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研究进展

2022-05-16于春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穿刺针操作者针尖

白 冰,田 园,于春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北京 100730

动脉穿刺置管通常用于危重或拟行大手术患者,通过有创动脉导管,实时监测患者血压,便于临床医师及时调整血管活性药物剂量,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还可以轻松便捷地获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1]。动脉穿刺置管是麻醉医师的必备技能之一,但当遇到新生儿、过度肥胖、休克、水肿、动脉痉挛等情况时,操作者可能会面临挑战,如反复穿刺、更换穿刺部位、出现局部血肿甚至穿刺失败等[2]。桡动脉位置表浅,且和尺动脉共同为手部供血,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是动脉穿刺置管的首选部位[3]。研究表明,超声引导可以提高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并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4]。近年来超声引导技术发展迅速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实践[5]。研究者们一直试图改进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技术,以期提高一次成功率[6]。本文就超声引导下动脉穿刺置管的优缺点、推荐使用超声引导的患者群体、超声引导的不同方法,以及超声引导的无菌原则等方面进行综述。

超声引导下动脉穿刺置管的优缺点

优点超声可以实时显示靶血管和周围组织情况[7]。将探头沿血管长轴放置,可显示一段完整的桡动脉,沿短轴则可看到桡动脉横切面及周围结构[8]。操作前可用超声进行血管筛查,排除血栓、闭塞等情况,及时改变临床决策[4]。和传统触诊法相比,超声引导无论是用于成人、儿童,还是新生儿,均可提高一次成功率、缩短操作时间并减少并发症[8- 9]。

缺点超声对感染发生风险的影响尚存争议[10],如不按照无菌原则,会有感染风险。目前设备因素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超声引导的常规化,超声设备购置费用和后期维护成本限制其推广。此外,尽管超声优越性的前提是操作者已接受规范的培训,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9]。规范化培训要有相应数量的培训专家,充足的培训师资力量是保证,而这也是当前短缺的资源。

推荐使用超声引导的患者群体

鉴于超声引导的优势,推荐动脉穿刺置管时常规使用超声引导,并对所有桡动脉穿刺置管操作者进行超声引导操作的培训[9]。受设备、人力、财力等各方面因素所限,目前绝大多数医疗机构还达不到常规使用超声引导的条件。受现实因素所限,目前更多的情况是遇到困难时使用超声引导。

困难穿刺在一些如水肿、肥胖、大动脉炎或其他难以触及动脉搏动的情况,如果没有超声,可能会选择其他部位,或者反复盲穿,进而对患者造成潜在的过多损伤,超声引导也许会提供帮助[11- 12]。

穿刺史对于既往有动脉穿刺史的患者,如冠心病患者近期进行过经皮冠状动脉造影,如果需要同一部位进行穿刺置管,传统的触诊法无法判断血管是否有近期操作造成的夹层、局部血肿等损伤,可考虑用超声评估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3]。

凝血功能障碍如果患者有已知的凝血功能障碍或有明确的出血倾向,那么一旦穿透后壁发生局部血肿损伤的概率就会大大提高,同时还会给后续操作造成难度,如首次操作即使用超声引导,也许可以提高一次成功率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伤[1,13]。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对于低血容量、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或衰竭等循环不稳定等情况导致的血压过低时,难以触及桡动脉搏动时,可以考虑使用超声引导[1,14]。

其他临床实践中有一些特殊情况,其他动脉均不可用,桡动脉是唯一选择,如果操作失败,没有备选方案,可以考虑使用超声引导,以期提高一次成功率[15]。

超声引导的不同方法

常用的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主要包括横向法和纵向法,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各种改良方法。

横向法横向法即平面外法,探头与血管垂直(图1A)。在探头中点标识处进针,进针方向与探头横轴方向垂直。如果方向正确,针尖将从中心进入屏幕。保持探头与血管垂直,针尖和血管图像对齐,否则会错过血管。如错过血管,调整进针方向,使针尖对准血管。

纵向法纵向法即平面内法,探头与血管平行(图1B)。在探头侧面中点进针,进针方向与探头平行。从屏幕上看,穿刺针会从一侧进入视野。穿刺针到达合适深度时,屏幕上显示针尖进入血管。不过有时穿刺针实际上是和血管平行交错的,在屏幕上貌似看到穿刺针进入了血管,但其实并没有,也没有回血。这时需要重新定位和穿刺。

Berk等[16]评估了行心脏手术受试者的横向法和纵向法,结果发现,纵向法缩短了成功放置导管的时间,提高了首次尝试成功率,并减少了并发症。Quan等[17]评估了行肝或脾外科手术受试者的横向法和纵向法。横向法首次尝试成功率更高,所需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横向法可显示血管周围组织图像,有助于引导穿刺针到达动脉腔,但很难将针尖保持在超声束的平面内,需要频繁调整探头以保持针尖可见[18- 19]。纵向法可直视穿刺针穿过组织进入动脉过程,但难以将针尖和附近的结构都保持在中轴线视野内,有时还可能“欺骗”操作者,使操作者误以为穿刺针已进入动脉内实际上却并没有回血[20- 22]。

