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经济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影响

2022-05-17赵林汐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持续发展对外贸易低碳经济

赵林汐

摘   要:低碳经济的提出对世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同时对我国的外贸发展也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在低碳经济理念下,要正确协调我国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的关系,推动对外贸易工作的顺利健康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贡献力量。基于此,分析低碳经济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并给出低碳经济下国际贸易发展对策和路径,即应提高外贸企业的低碳意识和低碳水平,加速低碳技术的应用,转变出口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加强绿色经济宣传力度。

关键词:低碳经济;对外贸易;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752;F2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11-0081-03

低碳经济是现代国际普遍认可的重要经济发展理念,将低碳经济融入到对外贸易中不仅是世界各国的选择,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路径。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对外贸易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了我国对外贸易持续深入发展,需要顺应与新时代同步的经济发展理念,并在此基础之上构建新的经济发展战略。近年来,随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出和一系列促进低碳经济的优惠政策出台,全国各地掀起了绿色低碳发展经济的高潮。但目前我国绿色经济转型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面对时代要求,对我国原有的经济贸易发展模式进行创新,是有利于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就是采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以及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把可持续发展思想作为是其理论指导,最大化降低对一些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等高碳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以能够实现一种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速发展双赢的经济发展状态。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以及低排放是低碳经济模式的核心内涵,同时也是人类社会继农业社会文明、工业社会文明之后提出的更加进步的经济模式。绿色低碳经济是最大化降低生产成本和碳排放,从而保护生态环境的经济模式,并且能够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的生态环境遭到巨大破坏,特别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积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失。越来越多的国家发现,与巨大的经济利益相比,环境问题才是更应该去关注的问题,如何解决高碳排放问题已成为发展经济的重中之重。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我们能源的未来:低碳经济》,第一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经济是指在能够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技术上的创新和制度上的改革,进行产业转型,将重工业产业转为轻工业产业,并且开发出新能源等各种手段来减少对于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的开发以及利用。只有使这些能源得到利用并将其利用率提高,才能够更好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利用先进技术来达到能源的最低消耗,降低污染气体的排放量。同时,还应该创新产业链来引导大众转变观念,使低碳经济理念推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我国的国际贸易发展要在确保环境不遭受破坏的前提下来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2005年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我们要想使经济建设有更好发展,首先就要保护好环境。每一个经济建设者都应该转变发展理念,创造出更多可替代的更加环保的新能源,在社会主要发展环境下去寻找新的经济发展能源,利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对低碳技术进行研究开发,更好实现低碳经济。低碳经济发展已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大部分国家在完成了工业化之后都走向了低碳化的经济发展之路。我国推行低碳经济,更有利于提升我国的科技水平。为了能够更好发展低碳经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科研人员应更加努力地钻研如何改变生态环境,改变只能使用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的经济现状,更好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低碳经济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一)出口产品成本增加

随着近几年,欧美等地区部分发达国家制定的高额“碳关税”的限制,我国出口产品的成本大幅增加,出现了贸易限制效应,加之全球原材料价格上涨也使生产成本有所增加,使得我国的出口产品在国际上的价格竞争力下降,导致产品出口数额有所下降,一定程度影响了我过对外贸易发展。其中,受到冲击严重的行业包括:石油加工业、仪器仪表办公机械制造业、金属制品制造业、金属冶炼加工液、化学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业以及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

(二)对外贸易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了国际贸易中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随着国内绿色低碳经济转型,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也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低碳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首先,商品贸易结构发生变化。在我国对外贸易中传统能源和资源型商品所占的比例较大,但随着绿色低碳经济发展转型,该部分商品的比例正在逐年缩减,而新能源和新材料的使用比重呈现上升趋势。在出口企业生产过程中,高碳产品逐步减少,低碳产品则不断增加和创新,未来甚至可能消失。近年来,中国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2021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1.98万亿元,同比增长15%。在地区贸易方面,我国在国际贸易中遭遇高碳商品贸易壁垒,处于竞争劣势状态。由于部分发达国家较早开始研发低碳技术,已经掌握了较为成熟的技术体系,拥有品类丰富的出口产品,它们在国际贸易中更加具有竞争力和发展潜能,而由于我国低碳经济起步较晚,高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尚未能够从根本改善。

(三)低碳經济促进了技术贸易与技术转让的竞争与合作

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以创新技术为支撑,先进低碳技术的研发越来越受到重视。在集中力量做好绿色转型的同时更需要在技术上更好地开展国际合作。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更早地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他们在低碳技术上投入了更多人力物力,开展了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热潮中催生了新一轮的技术革命,产生了技术壁垒的同时也促进了国际技术贸易和技术的转让,一定程度上加剧各国竞争也促进国际合作。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绿色丝绸之路以来,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取得积极进展,深入改进交流机制,逐步深入引领理念,逐步完善务实合作,我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引领者,为全球生态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顶层设计,对于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到2030年,绿色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共建“一带一路”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走出去”企业低碳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绿色发展伙伴关系更加紧密,境外項目环境风险防控体系更加完善。

