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骨柔情
——记国家一级作家、锦州市作家协会主席李铁

2022-05-16流年

共产党员(辽宁) 2022年8期
关键词:李铁作家文学

文/流年

有人叫他李铁,有人叫他“铁哥”,有人叫他“师父”……他却一直没变,永远是温文尔雅的模样,谨慎地说话,谦和地微笑。无论怎样,在他脸上都看不出大悲大喜、大起大落的情绪来,这种平和沉稳演绎成了清秀。是的,这个一如少年般面目清秀的男人就是作家李铁——我们的“铁哥”。

大多数人是通过阅读作品来认识一个作家的,这个作家的形象是模糊的,是主观意念和判断塑造的形象,是理想化的;另一种情况,是因为认识了一个作家而去阅读他的作品,其间夹杂的情感,有欣赏有崇拜,有探究有猜测,甚至窥视。

我属于后者。初次见面,铁哥送给我一摞他的小说集:“留作纪念吧。阅读,要看名家的。”

然而,铁哥本人就是当之无愧的名家——有学者把铁哥的小说定义为“工业题材小说”,称赞其创作水准位居榜首。其中《乔师傅的手艺》改编成电视剧《大工匠》 和广播剧, 《长门芳草》改编成电视剧《工人大院》,《工厂上空的雪》和《水井边的初恋》改编成电影,《牺牲》改编成电视剧……在一个广阔深沉而又逐渐遥远的背景下,铁哥隐藏了汹涌呼啸的情绪,以漫不经心的、从容的叙事体裁,以置身事外的讲述者身份,让我们渐渐模糊的视野明亮湿润。

人物简介:李铁,辽宁锦州人,中共党员。1962 年生,200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系辽宁省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锦州市作家协会主席。发表《乔师傅的手艺》《杜一民的复辟阴谋》等大量中短篇小说,出版《冰雪荔枝》《点灯》《一掠而过的风景》等小说集。被誉为“中国当代工业文学领军作家”,作品多次获得辽宁文学奖,并获得上海文学奖、百花文学奖等,长篇力作《锦绣》获评2021 年度“中国好书”。

每一个时代都是一个令人热血沸腾的时代。那些文字覆盖住拔地而起的商业街区,让消失的厂房再现——曾在那里工作生活的人去哪儿了?他们变成了谁?

生动的人无论站在哪儿都是生动的,只是我们不曾看见,或者忘记了。而铁哥总想要搏一搏,想要告诉别人——他看见的,他感受的,他兴奋的……

耕耘:让文学陪伴一生

和很多人一样,铁哥的文学阅读是从少年时代开始的。20 世纪70 年代,可供阅读的书少得可怜,他偶然得到了一套《水浒传》,放在枕边反复看,一直读到几乎能背下所有的章节。几年前,铁哥曾告诉一名记者:“到了现在,我记忆力严重衰退,昨天的事情都记不下来,但《水浒传》中的一些段落仍然能倒背如流。”

“让文学陪伴一生”的信念渐渐生根发芽。到了20 世纪80年代,铁哥接触到了外国文学,读后眼界大开。他开始定期到邮局门市部买文学期刊。

此时铁哥已经从技校毕业,成为锦州一家国营大厂的工人。厂里要办报纸,工友推荐了铁哥,他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后来,厂里又要调他到工会工作,他还是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只有一个理由:越在底层,越接近文学。

20 世纪80 年代末,铁哥开始练习写小说。当时中国文坛先锋文学兴起,铁哥读着《外国文艺》,模仿着写作,一投就是《人民文学》 《收获》这样的名刊大刊。多次投稿失败后,铁哥就向中、小刊物投稿,退稿仍然占十之八九。到了20 世纪90 年代,现实主义风格回归文坛,铁哥又开始练习写作现实主义小说。

心向文坛的小草,自由自在,却也有可能自生自灭。那段时间,因为收到的退稿信太多,铁哥在投稿时不再写单位地址,改成自己家的地址。退稿信一封接一封,或者一次就几封,家人偶尔也会取笑他几句。用铁哥的话说:“起初有点脸红,渐渐地习惯了,脸皮厚了。”

如果说,文学是从生活这块璞石中雕琢出的美玉,那么生活也向铁哥显现出一块璞石应该有的模样:它粗粝、顽固、坚硬而冰冷。在很多年里,他不认识一个文学期刊的编辑,身边也没有可以交流写作的人,一切都靠自己。随着写稿、投稿、退稿流程的多次重复,铁哥逐渐把退稿看成一种很自然的事情。或许,这种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心态反倒成全了铁哥。20 世纪90 年代初期,他已经零星发表了一些作品;1999 年,他的短篇小说《民间规则》获得第一届辽宁文学奖。一颗新星在辽宁文坛上冉冉升起。

