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传统文化的农村幼儿园混龄游戏教学探析

2022-05-18张月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南华镇中心幼儿园

幼儿100 2022年16期
关键词:年龄幼儿园情境

文/张月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南华镇中心幼儿园

混龄游戏在农村幼儿园应被提倡。农村幼儿园由于招生不足而实施混龄教育(或混龄游戏)成为必然。混龄游戏是相对同龄游戏而言的,即同一空间或同一场域内允许不同年龄的幼儿共同游戏,协助完成学习任务。“混龄游戏活动是促进幼儿社会交往合作的支架。”不同年龄的幼儿混编在一起进行游戏,至少可以达到“以大带小”的目的,产生“儿童教育儿童”的效果。

基于传统文化而创新混龄游戏的内容、方法与渠道应被提倡。传统文化游戏浩如烟海,以养性养心为主的游戏大有存在。一方面,传统文化游戏源远流长,静水流深,包蕴着深厚、充足的育人养分;另一方面,幼儿园完全可以改编传统游戏,使之更富时代意蕴和道德价值,更切合农村幼儿园教学实际,更符合混龄编排背景下的幼儿实际。诸如,如何帮助年龄小的幼儿从“观望者”变为“主角”,如何强化混龄游戏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感与荣誉感,如何促进幼儿的合群、乐群能力,如何将以“成人化、理性化”为主要特点的中华传统文化渗透于农村幼儿园混龄游戏教学中,并且做到高效、节时,考量着教师、家长,考验着幼儿园的内涵式发展与改革。

一、基于传统文化的混龄游戏教学的现状分析

悉心观察幼儿教育,不难发现,儿童立场与儿童视角的缺席,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阻碍。从家庭教育看,部分家长坚持从“成人视角”出发,常常以强硬灌输为形式,强迫幼儿通过死记硬背记住优秀古诗词,通过严格训练学会棋艺,以为这就是与传统文化的亲近。殊不知,儿童热衷于“动”而反感于“记”,“迷恋”于游戏而“抵抗”于严肃的教学和强制的灌输。还有一些成人常常把自己已经无力实现的梦想强加给自己的孩子:必须成为二胡、三弦子、国画、象棋等方面高手,这样的强迫造成了一种低效的传承生态:幼儿总是与成人对着干,以应付为过程,以粗糙和似是而非为结果。从大量的调研中,我们得知,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不应过分地正规与严格,不应上纲上线,基于游戏这个视角反而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幼儿园教育看,部分教师有意无意地在课堂或活动中渗透了传统文化,把民族特色体现在汉服表演之中(复古化),把民族灵魂反映在歌曲中,把民族气节渗透于舞蹈中,但是传统文化植根于幼儿内心、融入幼儿血脉中的效果十分有限。这是因为,一方面教师对传统文化融于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正向意义认识不足,前瞻性不够;另一方面,教师对传统文化渗透于教学中如何达到高效化的创新不够。悉心观察与分析,不难发现,部分教师的课堂有“小学化”倾向,即进行专门的“传统文化进课堂”活动,通过讲解分析、倾听录音、要求背记等方式让学生记住古诗词;或举办一些书法、绘画、手工、歌唱、舞蹈等比赛活动。这样的植入方式,都无法让传统文化在幼儿心底留下更深的痕迹。

大量事实与实践表明,从幼儿天性出发,基于童心、童趣与童真,基于活泼的游戏而进行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才能取得“润于心”的效果,才能在自然而然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混龄游戏,兼顾不同层次与不同年龄的幼儿,具有开放与灵活的视角,能够进行多维游戏课堂的架构与重构,更成为有效渗透传统文化的首选。发挥大幼儿的“传、带、帮”作用,让“以大促小”成为常态,让“兄弟情”“姐妹情”成为常态,这应该成为基于传统文化的农村幼儿园混龄游戏教学的必然走向。相对于正常的年龄编排和一般的游戏教学,基于传统文化的农村幼儿园混龄游戏教学隐含着这样的趋向:幼儿间的沟通方式更丰富、人际交往更趋社会化、文化传承更趋高效与复杂化,而这也是新时代农村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园所内涵式发展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二、基于传统文化的混龄游戏教学的意义指向