斜向法Abdalla等[23]定义了斜向法,是在横向法基础上将探头顺时针旋转30°~60°,使动脉视野最大化,提高成功率和操作者满意度(图1C)。斜向法可以更好地观察针尖并增加对周围结构进行观察,确保安全性[20- 21]。斜向法意在将横向法的可视化区域拓宽,与纵向法针尖可视化的优点结合起来[24- 28]。

A.横向法;B.纵向法;C.斜向法

对于横向法、纵向法和斜向法如何选择,目前尚无定论,建议操作者使用自己最擅长的方法。

动态针尖定位法Goh等[29]首次报道动态针尖定位(dynamic needle tip positioning,DNTP)法用于桡动脉穿刺置管。Clemmesen等[30]发现相比于平面内法,DNTP法在静脉穿刺置管方面有更高的成功率。近年Kiberenge等[31]发现DNTP法总体成功率和一次成功率均高于传统触诊法。DNTP法需先找到桡动脉短轴,以30°左右进针,看到针尖后,将探头向近端移动,远离进针点至针尖消失。然后再次进针,直到再次看到针尖。重复此步骤,直到在动脉腔内看到针尖为止。减小进针角度,以相同过程继续进针,使针尖保持在动脉腔中心[32](图2)。此法要求不能只看到回血就置管,而是减小角度后继续进针至看到针尖和导管在血管腔里再置管[33]。Oh等[34]最近将穿刺模型用于DNTP法的教学,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DNTP法是目前相对公认和推崇的方法之一。

图2 DNTP法示意图

显影线法有研究者在平面外法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在探头中间位置固定一条与长轴垂直的显影线,即显影线法[17,35]。这条线在超声屏幕上会显示可见的标记,提高进针点的准确性。穿刺点即为显影线和皮肤的交点,穿刺过程不使用动态技术。实习医生动脉穿刺的成功率低[36],原因之一即定位不准。此法定位穿刺点简单且准确,尤其适用于新手。

生理盐水法Nakayama等[37]在小儿患者群体中对平面外法进行改良,提出盐水DNTP法。他们认为动脉深度小于2 mm时,穿刺成功率低,可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将深度人为增加,从而减少操作时间并提高成功率(图3)。Ye等[11]将盐水DNTP法用于新生儿桡动脉置管,同样安全有效。对于动脉过于表浅患者推荐这种方法。

图3 生理盐水DNTP法示意图

改良平面内法Wang等[12]对平面内法进行了改良,即改良长轴平面内超声技术(modified long-axis in-plane ultrasound technique,M-LAINUT)。和传统触诊法相比,M-LAINUT法显著提高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并缩短操作时长。该法先获取动脉长轴图像,打开彩色多普勒获取动脉血流信号,血流信号最丰富的位置即为动脉直径最大处,即为穿刺点。可先获得动脉短轴图像,再将探头旋转90°,有助于获得长轴图像[17]。Wang等[12]研究认为,这种方法容易掌握且有效。对于新手和熟练操作者均可采用。

磁导航辅助穿刺针导航系统是预先将穿刺针磁化,超声机自动定位穿刺针位置,显示穿刺针的虚拟路径,供操作者参考[38- 39]。2016年,Meiser等[39]发现使用导航系统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总体成功率均更高、耗时更少,对新手有一定帮助。Johnson等[38]认为磁导航辅助可以提高穿刺精准性。此法目前应用不广,仍需进一步研究。

非实时引导超声辅助法通过超声识别血管,并用在皮肤上做无菌标记。这种方法不如实时超声引导[40],很少被采用。某些情况下,如超声探头无法无菌处理时也许可以作为一种备选方案。

超声引导的无菌原则

在进行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置管时,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41]。使用氯己定浸渍海绵可减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42]。要注意手卫生,可在门外放置“正在进行无菌操作”标识,在场的每个人均佩戴帽子和口罩。可酌情套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措施。建议使用含有2%氯己定的皮肤消毒剂[43]。超声探头需要无菌处理。建议用非优势手握住超声探头,以确保操作者的舒适性。

综上,超声引导动脉穿刺置管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广泛用于临床实践。越来越多证据显示,超声引导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并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操作者要充分了解超声引导的优缺点,结合所处具体临床环境的现实因素,推荐在适合的临床患者群体中使用。超声引导动脉穿刺方法多样,各有利弊,临床实践中应酌情选用适合的方法。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要时刻注意无菌原则和程序,以降低感染风险。

猜你喜欢

穿刺针操作者针尖
一种新型套管针用穿刺针的设计
超声检测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操作者内及操作者间可重复性研究
浅析汽车制造业人机工程标准
缝衣针
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
无菌棉签按压法拔除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无损伤穿刺针对患者的影响分析
EBUS-TBNA中不同型号穿刺针对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结果的影响
纳米级针尖制备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操作者框架在车辆传动系旋转耐久试验中的研究与应用
针尖和笔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