三、发展低碳经济下国际贸易的对策

(一)提高外贸企业的低碳技术水平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积极赋能绿色转型。立足新起点,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成为出口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企业加快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以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以创新链提升价值链,突出培育研发主体、集聚创新人才、强化数字赋能,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型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实现经济技术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全覆盖,为出口企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我国想要在外贸发展中更好地践行低碳经济理念,就需要牢牢抓住低碳经济的内涵,尽量减少环境污染。也就是说,我国应该依托先进的技术开发新能源,使新能源的碳排放量少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以更好的效果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我们应认识到,科技发展水平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用科技手段来改变我国外贸经济竞争力,抵抗风险的能力,开发出独属于我国的具有科技含量的、能够增强商品竞争力以及抗风险能力的商品来进行对外贸易。同时,研发出的高新技术产品能够更有利于降低商品的损耗,降低在生产商品时对于资源的消耗,也降低了成本,从而更好实现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我国应该努力提高科技水平,尽快开发出新型能源来提供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让我国既能够发展经济又能保护好环境。在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方面,围绕“生产智能化、装备自动化、产品数字化、管理信息化”四条主线,大力推进“生产换线”“机器换人”“企业上云”等,以创建高端制造业先导区为目标,加速驶入高智能的“数字化发展”新赛道。

(二)加强低碳经济政策落实

国家应该出台一些相应的政策,促进我国国民选择低碳生活方式;还应该强化低碳经济的研发,从而对我国在国际间的贸易往来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虽然我国是一个物质资源丰富的国家,但是如果依旧按照之前的经济发展理念去发展,我国的资源终将匮乏。所以,我们应该考虑到更加长久的经济发展,做到经济的可持续高速发展。我国在对外贸易中不能仅以经济发展为唯一目的,还应该以低碳经济为基础,促使我国经济长期发展。为了能够更好地达到这个目的,我国应该强化低碳经济的研究以及开发,同时也可促进他国的低碳经济得到更好发展。

(三)加强绿色低碳宣传力度,营造全民低碳意识

各级政府应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大力推广绿色低碳的重要性,及时向社会公告减排进展情况、碳中和发展成效以及绿色转型过程中需要完善的环节,同时,各大媒体要配合政府及时对减排的相关新闻进行报道,揭露环境污染问题。开通低碳经济网络平台,搭建百姓与政府沟通的渠道,发挥人民群众“低碳经济”主体作用。为加强公众低碳意识,在居民生活方面,积极推广绿色消费理念,并努力推动绿色建筑、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将节能环保要求纳入老旧小区改造;大力发展绿色家装,鼓励使用节能灯具、节能环保灶具等节能节水产品。应将区域环境评估纳入政府的政绩和绩效考核体系,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督查机制,为国际贸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结语

绿色发展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推动贯彻高质量发展和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国际贸易新的经济发展理念与模式应用。要紧紧围绕绿色理念,从“大国责任”的高度坚定绿色低碳发展这条路径,做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诚的实践行者,为实现绿色低碳生态经济不懈奋斗。生产绿色产品,努力实现低碳技术创新,把握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机会,深入探索绿色低碳发展的实现路径,进一步丰富拓展世界一流“三张牌”的内涵外延,不懈发展绿色产业、坚持推进绿色制造、建设绿色交通、推广绿色建筑、倡导绿色生活,从而真正在国际贸易中赢得生存与发展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王元春.低碳经济对我国经济贸易结构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3,(5).

[2]   陆娅楠.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N].人民日报,2022-04-01.

[3]   王一鸣.抢抓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机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J].智慧中国,2021,(12).

[4]   胡海林.低碳经济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趋势探析[J].中国外资,2014,(1).

[5]   张寅,陈晓波.坚定绿色低碳发展方向勇闯绿色低碳发展新路[N].云南日报,2021-07-27.

[6]   本刊综合.双碳目标下云南绿色金融应重点围绕“三张牌”发展[J].时代金融,2021,(9).

[7]   刘二军,王晓丽.试论低碳经济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影响[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5):257-258.

[8]   沈红平.低碳经济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影响分析[J].华人时刊旬刊,2015,(11):28,30.

[9]   李凌.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8,(6):1.

[10]   钱宸,黄儒林.浅谈低碳经济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影响[D].蚌埠:安徽财经大学,2021.

The Impact of Low-carbon Economy on China’s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ZHAO Lin-xi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Dalian 116012, China)

Abstract:The proposal of low-carbon economy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as well a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Under the concept of low-carbon economy, we should correctly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foreign trade, promote the smooth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and contribute to China's economic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under the low-carbon economy, and gives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path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under the low-carbon economy, that is, we should improve the low-carbon awareness and low-carbon level of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accelerate the application of low-carbon technology, change the export mode, adjus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mprove the relevant legal system, and strengthen the publicity of green economy.

Key words:low-carbon economy; foreign trad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責任编辑 柯黎]

猜你喜欢

持续发展对外贸易低碳经济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低碳经济的理论的基础及经济学价值研究
人口红利渐失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
当前经济背景下人民币加入SDR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试析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环境会计实施
基于新能源视角江西低碳经济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