1.理念:不仅仅是技能技法。

既然幼儿处在人生长河的源头上,那么,系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不可或缺。“系扣子”应当凭借什么?不是光凭借游戏技巧、物质资源,还要凭借传统优秀文化的渗透这一条良性轨道。之所以说“良性”,是因为源于传统文化不是从天性而是从文化的角度觉醒幼儿,达到无形间浸润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农村幼儿园混龄游戏的实施中应秉持这样的理念:“在传承与创新中树教育品质,扎民族之根。”的确,游戏中技法技能的提高固然很重要,尽兴与快乐固然是幼儿天生之需要,然而,品性的提高、心灵的丰富、情感的丰盈、道德的提升、文化的传承,才是混龄游戏孜孜以求的目标。混龄游戏中融入传统文化因子,正是从幼儿的长远发展与全面发展的需要而考量的。因为混龄,大小幼儿交往丰富性与遵守规则的监督性等变成了可能;因为混龄,尊重别人、体谅弱小等品质的培养有了舞台与空间。

比如传统游戏“跳竹竿”的教学中,包含着“器”和“道”。所谓“器”就是竹竿,以及与此相关的配套器材(如8对细PVC2021管架及音箱等)。所谓“道”,就是“持竿者与“跳竿者”必须密切配合,灵活合作,互相成全。从幼儿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我们既要重视幼儿对“器”的熟稔,又要重视幼儿对“道”的领悟。其中的节奏把握、空隙把握、时间拿捏考验着不同年龄的幼儿,这属于“器”的范畴。既要允许“磕磕碰碰”,又要允许真诚、平等、合作,力争让歧视、不屑一顾或看不起等消极因素被剔除在游戏之外,这属于“道”的范畴。在此过程中,教师尤其要注重后者。比如,“大哥哥”盛气凌人地训斥“小妹妹”:“你还太小,不配与我们玩!”那么,游戏中的冲突在所难免,混龄游戏的成功成为一句空话。因而,还年龄小的幼儿以参与权与自由度,还课堂以公平与合作,促大小幼儿间的互动、配合和帮助,就成为这个游戏中的关键行为。教师应通过谈心活动、微课呈现、分层针对,让不同年龄的幼儿洞晓彼此的想法,体会不同玩法所取得的不同效果,以此助力游戏活动的增值,让彼此欣赏与共同成长成为混龄游戏中的主旋律。

2.方式:不仅仅是整齐划一。

混龄游戏的“混”指向不同年龄的新组合与新糅合,意味着整齐划一的方式可能不适应于全体幼儿。整齐划一对于年龄大的幼儿,可能存在过于简单而“吃不饱”的现象;对于年龄小的幼儿,可能存在“消化不了”而“吃不了”的现象。“花有花的芬芳,树有树的挺拔”,不同的幼儿具有不同的适应力、负荷力、模仿力与实践力,允许个性发展与自主选择,才是混龄游戏高效实施的前提和应有之义。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而言,也需由易到难,由单一到多维,因人而异,分层次进行传承。通过大一统的方式传承传统文化的做法应该予以摈弃。一方面教师应让幼儿有优先选择权,另一方面让幼儿有游戏规则制订权,真正让自选游戏、自找伙伴、自选玩具、自选玩法等落到实处,让混龄幼儿在个性多元的选择中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有所收获。

比如民间传统游戏“跳坎子”就适合于农村幼儿园进行混龄编排。先让年龄大的幼儿做“坎子”,让年龄小的幼儿做“跳坎子者”,随着游戏技法的熟稔,不同年龄的幼儿之后可以互换角色。这期间,成功者是否应该在离“坎子”一米左右处呈“n”姿势,失败者如何惩罚,“跳坎子者”能否过分使力,“坎子”的“一动不动”究竟应该有什么样的标准,“n”姿势应该持续多长时间等等玩法或奖罚措施,均应该让幼儿自行决定,真正让自主权、修改权、反馈权回归幼儿手中。比如可罚失败者负责记录,可让胜利者当裁判,真正让“我的游戏我做主”成为常态。

