,有着规定的舞步动作。这就需要提高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整体创新能力,编排出更具有吸引力的成套作品。排舞集体规定项目的创新,包括上肢动作、前奏、间奏、结尾部分、服装服饰的搭配、队形的变化等方面的创新。创新是决定在排舞集体规定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只有具有创新性的成套编排,才能体现出更高的价值。

4 结语

从评分规则对成套编排要求变化的研究发现,规则对成套编排评分的重点更加细致具体化,编排要求有所提高,使排舞集体规定项目向更具有观赏性的方向发展。通过调研分析可知,排舞集体规定成套编排的要素主要包含队形变化、场地空间的运用、上肢动作创编、舞步移动方向、前奏间奏结尾的创编、服装道具的搭配、互动交流7 个方面。并探索了排舞集体规定成套编排的有效对策,从而提高成套编排的质量和水平,提高排舞比赛的观赏性,更好地推动排舞运动在普通院校的发展,促进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

猜你喜欢

队形舞步教练员
恣意起舞
教练员领导行为对运动员运动投入的影响研究——教练员-运动员关系的中介效应
重庆市击剑教练员从业满意度调查分析
队列队形体育教案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队形
合肥市击剑青少年后备人才教练员现状分析
The Relaxed Move
彩练当空舞、六机楔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