表白:让小说逼近心灵

重情重义的铁哥,对在文学之路上帮助过他的人念念不忘。2001 年,他投稿的短篇小说《高处的木头》被《青年文学》的编辑陈锟选中,从此与这本杂志结下了不解之缘。陈锟得知他在工厂工作,就鼓励他写一些工业题材的东西,两人一拍即合。此后几年,铁哥集束式地写出了《乡间路上的城市女人》《乔师傅的手艺》《杜一民的复辟阴谋》等一系列工厂题材的中篇小说,相继被《青年文学》在头题发表,并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等许多家知名文学选刊转载,入选了各种年度文学选本。相应地,铁哥也陆续得到了各个文学大刊的约稿,蜚声文坛。

在这一时期,铁哥调到了锦州市文联工作。此前在工厂20 余年的生活,他亲历了厂长经理责任制、减人增效、企业改制等改革措施的实行,无数的人和事汇聚成生活的浪潮在他心里翻腾呼啸,他在写作过程中随手就会采撷其中的一朵浪花,将某个工友或某件往事与虚构融为一体。

铁哥自己都说不好,他是出于有意还是无意,将工厂里的女性形象塑造得尤为出色。捧读铁哥的作品,为了直大轴手艺付出一切的乔师傅,在迷失中清醒而又在奉献中毁灭的于美人,在生活中苦苦挣扎的杨彤……一张张宛若花朵的面孔浮现,让我有点眩晕。她们如同雨中玫瑰,在她们沧桑、坎坷、飘摇不定的人生后面,我看见了美和纯真,薄如蝉翼却亮如彩虹。

很多时候,我都希望故事里的女主角能够放声痛哭,可是没有,这样的情节一次也没有出现。她们倔强地孤独前行,居然走出了一道闪电,触目惊心。滚滚红尘中,铁哥俨如一位侠士,心怀挚爱,策马而来,用深情的文字向她们表白。她们是他的朋友、恋人、姐妹,甚至母亲……他弯下腰挽起她们的不堪,抚平她们的磨难,守护她们的尊严,让她们焕发出大地一样圣洁的光彩。

或许,我们可以从铁哥的一次演讲中,揣摩他书写女性的鲜明态度和良苦用心:“我的小说一方面在创造女性之美,一方面又在粉碎这种美……在这种美被粉碎时,惆怅弥漫在小说的天空,它激起的是我们心灵深处的忧伤和对丑恶现象的仇视,从而也就激起对美的更高的向往。”

面对:让叙事直面时代

铁哥在写作中常常有孤独感——尽管孤独是作家的宿命,但他遭遇的不仅是写作的孤独,更有题材的孤独——他是屈指可数的以工厂为背景的“60 后”作家。正如评论家孟繁华所指出的那样:“李铁所坚持的创作领地是贫瘠荒漠,能提供的参照或可资借鉴的遗产极为有限,他面对的挑战和难度可想而知。”

2007 年,铁哥完成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长门芳草》,压缩版分两期发表于《小说月报·原创版》。小说讲述了一个女工从入厂一直到退休的故事,各个年代在中国工厂里必然发生的故事在这部小说里几乎都发生了,个人的历史折射着新中国国企的历史。在铁哥看来,这部小说作为工业题材长篇小说,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然而,直到10 年后的2017 年,这部小说才由一家出版社作为重点项目出版,改名为《热流》。工业题材文学的处境由此可窥斑见豹。

2021 年7 月,李铁长篇小说《锦绣》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工业题材文学注定不会独行。春风文艺出版社首席编辑姚宏越一直试图编辑一部工业题材的鸿篇巨制,“至少也要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一笔,哪怕是在文学史的草稿上”。

2019 年夏天,姚宏越坐火车赶到锦州,约铁哥写一部反映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长篇小说。2021年12 月,铁哥的长篇力作《锦绣》出版。小说以钛白粉项目为观察点,以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白手起家、国企改制的阵痛到新世纪的做强做大为时间线,展现了东北工业七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在细密风趣的语言背后,铁哥将一批工人共产党员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历史面前勇于承担责任的形象,生动又扎实地塑造出来。

2022 年4 月,《锦绣》获评2021 年度文学艺术类“中国好书”。不必去引用众多评论家对小说的高度评价,仅以《锦绣》的结尾,作为这篇文章的结尾,因为它代表了铁哥对国有企业未来前景的美好想象,也隐喻着国家、社会、文学的美好前景———

朝前望,正是九十点钟的光景,阳光洒了满地,道路、树木和田野上泛起绸缎般的光泽。

猜你喜欢

李铁作家文学
世世代代跟着你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基于一维弹簧质量模型的碰撞分析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我和我的“作家梦”
特殊传统
文学小说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酒鬼回家