三、基于传统文化的混龄游戏教学的方法策略

1.注重自然渗透。

传统文化在幼儿教学中的渗透“不是‘另起炉灶’,应坚持‘自然渗透’的原则”;不是仅仅地口头宣讲传统文化如何出色,而是融文化的传承于活动之中,尤其是融文化的浸润于多姿多彩的游戏之中;不是在专一的时间内专门讲解传统文化,而是渗透在日常的学习生活环节中,包括在饮食、保健与行为活动中,其背后均“站着”文化的影子。混龄游戏中所谓的“有机融入”正是“自然渗透”的体现。比如在主题活动中有机渗透《三字经》教育:“孔融让梨”的故事不是从训导中得知,而是从轻松的混龄游戏中知晓;分享、感恩和助人之种子在玩耍中就静悄悄地播撒。同样,“孝于亲”不是在纸质阅读中模糊感知,而是在大幼儿给小幼儿当“小老师”的游戏中具体体悟,让尊老爱幼意识于无形中滋生。“幼不学”一句,也是在活灵活现的混龄游戏中,意识到其危害性。还比如,在区域活动中适当地投放传统文化游戏材料,针对性地渗透合作理念,让公平、分享、利他等理念落地生根;在生活活动中乘机渗透诚实、守纪等理念,让社会性理念在幼儿心中渐渐生长……图画书、绘本剧、童谣等,均可以有效地融合在农村幼儿园混龄游戏中,通过“大带小”“兵练兵”等方式,既实现资源共享,也实现共同成长。

2.注重情境设置。

如何让混龄游戏发挥较大的教学价值,较为自然地传承优秀文化基因,这都离不开情境化的设计与实施。相对于纯理论的灌输而言,幼儿天生喜欢在情境中进行体验。比如民间传统游戏“网鱼”中,通过混龄编排,组织幼儿扮演小鱼和渔网,允许被圈住的幼儿自主拥有选择“吃什么”的权利,可以创设儿歌情境:“一网不捞鱼,二网不捞鱼……”再比如,民间游戏“包饺子”的教学中,同样可以通过混龄编排,让不同年龄的幼儿分别扮演“厨师”和“饺子”,诸如《扑通扑通下饺子》等儿歌也伴随游戏的全过程。这样的游戏融语言发展、肢体动作发展与规则意识渗透于一体,很好地发挥了情境的现实主义力量。更多民间游戏,如竹竿舞、赶猪、打弩等,均可以营造活泼新颖的情境——或用鲜艳的服饰装扮创设视觉情境,或用图文并茂的绘本创设故事情境,或通过不同年龄幼儿分解任务后创设动作情境,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如勤劳与善良、宽恕与孝亲、为善与向真、责任与爱心等,就显得自然而然,久而久之,优秀传统文化在混龄游戏情境中扎根,并浸润和作用于幼儿的二次觉醒。

3 .注重多元选择。

好的混龄游戏应该帮助幼儿“完成自身的认知建构”。这种认知建构应该兼顾农村幼儿园的所有幼儿,既要考虑大班幼儿“吃不饱”,又要考虑小班幼儿“吃不了”;既要管而不死,还要活而不乱;既要过渡自然,也要因着年龄混编而跳跃性较大;既有“规定动作”,也要允许“自选动作”。因此,注重多元选择就成为基于传统文化的农村幼儿园混龄游戏教学的一个基本视点。事实上,多姿多彩的民间游戏内容与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既有守正,又有创新——不断有新的生成、补充与拓展。这种“新”是指被赋予了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新的时代意蕴。比如,对民间游戏“射覆”与“猜枚”进行创新,把“猜”的内容与古诗词或者典故联系起来,多一些文化味,多一些传统味。至于“绕口令”与“解九连环”等游戏,都可以与传统文化沾上边。如果我们总是守正而无创新,就只会窄化游戏之路,窄化优秀文化传承之路。相反,注重多元选择,独辟蹊径,定会在觉醒幼儿游戏活力的同时,让幼儿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当然,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进行混排而进行混龄游戏,并不意味着达成目标就是一样的。“混”编中有区别度,混龄中有细微的培养方向,分层提出阶段性近期、中期和长远达成目标,分层次传承优秀文化养分,同时让每一个幼儿都能进步,都接地气地成长,应该成为农村幼儿园混龄游戏教学中必须注意和反思的地方。

新的时代价值观重建中,农村幼儿园混龄游戏应被赋予时代意蕴——培养幼儿更加有责任、有担当、有爱心,让传统美德在幼儿身上熠熠生辉,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幼儿身上有所体现。教师应找准传统文化与混龄游戏的结合点、生成点与延伸点,让不同年龄的幼儿都能长知识、长技能、长素养。结合农村实际与地方特色,做实、做细、做活混龄游戏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化压力为动力,化劣势为优势,化单一为多样,促进幼儿全面与长远发展,应成为新时代农村幼儿园的时代命题与应然职责。

猜你喜欢

年龄幼儿园情境
变小的年龄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我爱幼儿园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欢乐的幼儿园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爱“上”幼儿园
年龄歧视
算年龄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